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機機頭前端的金屬桿是什麼?

聽海之貓1


在我們看到的戰機照片中,要麼是在機頭的最前方,要麼是在機頭的側面,一般都會安裝一根金屬製的長杆,但是有意思的是,二戰的飛機上不容易找到它,現在最先進的五代機上也看不到它,這是為什麼呢?

無論是現代、以前還是將來,飛行過程中對飛行員來說最重要的數據就是速度和高度。為了方便的測量速度,人們發現十八世紀時法國科學家皮託發明的測量空氣流速的裝置——皮托管可以很方便的測量出空氣流速,所以設計師在設計時都會在飛機上安裝空速管來測速,空速管是什麼原理呢?

想要很快的測出空氣的流速是比較難的,但是皮託卻想辦法進行了轉換,他先使用自己設計的裝置測出壓力差,然後進行換算就可以得到速度,但是這個速度是相當於空氣的速度的,所以皮托管又被稱為空速管。在空速管發明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測量飛機的空速就使用的是空速管。但是為什麼要把空速管裝在機頭呢?為了保證測量的精確,空速管測量的地方要儘量避免飛機自己的干擾,所以安裝在機腹或者是進氣口附近顯然是不行的,而戰機總共那麼一點點地方,所以空速管只能裝在機頭或者是翼尖、垂直尾翼上方。

為了避免干擾和誤差,一架飛機一般都會安裝兩到三根空速管來避免錯誤的數據干擾飛行員的判斷,而美國的F-117戰機甚至安裝了四根空速管,綜合這些空速管的讀數還可以得到飛機附近空氣的大氣動壓、靜壓和飛機的側滑角、迎角等數據。為了防止高層氣溫較低結冰,現代的空速管上都帶有電加熱裝置。

在現代電子技術發達的前提下,空速管的功能也得到了很多的開發,比如說空速管得到的一個數據被稱為靜速,而根據靜速則可以測出飛機的爬升率。在進行處理之後,飛機的速度表上有兩根指針,一根比較窄,一根比較寬。寬的指針指示"錶速",這是沒有處理的原始數據。而窄的一根指示的是經過各種修正的相當於地面大氣壓力時的空速,稱為 "實速"。

五代機為什麼沒有空速管呢?由於空速管是在機頭伸出去的一部分,而且由於前有尖端,這就導致雷達的反射波極其強烈。五代機為了隱身性能的要求就不得不拋棄空速管,好在現代的傳感器技術十分發達,即使沒有了空速管也可以很方便的獲得空速。


思遠軍事


這個叫做空速管,也叫皮托管,是飛機上用來測量飛行速度的工具。它可以通過測量全壓和靜壓將數據傳送給計算機和儀表,從而使得飛行員得知飛機的準備飛行速度。


在早期的飛機上空速管是非常常見的東西,一般其安裝在機頭位置的空速管也很容易識別,為了保證飛行速度的準確度一般一架飛機上至少有2套空速管。

不過在機頭安裝空速管會影響機載雷達的探測效果,而如果在飛行時有雷電通過機頭空速管傳至機載雷達的話還可能使雷達出故障。


所以為了安全起見現代戰機基本上不使用機頭空速管了,而是採用嵌入式大氣數據傳感器來替代機頭空速管。中國空軍的殲-10B、殲10C、殲-20、殲16都沒有機頭空速管,除了一些新機型才定型試飛過程中需要機頭空速管來進行全方位的測試外定型後的戰機是不會再有了。


火器營營長


戰鬥機機頭前端的金屬桿名叫空速管,功能是測量戰鬥機相對於空氣的速度。

戰鬥機的速度有兩個數值,一個叫空速,是戰鬥機相對於空氣的速度;一個叫地速,是戰鬥機相對於地面的速度。

兩個速度數值通常是不完全相等的,因為大氣總是在流動(有風)。空速對於戰鬥機很重要,戰鬥機與空氣的相對速度決定了飛機此時的升力狀況,由此決定戰鬥機應該如何操縱。

相對於地面的速度可以由地面雷達測的然後用無線電通知戰鬥機的飛行員,也有專用的測速雷達或者具備測(地)速功能的機載雷達,飛機自己就能測量出來。

相對於空氣的速度就只能用空速管了。

測量空速大家是不是先想到的是一根空心管子裡面帶個小風扇,飛機飛得越快風扇轉得越快?這在2、30年代的螺旋槳飛機上是出現過的,但小風扇第一是不夠精確,第二在速度比較高的時候風扇可能不起作用,轉太快解體了。

現代高亞音速、超音速飛機上用的空速管叫做總壓管,或者叫皮托管。它由兩個同心圓管組成,內部的那個圓管叫做總壓管,外圈叫做靜壓管。總壓管是一個“死衚衕”,空氣從前面進去有出口沒入口。當飛機向前飛的時候,氣流衝進總壓管,根據流體力學的原理,總壓管裡的氣壓就會比速度為0的時候大,飛機飛得越快,總壓管裡的大氣壓強越高。靜壓管則是有進有出,這裡的氣壓和外界無風時的氣壓一致。

於是,我們對比總壓管內的大氣壓和靜壓管裡的大氣壓,然後就可以根據這個數值推出飛機此時相對於空氣的速度。

不過,說到這裡,大家應該注意到了,流入空速管的空氣應該是儘量沒有受到干擾的原始狀態的空氣,如果空速管設置在戰鬥機側後,或者緊貼著飛機機身,那麼流入空速管的空氣之前與飛機機體摩擦,形成各種複雜渦流,風速就會發生變化,空速管就不準確了。這就是為什麼戰鬥機空速管通常是一根伸出機頭的一根長管的原因。但現代戰鬥機機頭還有一部大型機載雷達,空速管是一個金屬物件,如果放在機頭,會對雷達波形成一定的干擾,比較麻煩,所以有的戰鬥機空速管改成是伸出機翼的一根長管。


現代艦船雜誌社


這個是空速管。

好多人都在說用於測量戰機的飛行速度,但這並不是空速管的主要作用,實際上飛行速度可以由加速度計或衛星定位系統測得。

其實空速管的主要作用是測量飛行過程中的動壓和靜壓,從而得到速壓,速壓=動壓-靜壓,將速壓參數提供給飛機的穩定控制系統,用於控制飛機穩定飛行。

近代戰機,尤其是五代機一般都取消了空速管用來代替的是多個L型空速管,他可以起到和機頭空速管同樣的作用,而且最關鍵的一點是它們不會對雷達罩內的雷達產生干擾。下圖就是L型空速管。

放大圖


紅色沙場


空速管。但是美國的F–15、F–18和F–22就沒有空速管。







江子143573723


戰鬥機機頭前端的金屬桿是空速管,可以用來測定飛機的空速。空速就是飛機相對空氣運動的速度,飛行員只有知道了空速,才能正常操控飛機進行機動,尤其是在空戰中,飛行員必須靈活的調整飛機的空速,才能在瞬息萬變的空戰中佔據有利的攻擊位置,以便迅速擊落敵機。

此次之外,戰鬥機上一切需要外界氣壓信息的航空儀表、飛機瞄具等設備的靜壓都需要從空速管上獲得。倘若空速管發生了故障,這些航空儀表和機載設備都將不能正常運行,因此現代戰鬥機上都會備用著一個應急用空速管。

還有就是,並不是所有的戰鬥機空速管都安裝在機頭前端。因為,現代戰鬥機大多數都有超音速能力,而戰鬥機在超音速飛行時,相對氣流流過機頭前緣時會產生激波,影響空速管準確接受氣壓信息。因此一些戰鬥機將空速管安裝位置轉移機頭側面,如美國F-15、F-16和F-22都是採用在側面安裝的L形空速管。

目前還沒聽說沒有安裝控速管的現代飛機,美國F117機頭前還有四個呢

不管超音速還是亞音速飛機上,也不管軍用還是民用飛機上都有一根細細的長長的頭部很尖利的管子,這就是空壓空速管:軍用飛機,尤其戰鬥、機對地攻擊機、戰鬥轟炸機還是多用途戰鬥機空速管一般都在機頭前面。民用客機,民用運輸機一般都在機翼或者飛機尾部,也有在機背的。

但是不管怎樣這是飛機必需的,它主要是用來測量飛機速度的,同時還兼具其他多種功能。空速管是最簡單的機械探測裝備,造價低廉,工作可靠,目前有一些電子傳感器或者慣性導航裝備可以測量空速,但都是備用設備。


浩漢防務論壇


只有我一個人理解成了受油管嗎?








焦鼕鼕


看過交響樂的朋友們都知道,手裡拿著一根短短的小棒子的人是樂隊的指揮。雖然他什麼樂器都不會,但是他可以指揮樂隊中的各個成員在合適的時候演奏他們手中的樂器。

戰機前端的這跟小鐵棒也是起這個作用的。它如果向上指一下,意思就是要水平尾翼往下放,這樣戰機可以起飛。左右指一下,意思是要轉彎。它如果指向敵機,那時空空導彈就要發射了。如果它不停的抖動,說明戰機被敵人的火控雷達鎖定了,趕緊要釋放干擾彈。最後一個動作特別要引起重視,如果它從戰機前面衝了出去,就說明快要被敵機的導彈擊中了,這是唯一的選擇就是跳傘。

好了,那麼多字都是我用手機輸入的,累死我了。如果你覺得好,就頂我上去。


shawb


我一直以為是給敵機打針用的。。。。



甩JJ


這是空速管,管的中心為總壓測試孔,四周一般為上下左右四孔,為靜壓孔。總壓、靜壓管路與飛機的儀表、壓力、差壓傳感器連接,用於適時測量飛機飛行速度、飛行高度等!一般來講,根據伯努利方程,飛行器的總壓、靜壓、總溫、溼度等參數,與飛行速度呈一定的數學函數關係!低速時不考慮空氣壓縮,高速氣流考慮空氣壓縮,可以直接用總壓靜壓計算出馬赫數!在飛機設計過程中,會對風速管進行反覆標定,一般直接放在風洞中進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