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陰陽術數離不開天干地支,天干配河圖好記好理解

前面從陰陽,三爻,先天八卦之象一路講來,又從數回到河圖洛書,河洛數理讓大家理解了數與陰陽、五行的關係。五行之數即五行之生數,就是

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因為易經的應用當中,所有的陰陽術數均離不開天干地支,所以必須說到天干地支。

容成作歷,大橈作甲子。傳說兩人都是黃帝之臣,受黃帝指示,探氣機究五行,始用甲子紀日,六十日為一輪。天干地支在中國古代主要用於紀日,後來有紀月、紀年、紀時。古人以為天干承載天之道,地支承載地之道。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在人成運。實際上有了天干地支的創立,就把時間和三維空間結合起來了,今天先講十天干。

易經陰陽術數離不開天干地支,天干配河圖好記好理解

河圖以天地合五方,以陰陽合五行。河圖定五行先天之位,東木西金,南火北水,中間土。土為中為陰,四象在外為陽,內外陰陽之理。木火相生為陽,金水相生為陰,乃陰陽水火既濟之理。五行中各有陰陽相交,生生不息,乃陰陽互根之理。日、月和五星相當於七個指針,運行指向黃道十二宮。一為道之宗,六為形之祖,北極為太一,不動不能用,因為不落黃道面,不在五行中。

十天干為: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其中陽幹:甲、丙、戊、庚、壬,陰乾:乙、丁、己、辛、癸。其中道理不講,用五行往河圖一佈置,就把數、方位、時間結合起來了,便於河圖和天干的記憶。

易經陰陽術數離不開天干地支,天干配河圖好記好理解

河圖是按五星出沒的天象繪製,也是五行來源。每年冬至前,水星見於北方,萬物蟄伏,唯有冰雪和水。七月夏至後,火星見於南方,炎熱。三月春分,木星見於東方,草木萌芽生長。九月秋分,金星見於西方,金為冷兵器,秋天殺伐之氣。五月土星見於中天,長夏溼土之氣當令,木火金水引起的四時氣候變化,地面可觀測。

地球和五星都是在圍繞太陽公轉,由於軌道和運轉速度的不同,造成了行星運行之間的相對位置並與地球靠近或遠離,根據五星和地球的相對位置,把五星所代表的能量分為陰和陽,又根據五星影響地球的能量大小依次排序形成: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個天干。

不過,恆星與地球等行星引力互相變化對人有多少影響,並沒有確實的科學依據,更多說法存在佔象學家的玄學當中。記住東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中央戊己土,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就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