郟縣大叔做人造肉20年,加工費一塊錢一斤,天越冷越忙

寒冬時節,在河南郟縣冢頭鎮的一家老作坊裡,人們都在忙著加工一種這個季節特有的美味,這種美味由黃豆製成,俗稱“人造肉”,是家家戶戶進入冬季都要做的一種家常食品。人造肉的製作有一定的季節性,一般天冷了大家才開始做,不像平常吃的豆腐、腐竹等黃豆製品,一年四季街上都會有賣。

郟縣大叔做人造肉20年,加工費一塊錢一斤,天越冷越忙

坐在機器前面的師傅叫蘆國增,今年53歲,他是這家人造肉加工店的老闆,做人造肉已經將近20年了,由於待人熱情、手藝精道,做出來的人造肉很受十里八村鄉親們的歡迎,每天攜豆來加工的人絡繹不絕。

郟縣大叔做人造肉20年,加工費一塊錢一斤,天越冷越忙

蘆師傅每年做人造肉的時間,大概從農曆九月十五開始,一直持續到臘月二十幾結束,一般是越往後越忙。這些成排放在地上的袋子,裝著等待加工的黃豆,它們的主人在一邊烤火聊天,袋子替主人排隊,輪到誰家了,誰就上去搭把手。

郟縣大叔做人造肉20年,加工費一塊錢一斤,天越冷越忙

加工費按重量算,所以蘆師傅首先把鄉親們帶來的黃豆過秤,然後拿記號筆寫上重量和村名。人造肉的加工費是一塊錢一斤,蘆師傅一天能加工一千斤左右,當然這是三四個人一起勞動的結果,此刻他的頭髮、眉毛和鬍子上落滿了粉塵,可見這個營生也是相當的辛苦。

郟縣大叔做人造肉20年,加工費一塊錢一斤,天越冷越忙

做人造肉的第一步是榨油,把黃豆放進榨油機裡過三遍,就得到了豆油和豆餅,豆餅在過去都是用來喂牲口,後來有了這種做人造肉的機器,大家才知道豆餅也可以這麼好吃。

郟縣大叔做人造肉20年,加工費一塊錢一斤,天越冷越忙

一斤黃豆能榨出一兩豆油,豆油的加工方法有幾種,蘆師傅說這是正兒八經的壓榨工藝,吃著很放心,不過來做人造肉的鄉親,大多不是衝著油來的,農村現在還是吃花生油比較多,基本都是自己榨的。

郟縣大叔做人造肉20年,加工費一塊錢一斤,天越冷越忙

豆餅出來之後要上機器粉碎,然後把豆餅粉末按比例加水攪拌,就可以上機器做人造肉了。蘆師傅店裡的機器大多數都用了很多年,這種機器一般結構簡單耐用,所以用現在的眼光看起來覺得很有年代感。

人造肉其實是一種膨化食品,配料從這邊機器的孔裡填進去,經過一個有電爐絲加熱的裝置,出來之後就是人造肉,過去的加熱很多是用煤來完成,現在都改成了電加熱。

郟縣大叔做人造肉20年,加工費一塊錢一斤,天越冷越忙

人造肉出來是熟的,溫度很高,機器並沒有自動截斷的功能,所以還要人工用剪刀一段段地剪好,剪的時候大多是誰家做的誰坐在這裡剪,長短按自己的意願來。

郟縣大叔做人造肉20年,加工費一塊錢一斤,天越冷越忙

人造肉是一種很有地域特色的美味,據蘆師傅回憶,曾經有山東濰坊的遊客來鎮上玩,看到人造肉覺得很稀奇,專門買了二三十斤豆子加工好帶回去。這些坐在屋裡烤火的鄉親們,都是在排隊等待加工,他們做好的人造肉,往往要隨著子女的腳步走遍全國各地,有些不能回家的,他們還會寄一些過去,因為當地可能真的買不到。

郟縣大叔做人造肉20年,加工費一塊錢一斤,天越冷越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