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山再现大唐盛世“抚琴善政”景象


鲁山再现大唐盛世“抚琴善政”景象


鲁山琴台位于鲁山县琴台街,鲁山县第二高级中学西墙外,占地约二百平方米。始建于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是唐代精于音律的鲁山县令元德秀在任时鲁山人民为报答其为民请命、教民有方、惠及百姓的功德所建。


鲁山再现大唐盛世“抚琴善政”景象


此后元德秀公暇或农闲时节登台弹琴,对围观听琴的人嘘寒问暖,了解下情,并将所带饭食与民众共餐同饮。由于他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百姓们乐意和他交谈。每逢他弹琴时,四乡百姓闻之,聚者数百人。元德秀利用机会宣布施政措施,征求百姓意见。每至收获后百姓听到他的琴声就自觉将粮税送到县衙。宋朝司马光著的《资治通鉴》中描写为“琴台善政”。原为鲁山八景之一,历代县志均有记述,《汉语大辞典》称它为全国四大琴台之一(武汉伯牙琴台、苏州西施琴台、成都司马相如琴台、鲁山元德秀琴台。),现为平顶山市文物保护单位。明朝大文学家陈孜《琴台善政》中写道:“贤候德政爱民深,百尺高台静抚琴。一曲清风弦上调,满腔和气轸中吟。伯牙昔日堪同操,单父当年不易心。流水高山非独乐,至今追慕仰遗音”。


鲁山再现大唐盛世“抚琴善政”景象


元德秀于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调任鲁山县令,三年期满后到陆浑隐居,被世人称为鲁山大夫、元鲁山,被鲁山人民称为元青天、元神仙。元德秀一生清贫,家无余资,逝世时无安葬之物。李华为之撰《墓碣铭》,元结撰《墓表》,颜真卿书丹,李阳冰雕刻,后人称之为“四绝碑”。


鲁山再现大唐盛世“抚琴善政”景象


现存的古琴台因年久失修,仅存一座高十五六米的荒丘遗址,占地约二百平方米,杂草荆棘丛生,饱经沧桑和风雨侵蚀,已是“紫芝台上草连天,人去台空不计年”了。


鲁山再现大唐盛世“抚琴善政”景象


今年,鲁山县文化部门筹资47万元对古琴台进行修复,包括重修抚琴亭、登临台阶、大门牌楼、立纪念碑等。项目于7月上旬开工,10月竣工。成为鲁山人民凭吊“琴台善政”、追慕圣贤遗风的绝佳去处。


鲁山再现大唐盛世“抚琴善政”景象


时光荏苒,鲁山古琴台这个文物坐标会一直作为铜鉴启迪后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