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農村村幹部大多是年齡大的人來當?

老農民說事


首先明確兩點:

一、只要是年滿18週歲,滿足當地組織部門規定的,具有選舉資格的都可以參選農村村幹部!

二、村幹部裡也有年輕人,並不是所有村幹部都是年齡大的。有的人可能比較奇怪,農村村幹部看起來都是四五十歲甚至六十多歲的人,他們年齡都比較大,為什麼農村都是這些年齡大的來當村幹部呢?下面看小焦的回答!

農村村幹部大多是由年齡大的人來當,這是有原因的:第一,年輕人嫌工資低村幹部。一般來講,村幹部的工資大多為1000元——2000元左右,這點工資對年輕人來說可謂杯水車薪,連自己都養不活更別提發家致富了。而年齡大的人就不同了,他們不用靠這一兩千塊錢也能生活。所以,農村裡更多的是年齡大的人當村幹部;

第二,年齡大的有經驗。很多地方也有年輕人當村幹部,但是相比來講,年輕人處理事情的能力沒有年齡大的人有經驗,來了事兒處理不了,所以村幹部更多的是年齡大、有經驗的人來當;第三,年齡大的人更關心農村建設。對於農村的建設,最關心的毫無疑問是年齡比較大的人。現在大多數年輕人關心的是打工掙錢,並不是建設農村。而年齡大一些的人更關心農村建設,所以村幹部大都是年齡大的人;

第四,有的村幹部有“官癮”。這個在農村很普遍,很多幹部一上去就不想下來,能真正為民辦事的還好,把村幹部當做自己的養老院混吃等死就不對了。

第五,年齡大的沒事幹,村幹部也是一份工作。很多年齡大的人在家裡沒事幹,覺得很無聊,同時自己也有能力、有想法為村裡乾點事,所以就去競選村幹部。

小焦認為,村裡還是要有年齡大一點的人來當村幹部,因為他們經驗豐富,處理事情得當,能獲得大部分群眾的擁護。同時也應該有年輕人充斥到這個隊伍中去,作為接班人進行培養,這樣才能不斷激發農村村幹部的活力,推動農村工作持續向前推進!

好了,今天就回答到這裡,歡迎關注【村官小焦】!!!


村官小焦


昨天,在安徽省太湖縣小池鎮紅旗村,舉行了村幹部選舉會議。根據當地政府部門文件和鎮蹲點幹部的要求,書記村長鬚一肩挑。與會村民代表無一人有發表意見和建議的機會。最後,有一位村民代表根據當地群眾的反映,提了三個意見,領導們即宣佈散會。三個意見是:一丶書記村長一肩挑,應該是當地政府部門的建議,中國共產黨為了社會的和諧穩定,百姓安居樂業,權力集中便於管理,我們支持,擁護。但很多百姓不理解。因為書記村長一肩挑,中國的法律法規無明確規定。二、紅旗村由原來的上宕村和抱山村合併而成。書記,村長,文書,計生主任全部在原上宕村,抱山這邊是一個空白。百姓心理不平衡。三、原來的村幹部,包括蹲點領導,在紅旗村的建設和發展中,未起到很好的帶頭作用。紅旗村仍然是個窮鄉僻壤,無人去努力。希望現在的領導能敢為人先,努力改變紅旗村貧窮落後的面貌。吳霞同志聽後,要求該村民代表留下談話。並就村幹部在場為證,說此番言論會記錄在案。她只是上傳下達。你可以向上反映,向各級政府反映。而且可以去上訪。我們認為,作為黨的幹部,傳達政府部門的文件,宣傳法律法規,是職責所在。但對百姓的意見,只要不是反黨言論和違法行為,不應亂扣帽子,喪失群眾的積極性。任何人都有發言權。毛主席說過,言者無罪,聞者足戒。會議會議,沒有發言權,沒有提意見和建議的權利,何談會議?現在的和諧社會,不是一言堂。更應尊重百姓的權利。讓所有百姓都享有尊重權。才能體現社會的公平公正。


留住鄉愁


我本人從事村委會工作長達十六年至今仍兼支部委員。對農村基層幹部機構由其是年齡結構我身有體會,本人從一九九0年出任村民組長,時年二十三歲,到二OO六年曾歷任村民組長,計生村主任,團支部書記,村文書,村主任,村支部書記。

我個人認年齡結構不重要,關建能力最重要,農村基層工作能力是靠經驗集壘而鍛煉出來的。我不是說大話,基層工作經驗不亞於鄉鎮的一個副科領導,因為我們接觸的千家萬戶,是家家戶戶的油鹽漿醋,家常理短。



基層群眾是非常憨厚的,正直純真的,就是農民文化素質普遍低,好一根筋。這時就需要村幹部科學工作方法解決的。要掌握他的心理,看他想幹什麼讓他滿意後工作就應韌而解,不管年齡大的還年輕的你的領導藝術要發揮淋漓盡致看。工作起來就順心應手。

從事農村工作近二十年有過委屈,也有過自豪,有過酸甜苦辣。五味盡致,但是做為一名農村黨員幹部請願為群眾付出。不忘初心不褥使命。

請朋友們為在農村一線工作的朋友們點讚了。謝了!


XGC上善若水


我哥哥曾經競爭過村長,當年是3個人精選,最後還是老村長當選了,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1 村裡的書記幫助年紀大的人,而且喜歡和合作多年的人搭檔,這樣他會省好多心,年輕人血氣方剛,不好勸解所以一般村裡的班子都喜歡年紀大的,穩重。


2 花銷,我們這選村長都得花個10幾萬,理由大家都懂,而且有競爭的人還不一定選上,弄不好最後人才兩空,年輕人不喜歡參與。

3 年紀大的人容易隱忍,在農村當村幹部是費力不討好的,無論怎麼做都有不滿意的,尤其是遇到矛盾村民是不會管你是不是村幹部的,當場罵人的好多的,什麼難聽的話都有,沒辦法村幹部就得忍著,還得給辦事,年輕人大多數容易衝動,受不得氣,所以選年齡大的。

4 工資,村幹部的工資非常少,而且活還不少,靠工資根本不夠生活,所以年輕人不喜歡當。

5 人脈比年輕人多,而且知道每個屯那個人更有號召力,一般有點威望的人都在50歲以後,所以年紀大的比年輕人更容易接觸到。

以上就是我的總結歡迎評論交流。


田俊超白


我是一名較高選票當選連任三屆村兩委幹部,去年因家屬及我本人身體情況多次報告辭去村兩委工作,我可以說,在我所瞭解的幹部中超半數不完全是為廣大老百姓辦實事的,只是為了當個官要個臉,拿點工資,作點軟件迎接檢查,把村幹當成個人的另一副業。不過現在真正有文化,有經濟頭腦,有能力,有作為的年輕人很少擔任村幹部。現在村幹工資翻了幾倍,我個人任為也是起不了太大的作用,但在去年的基礎上應該上漲一點。為了保證農村各方面的快速發展,我還是任為村級書記由上級政府及部門選派掛職,村主任由村民正當選舉擔任,村兩委一切工作聽從書記統一指揮,年終村幹工作較能由村民代表,村掛職書記及鄉鎮政府各部門進行考評打分,為村級各項工作做出突出貢獻的優秀村幹進行通報表揚……。


讓心歸零看渾濁


國家規定只要年滿18歲以上的公民都可以擁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但實際上很少能夠看到30歲以下的人擔任村幹部,很多人的年紀已經60歲了,還能繼續堅守在村幹部的工作崗位中。其實之所以年輕人不擔任,主要還是因為村幹部的待遇並不是很好,且責任比較重,當然還有這些原因。



1.年輕人社會經驗不足

大家都知道村幹部主要還是和農民之間打交道,小到雞毛蒜皮的小事,大到國家政策的宣傳、徵收村集體集資款。如果是年輕人來當的話,那就是不服眾。畢竟在農村對輩分的講究很多,這些年輕人各項業務的開展都會比較困難。村民不配合,那村集體還怎麼發展。同時年輕人的社會經驗不夠,在真正拿主意的時候還是會手忙腳亂。



2.年齡大才能服眾

雖然很多年輕人的才能比較好,且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強,但這些人並不能被村裡人認可。畢竟在農村人的眼裡,30歲以下的都是小毛孩,做什麼事情不穩重。但如果是年輕比較大的一群人,這些人辦事更靠譜,村民才能有依賴感。



3.村裡年輕人都出走了

很大的願意還是因為村裡沒有年輕人,所以村幹部只能由年齡大的人擔當。那些經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都會選擇到大城市打拼,正因為人才的消失,所以農村這麼多年的發展才會一直都比較落後。想要發展村集體的經濟建設,還是要鼓勵這些名牌大學生畢業的年輕人返鄉才行。

以上就是為什麼村幹部的年齡大多很大的原因。但不管年紀多大,只要能夠讓村集體致富,那就能夠獲得村民的歡迎。


惠農發佈


村幹部為什麼年齡大的人來當?這樣的問題,農村人農民工萬歲以為,你說的不全面,在農村年輕人,確實都外出打工去啦,家老的老小的小,在競選村幹部時,也不會一個一個去通知去外邊打工的人吧?

在農村競選村幹部,只要年齡在18週歲一上,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當然外出打工,也不是說二三十歲的,在家的沒有,有,當然都沒有閱歷,什麼是閱歷,也就是村民看不上的,不符合競選對相,所以基本為老年人,當然說是老年人,只能看什麼場合,要是在城市,也就是人們說的老年人。

在農村談不上老年人,五六十歲在農村還算虎背熊腰,種地有經驗,會辦事,村民最放心的就是這類人,所以才能當上村幹部,也是農民信得過的人,謝謝。


農村農民萬歲


說起農村的村幹部,在我們村裡以及附近的村裡,年齡沒有個40歲以上,想當村幹部真的有點困難,記得2012年的時候,有個村裡的大哥30歲出頭,拉票競選成功村幹部,幹了不到兩年就下來了。說起來他的業績也是不錯的,帶領村民建了十幾個大棚,但是相應的村民跟不上節奏,最後落到了一個無人配合的窘境,無奈之下就“辭官”不幹了,自己又跑到城裡去上班了。

在農村這樣的例子估計不在少數,十里八鄉的都是那些年過半百的大叔們在當家,其實想想也能理解,在農村是一個強關係的社會形態存在。說說我們這附近的村莊吧,一個村莊700多口人,除了兩個大姓之外,就是不到10家的小姓了。

把村莊比作一個家庭的話,村幹部是家長,那幾個姓的人們就是家庭成員,不是哥哥就是弟弟,不是姐姐就是妹妹的,按輩分來論資排輩是最常見的。假如你一個年親人去指揮村裡的年齡大的人,如何指使的動?

年長的會說,我走過的橋都比你走過的路多,吃過的鹽都比你吃的米多,你有什麼資格當村幹部,有什麼資歷來領導我們?這樣的人是不在少數的,尤其是一些貧困的地區更是明顯。如果你還年輕,那出門見到是不是叔叔就是大爺,甚至爺爺輩的也大把,你如果沒有過硬的帶頭致富的能力,真的是很困難的。

畢竟經驗是從生活中走出來的,現在的年輕人在農村生活的時間短。雖然出生在農村,讀過書,但是在實際的農村生產過程中,還是缺少足夠的經驗。帶頭致富不是說著玩的,拿不出實打實的項目來,三天五天村民可能會認可你。當三個月五個月不出成績的時候,都想用更短的時間獲取最大收益的人就不認可你了,容易造成人心惶惶,對你失去耐心,那就沒有意義了。

農村落後是有原因的,人才進不去,村民的認知得不到提升。基礎性的建設得不到改善,就這樣越封閉越造成跟社會的脫節,差距越來越大。農村走出來的大學生畢業了不願意回農村搞建設,新鮮的血液得不到補充,也是貧窮的原因之一。越是貧窮,人們對年輕人越是不信任,不認可,所以那些年輕的村幹部就會很少,也就是大部分都是年齡大的當村幹部了。


最三農


雖然國家對於農村村幹部的年齡沒有太多的要求,一般只要年滿18週歲就可以參與到村幹部的競選當中,但是農村村幹部年齡偏大的確是一個較為普遍的現象,而這和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是分不開的:

1.村幹部的選舉方式

我國農村村幹部一般是村民代表推選的方式選舉的,並不用像公務員一樣經過應試考察,很明顯這樣的選拔幹部方式對於村裡年齡較大的人來說是佔有優勢的。

2.人們的普遍認知

一方面,在農村居民的普遍認知裡就有“年齡大的人比較靠譜”這樣的觀念,他們認為年齡越大,閱歷就越多,在管理村子裡的事務上就會更有把握。

就好像現在農村裡也有大學生村官,但是對於二十出頭的大學生能否帶著他們過得更好,很多農民是持懷疑態度的。

3.年齡大的人在人脈上的優勢

在另一方面,村裡幹部一般也是村裡的居民,生活在農村裡的人就會知道,一般對於村裡比較德高望重的人,人們是比較尊敬的,也更願意聽他們的話,而這一類人通常年齡都較大,也比較具有村幹部競爭力。


土地論壇


為什麼農村村幹部大多是年齡大的人來當?

鄉鎮政府是我國基層行政機關,村委會是村民自治組織,村幹部也是由全體村民選出來的,也就是說村委會並不屬於國家機構,村幹部也不屬於國家公務人員,所以村幹部的理論上是沒有工資的,只有來源於鄉鎮財政的補貼和村集體經濟的收入。瞭解了這些,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當村幹部的大多都是老人了。下面我就為什麼村幹部大多是年齡大的人來當,表述一下自己的看法:


第一農村年輕人比較少,大多數農村年輕人都外出打工。在人口流動中,農村地區是屬於人口流出的部分,每年都會有大量的年輕人口外出打工,留在農村的只剩下“三留守”人員,即留守老人、婦女和兒童。從年齡結構來看,適合當村幹部的只有農村的老人和婦女。

第二村幹部工資待遇低,沒有辦法吸引年輕人來工作。前面已經說過,村幹部不屬於國家公務人員,所以工資標準、福利待遇都比較差,對於年輕人而言,打工對於他們而言,工資情況會更可觀。但是2017年公佈的《關於調整提高村幹部補貼及離任村幹部榮譽金的通知》《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村級黨組織建設的若干意見》等文件中明確指出提高村幹部待遇,相信在未來願意當村幹部的年輕人會越來多。
第三農村地區事務繁瑣複雜,需要德高望重的人來處理相關事情。
在農村待過的人應該都知道,農村地區會發生一些特別瑣碎的矛盾,發生這些的時候,就會請一些有威望的人,來主持公道。所以老人來當村幹部,也能夠方便處理這些事情,也能很好的維護鄉村的團結。

鄉村村幹部的行列需要更多的年輕人加入,為我們的鄉村發展注入更多新的血液,同時我們也應該注意不能忽視老人在農村地區所能發揮的作用,讓我們一起為鄉村振興而努力。歡迎關注花開隴上,和有趣的人做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