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礦產資源供需格局將重新譜寫!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勘查資金的投入、找礦新方法的出現及技術的突破,全球不斷有新的重大礦床被發現,使得全球主要礦產資源儲量總體增長,展示出豐富的資源潛力。儘管2013—2017年間全球勘查資金在前4年連續下降,僅2017年有所反彈,但是多數礦產資源儲量仍呈現增長態勢。隨著時間推移和利用水平提高,以及世界經濟結構改變,並受全球產業結構的空間大調整、全球資源壟斷的不斷加劇、金融資本的深度介入、欠發達國家的陸續崛起對資源的角逐及局部地區動盪等因素影響,礦產資源需求重心不斷向發展中國家轉移,重新譜寫了全球礦產資源供需格局。

本文選自《主要礦產品供需形勢分析報告(2018 年)》(地質出版社)

一、全球宏觀經濟形勢分析

2017年,世界經濟出現了擺脫“薩默斯魔咒”的跡象。低增長、低通脹、低利率的“三低狀態”正在被打破。一是隨著大宗初級產品價格的持續上漲,全球性通脹有所抬頭。美國核心通貨膨脹達到2%以上,歐洲、日本也逐步走出通縮。二是全球主要國家告別最寬鬆的貨幣供應狀態,貨幣政策開始迴歸正常化軌道,美國已經3次加息。三是經過結構調整,主要國家市場開始回暖,推動全球經濟貿易轉暖的因素增多。

(一)前景更光明、市場樂觀但未來仍面臨挑戰

全球經濟活動繼續鞏固。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數據,2017年全球產出增長3.7%,比2016年提高了0.5個百分點。經濟增長基礎廣泛,特別是歐洲和亞洲地區出現了顯著增長。2018年和2019年的全球增長預測上調了0.2個百分點至3.9%,反映了全球增長勢頭加強及最近批准的美國稅收政策變化帶來的預期影響。預計美國的稅收政策變化將刺激經濟活動,短期影響主要來自公司所得稅降低帶來的投資增長。2018—2019年全球經濟增長累計上調的約一半貢獻來自一攬子稅改措施對美國及其貿易伙伴產出帶來的影響。

(二)全球復甦加強

自2016年中期以來,週期性上升勢頭不斷加強。2017年,約120個經濟體(經濟總量佔全球GDP的四分之三)的年同比增速都出現上升,這是2010年以來最廣泛的全球增長同步上揚。在發達經濟體中,特別是德國、日本、韓國和美國2017年下半年經濟保持強勁增長勢頭。巴西、中國和南非等主要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也非常強勁。在投資(尤其是發達經濟體投資)回升、亞洲製造業產出(推出新型智能手機之前)增長的支持下,世界貿易強勁增長。採購經理人指數顯示,未來的製造業活動將加強,這與強勁的消費者信心(預示著健康的最終需求)是一致的。

(三)大宗商品和通貨膨脹

全球經濟增長前景改善、美國的天氣事件、OPEC+限制石油產量協議延期及中東地緣政治局勢緊張對原油價格起到支持作用。在2017年8月(2017年10月《世界經濟展望》的參考期)與2017年12月中旬(2018年1月《世界經濟展望》最新預測的參考期)之間,原油價格上漲了20%左右,超過60美元/桶。截至2018年1月初,油價進一步上漲。燃料價格上漲提高了發達經濟體的總體通脹水平,但是工資和核心價格通脹依然疲軟。在新興市場經濟體,總體和核心通脹在2017年上半年經歷下滑之後,下半年略有上升。

(四)債券和股票市場

隨著短期利率上漲超過長期利率(如美國、英國和加拿大),收益率曲線趨於平緩,這與市場認為通貨膨脹不太可能出現持續上行的預期是一致的。由於市場對盈利前景普遍看好,在低通貨膨脹環境下,市場預期貨幣政策正常化步伐會非常漸進,並認為基本面波動幅度較小,因此,發達經濟體的股票價格將繼續上漲。在近期大宗商品出口國經濟前景改善的帶動下,8月以來,新興市場股票指數進一步上漲。在有些國家,近幾個月長期收益率有所回升,但總體繼續保持低位,利差繼續縮小。

(五)匯率和資本流動

截至2018年1月初,美元和歐元的實際有效匯率仍然接近2017年8月的水平。由於利差擴大,日元貶值了5%;英格蘭銀行2017年11月的加息及對英國脫歐協議的預期上升導致英鎊升值接近4%。就新興市場貨幣而言,人民幣升值了2%左右;在增長前景好轉、大宗商品價格走強的帶動下,馬來西亞林吉特反彈約7%;鑑於政治不確定性下降,南非蘭特升值接近6%。與此相反,由於正在進行中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談判再次出現不確定性,墨西哥比索貶值了7%;而通貨膨脹率上升導致土耳其里拉貶值4.5%。新興經濟體的資本流入保持彈性,非居民證券投資流入持續強勁。

(六)預計2018年和2019年全球經濟增長將進一步上升

2017年,全球經濟增長3.7%,歐洲和亞洲地區出人意料地經濟上行態勢尤其突出,預計2017年出現的強勁增長勢頭將延續到2018年和2019年。就未來兩年的預測期而言,全球經濟展望上調主要來自發達經濟體,預計2018年和2019年這些經濟體的增長率將超過2%。2018—2019年,新興亞洲發展中國家經濟將增長6.5%左右,與2017年的增速基本持平。預計中國經濟增速將逐漸放緩,印度經濟將出現回升,東盟五國將基本保持穩定(表1)。

全球礦產資源供需格局將重新譜寫!

世界及主要經濟體經濟增長預測

資料來源:《世界經濟展望》2018年1月預測

二、全球主要礦產資源狀況

(一)全球地勘形勢

受礦業市場不景氣影響,全球地質勘探投入自2013年以來持續下降,至2016年投入僅68.9億美元,相比於2012年的高峰時期減少了66%。但是,2016年礦產品價格的反彈、礦業公司利潤的增長,為2017年全球勘探投入增長提供了可能。標準普爾全球市場情報發佈的礦業公司勘查戰略報告指出:2017年全球地質勘探投入79.5億美元,較上年增長14%,為2012年以來首次增長。而勘探公司數量只有1535家,與2016年的1580家相比減少45家。大型礦業公司在2017年勘查投入大幅增長,較上年增加17%,其佔比達到54%。

全球礦產資源供需格局將重新譜寫!

1991—2017年全球地質勘探投入變化(不含油氣)


(二)主要礦產資源儲量呈現增長態勢

近年來,在持續的勘查資金與技術等要素投入驅動下,世界不斷有新的重大礦床被發現並被投入開發利用,使得全球大宗礦產資源儲量總體呈現增長態勢。就目前探明的礦產儲量,按當前的開採水平估算,全球絕大多數礦產的靜態保證年限均達到30~50年。與此同時,技術進步全方位地拓展了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範疇和空間。大量非常規能源、非傳統礦產、共伴生礦、低品位礦石、難選冶礦石、以前難以達到工業要求的礦床變得可以經濟地開發利用,極大地提高了礦產資源保障能力。另外,許多金屬和非金屬具有不可破壞性和可替代性的特點,即可以循環利用或者找到替代品,極大地緩解了對原生礦產的需求。

全球礦產資源供需格局將重新譜寫!

2000—2017年全球主要礦產儲量變化情況

資料來源:①煤炭、石油、天然氣的各年份儲量數據來源於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d Energy(2001,2011,2014—2018);②金屬礦和鉀鹽各年份儲量數據來源於Mineral Commodity Summaries(2001,2011,2014—2018)。

(三)全球礦產資源分佈相對集中

受成礦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全球礦產資源分佈顯得相對集中。例如,煤炭主要分佈在美國、中國、俄羅斯、澳大利亞及印度;石油主要分佈在中東地區;天然氣主要分佈在伊朗、俄羅斯、卡塔爾、土庫曼斯坦、美國及沙特阿拉伯;鐵礦主要分佈在澳大利亞、俄羅斯、巴西、中國、印度及烏克蘭;銅礦主要分佈在智利、澳大利亞、秘魯、墨西哥、美國及俄羅斯;鋁土礦主要分佈在幾內亞、澳大利亞、巴西、印度尼西亞、牙買加及印度;鉀鹽主要分佈在加拿大、俄羅斯、白俄羅斯、中國及美國等。

全球礦產資源供需格局將重新譜寫!


全球礦產資源供需格局將重新譜寫!

全球礦產資源供需格局將重新譜寫!

全球主要礦產資源儲量分佈情況

資料來源:①煤炭、石油、天然氣的各年份儲量數據來源於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d Energy(2018);②鐵礦石、銅、鉛、鋅、鋁土礦、鎳等各年份儲量數據來源於Mineral Commodity Summaries(2018)


三、全球礦產資源供需格局

世界上幾乎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夠完全依靠自身的資源來滿足其發展的需要,這使得資源全球化配置已成為各國不同發展階段所面臨的必然選擇。縱觀歷史,資源稟賦情況及各國經濟發展動態往往是決定礦產品供需格局變遷的核心要素。當前,雖然發達經濟體已經實現了工業化,對礦產資源的需求趨於穩定,但是中國、印度及東盟地區等新興經濟體要在幾十年內完成西方國家上百年的工業化歷程,其巨大而快速增長的需求正在迅速改變全球資源供需格局。

(一)全球礦產資源供需總量基本平衡

礦產品的生產及消費與世界經濟狀況密切相關。第二次世界大戰後60多年間,世界經濟出現了多次“恢復—回升—發展—衰退”的週期性規律,世界重要礦產品的生產及消費也經歷了多次反覆,但是總體上基本能夠實現供需平衡。

全球礦產資源供需格局將重新譜寫!

2013—2017年世界主要礦產品供需情況

資料來源: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2014—2018),Mineral Commodity Summaries(2014—2018),WorldMetal Statistics Yearbook(2013—2017)。

(二)全球主要礦產資源供應格局

礦產資源供應格局與資源自然稟賦直接相關。縱觀歷史,資源丰度相對較高的國家與地區,往往是供應的主要聚集區。例如,石油主要分佈在沙特、伊朗、科威特及阿聯酋等國家,儲量基本佔世界總量的50%,產量大約佔世界總量的30%,出口量卻佔到世界總量的40%以上。

鐵、銅、鋁等大宗礦產也是如此。當前,世界約60%的鐵(金屬)儲量集中分佈於澳大利亞、巴西、印度及俄羅斯,這4個國家的礦石產量佔世界總量的45%~50%,出口量佔到世界總量的65%以上;約50%的銅(金屬)儲量集中分佈於智利、秘魯及澳大利亞,這3個國家的銅精礦(金屬)產量佔世界總量的40%~50%,出口量佔到世界總量的56%。

全球礦產資源供需格局將重新譜寫!

全球礦產資源供需格局將重新譜寫!

2016年和2017年世界及主要國家礦產品產量情況

在資源大國成為主要生產供應極的基礎上,主要發達國家得益於資源需求的相對平穩、二次資源的回收利用體系成熟。同時,出於保護生態環境目的,發達國家資源供應量有趨減態勢;相反,發展中國家出於經濟發展需要,資源開發意願不斷增強。因此,在不同的目的與背景的驅動下,當前全球礦產資源供應格局步入了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並重的時代。需要注意的是,技術進步不僅使得以低品位礦為主的非傳統礦產的供應發揮重要作用,而且技術進步等因素導致新發現礦產改變著全球礦產資源供應格局。從目前情況來看,西非地區成礦地質條件優越,鐵礦、鋁土礦資源豐富,且品質較好,開發條件比較優越,是當前全球資源投資、勘查、開發的熱點地區,未來可能成為全球重要的礦產資源供應基地;另外,委內瑞拉的重油、加拿大的油砂、巴西的鹽下油田及美國頁岩油氣的開發,也將改變全球油氣資源的供應格局。

(三)全球主要礦產資源需求格局

全球礦產資源需求格局是由世界各國所處的發展階段的綜合性因素所決定的。儘管不同工業化國家之間、不同發展中國家之間還有差異,以及在礦種上的表現也各不相同,但是總體上看,由於工業化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所處的經濟發展階段不同,因而對礦產資源的消費需求狀況也表現出各自不同的規律。全球主要礦產品的需求格局及變化趨勢是:工業化國家仍是當今世界礦產資源消費需求的主體,但消費量佔全球的比例呈下降趨勢;發展中國家隨著工業化進程加快,礦產資源需求量持續快速增長,消費量所佔比例越來越大。例如石油,2005年美國消費量約佔世界總量的25%,但是到2010年佔世界的比例降至21%,2017年佔世界的比例已經降至19%。日本石油消費佔比也有降低的傾向,而中國石油消費佔全球的比例一直在增長。近期石油消費大國中,印度的地位也不斷顯現。鐵、銅等其他礦產亦如此,中國消費量佔世界比例擴張的趨勢非常明顯。

全球礦產資源供需格局將重新譜寫!

全球礦產資源供需格局將重新譜寫!

全球礦產資源供需格局將重新譜寫!

2010年和2017年全球主要礦產資源消費空間變化趨勢

資料來源:①煤炭、石油、天然氣的各年份數據來源於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d Energy(2011,2018);②金屬礦各年份數據來源於World Metal Statistics Yearbook(2018)

(四)供需格局發展趨勢

已經完成工業化的發達國家與新興崛起的發展中國家仍是當今世界能源資源消費需求的主體,但是發達國家消費量比較穩定,增量需求較少,佔世界比例呈下降趨勢。快速工業化過程中的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中國、印度等人口大國,正在迅速成為世界礦產品需求增量的主要聚集區,使得全球礦產資源消費重心東移跡象明顯。未來,中國、東盟地區和印度等將繼續引領全球礦產資源消費規模的擴張,繼續成為全球資源需求的主要增長方,並與以非洲、南美、澳大利亞等資源富集區為主要供應方的供需分離格局將會愈演愈烈。

全球礦產資源供需格局將重新譜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