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日本为何要选择比士兵都高的步枪作为主战武器?

冰雹蓝天


中国人所俗称的三八大盖,原名三八式步枪(日语:三八式歩兵铳;さんぱちしきほへいじゅ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法西斯陆、海军最主要、最基本的武器,一直使用到二战结束(日本战败),用了整整40年。

通过现存的一些影像资料,我们常常能看到那时候平均身高只有1.5米的日本士兵拿着装配上刺刀后长度长达1.7米的三八式步枪发起充分,枪比人长,这样的画面总会给我们带来强烈的违和感。就是这样看上去和士兵极不对称的武器,为何日军还要一直使用长达40年的时间呢?

在1914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坦克的出现完全打乱了以往人们对战争的认识。也使得那些军事上有优势的国家认识到了坦克作为先行部队在前冲锋开阔战场完全可以使得步枪我的射击距离大大缩减,控制到400米以内的范围。既然不需要打那么远,那么枪管就不需要设计的那么长,因此德国就开始改良自己的步枪武器。他们把自己的毛瑟98式步枪从原先的1.24米经过修改调整到了1.1米。苏联方面也将自己引以为傲的莫辛那干步枪从老式的1.3米换成了1.2米。当世界各国都在通过改良自己的步枪武器来适应新型的战斗模式的时候,一向自大的法国人却不为所动。他们固执的认为真正能够决定战场上胜负的依旧是要塞堡垒火力支撑的战斗体系。而日本方面,他们也认为作为一战胜利国的法国的想法是正确的。

所以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点燃,身材矮小的日本人还是举着当是世界上长度数一数二的战斗步枪。二战开始后,法国就为当初他们顽固的想法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战争一打响,法国就在德军坦克飞机等机械化部队面前全面失败。而日本方面,日本军面对着苏联和美国的装甲战车也可以说得上是举步维艰。

但尽管如此日本方面还是依旧坚持使用三八式步枪。因为日本士兵普遍的身材矮小,如果发生近身肉搏,他们会因为个自己而吃大亏。所以日军一般都采用远距离集火攻击的作战方式,而长长的三八式步枪有效射程达到600米,可以有效的使得日军避免近战,就算真的要近战,三八式步枪再配上刺刀后1.7米的长度可以使得敌人很难近身。

另外三八式步枪因为枪管长,所以选择的是口径较小的6.5毫米子弹,此中子弹后坐力小,也适合矮小的日军使用。后坐力小也就提高了设计精准度,使得新兵的训练时间大大缩短。日军的三八大盖使用了40年的原因,就在这里了。


风信子随风飘


他那其实是个长矛,作战思想落后,综合国力不足的体现。

一战结束后,坦克大量投入使用,军队认识到,配合坦克作战时,士兵最佳设计距离是400米左右,而不是传统的600-800米。很多国家都把自己军队的步枪减短了。苏军的莫辛纳甘从1.3米改到了1.2米,德军的KAR98,从1.24改为1.1米,中国的汉阳造甚至改到了1米。可以说绝大多数国家都将步枪改短了,这也是一个趋势。而日本偏偏例外。


日军的三八大盖有1.27米,加上刺刀有1.66米。此时日军身高也就1.55米,很多日本兵的身高都没枪+刺刀的总长高。

三八大盖的优点在于,射程远,精度高,便于使用,适用于白刃战。三八大盖的标尺射程达到了2400米,实际的有效射程一般是460米。三八大盖在400米的距离,子弹几乎是直着射出去的,精度自然很高。


日军的拼刺技术是当时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很多国家都不是对手。拼刺时,一寸长一寸强,三八大盖的长度配合日军精湛的技术,让日军在白刃战中占足了优势。抗战初期,往往三四个中国士兵才能对付一个日本兵。日本兵技术好,武器好,严苛的训练让士兵有足够的战斗力。

思想落后

其实日军青睐于射程远的步枪,是和法国学的,日本最喜欢学法国了,日军帽子上的两条擦脚布,就是和法国人学的。二战中,法国人仍然不认为坦克是主战武器,只是一个辅助性武器。结果39天,在德军的闪电战之下,法国完蛋了。



法国人认为,真正决定战争胜负的,是类似于马奇诺防线那样的堑壕要塞。抗战中,日本人大量修建碉堡就是这种思想。这个时候,长枪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射程远。


二战中,日本没有美军德军那样的实力进行大规模坦克作战能力,也就随着放弃了短步枪,选择更适合自己的长枪。这一思想在全世界范围内还是非常落后的,但是在中国战场是比较领先的。几乎所有都畏惧日军的长枪+刺刀。

太平洋战争中,日军大规模发动万岁冲锋,这个时候,那把步枪不如换一根长矛。


御史三大人


手拿现代兵器,脑子还留在冷兵器时代,也就碰到了比日本人脑子更老旧的中国,才混了个人模狗样


新飞杨


白刃战的时候,可以做长矛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