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五屆中國工業大獎發佈會上的講話

在第五届中国工业大奖发布会上的讲话

"自強不息 —— 中國工業界的喉舌。"

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 李毅中

(2018年12月9日)

在第五届中国工业大奖发布会上的讲话

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李毅中在發佈會上作主旨講話。

(徐民 攝)

第五屆中國工業大獎的各類獎項,經過企業自願申報、行業協會受理、行業專家評審、綜合部門評審、審定委員會審議、徵求國家相關部門意見、向社會公示、上報國務院等八個環節,共產生了大獎企業和項目23個、表彰獎企業和項目36個、提名獎企業和項目24個。

一、歷屆工業大獎反映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工業的發展和變化

中國工業大獎是在國務院領導關懷下,從2004年開始啟動評選,2007年發佈了第一屆,今年是第五屆。回顧歷屆工業大獎,共表彰了大獎企業和項目46個、表彰獎企業和項目75個、提名獎企業和項目57個。這些獲獎的企業和項目都是我國工業改革開放40年來艱苦創業、自主創新、勇攀高峰、走向國際的代表。這些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標杆,在引領行業企業發展方面起著優秀示範作用。總結歷屆大獎,折射出我國工業發展的一些明顯變化。

一是技術經濟水平顯著提高。一些獲獎企業的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由跟跑、並跑、到領跑,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如海爾集團經過34年創業創新,從一家集體小廠發展成為全球白色家電第一品牌。國家電網公司先後完成了1000千伏晉東南一南陽一荊門特高壓交流輸電工程、青藏電力聯網工程、向家壩一上海以及南方電網公司的雲南一廣東±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等,我國特高壓輸電技術世界領先。

二是工業調整結構、轉型升級成效明顯。隨著新興產業的加快發展、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產業結構明顯優化。在獲獎企業和項目中,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的比例逐屆提升。第三屆佔比8.6%,第四屆佔比20.6%,本屆佔比達到41.7%。

三是國企民企協調共進,民營經濟不斷髮展壯大。國有經濟調整佈局,國企改革轉換機制、創新發展,民營經濟由小到大、由弱到強,民營企業蓬勃興起、充滿生機活力,共同促進了我國工業做大做強。在獲獎企業和項目中,民營和其他非公經濟企業佔比逐屆上升。第二屆佔比19.4%,第三屆佔比34.8%,第四屆佔比37.7%,本屆佔比達到42.2%。

工業大獎得到各地、各行業的認同和支持。新聞媒體積極宣傳報導,獲獎企業和項目的業績和經驗得到業界的肯定,起到了榜樣帶動作用,社會反響良好。

二、本屆大獎企業和項目的特色

本屆中國工業大獎企業和項目,在新經濟、新常態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轉型升級、創新創造、質量品牌、綠色發展、兩化深度融合、對外開放合作、人力資源開發以及文化建設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卓有成效、頗具特色的做法,歸納有幾個特點:

一是弘揚自主創新,實現中國創造。如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成功自主研發設計了我國第三代核電“華龍一號”,使我國躋身世界先進核電第一方陣。“復興號”動車組,實現核心技術全面掌控,確立了中國標準,引領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進入中高端,邁出了從追趕到領跑的關鍵一步。成都康弘藥業研製的國家一類新藥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是我國首個獲得世界衛生組織國際通用名的生物Ⅰ類專利原創新藥。

二是加快轉型升級,發展智能製造。如徐工集團超級移動起重機創新工程運用智能化感知、人機交互、決策執行技術,實現設計、製造和服務的數字化,走在了世界工程機械行業前列。山東康平納集團有限公司的筒子紗智能染色工業項目,在全球首家突破全流程自動化染色技術並實現工程化應用。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在光伏電池轉換效率和組件輸出功率方面創造和刷新了世界紀錄,參與制定了國際標準。

三是堅持做強主業,發揚工匠精神。如江蘇上上電纜集團有限公司51年堅守主業,潛心電纜製造技術攻關,強化員工激勵機制,單體電纜、特種電纜製造規模世界第一。陝西烽火通信集團有限公司60年堅守軍事通信主業,創建了“馬愛芝無線電裝接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榮獲國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貢獻獎。

四是加強國際合作,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如鄭州宇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已在30多個國家實現批量出口,並開始在國外建廠,向技術輸出轉變。中國建材巨石集團輸出全套技術,佈局埃及、印度及美國建立生產基地,是玻璃纖維行業標杆企業。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風雲”系列氣象衛星覆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利用自主創新的穩定氣象觀測網為各方提供氣象服務。

五是肩負強國使命,倡導責任擔當。如中國船舶重工七一九研究所新一代核潛艇研製成功,是我國核潛艇發展的一個新的重要里程碑,真正形成了可靠有效的海基核威懾與核反擊能力。煙臺中集來福士新一代超深水半潛式鑽井平臺(藍鯨一號),創造了在南海連續開採可燃冰60天的世界紀錄。

三、以獲獎企業和項目為榜樣,推進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黨的十九大確定了新時代的新目標新任務,為工業大獎實施提供了時代座標。在以提質增效、轉型升級、新舊動能轉換、發展數字經濟等為特徵的新形勢下,我們要再接再厲,不斷創造新的業績。

一要大力振興實體經濟,工業企業責無旁貸、要勇於擔當。實體經濟是為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民生改善提供物質產品和服務的經濟活動總和。實體經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在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的根基。振興實體經濟,工業是主戰場,發展實體經濟,就一定要把製造業搞好,工業企業責任重大、使命光榮。當前,我們面對國際上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的挑戰,國內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和部分企業經營困難等問題,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我們企業要自強自立、振奮精神、保持定力、堅守本職,進一步深化內部改革,擴大對外開放,下功夫搞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質量和效益,努力把企業做強做優,提高市場競爭力,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二要發展智能製造、構建數字工業,加快建設製造強國。發展數字經濟是世界潮流,也是國家戰略。習總書記多次做過闡述。核心是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工業製造業的深度融合,關鍵是矢志不移地科技攻關,做到核心、關鍵技術自主可控,目標是加快建設製造強國、網絡強國。產學研用相結合,圍繞智能製造協力攻關,推進研發成果的產業化。發展智能製造要從國情、行業、地區和企業的實際出發,構建工業互聯網、打造智能工廠要從企業做起。工業企業要和互聯網企業、信息技術企業跨界融合,優勢互補、共同推進。工業企業要按照自動化、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路徑,通過智能化技術改造,補短板、強弱項,分層次打造自動化生產線、數字車間、智能工廠。發揮龍頭骨幹企業作用,帶動行業、地區工業數字化轉型。

三要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和工匠精神。愛國敬業、持續創新、敢於擔當、追求卓越是企業家精神的核心內涵;勤勉敬業、精益求精、專注執著、勇於創新是工匠精神的基本要義。實現工業由大變強,加快製造強國建設,一方面需要激發、培育和保護企業家精神,鼓勵更多社會主體投身創新創業;另一方面要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產業大軍。習總書記指出:“我們全面深化改革,就要激發市場蘊藏的活力。市場活力來自於人,特別是來自於企業家,來自於企業家精神。”我國企業和企業家既有歷史的傳承,更有時代的錘鍊。我們廣大工業企業要不負重託、不辱使命,擔當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

中國工業大獎雖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也存在不足。我們要繼續做好中國工業大獎工作,進一步開拓思路、創新方式、改進方法,聚集更多的企業關心、參與,發現推薦更多的優秀企業和創新項目,總結、提煉成功之路和寶貴經驗,廣泛深入傳播。相信通過我們的不懈奮鬥,中國工業將創造更多的發展業績,為實現兩個百年目標作出貢獻。

  • 聯繫我們(新聞中心):010-68325610

在第五届中国工业大奖发布会上的讲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