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宋教仁被刺杀,过后谁受益?

荣耀6174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第二天,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临时约法将原定的总统制改为内阁制。1912年底至1913年举行了第一届国会选举,国民党取得了优势地位。身为国民党代理理事长的宋教仁有望组建绝对内阁,借此在国会中施行国民党的各项主张,约束袁世凯权力。

怎奈1913年3月20日晚,宋教仁在上海沪宁车站被人刺杀,两天后去世。社会舆论一片哗然,矛头纷纷指向国务总理赵秉钧及其背后的大总统袁世凯。孙中山力主武力反袁世凯,组建中华革命党,策划武装起义。同盟会、国民党由此被定性乱党,驱逐出国会。

10月6日,袁世凯强迫国会进行总统选举,国会被迫连续投票三次,才选出袁世凯为大总统,次日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10月10日,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1914年1月,袁世凯宣布解散国会。5月初,在袁世凯操纵下,颁布了《中华民国约法》,新的约法恢复了总统制,并把总统权力提高到的如同专制帝王一般。不久,袁世凯真的走向了复辟帝制的不归路。

尽管关于刺杀宋教仁的真凶有很多争论,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宋教仁的去世,缺少了制约袁世凯的重要人物。因而可以说,他的死,最大的受益者就是袁世凯了。


老照片


关于宋教仁被刺杀这件事,长期以来,大家都认为是袁世凯贿赂不成,为了保住自己的大总统之位,而买凶杀人,但事实可能并非如此,从后来的结果来说袁世凯并非是最后的受益者,反而是惹了一身骚,那么除了袁世凯谁又是最大的受益者,到底是谁派人刺杀的呢?

1913年中华民国国会大选,国民党大获全胜,宋教仁正欲循欧洲“内阁制”惯例,以党首身份组阁之际,被暗杀于上海火车站。后来,凶手被抓到,是一个叫痞武士英流氓兵痞,牵涉出包括拥有中华国民共进会的会长和江苏驻沪巡查长头衔的青帮大佬应桂馨、内务府秘书洪述祖、内阁总理赵秉钧等人。他先供述受应桂馨指示,后又在法庭翻供称系个人所为,否认见过应桂馨。后来他更是暴毙上海狱中,应桂馨被刺杀身亡,迫于舆论压力,赵秉钧被迫辞去总理,不久在家中突然死亡。而洪述祖后被抓获,被判处绞刑。总之,关于宋教仁案可谓扑朔迷离,最后幕后的元凶成了一个谜。

袁世凯杀宋说,不符合袁世凯的利益。在当时,宋教仁一直主张南北议和,他与袁世凯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利益冲突,并且宋教仁虽然公开竞争总理,但一直明确主张总统要选袁世凯。而他死后,国民党内还有孙中山、黄兴这样威望远高于他的领袖,杀死宋教仁根本无济于事呀!只会激怒国民党和国会,得不偿失,不符合袁世凯的利益,因此说是袁世凯刺杀了宋教仁太不合理,特别是最后他并非是受益者,反而惹了一身骚,国民党趁机发动了“二次革命”。

赵秉钧杀宋说,很多矛头都直接指向了当时的国务总理赵秉钧,说他担心宋教仁会夺了他的总理之位,但实际上当时的国务总理就是一个虚职,更是走马灯似地轮换,今天你做,明天可能他做,为此杀人,怎么能杀得过来。在从结果来看,他不仅迫于舆论压力辞职,后来更是暴毙在家中。如果是他刺杀宋教仁,他反而什么也没有得到,并且丢了自己的性命。

陈其美杀宋说,陈其美虽然与宋教仁是革命战友,但他们的政见却不同,陈其美主张北伐,宋教仁主张南北议和;陈主张实行美式总统制,宋主张法式责任内阁。并且陈其美是国民党内的激进派,陈其美可能趁孙访日之际,安排刺杀了宋教仁,可谓一箭双雕,不仅可以让自己更上一层楼,顺理成章地接孙的班,还远可以激发党人国人,发起反袁“二次革命”。同时,上海作为陈其美的大本营,黑白两道都熟,具备作案条件。

从宋教仁被杀后的结果来看,袁世凯并非最后的受益者,反而陈其美等国民党趁机发动“二次革命”,成为最大的受益者,这一切不禁使人开始怀疑上了陈其美。因此,袁世凯可能不是凶手,真正的凶手可能就是陈其美。各位,你们怎么看呢?


密探零零发


很多人回答民国宋教仁被刺,过后谁受益都答错了方向。大家要注意的是,问题的重是放在受益上。

我的答案是:孙中山、黄兴等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的人受益,而袁世凯则受难。

其实这个刺宋的案件,和清末刺马的案件是一样的。清末刺马案作为清末四大奇案之一,起因就是张汶祥刺杀两江总督马新贻。猛的一看貌似刺杀行为是曾国藩的湘军集团要马新贻死,但按照历史事件的变化,我们发现刺马案之后,湘军集团的三百多名官员被贬,曾国藩也不得不裁撤兵员,以至于有刺马案后湘军自断臂膀之说。

返回头看刺宋案,袁世凯和曾国藩处境基本是一样的,宋教仁一死,二次革命立刻来到。袁世凯别说皇帝梦了,差点闹一个身死族灭。直到现在袁世凯后人子孙都名声不彰。而孙中山等人则趁机推行自己的改组方案,继续按照自己理念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完全摒弃了宋教仁的三权分立,继续推行他们的五权宪法主张。

而且,最为重要的是,当时宋教仁之所以会出现在上海火车站,是因为要北上组阁,所谓组阁和现在的英法等国的责任内阁相似,说白了就是当个首相。

而宋教仁之所以能认为自己当上首相,是因为在国会选举中,彼时的国民党已然是第一大党派;而组阁的前提条件就是能以优势票数控制国会。

那么问题就来了,宋教仁宣传鼓动国会选举,一旦藉此再成为内阁总理,党派首领加实权总理之下,孙中山等人往哪里搁?

而且谋刺宋教仁可谓是一石三鸟之记。

第一、让袁世凯无论如何无法摆脱嫌疑;迫使他接受孙中山等人提出的主张。

第二、让时任内阁总理赵秉钧无法摆脱嫌疑,甚至因为他是宋教仁密友,导致他背上卖友骂名;从而得到袁世凯以下、法律上最为重要的总理职位。

第三:遏制沪军都督陈其美,要知道陈其美也是同盟会大佬,而且他与宋教仁共同活动来很长时间,一旦宋教仁死亡,陈其美也必然要寻求庇佑,那么他能投向谁呢?自然是孙中山了。从而得到一个根据地。

因此,最终结果就是宋教仁遇刺,孙中山最为收益。


王斌兔斯基


一、宋教仁遇刺前孙中山为何避而不见?

在宋教仁的精心策划下,国民党才以压倒性优势赢得了第一次国会选举。眼看宋教仁即将成为内阁总理,成为一颗政治新星,而志向远大而又落落寡欢的孙中山、黄兴等人又会做何想法呢?毕竟,宋教仁当时才三十出头,太年轻了! ​​​

二、【宋教仁案】

所有人都以为宋教仁的死是一种政治暗杀,他是死于政治权力斗争的不光彩一面,可是所有人都没有看到宋教仁遗书中的一句话:

”诸公皆当勉力进行,勿以我为念,而放弃责任心。我为调和南北事费尽心力,造谣者及一班人民不知原委,每多误解,我受痛苦也是应当,死亦何悔?“

“调和南北”——这才是宋教仁真正的死因!

谁最不希望南北调和?

袁世凯?那他早就动手消灭国民党了,因为他确实有那个实力,还有效忠自己的北洋军,完全不用承认选举结果,何必邀请宋教仁北上组阁,更不用让国民党有时间司法解决宋案;

孙中山?如果他不想让南北和解,他何必放弃公权力,安心铁路民生,答应不涉政,此外孙先生不会不知道当时国民党实力如何,岂会做这种自杀式的袭击?

所以,凶手是一个不希望南北调和的人,谁最希望孙中山和袁世凯打个你死我活?

所以凶手只有一个:满清遗老!

章太炎在其《自订年谱》中明确证明:他亲眼看见徐世昌受满清遗老命令暗中接洽国民党,表示如果孙中山愿意让载沣做大总统,他们就能让冯国璋、张勋调转枪口消灭袁世凯,是孙中山先生严词拒绝了这个条件,才导致二次革命失败的。

评:宋教仁案是个谜,傍观者只有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长江一口


民国政坛龙争虎斗,你来我往,好不热闹,英雄辈出,人才翻涌。

宋教仁是谁?他为什么被暗杀?谁杀的他?为什么杀他?杀他之后最受益的是谁?

宋教仁(1882——1913),被称为中国“宪政之父”。十几岁时就萌生了“实行革命,推翻帝制”的思想,1904年华兴会成立时,黄兴任会长,宋教仁任副会长。长沙起义失败后赴日本留学,入读日本东京法政大学学习西方政治。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是同盟会元老之一,任司法部检事长。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任中华民国政府法制院院长。1912年参与改组国民党,袁世凯当政后,试图恢复帝制,进行一系列破坏民主共和的活动,宋教仁为了国民党在国会中能够赢得更多席位,在全国各地发表演说,帮助国民党在1913年的国会选举中取得重大胜利,因而引起了袁世凯的嫉恨,构陷因未果,指使手下派刺客将宋教仁刺杀在上海火车站。

刺客行凶后随即逃逸,宋教仁喘息地和于右任说:“吾痛甚,殆将不起……”,随行的黄兴、于右任、廖仲恺等人将其送往医院急救。但伤势过重弥留之际留下遗嘱:“今以三事奉告:一、所有在南京、北京及东京寄存之书籍,悉捐入南京图书馆;二、我本寒家,老母尚在,如我死后,请克强与公及诸故人为我照料;三、诸公皆当勉力进行,勿以我为念,而放弃责任心。我为调和南北事费尽心力,造谣者及一班人民不知原委,每多误解,我受痛苦也是应当,死亦何悔?”

在宋教仁死后,孙中山亲自安排厚葬,并撰写挽联道:“作公民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挽联肯定了宋教仁在维护民主宪政方面所做的重要贡献。

毫无疑问,杀害宋教仁之后最受益的人就是袁世凯了,在宋教仁死后,袁世凯又采取了不少废除宪政的手段,并最终恢复帝制,做了83天的皇帝。


梦归秦淮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

宋教仁,一个伟大的理想的革命者。一个真正的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但现实的实际情况是,宋教仁被卑鄙地暗杀,但即便是不被暗杀,他的政治理想也无法实现。在当时的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国根本无法实现他的政治理想。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在第一届中华民国国会选举中,宋教仁所领导的国民党大获全胜、得以授命组阁,但出师未捷身先死。于1913年3月20日在上海遇刺身亡,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来证明谁是凶手,资产阶级的民主就此死亡。

有人说凶手是袁世凯,有人说是陈其美。也有人说是孙中山。由于没有明确的说法,这些都是揣测之言,如果说本着谁是收益者谁就是凶手的原则,这三个人都是收益者。袁世凯在宋教仁遇刺以后成为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陈其美重新成为上海督军,孙中山重新成为国民党党魁。并由此领导二次革命推翻袁世凯。应该说,宋教仁的遇刺是皆大欢喜。各有所得。但宋教仁的遇害是中国民族资产的遇害,也是民族资产的死亡。可以说是当时的整个的统治阶级和国民党共同害死了宋教仁。这是近代中国的最大不幸和悲哀。

宋教仁遇刺以后。民国也进入了暗杀时期。暗杀事件层出不穷,不再通过合法的手段来争取自己的利益,孙中山到处鼓动地方自立,不承认合法的袁世凯政府,而袁世凯也废除议会,公开宣布总统任期无限期。总之,北洋时期政府已经进入了活死亡。

无疑。宋教仁是伟大革命先行者,宋教仁的伟大在于他不希望用暴力进行革命。他希望用更加高尚而文明的方式来促进国家进行变革。而在当时环境。宋教仁的做法是幼稚的,因为民国诞生本身就是一个早产儿,宋教仁的行为现在看来无疑“太前卫”。宋教仁的遇刺所有人都是受益者。唯独中华民国的北洋政府是失败者。




清水空流


宋教仁殁年才31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龄,当日被打了两颗子弹,虽然不是非常要害的部位,但子弹是有毒的,脏腑器官被毒素感染,所以人也没有坚持多久,在意识还清醒的时候他给袁世凯写了封信,简述了遇害经过并敦劝袁要善待民国保障民权。这里有两个要点,子弹带毒说明杀手必欲治宋于死地。宋给袁写信,字里行间并无责备之言,对袁没有一丝怀疑态度。

我们在网上看宋躺在椅子上的照片有没有发现反常的地方呢?细心人的会发现,宋的眼是闭着,照像还闭眼?的确,这是因为照片是在他死后拍的,宋临终在侧陪护的国民党要人有黄兴、于右任、廖仲恺等人,在给宋拍摄遗照之前,于右任还提议拍一张赤裸上半身把伤口露出来的遗照,昭示宋死的惨状并控诉对凶手的愤怒。

宋案是民初一桩公案,案情看似简单,其实扑朔迷离,疑点众多。

疑点主要指向两个人,一个是孙中山,一个是袁世凯。

孙和宋有矛盾,而且还很多,比如在孙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关于采取总统制和内阁制的问题上,孙当然不愿做个摆设,而宋则主张采取责任内阁制,有些人可能不太明白这里面的意思,我打个比方,普京、奥巴马、马克龙就是总统制的总统,在国内说了算。日本的首相、泰国的总理、英国的首相这就是责任内阁制的总理,在国内虽然上面还有什么女王天皇啥的,但是具体还是总理说的算。可以这么理解,虽然实际上解释起来,再用一万字也不一定说清楚。

孙要当有实权的总统,宋教仁要实行责任内阁,这不明摆着给孙上眼药吗?孙能高兴吗?于是孙的第一任内阁里,宋榜上无名,虽然孙提议由宋来担任内务部长,但没有获得通过,其他阁员基本毫无异议就被通过,更有人认为宋想自己当阁揆揽实权。然而尴尬的还在后面,袁继任临时大总统前,孙及身边重要干部均认为袁应在南京就职,目的是可以调虎离山,南京方面革命军队还很雄厚,便于就近监视,这里面还闹出个乌龙事件,南京临时参议院在定都南京与北京并无定见,意见不统一,给袁发的咨文交到孙手里签字盖章的时候,孙勃然大怒,认为议会没有领会到领袖意志,于是又有专人去疏通议会,最后才统一了意见,要袁来南京就职。此时宋的意见是在北京定都,让袁在北京就任。这就不太和谐了,说轻点是又给孙上了点眼药,严重点就是忤逆领袖。虽然此事以袁的灵活手腕化解掉了,最终还是定都北京,但宋的种种行为已经使孙感到非常不快了。更尴尬的是,为了给袁上个紧箍咒,南京方面决定把已经议定好的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具体落实就需要一部宪法,但临时参议院是无权制定宪法的,于是宋一夜之间草就那部著名的《天坛宪草》,这部宪草也是袁继孙之后就任临时大总统时采用的宪法草案,在此以后的很多年里,围绕着这部宪法,南北两政府的护法运动以及这部宪草背后的议员身份问题,大打笔墨官司,甚至兵戎相见。

为什么要由宋来执笔呢?因为纵观同盟会会员,除了宋,没有人能够担当此任,宋在日留学期间精研各国宪法,深得责任内阁精髓,著述颇丰,是个水平很高的宪政学者,既然又要改成责任内阁制,所以这个任务就非宋莫属了,尴尬的氛围是,宋当初坚持责任内阁,孙不同意,要把位子让出去了,又要改行责任内阁制,到底什么意思吗?不信任袁是肯定的,但早干嘛去了?明显是看人下菜碟嘛,人家宋好歹也是华兴会元老之一嘛。

众所周知的是,同盟会由孙发起的兴中会以及黄兴、陈天华、章士钊、刘揆一等人发起的华兴会以及章太炎、陶成章等人发起的光复会三会合一的反清同盟会,这里面,三会之间的矛盾狠多,光复会早早就退出了,陶成章甚至还派人在南洋一带断兴中会募捐的财路,所以被陈其美的小弟蒋志清(常凯申)及杀手暗杀了。华兴会由于宽仁大度的黄兴从中转寰,虽然也与兴中会矛盾重重,但终究还是一体。孙黄二人之间纠葛也见诸于史,由于主旨相去有点远,所以到此打住。

南京临时政府北迁后,宋终于可以施展政治抱负了,由于同盟会在辛亥革命后,党派概念已经淡化了,政府内有很多原来的君主立宪派分子,宋有感于此,又加对章士钊的毁党造党之论深以为然,决心要在国会内造成第一大党优势,于是在他的游说下,一个规模空前巨大的国民党问世了,而国会参、众两院,国民党人数均占优。这里面包括孙嫡系的丙辰俱乐部派、吴景濂的益友社系(中间派,吴也被称为猪仔议员领袖)、谷钟秀、张耀曾的老政学系(与孙对着干),还有其他的什么韬园系、这个系那个系的,总归在国民党这个大党下,由孙出任理事长(不叫总理了),宋任代理理事长。此前孙黄已明确表示不任总理,不竞选总统,所以国会第一大党党魁(虽是代理)的宋,担任总理就呼之欲出了。于是孙的一些铁杆粉丝就有些不快了,比如号称杨梅大都督的陈其美(患梅毒,无法生育,其侄果夫、立夫,被常凯申一路提携,一直干成立公、果老)就有这个动机(或许还是受人指使)和能力(在他的地盘上海)把宋干掉。

宋是个组织能力很强的人,同时也很雄辩,口才很好,理论水平也是出类拔萃,《天坛宪草》虽然对袁世凯有颇多限制,袁此人,千不好,万不好,有一点是很可贵的,爱才。宋这样的人杰,袁当然要笼络一下,于是,一本50万元的支票本送给他作活动经费,让他随意取用,宋只是略支取了一点点就送还了。袁大吃一惊,一个不贪权、不被金钱所动只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的人是多么可怕,要知道袁笼络人的手段那是相当厉害,不少老同盟会都被他延揽了过去,比如魏宸组,刘揆一,孙毓筠。袁笼络人的特点就是要么不干,要干就让人无法拒绝。袁是否起了杀心?可能有,有没有动机呢?当然有。但是下命令了吗?未必。袁那么聪明的人自然会顾及后果,他不可能一出手就把自己搞臭。但他手下的人就不这么想了,食君俸禄,为君分忧,这一向是中国幕僚的传统,于是,证据链完整的赵秉钧、洪述祖、应夔丞、武士英谋害宋教仁的案情就大白天下了。虽然疑窦很多,但这几乎是主流看法。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网上看一看,这里不再赘述了。有趣的一幕是上海法庭票传总理赵秉钧问询宋案,然后北京法庭票传黄兴质询铁血暗杀团一案以为抵制,最后黄兴说随传随到,赵秉钧直接下台不干总理了。

题主问谁受益大,意思就是想让答题者分析下谁嫌疑最大,据我看,孙、袁二人都有受益,因为宋对二人都有威胁。宋上位了,以党魁出任总理,孙是否该退居二线了?宋倡导的责任内阁制,以宋的能力,必然会坐实,像袁那样视权力为生命的人,岂容宋翻云覆雨。但袁是直接受益者,孙是间接受益者,袁因此事被臭了一把,孙因此事跟袁闹翻,发动了二次革命,还没打过袁,逃到日本去了,最终还是袁受益了。但这里面的偶然因素太多,笔者不学,实在难以分清孰是孰非。历史的真相只能无限接近,其实这也正是历史的有趣之处,众说纷纭的背后是探寻历史的乐趣使然。


天涯蚊子大师


这场暗杀事件蹊跷太大,而且疑点众多。

咱们先来看嫌疑最大的袁世凯,当时不管是国民党,还是袁世凯手底下的人,都清楚一个事实:

国民党政府对袁世凯称帝,建立总统制,全体持坚决反对的态度。

这也就是说,袁世凯与国民党内部的对立,是事实,而非遮遮掩掩属于少部分人之间的利益冲突,更不是宋教仁单独反对袁世凯称帝,而是整个国民党都持有反对意见。

所以暗杀宋教仁,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国民党内部的反对意见,反而只能更加激化因为宋教仁遇害所带来的仇视情绪。

打个比方就很好理解了,比如以前大家最多也就是开会商讨如何对付袁世凯,很多事情限于各方势力,都只是言论上的讨伐,而无法得到实际运作。

但这次不一样,这次是出了人命,国民党完全能够通过人命的借口,向各方施压,以便对袁世凯采取实际措施。

这样反而对袁世凯极为不利,且遇袭事件发生后,国民党接连发动的“二次革命”就是最好的佐证,正是因为宋教仁的不幸遇害,才彻底引发了国民党内部的激烈情绪,最终导致袁世凯的垮台。

另一方面,既然宋教仁身为组建内阁的领头人,一直努力架空袁世凯,组建内阁也正是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所以不管怎么看,当世人听到宋教仁遇害的消息,首先肯定联想到是袁世凯所为,毕竟宋教仁一死,内阁组建的工作进展势必会陷入停滞状态,这足以缓解袁世凯的压力。

但既然明眼人都能率先想到的问题,袁世凯在派人暗杀前就不会想到吗?

他既然能当上“大总统”,智商就不会比普通人低,况且宋教仁在国民党内部,是地位仅次于孙中山和黄兴的人,暗杀宋教仁,无异于会引发国民党内部的大震荡,这种明显是给自己招揽仇敌的举动,我想袁世凯权衡利弊一番后,断然不会轻易采取。

在当时组建内阁的敏感局势下,暗杀对立一方至关重要的领头人物,袁世凯肯定会被当成最大的嫌疑者,这样一来,更落给了国民党口实,很多不敢放到明面上谈论的问题,眼下也能够公然抨击,甚至以此为跳板,直接打袁世凯的脸。

而且刺客现身时,于右任、陈其美等国民党要员,可就站在宋教仁身旁,那么多双眼睛看着,这事儿到最后绝对不会轻易罢休,更何况孙中山听说此事以后,即便在日本访问,也是当夜就返回国内,处理善后事宜。

再一点,要按权力地位来说,孙中山等人的级别比宋教仁要大的多,所以即使成功暗杀宋教仁,也并不能消除国民党对于袁世凯的抵制,孙中山先生回国后,立即差人调查此事,同时接手组建内阁的工作,对于内阁来说,很快就恢复了正常进展。

所以我个人觉得,估计是有人要借宋教仁遇刺一事,将脏水泼给袁世凯,顺势以此为借口,公然发动对袁世凯的实际措施,从而将其一举推翻。

既然袁世凯能当八十多天的“总统”,那么在他刚刚上台的时候,国民党是受他压制的,因此才没能成功阻止他的上台,而且在日后也没能找到合适的理由,去将其推翻。

等到宋教仁先生遇袭的事情发生,国民党立马有了推翻袁世凯的理由,整件事略微运作,在全国范围内带来的舆论影响力,对于袁世凯来说可谓是毁灭性的打击。

因此在“二次革命”发动后,袁世凯势力迅速垮台,这时候不管怎么看,宋教仁遇刺对于他来说都不是受益的事情,反而成了炸药桶爆炸的导火索。

既然袁世凯不是最大受益者,那我们就得把目光放到别人身上了,依我个人看法,整个刺杀事件并非由一人指示,反而更像是利益集团在权衡之后做出的一次牺牲,以牺牲宋教仁为代价,获得推翻袁世凯的契机和话语权。

另有一种说法,是说陈其美,这个也不太可能,因为陈其美对于孙中山极为忠诚,他本身也清楚宋教仁对于国民党的重大意义,所以即使他真的有暗杀之心,也会首先掂量掂量孙中山的态度,这件事情如果最终败露,让孙中山知道是他陈其美背后指示,以宋教仁对整个国民党的意义与贡献来说,孙中山就不只是勃然大怒那么简单了,所以陈其美在权衡前后利弊时,肯定也不会,或直接说是也不敢轻举妄动。

最后还剩一个时任国务院总理的赵秉钧,这个就疑点不大,因为赵秉钧的为人,是袁世凯方面和国民党方面都认可的,他负责警务多年,为人中正,如果是仅仅因为宋教仁要取代他的总理职务而遭到刺杀,那对于赵秉钧来说,行径未免太过低劣,且一旦查出主谋之后,赵秉钧这三个字,注定会遗臭万年,更不会因为宋教仁的离世,而改变他被取代总理职务的命运,所以不论从哪个层面来说,他都没有任何必要密谋暗杀宋教仁。

至于真正的元凶是谁,将近一百年的时间里,始终众所纷纭,直到现在也没有确切的研究结果,似乎每个与宋教仁有利益牵扯的人都有嫌疑,但似乎每个人又都受到种种限制而缺乏暗杀动机,为此我只能说历史自有真相,不管后人如何揣测,也只能看到表面,而那些真相,也早就淹没在浩荡的历史长河之中。


————————


钱品聚


宋教仁被杀,毫无疑问是中国近代史重大悲剧之一,他被刺杀影响重大,因为那时政治形势,无疑是中国,通过宪政改革,进而和平进入近代国家行列的关键点,放大这一影响后,这个刺杀事件才值得探寻真相。

我个人一直秉持观点是,历史细节往往在被忽视或者故意掩盖背后,被交口称赞的,往往不是真好人,被千夫所指的,往往不是真坏人,政治斗争没好坏之分,只有利益之争,遵循一个规律,谁得利最大,谁就是嫌疑犯就足够。

和警察查案一样逻辑,谁动机大,获利多,谁是凶手,依照这规律分析真相并不难找。刺杀,政治斗争最极端方式,刺杀意味着翻脸,而中国人最重脸面和人情世故,翻脸很少,除非你死我活,或利益太大。

我们先随传统观念看这事有什么漏洞。

按正统说法,刺杀宋教仁非袁世凯莫属,原因很简单,袁世凯先想行贿,被宋教仁拒绝,后来恼羞成怒杀死宋教仁。

好吧,我们按这是真相来找问题。

问题一:行贿

行贿这事,在中国从来不是大问题,而是普遍问题,不过这时间点,袁世凯行贿宋教仁,事情被曝光就有蹊跷?原因简单,单纯行贿不可怕,可不光彩事情,必须隐蔽做,谁也不会正大光明做。那么袁世凯傻吗?肯定不傻,就算他真行贿也不会让人知道。宋教仁傻吗?肯定也不傻,就算袁世凯行贿了,宋教仁也不会主动说出去,那么问题来了,谁说的?

问题二:恼羞成怒

政治人物一点城府没有就别混啦,特别是袁世凯这样枭雄,怎么可能会不知道隐忍重要性,他不懂隐忍早在清末就死啦,不可能活到民国

问题二:袁世凯杀宋教仁

这问题我们要按得利最大分析,袁世凯杀宋教仁得到什么好处?杀宋教仁仅仅是为了大总统位置和政府权利?握有军权的袁世凯天生拥有主动权为何要这样做?而且袁世凯声望很高有必要这么做?

也就是说,袁世凯没有被逼到撕破脸局面,就算不成功,他也可以发动军事政变夺权,没必要也没动机撕破脸做下作事,最后惹一身骚。基于真相说疑点,我们复盘这事,有个关键点就是行贿说,从何而来,怎么曝光的,曝光这事情的人或者势力就有可能是主谋。

这个事情被谁曝光,我查阅资料没找到,只说上海地区坊间流传,好吧,姑且相信是坊间流传,那么我们就要分析传言起源点上海。

当时上海滩,无疑是鱼龙混杂之地,什么势力都有,可关心这件事势力不过几家而已。

第一:当然是袁世凯,那么他的人肯定不会给自家造谣。

第二:在上海有关系的国民党,青帮发源地是上海,孙中山和青帮关系大家都知道。

第三:各地方割据军阀势力代言人,他们力量不容小觑。

第四:国外各种唯恐天下不乱敌对势力。

以上四种势力分析完,我们在看动机,袁世凯肯定不会自己给自己找不自在,那么其他三家都有可能,好,嫌疑犯有三家啦。

找到三个嫌疑犯之后,我们要做的就是排查,排查工作重点也是看动机。

第一个我要排除的是各地军阀,原因也很简单,大多数军阀都在静观其变而且支持袁世凯的不少,他们没必要给自己找麻烦,就算有也不会在这个时候而是事件后。

第二个就不好排除,国外势力这块,英美其实很支持中国走现代西方制度,而日本就有点不情愿,他们立场一直是想维持中国四分五裂现状,那么日本嫌疑不能排除。

嫌疑犯变二个了,就是国民党和日本。这二个势力都有动机,为何这样说,我们继续看。

先看宋教仁被刺杀案件的事件节点。

宋教仁被刺,发生在临时政府向正式政府过渡这一时期,如宋教仁不被刺杀,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就会被正式政府取代,而宋教仁所提倡的西方共和制,真成功了,中国也就民主了。


这事左看右看,貌似都是好事,可国民党内部还是有异议的,异议就来自孙中山,陈其美。

他们和宋教仁矛盾又有不同,陈其美和宋教仁矛盾,来自陈其美主张武力北伐,孙中山和宋教仁矛盾,在于对内阁制理解不同。

宋教仁可说是个理想主义者,他的梦想是让中国和平统一,和平过度进而成为西方民主国家,可陈其美不认同,他认为革命没有和平,孙中山也不认同,归根结底陈其美主张美式总统制,而宋孙则主张法国“责任内阁制”但在国民党大会上,他们又都输给啦宋教仁。

那么国民党内部就有两个人有动机杀宋教仁,因为政见不和,路线不同,权利诉求不一样。

我们分析了国民党问题,接下来继续分析日本问题。

日本对中国野心由来已久,在他们认知中,一直默认中国是日本势力范围,中国只要有好事,他们必定阻扰,这是绝对可以肯定的。面对这中国历史上大事件,他们不出面貌似说不过去,那么他们动机真的很大。

而国民党内部,其实和日本一直有联系,这个毋庸置疑,了解历史都知道,孙先生曾经说过的话,那袁世凯和日本关系好吗?在我看来绝对不好,个人感情看袁世凯和李鸿章一脉相承,都很反感日本而亲英美,原因很简单,英美要钱,日本要命。

分析完以上,按嫌疑动机说,主谋还是指向日本和国民党内部。

但是如果就此草率做出决定貌似也不对,那么我们还要继续看事件后发生的事情才能更进一步接近真相。事件后发生什么事情主要如下:

第一:凶手武士英被抓,口供牵扯出的人主要有,中华国民共进会会长,江苏驻沪巡查长青帮大佬应桂馨,内务府秘书洪述祖,内阁总理赵秉钧等人。

第二:凶手武士英在法庭翻供反悔,称自己是个人行为,否认见过应桂馨,但是没排除见过内务府秘书洪述祖,内阁总理赵秉钧。

第三:凶手在监狱暴毙,最后死无对证。

第四:赵秉钧因嫌疑人压力辞职,不久去世。

第五:二次革命开始,中国又一次陷入战火。

第六:宋教仁死亡,陈其美孙中山获得国民党领导权。

好吧,发生的事情还不少,我就拿主要的说,下面我们一条条分析。

第一点:凶手武士英被抓,口供牵扯出应桂馨,洪述祖,赵秉钧。

问题来了,这三个人不是一条线,应桂馨是国民共进会会长,江苏驻沪巡查长,青帮老大,这个身份,按照青帮背景肯定和国民党有联系,可他又和袁世凯关系不一般,赵秉钧是国民党党员,只有洪述祖是完全袁世凯的人。

这个关系不好理顺,据史料赵秉钧和洪述祖关系不好,反而与宋教仁关系密切,但很多人说杀宋教仁是赵秉钧授意,动机是以免和自己争总理。貌似有道理,可是不过是不了解情况的瞎说,赵秉钧是支持责任内阁的,而且临时政府即将到期、赵秉钧铁定卸任,所谓赵为“长保”总理权位杀宋是伪命题。

第二:武士英翻供,称个人行为,否认主谋是应桂馨但没排除洪述祖,赵秉钧

凶手翻案,历史多见,都有原因,比如家受威胁, 或人身安全不保证,一般都是审查者给的压力多,但这个案件主犯武士英有点奇怪,他翻供针对赵秉钧和洪述祖而放过应桂馨。

这就很奇怪了,原因简单,赵秉钧是国务总理,同时也是中国警察系统创建者,所以管理审查的是他手下人,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压力不是来自警察系统,而是来自其他,那么被翻案的应桂馨嫌疑就很大。

第三:凶手武士英在监狱中暴毙,最后死无对证。

翻案后凶手武士英就突然暴毙,这个是很简单的杀人灭口,没什么好说,可在警察厅监狱被杀,那么监狱嫌疑貌似最大,而监狱又是袁世凯地盘,但里面鱼龙混杂谁的人都有,这就值得推敲啦。

监狱中死亡,袁世凯有嫌疑,因为赵秉钧是原来主官,应桂馨也有嫌疑,因为他被翻案,逃脱指责,那么谁嫌疑更大?

之前我们说过赵秉钧,和宋教仁关系还不错而他并没有想做长期总理,那么他嫌疑就会小点,但也逃脱不了嫌疑。好吧我们姑且看二个人都有嫌疑。

第四:赵秉钧因为嫌疑人压力辞职,不久后去世。

二个嫌疑人之一的赵秉钧在案件发生后不久就辞职,并且也死了。

那么我个人认为赵秉钧嫌疑其实可以取消,因为他的动机不再啦,原因简单,如果他目的是刺杀宋教仁自己继续总理生涯,辞职不会是他的选项,这是第一,第二,他也不傻肯定可以遇见宋教仁被杀的严重后果,又怎么会自投罗网?最后满盘皆输?除非有人给他更大利益,可是最后他却死了,这利益从何而来?

那么剩下的人只有应桂馨和他背后的势力,最终结果晚点在分析,先继续分析事件。

第五:二次革命开始,中国又一次陷入战火。

赵秉钧自杀,二次革命因宋教仁被杀发生,中国又陷入战火,那么这样的情况如谁所欲?答案有二个,第一个主张北伐控制政权的陈其美,第二个,是一直唯恐中国不乱的日本。

原本这二个势力,在嫌疑人中都存在,可是一直没找到主线,却在后续事件中成了最终得利者,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将他们和嫌疑犯应桂馨联系起来?貌似证据也不足。

第六:宋教仁死亡,陈其美孙中山获得国民党领导权。

这个是必然,宋教仁是国民党党魁,他死了,二把手三把手上位是肯定的,那么孙中山和陈其美也是得利者,可是这利益来自战友被杀。

以上所有后续事件分析完,我们该如何做结论?这个问题还是很复杂。

侦破谋杀案,需看结果,而人的结果也往往会反应真相,我们看看这些嫌疑人,是否有非正常死亡。

非正常死亡的还真多:

第一:赵秉钧据说是被谋杀的,只是证据不足,也有说是被千夫所指,气死的。

第二:应桂馨是被谋杀,而且所有证据指向袁世凯。

第三:陈其美也是被谋杀,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受袁世凯指使的张宗昌派出程国瑞,假借签约援助讨袁经费,在日本人山田纯三郎寓所将陈其美暗杀身亡。

以上三个关键人物,除赵秉钧谋杀问题存疑外,都是被谋杀,而且凶手都指向袁世凯。那么真相到底如何?我们不妨做一次大胆设想

首先:有动机杀宋教仁势力有日本,袁世凯,国民党内部反对派,这三个势力。

其次:这次事件得利益最大的是日本,还有国民党内部反对派,而利益受损最严重的毫无疑问是袁世凯和赵秉钧。

最后:所有和这件事相关人,貌似都不得好死,而且千夫所指是袁世凯所为。

那么这件事就有二个最大可能性。

第一种:袁世凯确实有贿赂行为,想拉拢宋教仁,但是宋教仁不收贿赂,最后这事被别有用心的国民党内部势力知道,于是他们散步谣言,妄图阻止宋教仁入京。可宋教仁个性坚持执意前往,于是国民党内部为个人利益在日本人配合下,买通应桂馨买凶杀人,最后嫁祸袁世凯,其中应桂馨角色,是二面派。他不过是事情的执行者不是决断者。

第二种:袁世凯为在竞选中获优势,表面上主张搞好与国民党关系,另一方面又暗中指使洪述祖、应夔丞以不法手段在一定限度内打击国民党。不料他的这种做法却为洪、应二人做了极坏示范,助长两人为恶,两人想借机谋取私利,事情演变逐渐不受袁世凯控制,而且他们二个也和应桂馨有联系,应桂馨为了两方面给的利益,开始二面下注,雇凶杀人,

最终导致宋教仁被枪杀。

那么这件事真相到底是哪个,我个人更认可这二种可能结合才是真相。

有句话叫做,螳螂扑蝉,黄雀在后。

说的就是这样局面,袁世凯为获得胜利,确实下了番功夫,布置一些见不得人事情,但他并没想杀宋教仁,可他的手下人不受控制,于是手下人联系了在上海滩势力盘根错节的应桂馨,想让他做自己代理人。而孙中山和陈其美其实也有这样想法,他们在获悉袁世凯手下人阴谋后,也开始联系应桂馨。

这二方面的人都给应桂馨承若,应桂馨不免有点飘,于是待价而沽,看谁给的钱高听谁的,哪知国民党只是口头说,真金白银太少,于是事成之后,应桂馨就跑到北京找袁世凯拿报酬,袁世凯正气不过,就将应桂馨给赶走。可应桂馨最终怎么死的,这个事情也蹊跷!

因为袁世凯如果杀应桂馨就是做实自己,杀人灭口,他就真的百口莫辩,所以他应该不会这么做,可应桂馨还是死啦。在离开袁世凯不久就被杀啦。那嫌疑人真是袁世凯吗?

我看不见得,日本人也有可能国民党也有可能。

最后陈其美被杀,也有一点疑问,那就是作为中国革命领导者,你为何在日本人山田纯三郎寓所被袁世凯杀啦?仅仅因为私交很好嘛?

我们是不是可以大胆想一想,那就是陈其美在卖国?袁世凯才杀的他?有什么不可能的吗?汉地十八省,后来的事情貌似可以作证哦。。。。。

这题目太有意思啦,貌似又写多了。

以上,写完收工!


阿斗不傻


最近十几年,网络各种为汉奸国贼翻案,民族英雄各种被黑,网络黑手为哪般?阴谋论者讨论最多的就是认为孙中山是幕后黑手,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也,宋教仁遇刺案,当时的所有媒体针对的都是袁世凯,赵秉钧,黄兴,陈其美四人,没有任何人去怀疑孙中山,为什么?因为大家都知道宋教仁的权利完全是孙中山自愿转移给他的,孙中山已经退出政治核心,他要搞事完全没有必要让宋教仁站到前台再搞事把宋教仁干掉,那不是脱了裤子放屁吗?现在的人把宋教仁捧得太高了,说什么影响力碾压孙中山,真是可笑,无知至极。再说宋教仁被刺杀案,完全没必要搞这么多猜想,各种阴谋论,以事实和证据为依据,从应桂馨家里搜查出的几十份和洪述祖之间的电报已经很明确证明应桂馨提出杀掉宋教仁,让洪述祖向上级报告,洪述祖私自同意(或者代表上级同意)刺杀计划,那么洪述祖的上级是谁,赵秉钧也,凶手是他吗?根据文献资料,赵秉钧在知道宋教仁被刺杀后,还没死,应桂馨也没被抓,赵秉钧第二天就向袁世凯提出辞职,袁世凯没有批准,后来赵秉钧多次提出辞职,这就几乎排除了赵秉钧的嫌疑。那么洪述祖的上级还有谁?是他自己私自决定还是某个上级同意的?

还有的人认为陈其美是凶手,或者陈其美是按照孙中山的指使策划刺杀宋教仁,这也是荒谬的,刺杀案几天后,北京赵秉钧办公处收到一份应桂馨实名寄出的讨伐檄文,说自己发现了这个反动宣传资料,所以寄给赵秉钧看看,和从应桂馨家里搜查到的檄文是一样的,檄文有十几份,收信地址已经写好,是准备寄给全国各大媒体的,檄文里把民国南北十多个知名政治人物孙中山袁世凯黄兴赵秉钧之人都批判了一顿,然后经过“法院”批准,决定诛杀宋教仁,檄文骂了很多人,就漏了一个,那就是陈其美,这里面可是暗藏杀机啊,后来大家就认为陈其美嫌疑很大,但是要知道应桂馨曾经做过陈其美的部下,后来因为违法被陈其美扫地出门了,应桂馨恨陈其美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应桂馨只能去投奔袁世凯,经过现代某个学者的考证,这个檄文的作者100%就是应桂馨本人,所谓“法院”的副审判长和检察官的名字正是应桂馨几个亲戚和他的姓名组合而来。因此,这是否属于故意陷害呢?再说宋教仁被刺杀后,孙中山回到中国,认为袁世凯是凶手,坚决要求二次革命,北伐袁世凯,但是陈其美多次公开反对孙中山的意见,反对北伐,这说明两人之间并无默契,不存在孙中山主使陈其美刺杀宋教仁。

好多阴谋论者说孙中山获得了最大的利益,简直可笑,南北谈判的时候孙中山大公无私让了总统之位给袁世凯,就是因为大家都知道想通过战争打败北洋军几乎没有可能,这才没多久呢,很多人都主张通过法律解决这个事件,但是孙中山吃了枪药了,立刻力主兴兵二次革命去讨伐袁世凯,这是孙中山自己找死吗,事实是他确实找死,二次革命很快失败了,大家一起慌忙溃逃日本,这他妈叫做获利最大?瞎了狗眼了吧。后来孙中山几番沉沦,要不是苏联支持,哪里还有翻身的机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