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一小学出台政策,赋予教师的“惩戒权”

近来,社会上有很多关于学校教育的话题与议论,其中有一个引起了大多数网友争议的,就是老师对待犯错误孩子的处理态度和处理方式,因为社会上关于某某学校老师“体罚学生”的这类新闻实在太多了,有些是真实存在的问题,但有些事情中老师的惩罚又合情合理,然而因为家长疼惜孩子而把老师的行为定义成了“体罚”。

常州一小学出台政策,赋予教师的“惩戒权”

最近常州的某一个小学就出台了一项政策,就是关于对老师“惩戒权”的回归,给予老师一定的权利,去惩罚一些做错事的“熊孩子”,这一举动无疑引起了广大网友和孩子家长的热议,有人反对,也有人支持,不知道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会有怎么样的想法呢,是支持这一政策,返还一定的权利给老师去惩罚学生,还是说反对这项政策,不让老师去定义惩罚学生的尺度呢?

常州一小学出台政策,赋予教师的“惩戒权”

面对这项政策,不管网友们有何想法和观点,但小编认为,最重要的是与此事有重要联系的两种角色:家长和老师,他们该如何以何种态度和以怎样的方式去对待“惩罚”这件事,这才是根本。

相信大家都有一个明确的观点,就是学校就是帮助家长教育孩子的地方,而家庭教育也是不可忽视。然而现实是很少存在有近乎完美的家庭教育,也缺乏十全十美的学校教育,但是不管政策存在与否,首先要关注的是家长和教师如何共同合理对待教育孩子的这个问题。

其实家长和教师完全可以互为“战友”,教育不只是老师的事情,同时也是家长的事情。当老师和家长能够成为教育路上的战友时,相信很多事情可以迎刃而解。比如说,家长在家里发现孩子有一些不对劲的情况时,又无从处理,不知道怎样去和孩子沟通,也不能帮助孩子去处理,这是战友的效果就出来了,家长可以与老师进行交流,表达疑惑和想法,共同提出解决对策。再者,家长可以与老师主动地沟通关于孩子的性格特点,有何特长,又有何缺点,毕竟家长是从小就陪伴孩子,肯定比老师清楚得多,这不仅能让老师快速地认识该孩子的情况,还能实现因材施教的有效手段。最后,我认为作为一个战友,还有更重要的作用,就是家长和老师完全可以各做一种角色,比如说家长在家里面对淘气的孩子,狠狠地批评了一顿,导致不懂事的孩子与父母产生了隔阂或者矛盾,这时候家长就可以与老师展开对话,让老师知晓其中的因果,老师就可以在学校对孩子进行开导,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观念,同时解开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矛盾。

常州一小学出台政策,赋予教师的“惩戒权”

除了上面的战友关系外,我认为家长也要正确理解这个“教师惩罚权”,理性监督老师的这项权利。只要老师的惩罚方式合理,并且能与家长做好沟通工作,就能减少很多误解,也能避免很多老师的错误行为的发生。

具体如何去理性监督呢,小编觉得家长首先得对学校有信心,因为家长把孩子交给学校进行教育,不仅仅是让老师对孩子的学习知识进行教育,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孩子对正确和错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那么要实现这种教育模式,就必定要存在奖励和惩罚。其次,家长在面对惩罚时,也需要做到就事论事,适当时更要帮助老师进行惩罚。打个比方来说,如果孩子因为觉得某个同学相貌不好,就出手打人,而老师只能用口头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批评,那么会不会让孩子认为自己做错事的代价其实很少,而具备暴力就能拥有很多权利之类的错误观念呢,如果家长不配合教师进行惩罚,那么要到什么时候才能给孩子有一个正确的观念呢?难道放心地让孩子随着自己成长来醒悟?

所以小编觉得出台这项政策,只要做到学校、老师、家长共同监督与执行的话,是十分合理的,甚至能不断影响更多的人,让下一代变得更美好,对此你又有什么样的看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