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盤水有哪些大型企業?

江聰德

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於上世紀六十年代最早劃定的特區,最初因下轄六枝、盤縣和水城三個特區而被命名為六盤水地區,是“三線建設”誕生的一座年輕工業城市。


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國家“三線建設”時期發展起來的以煤炭採掘工業為基礎,冶金、電力、建材、礦山機械工業綜合發展的能源型重工業城市。市內知名企業有:

1,盤江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盤江股份是貴州省第二大地方國有控股企業。貴州省唯一一個以煤礦產業上市的地方性國有控股企業,前身為盤江礦務局。近年來,煤礦效益不怎麼好,但盤江的多元化產業性結構依舊讓盤江股份保持良好運轉,旗下擁有房地產、金融、重工業、建材、機械製造、貴天下等眾多品牌產業。

2,水城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同樣作為煤礦為主產業的集團公司,1964年作為“大三線”重點項目開工建設,1970年建成投產,1998年下放貴州省管理,2001年11月改製為貴州水城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09年啟動重組改制上市工作,2011年7月經省政府批准設立貴州水礦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2年引進戰略投資者後,將集團主業業務部分整體變更為貴州水城礦業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近年來經營出現很多問題,曾有小道消息說水礦如果不能完成重組上市就會被盤江股份併購。同作為六盤水的地方國有控股企業,如果真被盤江併購,有點惋惜。

3,六枝工礦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六枝工礦同屬六盤水地區三大礦區的公司,同樣以煤礦為主產業。後來因經營不善被盤江股份併購,後來又被盤江因為重組作為不良資產剝離出來。在這裡不作太多介紹

4,首鋼水鋼集團有限公司

水鋼,現已成為集採礦、冶金、煤焦化、機械加工、建築安裝、汽車運輸、水泥、進出口貿易等產業為一體,不過經營堪憂,近年來不乏有經營不善的小道消息不絕於耳

5,大唐貴州發耳電廠

屬於典型的大型坑口電廠,是貴州省“西電東送”第二批骨幹電源點,在“抗旱保電”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

以上是個人整理的貴州六盤水大型企業,都是國有企業或地方性國有控股企業,

如有補充請在評論區留言,謝謝!!!


行進貴州

六盤水大型企業很多,比如水鋼集團,水礦集團,六枝工礦集團,盤江煤電集團,安凱達等等,不過大多數大型企業都是國企,一般私人的大型企業幾乎沒有。

首鋼水城鋼鐵集團始建於1966年,現在已經成為採礦、冶金、煤焦化、機械加工、建築安裝、汽車運輸、水泥、進出口貿易等產業為一體綜合性集團,擁有資產總額105億元左右、在崗職工2.02萬人左右,具備年產280萬噸左右生鐵、300萬噸左右鋼綜合生產能力的大型鋼鐵企業,2008年排名“中國企業500強”424位,“中國製造業500強”244位。



貴州水城礦業集團是國家“三線”建設時期開工建設的原煤炭部直屬企業, 前身是水城礦務局,1964年開工建設,1970年建成投產,1998年下放貴州省管理,2001年11月改製為貴州水城礦業集團,現為貴州省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監管企業。集團集煤炭生產及加工、煤化工、焦化、機械制修、發電、建築建材、醫藥衛生、房地產開發、物流等產業為一體的綜合性大型企業。


盤江煤電集團是一大型國有煤炭工業企業,在2007年全國煤炭工業100強中排名第48位,是貴州省十大企業之一。公司位於六盤水市盤縣境內,與雲南省富源縣、宣威市接壤,由於地處中國“攀西--六盤水”這個資源富集的“金三角”最南端,又以豐富的煤炭資源稱冠江南。因此,被譽為“金三角下的一顆明珠”。


六枝工礦集團其前身為六枝礦務局,成立於1970年7月,大“三線”建設時期,2000年元旦,經貴州省委政府批准,改制重組為省屬大型國有獨資企業,六枝工礦集團。

現在這些大企業幾乎已經快步入淘汰了,唯一好點的還是盤江煤電集團,希望今後新時代出現更多這樣的大型企業。

愛涼都

圖片來源網絡


愛涼都

六盤水是貴州最大工業城市,上市企業有盤江集團、水礦集團、首鋼水鋼、安凱達實業等其餘還有六枝工礦(集團)、貴州粵黔電力有限責任公司、六盤水雙元鋁業有限責任公司、重啤六盤水分公司、貴州金元發電運營有限責任公司發耳分公司、貴州水城瑞安水泥有限責任公司、烏蒙山水城水泥有限責任公司、盤南電廠、法耳電廠、黔桂電廠、野馬寨電廠、響水電站、黔中水利樞紐、紅山工業園區、石橋工業園區等中大型企業。

其中目前水礦集團、首鋼水鋼經營狀況已經聯接從前了

2016年,六盤水市生產總值為1313.70億元,比上年增長1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125.49億元,增長6.3%;第二產業增加值為660億元,增長10.9%,其中工業增加值563.42億元,增長9.8%;第三產業增加值為528.21億元,增長14.7%,其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長12.6%,金融業增長20%,營利性服務業增長44.4%。全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45325元。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增加值佔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9.6%、50.2%和40.2%。與上年相比,第一產業、第三產業比重分別上升0.1和0.8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重下降0.9個百分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