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阿司匹林就不需要用泰加了吗?这两者之间用一个就行了吗?

周翩翩


阿司匹林和泰嘉(即氯吡格雷)都是我们临床上常用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临床上两者都可以单独使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中。但由于两者具体的抗血小板机制不同,所以临床上在特定条件下两者也可以联合使用,以加强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具体如何使用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切勿偏听偏信,以免贻误病情。



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明确,是我们临床上最常使用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一般情况下,对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建议首选阿司匹林。但由于阿司匹林会直接损害胃黏膜,也可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继而造成胃黏膜损害;而氯吡格雷对胃黏膜的损伤较轻微和短暂,也不会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引起消化道出血等风险明显低于阿司匹林。所以当我们使用阿司匹林过程中出现不能耐受的严重副作用(如胃肠道不适、出血等)或存在胃溃疡时,可以使用氯吡格雷来替代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常常单独使用,但在一定特殊条件下,两者也可联合使用。临床上,对于心脏支架术后的患者,我们建议在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基础上,应联合使用至少一年的氯吡格雷,以加强抗血小板聚集的效果和减少术后再狭窄的风险。同时对于少数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和房颤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在医生评估后也可以联合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

希望大家正确认识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切勿偏听偏信、私自调整或停用,药物使用过程中要注意监测有无副作用发生,并注意定期复查。


全科扫地僧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泰嘉)都是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病情,两者即可单独应用,也可联合应用。

阿司匹林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的一、二级预防用药,其属于环氧酶抑制剂,通过不可逆地将血小板花生四烯酸通路的环氧合酶1(COX-1)丝氨酸残基Ser 530乙酰化,抑制血栓素A2(TXA2)合成,达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而氯吡格雷(泰嘉)属于二磷酸腺苷(ADP)P2Y12受体阻断剂,通过抑制P2Y12受体干扰ADP介导的血小板活化,达到抗血小板的作用。所以两者虽然都是抗血小板药物,但作用机制是不一样的,对于一般的心脑血管疾病治疗或预防,一般单独选择阿司匹林即可,如果胃肠道不能耐受或者出现阿司匹林抵抗,则可选择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

但也有一些时候是需要两者联合应用,协同发挥更佳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比如对于高危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急性心梗患者,冠脉支架术后一年的患者等均需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双联抗血小板聚集。

简单讲,对于病情相对稳定的患者,一般仅选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一种抗血小板药物即可;对于高危的人群,是需要两者联用协同发挥更强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医患家


首先的明白我们的“双抗”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对于心内科有过心肌梗死、心肌缺血放完支架的病人,术后会常规服用双抗治疗一年,可以预防再次堵塞,可临床上往往因为宣教问题,很多病人并不能长期服用,甚至最后的单用阿司匹林也做不到。

1、对于65岁以上或对于一般的心脑血管疾病治疗或预防,一般单独选择阿司匹林即可,如果有胃病或者阿司匹林不适宜服用的患者,则可选择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

2、支架和搭桥都是解决一时问题(急症或缓解心绞痛病状的权宜之计)——医学上称姑息疗法,治标不治本。他汀+双抗是一类治本的药物。

3、如果没有长期药物控制,支架内不但长期存在发生血栓,导致再次心肌梗死的风险,而且支架内也会逐渐复发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变得狭窄。

4、为什么这么多支架患者把阿司匹林停了呢?一是怕伤胃。阿司匹林确有这方面的副作用,如果有溃疡病或食管返流,应认真治疗。可实在不行不也是还有铝镁匹林(加了护胃)吗?


超级小医生


泰嘉是国产的氯吡格雷,所以这个问题可以理解成“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之间在哪些情况下选择吃一种,哪些情况要联合吃两种”。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都是冠心病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石。是目前应用最广,疗效最确切的两种抗栓药物。目前医生选择冠心病抗栓策略多是在这两种药里取舍或联合。

最常见的是单吃阿司匹林。因为阿司匹林是目前抗血小板作用最确切,效果可靠,同时最为经济的药物。短期及长期用药的获益和副作用都已经研究的非常透彻。是目前医生的首选药。对于得到有效控制的冠心病,往往是单用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是阿司匹林的极大补充。它的出血风险相对较低。对于一些服用阿司匹林胃肠道风险较高,或者高龄的患者,往往会选择氯吡格雷替代阿司匹林。

对于冠心病支架术后,或是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反复发作,需要强化抗血小板治疗,此时就必须两种药物联合才行。带病情稳定后在根据实际情形选择药物双联或是单联服用。


心血管内科张医生


“心内科喵医生”观点:

1、阿司匹林、泰嘉(氯吡格雷)都是“对抗血小板药物”。

2、但是,“阿司匹林”是基础用药!是首先选择的药物!

3、只有,使用阿司匹林以后,一部分人出现副作用时,才考虑“氯吡格雷泰嘉”代替阿司匹林。

4、阿司匹林于氯吡格雷同时使用,通常在冠脉支架、心梗等情况使用。


心内科喵医生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泰嘉)同为抗血小板药物,可以通过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和释放发挥抗栓的作用,两者的作用机制不同,简单地说,阿司匹林是抑制血小板代谢药物,而氯吡格雷(泰嘉)是阻碍血小板活化药物。

目前有多项研究证实,阿司匹林在预防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外周动脉疾病等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栓塞性疾病中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对于已经诊断为上述疾病的患者,长期小剂量的服用阿司匹林,可以显著降低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和心源性死亡的风险。

具体来说,需要服用阿司匹林预防血栓的疾病有:

  •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
  • 外周动脉疾病
  • 缺血性脑卒中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 生物瓣膜置换术后
  • 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后

阿司匹林价格低廉,抗血小板作用强,其临床地位不可动摇,但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一直都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常见的不良反应有:

  • 胃肠道反应:损伤胃肠道黏膜,引起溃疡和胃肠道出血
  • 加重出血倾向:抑制血小板聚集,出血时间延长
  • 过敏反应:出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甚至过敏性休克
  • 阿司匹林哮喘:服药后出现呼吸困难,诱发哮喘患者的哮喘发作
  • 诱发痛风:抑制尿酸排泄,引起尿酸渚留,诱发痛风

因此,有很多患者不能耐受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这时就可以选用氯吡格雷(泰嘉)进行替代,氯吡格雷(泰嘉)的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栓塞性疾病的作用同样十分明确,不作为首选是因为,第一,氯吡格雷(泰嘉)和阿司匹林疗效相当,但价格要比阿司匹林贵很多;第二,氯吡格雷(泰嘉)是一种前体药物,必须先通过肝脏代谢才能转化为活性药物,发挥抗血栓的作用,但是人体肝脏内的代谢酶有着明显的遗传差异,有一部分人群的代谢酶活性较差,就会影响氯吡格雷(泰嘉)的抗血栓疗效,所以服用氯吡格雷(泰嘉)需要进行代谢酶的基因检测,如果基因检测显示代谢酶活性较差,那么就会有治疗失败的风险,需要更换其他抗血小板药物。

当然,临床上有几种情况需要联合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泰嘉),包括:

  • 不稳定性心绞痛
  • 急性心肌梗死
  • 冠脉支架置入术者
  • 房颤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但是,联合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并不能进一步降低死亡率或再住院的风险,却增加了危及生命或严重出血的风险,所以两药联用不是长久之计,只是为了预防短期内血栓的再形成,所以一定要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使用。

参考文献:

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3年41卷03期,183-194 页.

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6年44卷05期,382-400页.

阿司匹林肠溶片说明书

氯吡格雷片说明书


南开孙药师


两者虽然都有抗凝作用,但是作用机理及效果不同,如何选择使用是根据患者自身的综合病情来选择的,根据病情才能确定是选择一种还是两种同时服用。


依旧如初168


都属抗凝药物,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因人而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