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历史上的西方民族在东进的时候会选择去攻打印度,而非攻打古代中国?

yunyaling1987


主要还是地理原因,去中国,要翻越帕米尔高原到达新疆,也就是古代的西域,西域是中原较大的缓冲区。众多的小民族,广阔的沙漠,是非常大的阻碍。或者往南一点,那就是青藏高原。。。。。。更不可能。



而印度就不一样啦,上天很人性的在兴都库什山脉给他开了好多与外界通行的山口,以便于三哥和外界交流。兴都库什山脉也属于帕米尔高原。过了山,虽然也有沙漠阻挡,但面积太小,不足以阻挡其他民族势力。而且肥沃的印度平原,真的很吸引人。

从图中可以看到,中原地区,被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完全阻挡,中间还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加一个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即便通过西域。想进入中原也得通过狭窄的河西走廊,处处天险。除非他们联合北方游牧民族,否则太难了。


文生杂谈


历史上波斯帝国打倒阿富汗、印度;亚历山大大帝打倒印度;帖木儿帝国以中亚、印度为核心;伊斯兰势力扩张到印度;英国占领了整个印度次大陆;的确都没有机会打倒中国来。他们想不想打到中国来?估计做梦都想,帖木儿甚至死在了冲向中国的途中,英国也折腾了不少事儿。

看看地图,会发现中国的地理位置简直不要太好。两面是太平洋,一面是连绵不绝的大山脉,只有北面的蒙古大草原有天敌。事实上在古代,中国的地缘环境绝对是四大文明古国里面独有的一块洞天福地。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华得以传承与地理环境有很大关系。

云贵高原、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就是来自西方的敌人难以逾越的壁垒。不管有多少豪情壮志,在仰望昆仑山的时候都会叹息,在爬上帕米尔高原的时候都会缺氧。当然了,这道壁障,也成为中华古代向西扩张的天然终止符。

即使是现在,西北部的戈壁荒漠、西部的连绵山脉、西南部的高原丛林仍然阻碍着人们的往来。所以在印度那边怎么折腾也不会有多大的战事发生,阿三怎么折腾也只能在边角地方溜溜,要翻过喜马拉雅山他们没那能耐,也没那实力。

时代变迁,大山仍然是屏障,但是大海已经成为人们争霸的主要阵地,我们现在只要盯死东南面的大海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尔朱少帅


西方民族为什么要往东打呢?得找生存空间,或者说找吃的,找喝的,找女性繁殖后代。那么西方民族一定会选择先打印度。

因为打印度,跨过一个山口就到了印度平原,物产丰富,要什么有什么。打中国呢?得先翻过帕米尔高原,再穿过塔克拉玛干沙漠,再穿过河西走廊,能不能过得来先不说,就算能过来也没必要舍近求远。

而且,沙特阿拉伯半岛、伊拉克两河流域、伊朗高原南部,都是热带气候,印度也是热带气候,即使伊朗北部冬季较冷,最低气温也达到了3度,比我国长江流域很多地方还暖和。而新疆,冬季最冷气温曾达到零下50度,这样从热带到新疆也很难适应,还不如去同是热带的印度。


一直商学院


纵观历史,西方国家东进确实都会对印度下手,其实这一点也不奇怪,而是必然的选择。

从公元前2000年开始,雅利安人首先攻入了印度的地盘,随后笈多人、突厥人、蒙古人、德里苏丹王国、莫卧儿王朝、塔塔尔人等等,他们的选择出奇的一致都是攻打印度。直到亚历山大拿下印度为止,已经数不清有多少个种族征服过印度。

我们来看一下地图,就明白这一切了,印度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悲惨么多命运。如果西方民族想要攻打古时候的中国,必须越过青藏高原,就算绕过青藏高原,也要面对沙漠、无人区和众多的雪山。就算是以现代的军事科技来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古代联通、通讯极不发达的时期就更是难比登天。

所以就造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历史。印度被众多西方种族暴打!经常是一个国家刚刚衰落退出印度,另一个新崛起的民族就会立马东征,长达千年的古印度历史,几乎就是一个被不断征服的过程。


大宝视频


青藏高原只是一部分原因,只有青藏高原还不够。如果要问为什么历史上西方民族东进时选择印度而不是中国,应该讲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首先,中国距离西方路途更遥远。在古代,没有公路和铁路,只有人力和畜力可用。即便是草原民族,如果要进行长途远征,也得做好充足的物资准备,最简单地说起码得准备足够吃的牛羊群,以便跟随大军行动。如果是非游牧民族进行远征,那么要准备的东西就要更多。现代人有汽车和火车,无法体会古代人远距离运送物资的困难。

据北宋科学家沈括的推算,假定一支军队以平均每天40公里的速度进退,在三十万民夫的供应下,七万作战士兵(另有三万负责辎重)活动半径只有640公里。汉唐时代的军队自长安为起点,要到达现在的乌鲁木齐,至少需要67天半的时间(2699公里)。因此,在汉唐时期,虽然中原王朝的控制力一度到达了中亚,但受制于物资供应,很难维持太久。主要原因是粮食供应困难限制了派遣军队的数量和次数。对西方而言,也是如此。如果是一路掠夺,以战养战,恐怕很快就会陷入战争泥潭。

其次,地理险阻因素。在中国西部,除了青藏高原,还有昆仑山,天山,阿勒泰山,以及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也就是我们所常说的新疆 “三山夹两盆”。三山加上青藏高原,正好形成一个绵延数千里的地理阻隔体系。在古代,既没有机械开山装备,也没有飞机,要越过这些地理障碍,就要寻找一些容易通过的走廊或山口。但因为自然条件恶劣,只有天气良好的情况下,这些走廊或山口才具备通行条件。因此,古代西方力量经过长途跋涉后,要穿越这些自然险阻也是非常困难的。


与之相比,印度及南亚次大陆不仅距离西方距离较近,而且缺乏自然地理障碍。西方军队,如亚历山大的大军,只要越过开伯尔山口,便可到达印度河流域。这比穿越高原或沙漠都要容易的多万,也便利的多。


西域都护


古代西方民族在东进的时候多会选择去印度,而不选择去中国,其实这主要由当时的交通技术水平和地理环境因素决定的。下面铭苏先生给大家简单分析一下:

一、东进困难重重。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西方民族从伊朗高原往东推进,如果想往东进入中国境内,需要翻越平均海拔达5800多米高的帕米尔高原。高原上一片荒凉,几无人烟,翻过帕米尔高原是塔里木盆地一望无际的沙漠,当西方民族看到这一切,估计心都碎了。要想真正到达中国繁华的都市长安一带,那还要穿越沙漠、戈壁,走3000多千公里(直线距离)。在古代交通条件下,翻越帕米尔高原实属不易,再要攻打到长安,这么长距离的行军,没有补给啊,没有补给一切都是空谈。

二、东进不行,只有南下。

阿富汗与巴基斯坦之间靠北有一个重要的山口,开伯尔山口,连接喀布尔与白沙瓦。山口两侧山梁各有一条小河发源,其河床构成开伯尔峡谷。

因为有帕米尔高原的原因,古代交通技术限制,西亚、中亚帝国一般会在阿富汗这个四战通道盘居,然后选择开伯尔山口进入印度河谷,越过山口后,就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以及大平原上几百个小邦国。阿富汗开伯尔山口,是整个中亚通往南亚的唯一通道。历史上穿过该山口的有雅利安人、波斯人、马其顿人、希腊人、安息人、大月氏人、嚈哒人、阿拉伯人、蒙古人。

所以,不是西方民族不想攻打中国,而是他们根本到不了中国,与其长途跋涉死在半道上,不如从开伯尔山口南下,那里有一望无际的大平原,还有不善于反抗而逆来顺受的土著人。所以外来民族来了一波又一波,在这里安家落户。


铭苏先生


看印度地形图,上天真的很照顾印度,南面海洋北面一溜的山脉只有西北一个缺口供人出入,上天给印度盖了一出院子,大门都留好了,(不像我们还需修建万里长城),其实印度只要在西北修一座城重兵把守就可以高枕无忧。再看中国西南喜马拉雅山脉,西北沙漠,要想进出只能走河西走廊要么绕道绕个大弯路走北方,所以从地理上来说中国、印度都不是西方人能轻易到达的,(同样的也限制了中国的行动毕竟中国在古代绝大部分时间是都是最强大的)。汉武帝时期有一道轮台罪己诏,你看过就会明白人力有穷尽,所谓“千里不运粮”以强汉的能力在当时的条件下才只能达到轮台就不要说什么西方了,他们根本到不了中国。非要那么远距离奔袭的话,人数是多不了的,人数不够的话还不够中国塞牙缝哪。所以推测到印度的人也不会多,反面看出印度古时候是有多弱!毕竟古时候印度只是一个地区名字而不是一个国家


今天103722751


马克思说过:“印度根本没有历史,至少是没有为人所知的历史。我们通常所说的它的历史,不过是一个接着一个的入侵者的历史。”

从雅利安人开始算起,波斯人、希腊人、大月氏人、阿拉伯人、突厥人、蒙古人、阿富汗人,一直到后来的葡萄牙人、荷兰人、法国人、英国人,所有这些入侵者,都是从西北方侵入的。后来的葡萄牙人、荷兰人、法国人、英国人是坐船来的,绕过一整个非洲才能抵达印度半岛,总算费了些周章,而先前的那些帝国或民族,都是从西北方向的陆路而来。

看看印度的地形图就知道,东方的若开山脉挡住了东南亚少数民族的觊觎,加上本来这些少数民族人数又少,又得受北方中华帝国的掣肘,很少给印度带来直接威胁。

正北方是青藏高原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历史上的吐蕃也给他们制造了一点麻烦,幸亏吐蕃人人丁不旺,到了平原又醉氧。

西北方,问题来了,兴都库什山脉之间有一座开伯尔(又译喀布尔)山口,山口里有一个开伯尔河谷,全长53公里,最窄处不超过600米,一年四季可畅通无阻,从一马平川的印度河平原出发,过了河谷,进入阿姆河流域的平原地带,就又到了同样一马平川的中亚了。

这处山口也是中亚和南亚的必经之路,在历史上多次要了印度的亲命,几乎所有的外敌都是从这条路不请自来的,唐僧当年也是经过了开伯尔山口才到的印度。

中亚西亚一盘棋,是古代大部分战争发源地,更是兵家必争之地,在此建立的任何一个帝国,搂草打兔子,总要穿过开伯尔山口试试运气,而印度半岛本土势力建立的孔雀王朝和笈多王朝,基本统一的时间加在一起不过200多年,其他时间都是些分散小国,民族成分纷杂,根本没有抵御外侮的能力可言。

要想攻打古代中国?好吧,希望他们的神灵能保佑他们先翻越几百公里的兴都库什山脉,再趟过300多公里的瓦罕走廊,再爬过上百公里的冰达坂,经历过以上这些世界公认的常年冰封的无人居住区后,恭喜,他们可以获得与中国西北部游牧民族挑战的机会了!冲破重重考验后,要想与古代中原王朝对决,再走一年吧。


历来现实


要是知道中国的存在,他们还敢东征吗?

与其说高山,大漠,丛林是中国的天然卫士,不如说这些自然环境阻隔了中国西征统一亚欧大陆的进程。

西方的那些军事强国,根本没有机会在东征中国!



一,早在汉朝,我们中华民族就组织了针对西方的万里长征。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跨越大漠的王昌龄写下这首诗,追忆汉朝对西方的征讨。其中万里长征说的是汉武帝派李广利征讨大宛,寻找汗血宝马的故事。

大宛,相当于现在的乌兹别克斯坦,汉武帝让李广利去发动万里长征,战果如何呢?

第一次西征,李广利带领郡国骑兵6000人,和恶少年游侠儿数万,一路上饿死渴死病死的就很多。到达大宛东部边境时,已经是只有几千人了。两年后回到敦煌,只剩下出发时的十分之一了。

第二次西征,仅正规军就6万人,军需更加充足,牛十万头,马三万匹,驴、骆驼以万数计算。可是,最终到达大宛的军队,还是只有3万人。战利品,也就是大宛国献上的汗血马3000多匹。

相比之下,亚历山大西征伊朗,路程也就五分之一不到,自然条件好很多,带了3万步卒五千骑兵就号称征服全世界了。而他们的全世界,也就是500万平方公里而已。


到唐朝,四万安息军队镇守西域,军需依旧是大问题。

唐朝与西方大国阿拉伯在怛罗斯开战。双方军力如何呢?

唐军仅3万人,其中汉人2万,主要都是步兵,当地雇佣军1万,后来雇佣军背叛造成唐军大败。

阿拉伯军队20万,主要都是骑兵。

战役的过程很简单,一开始唐军占尽上风,但敌军太多打成僵局,唐军盟友葛逻禄部叛变,高仙芝等高级将领雨夜逃走。上万唐军被杀,唐军大败。

唐朝拿不出十万军队远征葱岭以西吗?不是的,主要是跨越大漠的非战斗减员太严重。

如果,唐朝能够组织起一两次百万人以上的移民实边,今天整个西亚和中亚都是唐军的囊中之物!

西亚国家东征中国,唯一的案例是瘸子帖木儿。

瘸子帖木儿是穆斯林化的蒙古人,他的帝国首都在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印度,叙利亚,伊拉克等国都遭遇他的大屠杀。

帖木儿67岁准备西征,因为他在海上听说了永乐大帝朱棣的威名。海上挑战朱棣完全没有胜算,于是帖木儿组织了100多万军队东征。

帖木儿的东征军队,精锐估计也就是十万人,也不少。不过帖木儿军队在今天乌鲁木齐附近时,帖木儿死了,不仅东征计划破产了,他的帝国也崩溃了。

帖木儿的孙子建立了印度的莫卧儿王朝,也算保住了帖木儿的基本面。


历史知事


在鸦片战争之前,西方国家的东进正如题主所说的那样,主要以陆路为主,它们会选择攻打印度而并非中国,我想,大概有两个原因

其一,地理位置方面

古代中国主要占据的是青藏高原和新疆以东的地区,北有寒冷的西伯利亚平原,人迹罕至,西南方向有青藏高原和横断山脉,西北有塔克拉玛干沙漠。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以上,最暖月平均气温不足10摄氏度;塔克拉玛干沙漠东西长约1000余公里,南北宽约400多公里,总面积337600平方公里。


古代中国就完全处于一个半封闭的环境,况且欧洲国家距离中国距离十分遥远,这是西方国家东进时没有攻打中国的原因,这是这也是为什么中华文化绵延至今的原因。

与中国相比,印度距离欧洲近的多,而且印度的威胁主要来自西北方向,并没有高山大河的阻隔,因此西方国家东进时会选择距离较近的印度。

其二,后勤补给方面



西方国家如亚历山大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等要进行东进必须考虑后勤补给的情况,如果从陆路进攻中国,则必须要考虑穿过西北的大沙漠或者翻越青藏高原,这明显是不现实的;

如果进攻印度,地形方面没有高山大河的阻挡,距离方面又近,因此粮草和兵力运输则要简单得多。

因此一般西方国家从陆路东进时会选择先攻打印度而非中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