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你已經遺忘、也許你還在懷念,也許你不曾見過……
在上海這座城市化進程飛速發展的大都市裡,很多老底子已不復存在,或正在消逝,被無情地淹沒在歷史洪流中。
但有一家點心店還在堅持。開業26年,味道不變,就連價格都沒怎麼漲,5塊一兩的鍋貼、3塊一碗的牛肉湯。當年店裡的夥計,如今成了老闆娘,成了吃客口中親切的老阿姨。
籍籍無名的惠民路
上海從來不缺值得一蕩的馬路。網紅店扎推的武康路、極具文藝氣息的紹興路、青春個性的大學路等等。在這些網紅馬路面前,惠民路顯得格外籍籍無名。
對大眾而言,惠民路最為知名的莫過於惠民公園,一座現已成為社區型公園的公共區域。這裡曾是上海四個猶太人公墓之一的惠民路公墓,靠近二戰時猶太難民居住地上海隔都東界。如今這條路已被拆遷得面目全非,動遷戶搬去了擁有更多居住面積的新房、營業多年的店鋪或搬去新址或無奈關門停業。
但對於一些老上海人來說,惠民路還有舊時辰光的味道,有不能割捨的記憶,它是地道上海生活的縮影。在這座城市化進程飛速發展的大都市裡,很多老底子上海消失殆盡。所幸還有人停留在原地,守護著老上海。
為民點心店,也叫“老闆娘鍋貼”,位於惠民路62號。1992年8月18日開始營業,至今已有26年。惠民、為民,讀音相似,冥冥之中自有聯繫。
為民的店面是真破舊,彷彿自營業後就沒再專門修整過。招牌上的紅色店名經過風吹雨打,已經褪得深淺不一。如今連這塊招牌也沒了,若是第一次來這裡,沒個熟人帶路,怕是稍不留意就會錯過這家店。
店內狹窄,中間僅放了一張桌子便滿滿當當。做鍋貼的臺子更是被“擠”出了店,臨近馬路,儼然一個開放式的露天廚房。不過這也倒好,可以供在店外排隊買鍋貼的吃客觀摩,別有一番滋味。
店裡的老阿姨,是當年的夥計,如今成了老闆娘。阿姨們早上4點多起來開始揉麵擀麵做餡兒,5點40出第一鍋,直到下午1點賣光了,當天的生意也就結束了。生意好的時候,一天要消耗八十多斤麵粉,這些麵粉大概可以做成3000多個鍋貼。
開業26年,始終如一日
當不少早點店為了適應來自五湖四海的口味,主營的早餐種類不侷限於“上海早點界四大金剛”,新增了全國各地的早餐,雜糧煎餅與生煎包兼賣,甜鹹豆漿並存。為民點心店則二十多年如一日,店內只售賣鍋貼、清湯和咖喱牛肉湯這三個品類。
和為了追求速度而使用機器製作的鍋貼不同,為民的鍋貼從麵皮到肉餡,都是手工做出來的。
皮是用開水和麵擀成,餡料不加醬油,白湯。調味料跟二十幾年前一樣,保證是正宗的老上海味道。
大鐵鍋內抹上少量油,鍋貼被整齊地排滿一鍋,等油與澱粉之間混出香味,再倒入熱水,燜個五六分鐘左右。
期間,為了讓每一個鍋貼都能沾到油,需要不停地轉動鐵鍋。
掀蓋,用鏟子盛起。鍋貼底微焦,從低而上泛出一絲金黃。咬一口,汁水流進嘴裡,湯汁鮮甜,面皮薄而韌軟,一點不粘牙,餡肉料足卻不膩。
咖喱牛肉湯是鍋貼的最佳CP,也是最具上海市井腔調的牛肉吃法。一碗湯湯水水,緩衝了單吃麵食的幹噎,又祛了南方冬季的潮溼寒冷。咖喱牛肉湯不同於印度咖喱那麼辛辣、濃稠加椰漿,上海的是簡單又清爽的。
牛肉湯呈淡金黃色,泛著油油的光,在略帶寒意的清晨冒著縷縷白氣,給每一個早起奮鬥的人一絲暖意。一層香菜散落漂浮,滿嘴牛肉的鮮味、咖喱的香味,直往心眼裡鑽,牛肉片切得又薄又大,相當適口。
清湯則是隻有牛肉湯沒有料的,售價僅5毛錢一碗。一度讓網友驚呼:上海的物價有這麼低?!
殊不知這只是個特例。為民點心店開業20餘年,不僅味道沒變過,連價格都沒怎麼漲。咖喱牛肉湯3塊錢一碗,5塊錢一兩鍋貼也不過是近幾年的事情。最便宜的時候,鍋貼只要7毛錢。
為民是老上海人的記憶
因為店裡大多是熟客,店內採用自己找零的形式。有的時候賒個賬,老闆娘也不會說什麼。這份建立於熟人社會的信任,在如今的商業社會早已行不通。現在要是去到一家餐廳吃完飯想先賒賬,估計會被當做想吃霸王餐的無賴吧。
對於老熟客來說,為民點心店與他們之間的記憶要從學生時代開始說起,是在記憶裡生了根的令人迷戀和懷念的味道,每一個穿過弄堂、匆忙趕往學校的早晨,都有為民的身影。
如今,當年吃鍋貼的少年已為人父母,做鍋貼的阿姨們走近退休年齡,這份惠民路上的鍋貼香味還能留住嗎?
△ 為民點心店的圖片均由@Melissa 拍攝並提供,
特此感謝!
你的城市是否有這樣一家記憶中的店鋪?
歡迎在留言區說出你們的故事。
閱讀更多 攜程美食林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