李世民为何不给单雄信一条活路?

用户59770787542


正史记载是因为单雄信阵前投敌导致瓦岗败于王世充,而王世充战败以后,单雄信又选择投降,李世民觉得单雄信这个人品性不行,不忠不义,选择杀了他。不过呢,个人觉得正史记载这种逻辑不靠谱,推测李世民杀单雄信主要是为了不让单雄信落入李建成之手,先下手为强。这一点可以从瓦岗将领除了程咬金跟秦琼外没有一个参与玄武门兵变得到验证。

当时的大唐军队有50万人左右,其中直属于李世民的部队有10万人,统帅是秦琼。但是李世民从太原出发的时候部队实际上才3万人,也就是说这多出来的7万是通过战胜敌人后招降过来的,这其中就有大量的瓦岗军,比如秦琼跟程咬金就是瓦岗旧将,这些是被王世充击败后拒降王世充的。还有一些是王世充的兵将,这些人甚至有前瓦岗军投降王世充然后再投降李世民的,单雄信就是其中之一。也就是说,假如李世民接受了单雄信的投降,那么自己手下的将士将有数万人会跟单雄信有瓜葛,不排除哪一天,单雄信振臂一呼这些人就跟着他走了,单雄信是有这个威望的。

当时的李世民正在与李建成争夺帝位。以李建成的手段他肯定会拉拢单雄信跟李世民玩釜底抽薪的事。而从单雄信以往的案例来看,在李建成与李世民之间他肯定会选择太子李建成,这几乎是瓦岗军的共识,比如魏征就是太子李建成的幕僚。李世民先杀了单雄信是给自己绝后患。


优己



话说到李世民与单雄信,其实二人大有英雄相见恨晚之意,二人心中大有腥腥相惜之意,大家可谓是生不逢时啊

话说李渊过去,自曾误杀了单雄信之兄后,单雄信也曾发过毒誓,一定要找李渊父子替兄弟报仇。


单雄信与秦叔宝是娘家侄亲,二人如兄弟,一日叔宝母亲生日,江湖各路英雄好汉们前去与叔宝母亲祝寿,路上,单雄信与李世民一路同行巧遇,言语间其实是李世民想招安众瓦岗寨英雄好汉据为己用,扩大自己的军事势力,来与各霸王之间抗衡。

不料,单雄信得知世民是李渊之子后,大怒,并提刀追杀世民,后来在程咬金众兄弟们的劝解之下,单雄信也只好暂且作罢。

后来瓦岗寨遭遇到了朝廷围剿,再加上内部斗争也日益尖锐,程咬金,叔宝等英雄好汉只好投奔李世民而去。

不料单雄信对李家之仇却耿耿于怀,不愿与兄弟们同往投奔李家,他独自一人却投奔到了王世充麾下,王世充为了笼络人心,稳定军心,增强对单雄信之控制,同时又把小女许配与他,使他更加死心塌地为他王家服务。

后来李渊父子逐渐收拾了各路反王,成为隋唐最具有战斗力的军队,收拾王世充指日可待。

可是,通过多少次征战,王世充集各路反王剩余势力,凭借关口天险,负隅顽抗,再加上单雄信的"愚忠孝节",致使世民收复计划累次受阻。

后来在守将兄弟罗成的内外策应之下,终于活捉了王世充这反贼,李世民当时碍于瓦岗寨众兄弟们的面子,劝降单雄信不成,反而却放了他一条生路。

不料单雄信不但不知道感恩图报,反而变本加利地投靠其它反王,继续与世民作对。

在激烈的战斗中,李世民曾多次擒获了单雄信,却又放归于他离去,单不但不反省,反而以死相拼,最后李世民也做到了仁至义尽,只好把再次擒获的单雄信斩首于军营之外。

单雄信也为他的"仇恨与愚忠",也付出了自己生命的代价,一代枭雄(星)从此坠落于银河中,真是可悲可叹!


北斗七星92070701


李世民的父亲,误杀了单雄信的大哥及其一家老小,仇人之间有一条路,只能走一个人。单雄信放不下仇恨,李世民给了单雄信活路,就等于把自己送上了绝路。

单雄信是隋朝时期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手中一把金针枣阳槊,横扫十三省绿林,天下豪杰趋之若鹜。单雄信是一条汉子,既有江湖大哥的豪气干云,也有世间儿女的侠骨柔肠,更有陌路兄弟的仗义疏财。
(单雄信剧照)


然而,当瓦岗寨迎来最后的破落,昔日的草莽英雄全都成了树倒散尽的猢狲。也许那柱不求同生只愿共死的香还没有燃烬,轰轰烈烈的瓦岗寨就成了夕阳下的一道残景。历史昭示世人,把握当下,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所有人都明白王世充像个巫婆,一天三卦,絮絮叨叨、既无皇帝气质,也无帝王格局。但是,单雄信迷失在了茫茫苦海,通向富贵的那条康庄大道其他兄弟都可以走,唯独不适合自己去追寻。为了荣华富贵,怎么能泯灭了人性的初衷!

放下了,就解脱了。置身事外的人,可以脱口而出,嫉恶如仇的人,怎么可能轻意的释然。所以,有人说单雄信不识抬举,也不识时务。但是,对于单雄信来说,与其苟且着富贵的痛苦,还不如让痛苦了无牵挂。

(李世民剧照)


李世民把人才推崇到了极致。因为,他想成为睥睨天下的雄主,同时,他也有海纳百川的胸怀。他想把世间的一切为其所用,但是他没有站在单雄信的位置去解读仇恨,他的眼里只有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都成了他构筑梦想的基石。

所以,单雄信毅然决然的去死,李世民干脆利落地去杀。

单雄信的死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历史铸就的悲剧,没有人能够改写。

桃园三结义,流芳千古,水泊梁山,春秋大义。瓦岗寨的一柱香成了一个笑话。世人记住了三个人的义结金兰,也记住了108位的英雄好汉,又有谁记住了瓦岗寨有多少“苟富贵无相忘”的生死兄弟?
(单雄信剧照)

感谢朋友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国史春秋


单雄信除了勇猛之外,人品不好,不讲原则,也没什么道义。

在与王世充的交战中,单雄信兵败并投降王世充,王世充重用他并封为大将军。两年后,李世民攻打洛阳,单雄信出战,给唐军造成了重大伤亡。后来,王世充兵败李世民,举军投降。李世民下令要将单雄信等全部处死,那么多瓦岗旧将中,也只会徐世绩为他求情,可见单雄信的人品,这也是李世民杀他的原因。

而且,在于王世充的会战中,单雄信帮助新老大李密杀旧老大翟让,可以看出单雄信不讲江湖道义的投机分子;作战中,只有单雄信投降了敌人王世充,没有丝毫内疚,他在被李世民俘虏后想投降保命,没有忠义可言。

他这样,可是彻头彻尾的不忠,属于有才无德的人。李世民眼光如炬,自然不会用这种人,所以,单雄信死得不冤。


肥宅佬


单雄信是瓦岗寨三当家,翟让时代,翟让老大徐懋公老二他老三。李密火并翟让当了老大,李密老大徐懋公老二他老三。李密被王世充打败投降了李唐,徐懋公也投降了李唐,但是单雄信投降了王世充,成为王世充手下一员悍将。武德三年,李世民带领徐懋公尉迟恭程咬金秦琼罗士信王君廓李君羡等等前瓦岗山大佬死磕王世充,此时李密和王伯当已经被李渊杀死,瓦岗山旧日兄弟的立场可谓壁垒森严。

李世民像往日一样骑着马挎着弓上阵耀武扬威,逼格不是一般高,突然斜刺里单雄信骑着马挎着枪冲了过来,李世民一看哎呦还有不怕死的傻逼,弯弓搭上大白羽一箭射出,不想单雄信不是白给的,举起枪卡啦一下将来箭挡开,速度不减直奔李世民。李世民撒腿就跑,单雄信紧追不舍,好几次差点一枪把李世民挑个透心凉。危难之际尉迟恭大喝一声冲上前来把单雄信拦住,空手夺白刃将单雄信的枪拿过来,咔擦一声折为两截。单雄信败回本阵,李世民捡了一条命。

还有一次是李元吉。窦建德率领三十万大军前来支援王世充,李世民带领两千五百人打援,继续围点的就是李元吉。李元吉仗着自己武功出众,单挑了王世充好几个大将,不可一世,王世充就让单雄信上,单雄信喝了一碗壮行酒跃马挺枪直奔李元吉,心说老虎不发威把我当病猫,狼踢开门狗也进来了,打不过你哥还收拾不了你。三下两下把李元吉打的满阵地乱转,眼看就要被一枪挑个透心凉,徐懋公站在阵地大喊,大哥大哥枪下留情,这是我家主公。单雄信停马持枪,回头想着说,这个胡儿今天要不是你,今天就玩完了。

李世民干翻窦建德,回来收拾王世充,王世充开城投降,李世民大开杀戒,把王世充手下相当多的死党几乎全杀了,比如写檄文骂他的,制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杀了好多唐军的,还有差点把他和李元吉枪杀的单雄信。单雄信为此找徐懋公求情,徐懋公说单雄信此人勇武可用,战场上那是各为其主,以后跟了您肯定也是一条好狗,我愿意用我的全部官爵和赏赐换他一条命,并用我的身家性命担保他不会反叛。

但是李世民坚决不答应,非要杀掉单雄信,给出的理由是单雄信是个三姓家奴,忘恩负义之徒,开始跟翟让,后来跟李密,再后来跟王世充,反复无常不可信。当然还有个原因,单雄信差点把李世民杀了,李世民报仇雪恨。其实这都是小事,李世民是干大事的人,干大事的人不拘小节,这些私人恩怨不值一提。

真正的原因是,单雄信曾经是瓦岗山的三把手,威望特别高,而此时瓦岗山的实际老大是徐懋公,如果把单雄信放了,二人本身感情就不错,现在一起掌握山东豪杰,想想就害怕。事实上徐懋公和单雄信感情越好单雄信活下去的几率越小。其实李世民就想把这帮山东豪杰掌握在自己手里,为他所用。因此他就怕这些人私底下串联合流。

所以单雄信必死无疑。

然而,信任曾经“敌人”的价值也正在这里。我们信任亲人、知己,他们也会高兴,也可能付出回报,但这种回报不存在太强的情感冲动。曾经的“敌人”不一样,因为曾经尖锐对立,他们对你没有过高的期望,能够让其不受干扰地正常生活,他们已经觉得你大度;能让他们参与你正在做的事业,他们会认为你开通;如果能像李世民一样,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真正信任他们,他们自然会无比感激,必然会千方百计回报你,以此证明你没有看错他。可以说,对曾经“敌人”的信任,是所有信任中难度最大的,也是所有信任中“回报率”最高的。


奔跑的大树


单雄信绝对是员猛将,其武艺和率领骑兵的本领都堪称一流。在小说《隋唐演义》、《说唐》等文学作品里单雄信,是山西潞州八里二贤庄庄主,大隋九省绿林总瓢把子,绰号'赤发灵官',手中一条金钉枣阳槊有万夫不挡之勇。除了绿林身份有所演义,历史上的单雄信武功和带兵的本事比小说中还要高出一筹,如《旧唐书》中说单雄信::少骁健,尤能马上用枪,密军号为'飞将'。司马光《资治通鉴》:雄信骁捷,善用马槊,名冠诸军,军中号曰'飞将'。可是求贤若渴,爱才如命的李世民,在俘虏单雄信后却坚持要杀掉,连徐茂公(徐绩)都救不了。遂成千古之谜,令喜欢李世民的人百思不得其解。



  唐武德元年(618年),在与王世充的交战中,单雄信兵败后投降王世充,徐世绩则投奔了李世民。王世仍然重用单雄信为大将军。两年后,李世民率军攻打洛阳,单雄信率军出战。单雄信异常骁勇,给唐军造成了重大伤亡,曾在战阵中持枪纵马李世民的弟弟李元吉,幸亏徐世绩出现制止了单雄信。后来王世充被李世民击败,举军投降,李世民下令将单雄信等一干将领全部处死,徐世绩向李世民苦苦求情,并说可用自己的功勋换单雄信的性命,只求免单雄信一死,但遭到拒绝。单雄信安慰徐世绩说,没关系,我知道自己必定会死。徐世绩说,忠义难两全,并表示会在单雄信死后照顾单雄信的家人。徐世绩割下自己一块肉给单雄信吃下,说自己没有忘记当初同生共死的誓言,单雄信吃下后赴死。

  在隋末唐初的江湖中,单雄信地位很高,他出道早,大业九年(613年),翟让在瓦岗山树起义旗,单雄信与徐世绩属于第一批响应者,是元老级的人物。大业十三年(617年),李密入主瓦岗山,单雄信为左武候大将军,徐世绩为右武候大将军,是瓦岗山上第一流的军事长官。在作战中,他擅长指挥骑兵,马槊功夫一时无双,在江湖中名声不逊秦琼和尉迟恭。以致于俘虏单雄信后有些人道贺说:“秦王前日得到了尉迟恭,今日又得到了单雄信。两位当世名将皆归秦王麾下,真可谓如虎添翼啊!”


  徐世绩就是演义的军师徐茂公,是大唐的第一名将,用兵如神,是李世民最为倚重的大将。李世民素来求贤若渴,程知节(程咬金)、秦琼、尉迟恭也都是降将,李世民都能量才重用,再联想到几年突厥的入侵和平定西域的战争,说明大唐正在用人之际,面对如此猛将,为什么偏偏不肯饶单雄信呢?
  这一点在唐史中语焉不详,所以很多人说是因为单雄信差点在点阵中刺伤李世民。其实,这倒是小看李世民了,两国相争,各为其主,猛将上阵,义无反顾,这一点无可厚非。
  虽然李世民杀单雄信这件事在后人研究历史中在为一个颇具争议的事情,但在当时却少有异议,瓦岗山旧将中也只有徐世绩为单雄信求情,而瓦岗山的另两位老战友程咬金、秦琼却一声不响,这一点正是李世民要杀单雄信的原因。


  细数单雄信的历史,除了勇猛之外,人品并不好,而且有两件说明此人没有什么原则,也不讲道义:
  一、在瓦岗军与王世充的会战中,李密打算除掉翟让,李密设宴请翟让饮酒,席间单雄信斩杀翟让,并伤及徐世绩,是单雄信向李密求情才保住徐世绩一命。——单雄信帮助新老大李密杀旧老大翟让,而且连自己最亲密的朋友徐世绩也不通知一声。事后,房彦藻就以“单雄信轻于去就”,劝李密杀之,但李密爱惜单雄信才能,拒绝这个建议。这说明瓦岗军中单雄信给大家的印象就是个不讲江湖道义的投机分子。
  二、在瓦岗军与王世充的作战中,李密分兵迎敌,单雄信率领骑兵单独扎营,被王世充击败后,李密、徐世绩等人都投奔大唐,而单雄信却投降了敌人王世充,没有丝毫的内疚。同样投降王世充的程咬金、秦琼等人在瓦岗旧部随大唐与王世充交战中,前战临阵声明而去,而单雄信是兵败被俘后才想投降保命,性质仍然是投机,没有半点忠义原则。

运河陶山


单雄信至少两次差点要了李世民的命,又击败过李元吉严重伤害了李元吉的面子。

李世民其实也是个很有脾气的人,杀个曾经对自己人身安全威胁很大的敌将很正常。

在评书中,单雄信是出身于山西二贤庄的绿林总瓢把子。可能最初说这段评书的人是山西人,把单雄信改成了山西。

历史上的单雄信是曹州济阴(今山东菏泽曹县)人,瓦岗军首领翟让是东郡韦城(今河南滑县)人。单雄信和翟让家乡相距较近,很早就参加了瓦岗军,和同乡徐世勣都是瓦岗军的元老人物,在瓦岗军中地位很高。单雄信和徐世勣有深厚的友情,誓同生死。

(单雄信)

单雄信骁勇善战,尤其善于马上用枪,军中号称飞将,是一员不得多得的猛将。

后来李密加入瓦岗军,以其出色的才能和高级贵族子弟的身份给瓦岗军带来了大发展,瓦岗军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反隋势力以及与隋军作战的主力,名震天下。李密势力的膨胀带来了瓦岗军的内部矛盾,最终以李密杀翟让结束。李密杀翟让时,单雄信和徐世勣都是不知情之人。徐世勣被砍了一刀差点被杀,单雄信见势不妙叩头求饶。

李密杀翟让虽最终掌握了瓦岗军,也在瓦岗军内部留下深深的裂痕。李密被王世充击败时,单雄信等翟让系人员主动投降王世充,让李密失去了东山再起的希望。李密见事不可为,入关投唐。秦叔宝、程咬金、罗士信、裴仁基等瓦岗军将领在李密自己放弃后也纷纷归降王世充,率领瓦岗军余部规模最大一只力量的徐世勣归降李唐。归降王世充的瓦岗军将领很多后来纷纷投唐,而单雄信则一直在王世充下属。

(李密)

武德三年到武德四年,李世民率唐军连续作战十个月,一举平定了王世充、窦建德天下两大格局势力,李唐一统天下再无悬念。李世民平定王世充的过程中,作为王世充的得力干将,单雄信至少有两次杀到李世民跟前,威胁到李世民的生命安全。

一次是单雄信杀到李世民跟前,枪尖直指李世民,唐军猛将尉迟敬德及时支援,击退了单雄信。一次是单雄信杀到李世民面前,铁哥们徐世勣在李世民前面挡住单雄信,单雄信对出言不逊,最终给徐世勣面子退去。这次可能单雄信说了很伤人的话,让李世民非常记恨。

后来窦建德救援王世充,李世民率兵前往虎牢抵御窦建德,李元吉指挥唐军继续围困洛阳。王世充派遣单雄信、杨公卿主动出击,击毙唐军大将行军总管卢君谔。此战虽没有改变战争结局,但也是相当大的胜利,让李元吉很没面子,李元吉肯定也非常记恨单雄信。李元吉是李世民的副手,此时两人关系还没到玄武门事变前那么水火不容,李世民也要给李元吉面子。和单雄信一起参加这次作战的杨公卿,也同样被杀。

被李世民和李元吉同时记恨,单雄信自然必死无疑。

在唐军中地位很高的徐世勣向李世民求情饶单雄信一命,并表示愿意放弃自己所有官爵换取单雄信不死,李世民都没有同意。徐世勣是洛阳虎牢之战中李世民李元吉兄弟之下,功劳最大的人,求情也无用处。徐世勣割下一块自己的大腿肉煮给单雄信吃,示意同生共死。单雄信被杀后,徐茂公担负起照顾单雄信家人的责任。

(徐世勣)

和单雄信一起被杀的王世充政权高级官员有十多人,不止单雄信一个。如出身于河东薛氏的大才子薛德音,可能写檄文之类骂李家人骂的太狠被杀;给王世充军制造了出色的守城武器给唐军造成很大损失的崔弘丹;杨贵妃的曾祖父杨汪等。

需要说明的是,李世民无论杀这些人还是饶过这些人,都是正常的行为,不是滥杀无辜。大规模的屠杀才应该被指责,杀少数几个高层人物是很正常的事情。


仁勇校尉


单雄信的传在新旧唐书基本一样,都在李密传后面,只有简单几句。《新唐书.卷八十四.列传第九》《旧唐书.卷五十三.列传第三》。

李世民杀他可能有以下原因:

(1)在李世民和王世充之间直接选择,他先选了王世充。《新唐书》:“偃师败,降世充,为大将”。偃师战败后他降了王世充,徐世绩降了李唐,单雄信选择错误。

(2)战场上对李世民动了杀心,几次差点杀了李世民,李世民对其有心理阴影。《旧唐书》:太宗围逼东都,雄信出军拒战,援枪而至,几及太宗,徐世勣呵止之,曰:“此秦王也。”雄信惶惧,遂退,太宗由是获免。

(3)不可靠,屡次投降。翟让、李密、王世充一路降过来。

(4)卖主。降王世充时献上李密家眷,逼迫李密投降,这也是最重要的一条。


陶陶乐游



单雄信,山西潞州八里二贤庄庄主,手持一杆七十斤重的金顶枣阳槊,武艺高超,仗义疏财。二十多岁就已声名大噪,威镇江湖,成为大隋九省五路绿林总瓢把子;绰号“赤发灵官”。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雄信骁捷,善用马槊,名冠诸军;军中号曰:飞将。”单雄信后来投靠“郑”政权的王世充,被招为婿,死心塌地为王世充效命。再后来王世充兵败投降李世民,单雄信单骑突围被擒,誓不降唐,被李世民斩杀。说当时李世民的军师徐世勣用自己的全部封爵来保他的命,李世民不允,执意杀掉。如此英雄豪杰,为何李世民不给他一条活路?我按常人的思维考虑,认为很简单,就二点:一是单雄信记仇,李世民记恨。早期单雄信的父亲单禹在东昌与李渊血战七昼夜,城破后被俘不屈被杀。之后,单雄信的哥哥单雄忠在骑马回家的途中向李渊方向奔驰而来,因为李渊刚遭宇文述派出的伪装成强盗的一伙人劫杀,幸亏被秦琼解救。这时忽见一骑向他奔来,误认为是刚才一伙的,于是便飞射一箭,正中单雄忠的咽喉。李渊斩杀其父,误杀其哥,使单雄信与李唐家结下了梁子,一直都耿耿于怀。李世民早年念其能耐,曾数次礼贤下士,亲自拜访,想把单雄信招为己用;而单雄信不但不愿,反而用恶毒的语言来羞辱李世民,并且曾二度威胁到李世民的性命。对这样不识抬举的人,李世民心里肯定会留下痛恨的阴影。二是李世民手下的战将如云,少一个单雄信也无碍大局;况且现在窦建德和王世充的两大联盟已经解决,统一天下大势已定。你单雄信就是有天大的本事,我也不会再求你。因此,单雄信不降,李世民必杀。


麟角1


李世民为何不给单雄信一条活路有二个原因:一,李渊为了避嫌,逃避隋炀帝的追杀,带着一家老小离开长安往太原居住,隋炀帝的亲信宇文述派卫士扮強盗在临潼渣树岗刧杀全家,恰被往长安送公文的秦琼搭救,惊吓中窦夫人在寺庙产下了李世民,满月后准备起程,还没有走出渣树岗迊面又来了一伙人,李渊误认強盗又来劫杀慌忙搭箭开弓,射死了单雄信生意路上的亲哥单雄忠,李虽作了自我检查和道谦,但还是结下仇。二,李氏夺得天下后,李世民带领兵将攻打洛阳的王世充,一天李世民在河边洗马晒鞍,恰好被城中的单雄信看到并出城对李进行追杀,以报李氏杀兄之仇,李世民身边谋士徐茂公与单有拜把兄弟之称有深交,劝说单不要追杀拼命阻拦,单还是不听劝阻,一意孤行,徐只好扯住单的戰袍不放,割袍断义口骂唐童继续追杀,如果没蔚迟恭及时赶到救笃,李几乎丧命,这就是不给生路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