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選對專業有多重要

事實證明,選對專業有多重要


人在秋天容易變得禿頭,不僅因為換季,還因為秋招使人愁。

這不,今年份的互聯網企業校招高薪榜單這兩天已經砸到大家面前了。有人看了眼紅,有人看了心涼。

巨頭企業的校招,在算法工程師、安全工程師等技術崗位,給博士生開出35萬到72萬不等的年薪,還有股票、分紅、人才獎金、補助等各種福利。


事實證明,選對專業有多重要



碩士生的榜單看起來也十分誘人了。乍一看去,都是叫得上名字的大公司,基本上都給工程師崗位開出了30多萬的年薪,算法工程師尤其吃香。


事實證明,選對專業有多重要



這份新鮮出爐的榜單似乎能和之前的“2018年應屆生高薪專業排行榜”互相印證——賺錢最多的專業,全是有關信息技術、軟件工程、智能科學的。

21世紀最缺什麼?人才。21世紀有錢的互聯網企業最缺什麼?搞計算機技術的人才。


事實證明,選對專業有多重要



更扎心的是,90後社畜這兩年越來越發現自己的社招薪酬被校招“倒掛”了。

初入職場兩三年的90後,跳槽跳來跳去也沒見自己的工資漲多少。資歷比不上老員工不說,更是還要眼看著校招裡的應屆生年薪碾壓自己。

處境十分尷尬,心情十分鬱悶。


事實證明,選對專業有多重要



於是,每每這種“高薪專業榜”出爐,都會引來一陣充滿悔恨的感嘆:

“學什麼文科!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老話怎麼就不聽呢!”

“我高中那節數學課就不該睡覺,沒想到抬起頭來後徹底改變了人生。”

“高考選專業的時候怎麼那麼沒遠見,沒學個跟計算機沾邊的?”

“……既然我是沒希望了,就讓我兒子以後做程序員光宗耀祖吧。”


事實證明,選對專業有多重要



然而,這種榜單真的能說明“我學了這個專業就一定也能賺到這麼多錢嗎”?

這麼想,也太小瞧拿到這些offer的人了。

那份校招高薪名單上,很多人只看到了令人羨慕的數字,卻忘了崗位後面基本都標著sp或ssp,說明這樣的offer本來就是發給更優質、更被優待的人才。

能獲得這類offer的人,不是博士,就是碩士。不僅要在校成績拔尖兒,而且在ACM區域賽獲獎、在頂級會議發表過論文、有過硬的學術項目或實習經歷等條件,都是人家競爭的加分項。

換言之,能剛畢業就拿到BAT50萬+年薪的“程序員”早已脫離了低級趣味,是千里挑一的人才。“學了計算機專業就一定能在這個行業賺這麼多錢”的幻想,是不成立的。

99%的人↓

事實證明,選對專業有多重要



況且,這兩年也有行業觀察者在警惕行業飽和的狀態:俗話說,在北京西二旗的一節地鐵裡打個噴嚏,就能讓10個算法工程師同時被傳染感冒。

不止是高校大力培養算法崗位的人才,被風向吸引而轉行的求職者也不在少數,這卻容易造成普通技術崗位的飽和。

或許道理是這樣的:任何行業都是金字塔,能一開始就站在上游的沒幾個;盲目跟風湧入的越多,反而成為炮灰的概率也越大。


事實證明,選對專業有多重要



但現實向來這樣:

什麼行業最吃香,它勢必會反映到普遍的社會認知中,誘惑人們做出最主流的選擇。

不用說以後,家長們和高考生現在已經把這方面的專業捧成了最熱門的之一,連幼兒園5歲的孩子都開始搶著報名編程課。

當你知道一個行業是當下的香餑餑,誰都想趕緊抓起一塊敲門磚。

平時我們耳濡目染的各種宣傳,更是在這樣暗示你:“選對了專業就能掙大錢走上人生巔峰!”

特別是跨專業考研或保研,堪稱步入社會前最後一次修正自己人生的機會。


事實證明,選對專業有多重要


事實證明,選對專業有多重要



然而,這些榜單只看賊吃肉,沒看賊捱打,總讓人誤解只要自己跟上了潮流,就一定能獲得當下最時興的成功似的。

這樣的集體性追逐,其實發生過不止一次了。

好幾十年來,我們的社會都是通過“熱門專業”來反映誰是時代的弄潮兒。

有些專業的興起和衰落,可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當時誰也不能預料到,後來的時代趨勢偏到別的地方了。

比如1977年恢復高考後,80年代初的中文、歷史等人文基礎學科,是所有高分學霸嚮往的天堂。

那時的社會風氣崇尚“形而上”的學問,有些中文系學生看到拿著算盤去上課的會計專業學生,會覺得他們像是賬房先生。


事實證明,選對專業有多重要



然而30年後的現在,學文史哲已經漸漸沒有了光環。整個社會風氣已經不再認為學文史哲是一種時代的使命,只是向他們投去垂憐理想主義者的眼光:孩子家裡一定是有礦。

不為別的,只為現在人文類學科的就業情況僧多粥少,並不樂觀。


事實證明,選對專業有多重要



21世紀初,馬雲等大佬建立起的電商帝國,讓“電子商務”這個新興專業迅速走紅,彷彿是下一個馬雲們的必經之路。

10年之後人們卻發現,這個行業催生出的學科,連定位都依然不明晰。有的學校把它歸在商學院,有的在管理學院,還有跟物流專業並在一起的。

最要緊的是大家發現,似乎成為下一個馬雲的夢,不用非得學習電商專業才能達成。現在親戚再聽說你是學電子商務的,可能誤以為你要去某寶店當客服。

更殘忍的是,新入坑的菜鳥學生經常會聽到學生學姐感嘆學這個好像沒啥用,只好在網上急切地求問:真的沒用嗎?


事實證明,選對專業有多重要



還有的熱門專業,熱是真的很熱,但最後就業時卻覺得自己很涼。

法律這種經世致用的學科,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都被視為又體面、前景又光明的專業,中國有近700所高校開設了法學專業。


事實證明,選對專業有多重要



外人以為法學生最難的坎兒是要背法律條文背到頭炸,殊不知他們真正發愁的是屢屢登上教育部公佈的“X個低就業率專業”,發現不是每個法學生都能實現身為法官、一錘定音的幻想。


事實證明,選對專業有多重要



曾在80年代被瞧不起的會計專業,在90年代經濟騰飛後終於翻身做了主人。

因為眼看經濟形勢好,大家都覺得會計是這個世界上最不可能找不到工作的人——哪個公司都離不開會計啊。


事實證明,選對專業有多重要



但好找工作,不等於能找到理想的工作。

截止2016年底,財政部會計資格評估中心統計全國會計師從業者1260萬人,累計報名參加會計考試的有2487萬餘人,約625萬人取得相應資格。

行業現實是,90%的從業人員從事基礎核算工作。社會上短缺的是高級會計人才,而剛畢業的財會專業學生只是掌握了基礎專業知識,又缺乏工作實踐經驗,必定要捱過一段又辛苦、賺得又少的日子。


事實證明,選對專業有多重要



經濟、金融等和時代進步緊密相連的“入世”學科也有類似的情況。

高考生們對經濟金融類專業的追捧,和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的狀況是同步的。特別是高考狀元的命運與此息息相關,他們中的很多人,不是選擇了北大光華,就是選擇了清華經管。


事實證明,選對專業有多重要


2017年40位各省狀元專業選擇分佈

社會的希冀影響了最優秀學生的選擇,他們的選擇反過來又給後輩以暗示——學經濟金融,就是最符合時代要求的選擇。

然而事實上,有的人在大學真正上課之前都不知道經濟和金融專業的區別,只是以為只要和錢沾邊、聽起來能從事高大上的行業就行。


事實證明,選對專業有多重要



更產生落差的是,因為盲目而產生的不切實際的幻想。

的確,你不學習專業的金融知識可能就對行業一竅不通,連靠這條路發達的大門都摸不到;但是學了這些專業並不代表每個人都能借此走上行業正規,一夜暴富。

殘酷的就業競爭中,假如一個人的學校沒有競爭力、自身成績不過硬、實習經歷跟不上……各種條件都不佔優勢的話,那麼很顯然,僅僅一個專業的招牌幫不了太大的忙。

多少985、211的畢業生想在銀行混出頭,都得先從又苦又累的櫃員做起呢。


事實證明,選對專業有多重要



所以說到底,現在看著哪個行當賺錢多,羨慕嫉妒得眼紅,也沒什麼必要。

因為別人都在學什麼,不代表我學它也能成功;這個行業最能賺錢,不代表我也投身進去就一定也能賺很多錢。

這個道理不止適用於當下最火的計算機科學。2016年,教育部的數據顯示,全國本科畢業生所學人數最多的十大專業分別是:

國際經濟與貿易、法學、漢語言文學、英語、藝術設計、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臨床醫學和會計學。

它們看上去一個個都特別契合時代的脈搏:全球化時代,和國外搞貿易,有用;程序員賺得多,有用;文科生學個漢語言文學就是萬金油,有用……

但是它們只能反映人們對這個社會所需崗位的理解,沒有一個能保證誰就獲得了在社會里萬能的通行證。

畢竟人生的成功和失敗,又不是靠在最開始設置了“專業”,就能計算出結果的。

等走出學校、在社會的大門前爭奪一個入場券時,神仙打架拼天賦、拼智商,一般人沒那麼多光環就拼努力、拼實績。單單羨慕人家選對了專業沒用,沾沾自喜以為選對了專業就高枕無憂,更沒用。

反正志向這東西誰都有,就看怎麼實現了。


事實證明,選對專業有多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