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翻越數據共享這座“大山”?

“一提數據共享,理念上大家都贊成。但往往是,共享別人的數據很樂意,要把自己的數據共享出去,有點難。”

中國科學院院士郭華東的這句大實話,說出了許多科研人員的心聲。


誰來翻越數據共享這座“大山”?

12月5日,第三屆“數字絲路”國際會議在雲南騰衝開幕。會上,以“數字連接,共享繁榮”為主旨的數字絲路地球大數據平臺正式發佈。這一由中國科學家倡議發起的大型國際研究計劃決定先走一步,率先翻越數據共享這座“大山”。

合作首先要交心”

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五週年。5年來,“一帶一路”合作造福沿線各國人民,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然而,郭華東坦言,“一帶一路”建設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這一區域面臨著水資源短缺、自然災害頻發、資源環境承載力脆弱等重大問題,嚴重製約其資源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可持續性。這給該區域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造成很大困難。”

為響應“一帶一路”倡議,應對這些挑戰,2016年5月,中國科學家倡議並牽頭髮起了“數字絲路國際科學計劃”。該計劃將通過開展3期10年的研究,利用地球大數據進行生態環境等要素監測,促進數據共享,為“一帶一路”可持續發展提供科學決策支持。

在郭華東看來,“一帶一路”倡議是由中國提出的,但必須要靠沿線國家的共同參與建設。“合作其實首先是要交心、交朋友,人家真心願意參加了,才能走得更加長遠。”

自啟動以來,“數字絲路”計劃已在環境變化、自然災害、世界遺產、水資源、農業與糧食安全、海洋與海岸帶、城市環境、高山和寒帶等領域開展了地球大數據技術與應用研究和創新合作。

實實在在的工作讓越來越多的人變成了朋友。截至目前,該計劃已得到53個國家與國際組織的支持和參與,同時首批在泰國、巴基斯坦、芬蘭、意大利、俄羅斯、摩洛哥、贊比亞和美國設立了8個國際卓越中心,形成了具有區域優勢和研究特色、輻射周邊地區的國際合作網絡。

對外:共享是發展的必選題

地球大數據​作為新型的戰略資源,已經成為認識地球的一把“新鑰匙”,是開展生態環境監測、可持續發展評價的重要手段,對解決“一帶一路”區域面臨的挑戰具有突出優勢。

聯合國環境署國家發展、技術和創新部主任Alexandre Caldas認為,通過環境監測、數據共享、決策服務等一系列工作,“數字絲路”國際計劃為推動區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同時提出,希望計劃能進一步基於“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本土化、多元化特點,利用地球大數據共同關注當前氣候變化、災害風險、環境汙染等人類面臨的挑戰,為人類福祉作出貢獻。

這也是郭華東正在考慮的問題。作為“數字絲路”計劃的主席,他意識到“一帶一路”國家發展不平衡,同時一些國家地球大數據研究能力較弱、應用研究水平較低,還沒有能力開展空間與地面觀測站等基礎設施建設,也欠缺地球大數據科技人才的培養能力。

例如,中亞的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尚未擁有對地觀測衛星和支撐海量數據處理的基礎設施。同時,“一帶一路”地球觀測數據的共享合作十分缺乏,大量寶貴的科學觀測數據沉寂在大學、研究所、政府的資料庫裡,沒有發揮應有作用。

這讓數據的共享和互補成為一種必需。此次宣佈上線的地球大數據平臺已完成一期建設工作,現已研發“一帶一路”資源、環境、氣候、災害、遺產等專題數據集94套,自主知識產權數據產品57類,共享數據超過120TB。除中國已率先上傳了自己的數據外,一些國家也開始在該平臺共享區域數據。

對內:化解“胡煥庸線”的妙招

實際上,“數字絲路”計劃不僅將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帶去可持續發展的新機遇,在郭華東的構想中,它還有望翻越另一座“大山”,挑戰一個困擾中國80多年的發展難題。

1935年,中國地理學家胡煥庸提出了一條我國人口密度線的概念。這條從黑龍江省愛輝到雲南省騰衝、大致呈傾斜45度的線,如今已成為東西部地區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象徵。

“數字絲路”計劃—世界遺產工作組負責人、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研究員王心源說,破解“胡煥庸線”,實質就是要推動東西部的均衡發展。“一帶一路”建設使西部在歐亞大陸的地緣優勢凸顯,這對於“胡煥庸線”的破解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本屆“數字絲路”國際會議上,雲南省科協宣佈騰衝院士工作站成立。而之前在今年5月,愛輝院士工作站也已先行成立。

作為兩個工作站的負責人,郭華東介紹說,騰衝、愛輝兩地政府建立院士工作站,實際上是面向“胡煥庸線”研究的一個工作站。在區域尺度上主要為地方提供智力支持,提升騰衝、愛輝及沿線城市合作水平和層次,推動區域的社會、經濟以及科技的健康與可持續發展。

而在大尺度上,在中國東北、西南兩端建設院士工作站,主要目的是促進院士諮詢項目提出的構建“美麗中國中脊帶”的研究。在地理上,“胡煥庸線”不但連接“中蒙俄經濟走廊”與“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兩大經濟走廊,更使呈東西走向的“一帶一路”在中國有了南北縱向的聯繫。

“這個聯繫意義重大。”郭華東說,“以合作共享為特徵的‘數字絲路’計劃,會大大促進‘胡煥庸線’兩端的流動和交流,為縮小東西部差距和化解不平衡問題作出貢獻。”

《中國科學報》 (2018-12-11 第1版 要聞)

■中國科學報記者 丁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