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列艦、巡洋艦、驅逐艦、護衛艦有什麼區別?如何區分?

哨兵小虎


戰列艦、巡洋艦、驅逐艦、護衛艦在不同歷史時期的體型、裝備、任務都有所不同,很難有一個統一標準。簡單說,早期戰列艦是用於主力決戰的絕對主力艦,巡洋艦是用於快速包抄、機動作戰的次級主力艦,驅逐艦是用於魚雷攻擊和防禦的輕型戰鬥艦艇,護衛艦是用於單純的護航的輕型戰鬥艦艇。


在這裡,咱們就簡單把這4種戰艦的發展歷程說一說吧。

在16世紀的風帆戰艦時代,歐洲主要產生了兩種大型戰艦。一種體型高大,火力猛,速度較慢的作為主力,一般在海戰中排成一列一列的向對方開火,稱為戰列艦。另一種比較小型的,機動靈活的,用於掩護側翼,或者包抄側翼,以及遠洋巡邏,稱為巡洋艦。當時戰列艦一般幾百噸乃至上千噸,巡洋艦幾百噸。

此後,戰列艦和巡洋艦這兩者的搭配就延續了幾百年。在殖民時代,戰列艦用於海上決戰,巡洋艦則用於巡邏、掩護。後來木船加上了鋼鐵,風帆換成了蒸汽。到19世紀中後期,戰列艦已經有近萬噸排水量,裝載大口徑火炮;巡洋艦排水量一般在一兩千、三五千噸這個量級。

這時,魚雷發明了。英國人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魚雷艇。對於體型龐大的戰列艦、巡洋艦,魚雷艇構成嚴重威脅。為了對付魚雷艇,英國人又發明了驅逐艦(又叫雷擊艦),當時其排水幾百噸,速度很快,裝備小型火炮和魚雷。驅逐艦(雷擊艦)主要任務有兩個,一是用火炮和裝甲優勢,驅逐或殲滅對方的魚雷艇,二是用魚雷攻擊對方的戰列艦、巡洋艦。

經過幾十年海軍大發展,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各國的戰列艦已經制造到了“無畏艦”級別,排水量達兩萬多噸,裝備300多毫米或400多毫米的巨炮,是海上決戰的主力。巡洋艦則發展出了“裝甲巡洋艦”,排水量大的達到近萬噸,裝備200多毫米火炮,輕巡洋艦則排水三四千噸。巡洋艦沒法與戰列艦正面對抗,但可以參與偵察和遠洋巡航,打擊薄弱地區的敵軍。驅逐艦一般還是千噸左右,主要用於偵察、巡邏和魚雷攻擊,驅逐艦面對巡洋艦也是被虐殺。另外,“護衛艦”也由俄國人發明了,最初只有幾百噸,主要就是防範敵方的快艇偷襲,後來又增加了反潛的任務。護衛艦面對驅逐艦,也是招架不住的。

到此時,四大艦種已經齊備了。除此之外,英德等國還造了一種“戰列巡洋艦”,其實叫“高速戰列艦”更合適,就是把戰列艦的裝甲或火力削弱,削弱的部分加到機動力上去,排水量和體型還是和普通戰列艦差不多。戰列巡洋艦硬拼不過普通戰列艦,但是比戰列艦快可以跑;面對重型巡洋艦則可以碾壓,還可以追著虐。

到二戰時期,這四大艦種繼續發展,各自繼續變胖。但是因為航母和潛艇的大量使用,作戰模式發生了一些變化。比如日本大和號滿載排水量達7萬噸,卻在美國飛機襲擊下基本沒啥表現就被擊沉。德國的俾斯麥號排水5萬噸。重型巡洋艦的排水量也到了1萬5千噸左右,超過50年前的戰列艦。驅逐艦最大的已經有3000噸左右,接近輕型巡洋艦。其作戰任務已經由原先的魚雷攻擊基礎上增加了防空,幫助大型艦艇對抗空中戰機。護衛艦排水量1000-2000噸,主要任務還是反潛。

二戰結束後,隨著巨炮大艦主義的漸漸淡化,一方面大型軍艦逐漸推出舞臺,另一方面驅逐艦、護衛艦體型逐漸擴大化,取代了之前戰列艦、巡洋艦的部分任務。所以新時代的驅逐艦護衛艦,和舊時代的戰列艦巡洋艦越來越難以區分。

例如,戰列艦方面,只有美國的衣阿華級(5萬噸)在二戰後參加了朝鮮戰爭,又進行改裝後參加了海灣戰爭,然後退役。巡洋艦方面,只有俄國的彼得大帝號導彈巡洋艦(排水2萬多噸)和美國的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1萬噸)還在服役。兩者都是兼具防空、反艦和對陸地打擊的能力,實際上綜合了過去戰列艦、巡洋艦的功能。而驅逐艦,現在中國的055,韓國的世宗大王這些,都是萬噸左右的,基本相當於過去的重型巡洋艦,和巡洋艦差別其實已經非常小。護衛艦主要任務還是反潛,一直沒變,但大的排水量已經到了五千噸,和一百年前的輕型巡洋艦差不多了。

所以區分這四種艦艇,本質上應該按功能任務區分,多數情況下按排水量區分就可以了,不同時代四種戰艦排水量都有變化,但基本都能拉開差距的。到今天拉不開差距了(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排水量還不如朱姆沃爾特驅逐艦),那麼功能其實也都混淆了。


巴山夜雨涮鍋


在歷史上,這幾種艦種分工明確,適用環境各不相同。但是到現在,戰列艦已徹底退休,巡洋艦也沒多少了,驅逐艦和護衛艦成為主力艦種,很多功能界限已經模糊,不那麼明確了。

1、戰列艦是最引人矚目的傢伙,因其打架時喜歡多艘戰艦排成單縱隊戰列線,互相開炮對轟,所以叫戰列艦。

它的特點是:大艦、巨炮、厚甲,航程遠,但跑的慢。在航母興起以前,它是一國海軍的當家花旦。

戰列艦指著火炮過日子,所以口徑大的嚇人,280毫米都是小的,最大的日本“大和號”艦炮口徑達460毫米。炮彈有1噸半重。一次齊射可以輸出十幾噸炮彈,打擊力驚人。然並卵,在航空兵面前都是送功勳的。

戰列艦的裝甲薄的地方也有150毫米左右,重要部位達400毫米以上,能硬抗數發炮彈和魚雷。

裝那麼多炮和裝甲,其噸位必然小不了。小的也有2萬噸左右,最大的7.3萬噸,很費鋼材的。

戰列艦是遠洋艦隻,航程大,續航有1~1.5萬海里,可以有力的執行對海對地攻擊任務。

其中還有一個小分支,就是戰列巡洋艦,它航速較高,裝甲較薄,主炮口徑也較小。它的邏輯就是:能追上我的打不過我,打得過我的追不上我,有點放風箏的意思。比如英國的考胡德號戰列巡洋艦。

但戰列艦造價高昂,出動一次費用太大,速度又慢,所以它需要一個平時跑腿的幫手。這個幫手就是巡洋艦。

2、巡洋艦火力適中,裝甲僅次於戰列艦,一般裝備250mm以下主炮,噸位多在7000-15000噸。

但它跑的快,航程遠,可以快速趕往任務地點偵察,出動費用低,因此成為平時常用的主力戰艦。

當它發現敵人時,可以拖住敵人,等待大哥戰列艦到來。打群架時,巡洋艦編入艦隊,彌補戰列艦火力空隙,兼顧防空、反潛,它的火力配置比較豐富。

巡洋艦分重巡洋艦和輕巡洋艦,重巡以火力投送為主,主炮口徑通常大於6英寸(152毫米),輕巡主要是防空與反潛。

3、驅逐艦原本是個小傢伙,只有幾百噸。它是瞄著魚雷艇而生的。

19世紀人們發明了魚雷,玩魚雷的魚雷艇也應運而生。它個子不大,速度又快又靈活,對笨拙的戰列艦、巡洋艦危脅很大。

為了把這些蒼蠅趕走,“魚雷艇驅逐艦”出現了,它同樣用魚雷和火炮做武器,以快打快,效果很好。也可以用魚雷襲擾對方主力艦艇。

慢慢的驅逐艦越做越大, 成長為現代海軍中的“多面手”,保衛對象也從戰列艦換成了航空母艦。

它的排水量通常在2000—8000噸,大的上萬噸,航速30—38節左右,成為集防空、反潛、反艦於一體的主力艦種,是艦隊不可缺少的角色。導彈出現後,驅逐艦的功能更加強大。

4、護衛艦既是小弟也是長輩,它個子小,噸位小,火力也弱,主要為編隊提供反潛、護航、巡邏、警戒、偵察等,是輕型水面戰鬥艦艇。

但護衛艦年齡可不小,是最古老的艦種之一,早在16世紀人們就把一種三桅武裝帆船稱為護衛艦。

二戰時,德國潛艇橫行海上,對盟軍運輸線造成巨大威脅。為了保護商船,盟國建造了2000多艘護衛艦,打的德國“狼群”不敢抬頭。

同驅逐艦一樣,隨著科技發展,護衛艦也越造越大,從早期的1000噸,到現在已經上升到2000—4000噸,航速30—35節,導彈和直升機上艦後,已經成為一種能夠遠洋機動作戰的中型艦艇了。

到現在,除了走入博物館的戰列艦和日漸衰退的巡洋艦,驅逐艦和護衛艦功能越來越全面,界限也越來越模糊,有的驅逐艦已經達到上萬的噸位,比巡洋艦還要大。以前的分類方法已經沒有什麼意義了,主要還是以各國海軍對用艦艇功能的定義區分了。


和風漫談


現在來說這個問題,實際上已經沒什麼意義了,或者說已沒區分的必要了——戰列艦已經淘汰,退出了戰爭的舞臺,徹底走進了歷史;巡洋艦也已日落西山,即將退出現役,唯有美、俄裝備,已沒有任何一個國家還在研發、製造巡洋艦。想要看戰列艦,那就只能去博物館了。


美國的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共建27艘,5艘退役,現役22艘。俄羅斯海軍現役的巡洋艦有兩款:“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2艘,彼得大帝號、納希莫夫海軍上將號;光榮級巡洋艦3艘,光榮號、烏斯季諾夫海軍元帥號、瓦良格號。俄羅斯海軍已開始對光榮級巡洋艦進行現代化的升級,預計全部返回俄羅斯海軍需要到2020年。全世界的巡洋艦也只有這些了,退役一艘就少一艘。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導彈小型化等技術的進步,戰場環境發生了相當大的變化,戰列艦早在二戰中後期就已經無法適應戰場,被淘汰是必然的。巡洋艦也將被淘汰,只是遲早而已——驅逐艦、護衛艦已經成了現代戰場上的主力戰艦,由於很多作戰功能重疊,驅逐艦與護衛艦沒有明顯的劃分界限——界限很模糊,如英、法等國的護衛艦,更應該被稱為驅逐艦。



戰列艦屬於遠洋大型水面戰艦,排水量在15000噸以上,它的特點就是“大炮鉅艦”外加“裝甲厚”——利於開炮對轟,能承受數發炮彈或者是魚雷的攻擊。它的航程遠、速度慢,曾經的主力戰艦、中堅力量。戰列艦的武器就是火炮,口徑最大可達460毫米。防禦靠的就是裝甲,重要部位裝甲厚400毫米。世界上第一艘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化戰列艦是英國的“無畏”號戰列艦,航速21節,“無畏”號裝備10門12英寸(304.8mm)主炮,再有就是對付魚雷艇的小口徑速射炮。


戰列巡洋艦是戰列艦的一個分支,航速高、裝甲薄、火力相對來說要弱——簡單說就是,簡化版的戰列艦。隨著航空母艦的出現,在艦載機面前,戰列艦就成了“靶船”,最終淘汰。現代化的巡洋艦主要就是為了給航母、戰列艦護航,排水量7000-15000噸。可攻擊敵方水面艦艇、潛艇、岸上目標,特點是火力強、用途多,屬於大型遠洋戰艦。巡洋艦的火炮口徑較戰列艦要小很多,一般在250mm以下——輕巡洋艦的主炮口徑在155毫米以下,重巡洋艦的主炮口徑在155毫米以上。


驅逐艦、護衛艦就沒必要說了,界限模糊不清。幾千噸、上萬噸都可叫驅逐艦,歐洲的護衛艦排水量甚至比我國的052D驅逐艦排水量還大,防空、反潛、反艦,驅逐艦能執行的作戰任務,護衛艦也基本上都能做。現在的驅逐艦把以前巡洋艦的作戰任務全都搶了過來,甚至是對地攻擊。從目前戰艦的發展趨勢來看,多功能是必然的發展潮流,這種情況下,驅逐艦、護衛艦的區分已經不重要了。


儒道之主


先說戰列艦,戰列艦是一種噸位僅次於航母的軍艦,也是一種是在風帆、火炮時代就有的軍艦,船體巨大,火炮眾多,完美的詮釋了什麼叫“大艦巨炮”。因為在那個火炮橫行的時代,誰的船體大、火炮多、裝甲厚,誰就是王道。而對於戰列艦來說,火炮都是安裝在側面的,以求最大的火力輸出,作戰的時候排成一排,以側面互射的方式進行戰鬥,因為火炮裝在船頭或者船尾會受到船上建築的影響,不利於戰鬥。戰列艦很長一段時間都是海上的王者,是一國海軍的主力艦隻,直到二戰以後,各種導彈技術的成熟,戰列艦才漸漸退出歷史的舞臺。 然後說一下巡洋艦,巡洋艦剛出現時是用來代替戰列艦進行長距離巡作戰任務的,因為戰列艦的噸位太大,進行長距離任務的話成本太高,所以需要一種可以代替戰列艦長距離任務的艦艇,這時巡洋艦就出來了。經過後面的發展,巡洋艦也出現了不同噸位的,有重型、輕型、副輔助型巡洋艦之分,不過工作性質主要還是為艦隊護航,而且由於航速較高,所以巡洋艦還是海上的機動艦艇編隊,火力和防禦能力巡洋艦都是遜色於戰列艦的,適航能力才是巡洋艦的主要特點,包括了自持力、航速以及續航性這幾個方面,所以,區分戰列艦和巡洋艦,可以從噸位、外形、工作性質這幾個方面去區分。 再說一說驅逐艦,在導彈時代之前,驅逐艦就是一種負責艦隊外圍安全,進行巡邏、警戒、打擊對方各類魚雷艇、飛機、潛艇等任務的輕型艦艇,主要裝備是火炮和魚雷。而進入導彈時代以後,艦體體積大不大已經不是用來衡量戰鬥力的唯一標準了,戰列艦也就慢慢的被淘汰了,直到今天,驅護艦已經成為了海軍的主力艦艇。不過當時巡洋艦和驅逐艦基本上是沒什麼區別的,巡洋艦裝上導彈也可以叫驅逐艦,只是後來這種概念模糊化了,到最後就統一叫驅逐艦了。今天來看,驅逐艦的噸位一般都是萬噸以下的,但是能力卻是最完善的,具備防空、反潛、對艦攻擊、護航等一系列的海戰能力,是適當之無愧的現代海軍主力艦艇。 最後再看護衛艦,護衛艦也是一種古老的艦種,但是如果只從現代海軍上去區分,其實可以看做是更小型的驅逐艦,是一種中小型的軍艦,主要武器也是導彈、艦炮、魚雷這些。因為隨著技術的發展,驅逐艦的火力也需要加強,這時驅逐艦的噸位慢慢也就增加了,工作性質也隨之慢慢改變,這時也就需要一種輕型艦艇來代替驅逐艦的工作,除了繼承原驅逐艦的能力以外,護衛艦在佈雷、登陸作戰支援、護航、警戒等低烈度海戰中能起到很好的作用。雖然護衛艦的噸位不大,但是在現代海軍中,護衛艦的火力是僅次於驅逐艦的,也是現代化海戰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艦種。其實給各種軍艦取名字都是有講究的,可不是隨便亂叫的,要根據軍艦的噸位、武器裝備、工作性質等一系列特點來決定這是什麼艦種,而且不同時代對軍艦的定義也是不同的……







只爭朝夕131979321


就讓我們一個個來分析,簡單瞭解這些戰艦吧。

戰列艦

這是一個大塊頭的軍艦,歷史上最大的戰列艦達到七萬噸的記錄。輸出主要靠大口徑火炮,是曾經各國海軍的決戰力量。幾百年“大炮鉅艦”主義的發展,人類把戰艦做得越來越大,裝甲也越來越厚,火炮也越來越大了,這就是誕生現代戰列艦的原因。一艘戰列艦相當於陸軍的重型裝甲軍團,這可不是一艘船而已了,每一艘戰列艦隸屬的人員有一些甚至可以在服役期間上不了這艘船,比如說這艘戰艦在駐地的辦事處的軍人等等...

巡洋艦

那麼巡洋艦呢?因為戰列艦又貴又費,不能經常開出去。在陸軍中也沒有司令排重型裝甲軍團出去巡邏威懾的吧,同樣的道理吧。而近代那些海軍強國無一不在海外有多處殖民地需要武力威懾的,所以就做一種新船吧。這種軍艦要快速(可能要跨大洋去威懾和戰鬥呢。),所以消減了一部分裝甲(太重速度慢),自持力還得強哦。

於是乎,這種長條形的火力強大的跑得又快又遠的軍艦就出現了----巡洋艦。

相當於陸軍的快速機動戰鬥師。

驅逐艦

這,驅逐艦嘛,出現的有點時代需要。話說這時候,海上出現了新武器,又猛又惡,啥呢?魚雷!

還發展了一種新軍艦----魚雷艇。這些魚雷艇又輕又快,動輒三十來節,飛一般的速度衝到戰列艦或者巡洋艦的身邊,“嗖”的發射一枚致命的魚雷,致命哦,殺傷力比炮彈大十倍以上哦。(早期的軍艦裝甲主要是裝在甲板和艦舷的水面上部分。),而龐大的戰列艦。巨大的火炮只需要一發炮彈在魚雷艇旁邊落下就足以掀翻魚雷艇,但是,能用那些巨型火炮打中或者擊打在這快速機動的魚雷艇旁邊嗎?不行。

編制為一個連的部隊很容易打敗整個重型裝甲軍團,怎麼辦?戰列艦和巡洋艦難道要下課了?不行不行,帶小弟,防悶棍才是正途。

小弟是誰,驅逐艦啊。裝上射速高的小炮,專門對付魚雷艇,驅逐艦閃亮登場,因為要隨著戰列艦大哥,巡洋艦二哥去玩,噸位還不能做小了,太小不抗風浪呢。速度要能夠驅逐魚雷艇,裝甲肯定也高不到哪裡去了。於是一艘快速的炮艦出現了。

有人就抓抓頭啊,船這麼大,就幾個快速炮,有點浪費吧,咱的速度也不慢呀,要不也裝點魚雷,大哥二哥打架,我也可以抽冷子放個魚雷什麼的?可以,於是咱驅逐艦還裝上魚雷發射器了。

又過了一段,敵人用飛機和潛艇來發射魚雷了。大哥二哥齊齊轉頭看著驅逐艦,驅逐艦隻有拍著胸膛,包在我身上。聲吶探測系統,深水炸彈,防空火力,裝上。

跑了幾百上千海里,驅逐艦:“大哥,我餓了”

戰列艦遞過一根輸油管:“管飽,喝吧。”

陸軍重裝甲軍團補給一個防空營,小事。

二戰驅逐艦遠洋機動和和戰鬥,靠戰列艦補給(這個記住。)

護衛艦

護衛艦體型小,可是年紀比驅逐艦要大哦。最早是近海防禦的,然後是隨著運輸船隊防禦的,後來又是跟著戰列艦艦隊防禦的,現在是跟著航母艦隊防禦。。。。。。說白了,沒有具備對主力艦攻擊能力。(現代的不算,武器進步出導彈了,兔子也能蹬鷹的不算。)

看看,區別很明顯吧。至於怎麼區分也很明顯

戰列艦:我到達,我跑的遠,我射擊,我抗揍,我在就是決戰。

巡洋艦:我快速到達,我跑的遠,我射擊,我不大耐揍,可我也不含糊。

驅逐艦:我速度快,大哥餵奶我也跑的遠,我幫大哥防空反潛,我還會抽冷子放幾個魚雷對付地方戰列艦,巡洋艦。

復位鍵:按下我,可以重啟,又叫熱啟動。。。(跑錯片場了,不好意思。)

護衛艦:我速度快,要大哥餵奶,我為大哥防空反潛,不過大哥那個級別的戰鬥,我真的參與不了。

當然,這僅僅是發展到二戰時候的區分了,大家留著做個紀念了。現在的戰列艦,基本退役了,巡洋艦也是,驅逐艦也改頭換面了,護衛艦也能兔子蹬鷹了。沒有什麼要詳細區分的必要了。


李勉9


戰列艦,戰列巡洋艦,快速戰列艦,裝甲巡洋艦,重型巡洋艦,輕型巡洋艦,驅逐艦,護衛艦如何區分?只能長話短說了。

戰列艦或者戰列巡洋艦,裝甲艦等戰鬥艦艇,對於這類型戰艦而言,大艦巨炮是他們最本質的特徵。第二 戰列艦系列喜歡一字縱隊出行

比較粗短的是原教旨戰列艦,航速一般也就二十多點,但是裝甲很厚,可以說是重錘。

很苗條的是戰列巡洋艦,一樣致命,但是為了擁有戰列艦級的火力和較高速度,犧牲了防護性能。

至於快速戰列艦則是因為科技發展,所以不用在重甲還是高速之間艱難取捨,而是我全都要,所以快速戰列艦出現後,再無原教旨戰列艦以及戰列巡洋艦。

裝甲艦的話比較好分析,一種小船抗大炮的感覺的是裝甲艦德國

如果只有一門大炮的話,是淺水重炮艦,活躍與一戰期間,😁總共也沒幾個,是為了讓主力艦幹自己該乾的,而不是炸島

所以航速也很慘,


接下來的是裝甲巡洋艦,實際上acr主要是和穹甲巡洋艦區分的,裝甲巡洋艦指的是有裝甲都巡洋艦

穹甲巡洋艦,水線以上無裝甲,就靠鐵褲衩瀟灑。


輕重巡洋艦則是因為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對於海軍軍備都限制。

155以上主炮的戰艦叫做重巡。

一下都叫輕巡

所以出現了最上155換203就變成了重巡的情況。

但是上面的艦艇全涼了,巡洋艦這個分類也快沒了。

因為導彈出現以後,去tm的大艦巨炮,這些東西在反艦導彈面前毫無意義,所以消亡了

只有現代巡洋艦,驅逐艦,護衛艦?愛咋叫咋叫

2000噸的驅逐艦

1000噸的巡洋艦27000的直升機護衛艦emmm,亂的很


尋找丟失的方向盤


在現在海軍體系中艦艇的區分不那麼明顯,界限很模糊了。二戰時期的區分是一萬噸以上的為戰列艦,主炮口徑300毫米以上,艦體重裝甲。五千噸至一萬噸的為巡洋艦,主炮囗徑200至300毫米,中等裝甲。一千噸至五千噸的為驅逐艦,主炮口徑一般150毫米,輕裝甲航速快。一千噸以下的為護衛艦,主炮口徑一百毫米以下,輕裝甲。二戰時期戰列艦作為主力艦艇,執行對敵艦和海岸打擊,(相當於現代航母的角色)巡洋艦任務是為戰列艦的護航艦隻,給戰列艦提供保護和火力支援,驅逐艦任務是以航速快驅離敵艦和反潛艇,護衛艦任務就是給航線和海岸,港口保衛警戒。現代海軍體系中航母替代了戰列艦成為大國海軍標誌和核心艦艇,現代驅逐艦都是通用的多面手防空,反艦,反潛,對陸打擊都可以,噸位也越來越大到了萬噸以上。現代護衛艦噸位也造到五六千噸,也是多面手,其主要任務是反潛和近海巡邏護衛,在很多國家是主力艦。現代的驅逐艦護衛艦都是向通用化大型化發展,任務的界限很模糊了。


諾誩165862724


這是軍事領域最亂的一個部分。如果要深究下去可以結合歷史和時事寫個幾萬字的論文,然而即使理清楚了也也並沒有什麼卵用。


就拿我們的近鄰來說,日本所有的軍艦都叫做護衛艦。

例如近處這艘護衛艦是日向級護衛艦

大家覺得是護衛艦嗎?

或者這種:

出雲級比日向級還大,也是叫做護衛艦的。所以糾結怎麼分其實沒有太大的意義。


不說日本,咱們說我們中國,大家對艦船的認知目前就是 航空母艦 、戰列艦、巡洋艦、驅逐艦、護衛艦、魚雷艇等等的區分方法,但其實艦種還有很多大家甚至沒有聽說過。比如巡防艦,這種艦船比一般意義上的驅逐艦小,比護衛艦大一倍,但這個規格的艦艇在中國就叫做護衛艦。

例如佩裡級巡防艦,滿載排水量達到了4100噸,在美國叫做巡防艦。

同樣級別的艦種例如我們的054護衛艦

也僅僅叫做護衛艦而已。

同樣我們排水量過了萬噸的大驅055,不是還叫驅逐艦嗎?



因此這個問題真心的沒必要進行深究了。


最後說下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吧,否則大家還是覺得W君在敷衍大夥。

這種現象其實是百年海軍的歷史傳統,就是艦船堅決不能嚴格分級,否則國際社會會不停的BB。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各國列強為了限制對方的艦隊發展制先後簽訂了三次條約,其中包括《華盛頓條約》、《倫敦條約》和《第二次倫敦條約》。這三個條約的目的就是限制各國海軍,以免製造出大型戰艦和引發大規模海戰。

例如戰艦尺寸限制在標準排水量35000噸以下、主炮口徑16英寸(406mm)以下、航母不能超過27000噸、航母不能裝8寸以上的炮等等。各個國家為了對應這些條約就分別造出了很多的“條約戰艦”,使之既符合條約又有強大的作戰能力。甚至弄了很多小型的戰列艦叫做重巡洋艦、而且還出現了日本那種拿460mm炮充當16寸炮的舉動。

例如上圖這艘維托里奧·維內託級戰艦,裝備有15寸三聯裝炮塔三個,滿載排水量達到4.1萬噸、航速30節……就因為刻意的減小了下續航能力,以3200海里的續航就直接叫巡洋艦……

所以在“條約戰艦”的時期各國的戰艦級別就混亂了,所以到現在再深究有意義嗎?


軍武數據庫


有一點需要先了解的就是,無論是戰列艦,巡洋艦,驅逐艦又或者是護衛艦,要說這麼徹底區分他們,還是得從他們自身艦船的噸位說起。

當然了,也隨著時代的更替相關軍事科技的飛速發展,誕生於一戰末期,興盛於二戰時期的戰列艦,雖然其自身的噸位最大且裝備了很多門大口徑火炮,可在面對現在飛行速度超快且威力大的反艦導彈攻擊時,早已不堪一擊了。

其次稍微小一些的噸位就是巡洋艦了,這型艦種發展的時間還是非常長的,也是從一戰末期興起,二戰時期鼎盛再到冷戰時期衰落,跨越了上百年的歷史。也隨著更為先進的軍用艦船技術的出現,該型艦種也逐漸的邊緣化,目前還大量裝備這型艦船的,還有俄羅斯海軍。


噸位再小一些的就是通用驅逐艦,該型艦船也是現代海軍裝備的主力艦船,也是目前這麼多艦船之中,實際作戰能力最強的一型艦船。該型艦船,雖然沒有巡洋艦或戰列艦,噸位這麼大火力這麼強,但該型艦船上可以完成整個艦隊的區域防空反導,下可以完成水下的反潛作戰任務,可以說是戰場上名副其實的全能多面手了。


最小噸位的就是護衛艦,但也別覺得噸位最小就沒有什麼戰鬥力,該艦船依靠著21世紀最新研發出的各項先進艦船技術,一樣可以完全以前戰列艦才能完成的作戰任務。甚至一些國力比較薄弱的國家,其相關海軍部隊就裝備了清一色的是護衛艦,而且其整體的海上作戰能力,還是非常可觀的。


航空君


這可是一言難盡的問題,夠寫一本書了。儘量簡單說吧。

戰列艦起源於風帆時代,排成戰列線互相炮擊,是艦隊決戰的主力,簡而言之就是裝最大最多的炮,批最厚的甲。巡洋艦和護衛艦則起源於巡航艦,一般不用於主力決戰,執行輔助任務。和平時期執行保護殖民地、巡邏護航等任務,戰時執行偵察聯絡,護航與破交(襲擊劫掠敵方運輸船艦)等任務。後來鐵甲時代戰列艦定位基本沒變,巡航艦名稱消失,發展出巡洋艦和護衛艦。巡洋艦基本繼承了巡洋艦的全部衣缽,成為戰場多面手。護衛艦則功能較為單一隻是護航。驅逐艦是個相對新生代的艦種,為了在異軍突起的魚雷艇面前保護遲鈍緩慢的主力艦,研製了驅逐艦,所謂驅逐,驅逐的就是魚雷艇。這就註定了驅逐艦是一種噸位較小,動力強勁,機動靈活,火炮射速快的艦種。而且,使用中人們發現,用來反魚雷艇的驅逐艦,其實自己就是發射魚雷的絕佳平臺,可以在魚雷艇無法活動的外海發動魚雷攻擊。於是驅逐艦從魚雷艇的驅逐者變成兼雷擊和反雷擊於一身的多面手。對,多面手,隨著時代發展,巡洋艦發展出重巡以至於戰巡,有主力化趨勢,而驅逐艦繼承了巡洋艦的許多職能,成為最重要的輔助艦種,可以防空、反潛、護航、也可以對大到戰列艦小到魚雷艇的發起攻擊,堪稱多面手。

至於戰列艦、巡洋艦、驅逐艦、護衛艦的區別,除了職能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噸位、火力(火炮口徑和數量)、防護的不同,不同時代標準不一樣,這個非常繁雜,有興趣的可以自行百度。

隨著戰列艦被被航母淘汰出局,巡洋艦也日趨沒落。二戰後驅逐艦和護衛艦一直有增大的趨勢,其中驅逐艦已經增大到二戰時期巡洋艦的水平。二戰時區分巡洋艦和驅逐艦的標準,除了噸位,主要是火力,巡洋艦使用152毫米以上的主炮(除了個別防空巡洋艦用127主炮),驅逐艦主炮通常是127/130毫米,界限非常明白清楚。但二戰後主戰武器導彈化,一開始比較重型的導彈裝備導彈巡洋艦,比較輕型的導彈裝備導彈驅逐艦,但隨著技術進步導彈可以做的較小,且為了簡化後勤日趨標準化通用化,當導彈驅逐艦和導彈巡洋艦使用同樣的導彈,而巡洋艦噸位卻沒有進一步增加到必要,於是區分二者的意義就不大了。驅逐艦成為航母以下當仁不讓的主力艦艇,巡洋艦則不再有新型號出現,逐步淡出視線。當驅逐艦日益成為主力艦艇,就需要新的龍套雜工,二戰時功能單一的護衛艦也逐步擴大噸位成為新的戰場多面手。當前驅逐艦和護衛艦的區別仍是噸位和戰鬥力。戰鬥力主要是雷達的檔次,導彈的射程和數量等。

呃呃,打住吧,我覺得樓主想在頭條問答搞清楚這個問題不太現實。除非提出更具體的前提範圍,比如現代驅逐艦和護衛艦的區別。否則的話,四大艦種歷史悠久,真不是這裡說的清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