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中的三人是哪三人?

扬扬


看下一句就知道了啊。

下一句不是说了吗“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这月亮你不懂喝酒,这影子只会傻傻地追随我。

很显然这三人就是月亮、李白和李白的影子。

在李白眼里月亮是一个好朋友,他举杯相邀:“来,月兄可有心情一饮。”可惜月亮不懂饮酒,月光照下来的影子跟随在李白身边。

所以李白想象出三个陪酒的人,但他还是孤独的。

这些人没办法和他一起饮酒,所以李白还是孤独的。

但是李白不管了,这大好的春光转瞬即逝,他必须要及时行乐。

于是他就随着歌舞和月亮影子“三人”一起跳动起来。

他唱起歌来,月亮就在他头顶徘徊,他跳舞,影子就随着他的摆动变得凌乱。

这两个笨笨的朋友,——李白跳完了肯定过来拍拍他们的头,笑骂一句。

其实苏东坡也有一句写三人的句子。

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还知么。自从添个。风月平分破。

他说与谁同坐,与清风与明月还有我。

这里没有人,只有我。

我的朋友就是清风明月。

苏东坡比李白还多了一个朋友。

李白只有一个朋友:明月。

其实这样的诗词写的都是独处的美。

李白还写过: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他的朋友这时候是一座山。

他写的热闹,其实热闹下面暗暗藏着两个字:寂寞。

他把寂寞化作了诗句,也把寂寞化作了美。


锦翼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出自李白《月下独酌(四首)》第一首,全诗为:

月下独酌(其一)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邀云汉。

诗中「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中的「三人」,一般认为是指诗人自己、明月和月下之影,也有人认为是指诗人自己、月下之影和杯中之影。因为后面一句「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明确提到了月与影,所以「三人」指诗人自己、明月和月下之影的说法较确。

欣赏李白的这首诗,其实不必纠结「对影成三人」到底是哪「三人」,而是要仔细体味诗中的情境,感受诗人的感情。

诗人李白提着一壶酒来到花间,却没有相亲之人对饮,此时他的内心无疑是孤独的,于是举杯邀请明月,加上月下之影,便凑成了三个人。

然而,月与影毕竟是无情之物,月不会与诗人对饮,影不会与诗人对谈。诗人内心的孤独愈加深遂。

李白于是再次自我开解,月影虽无情,然而春光易逝,何妨暂时与这月影欣赏春光,及时行乐。

诗中,李白感到孤独,于是自我开解,还是感到孤独,再次自我开解,然而终究开解不了,在开解的过程中,孤独感反而更加深遂。

最后诗人决定与无情之明月交游,醒的时候,就一起交欢,与明月对歌,与月与之影舞蹈,醉了则明月自去。明月本无情,与无情之明月交游,就是泯灭了物我的界限,没有了物我的界限,也就没有了孤独。

一个人独处之时,最能展现一个人的品性,这个在月下独自歌舞蹈的李白,是如此之落拓不羁,而李白这首描写孤独的《月下独酌》,也显示出与别的描写孤独的古诗词不一样的风流气格。


谢小楼




这是出自李白《月下独酌》里面的两句诗。《月下独酌》是一个组诗,共四首,这是第一首里面的诗句。其原诗是: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对李白,大家是不陌生的,他是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一生写下很多诗歌,被我们后人尊称为“诗仙”,他和杜甫并称为“李杜”。他的诗

风格豪放,想象丰富,洒脱飘逸,深受后人喜爱。

写这首诗的时候正值李白官场失意之时,政治理想的破灭,让他内心感到苦闷,但是李白又是一个追求自由,追求光明的人,所以他看不惯官场上的黑暗,更不愿意与他们同流合污,因此他除了感到苦闷之外,还有一种深深的孤寂之情。



为了排解这种

孤寂苦闷之情,诗人借酒消愁。我们知道李白的诗中,十之八九都离不开月亮和美酒,这首诗亦是如此。诗人描写到:明月朗照,鲜花美酒,但却只有诗人一个人,在自斟自酌。无亲朋好友相伴岂不是辜负了这良辰美景,岂不是太过寂寞冷清。所以此时诗人想象之门大开:邀请天上的明月,还有自己的身影,一起陪自己喝酒。这样一来诗人由原来的孤独一人,一下子幻化成了由自己、明月和影子组成的三个人,之前孤寂、清冷的场面,顿时变得热闹非凡。

其实我们知道,这种热闹只是假象,是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给臆想出来的。用三人热闹的场景反而更衬托出诗人的孤独寂寞,其实它更好的吻合了题目中的“独酌”二字。所以诗人写到的三个人是指:自己、明月、清影,说到底这三人其实就只是诗人自己


遥说新语


李白这对影成三人里的三个人到底都有谁?第一反应肯定是李白,李白投在地上的影子,和月亮。这也是教科书上一般的说法:诗人自己、天边的明月、月光下李白自己的影子,李白醉后,这三个意象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

另外一个解释是说,这里的“三人”分别是李白、月光下李白的影子,以及酒杯里李白的人影。这个也很牵强,大晚上的,即使月光皎洁,未必能看到酒杯里自己的倒影,乌漆嘛黑的能看见酒不倒溢出来就不错了。

以上两个,是主流的解释。

纠结之余,百度了一下,网上的答案也是五花八门。知乎上有人说是李白喝醉了,迷糊中看着自己的影子成三个人的影子。我觉得这个解释也够呛。李白虽然才高八斗,但是把影子都看成仨的时候估计是真的喝高了,怕是也吟不出诗,只能扶着墙找厕所了。

还有一个说法,就是也许李白还点了蜡烛,所以烛光也照出个人影来。这样就是李白和自己的两个影子在畅饮。但是我觉得这个也站不住脚。李白也没提蜡烛的事儿啊,再说李白那么豪放,出去喝酒肯定不会带根儿蜡烛去。多娘炮啊!

我有一个不成熟的猜想。人都有孤独,孤独时会思念家人,朋友,恋人等等。李白孤独时应该有一丝对恋人的思恋。所以这三人可能是李白、月光照出的李白的影子,第三人即是月宫里的嫦娥。李白借与嫦娥对饮,表达自己空窗期的落寞。

不管李白的本意如何,这首诗把人的孤独描绘到极致了。也许因为像他当晚那种状态的时间太多了,所以感受就更加深刻。孤独的时候连听虫子叫都是一种安慰呢。


读者文摘微刊


标准答案:李白,明月,明月之下李白的影子。对于这句诗,用不着去曲解发挥,要以在品味一代诗仙看似放浪不羁的皮囊之下,那一束孤独难堪的灵魂。

举杯邀明月一起干杯,算上我的影子勉强凑成三个人。月亮她不懂酒啊,影子傻乎乎的跟着我的身躯。当我歌唱时,月光流连左右,当我狂舞之时,月影缤纷离乱,当我清醒的时候,与自己的影子你来我往的干杯,明朝醒来,寂寞的我无人相陪。

江湖有句酒谚“自古人生一大悲,醉后醒来无人陪”。这种无可言说的失落和怅惘,不喝酒的人也许永远无法体会,铁锤知道,那滋味可不好受。

众人都说李白是潇洒的诗仙,知道他仰天大笑出门去,知道他天子呼来不上船,知道他把五花马千金裘都可以拿出去换美酒。

可是,诗仙的寂寞,几人能懂呢?

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

在功名成为文人唯一价值标准的古代,哪里有真正超然物外的诗仙。豪饮三百杯的背后,同样是一副壮志难酬的百结愁肠。

李白如此,苏轼如此,想来,南怀瑾先生,也不免如此吧。


铁锤历史




思我美人


主流说法一说人月影,一说人,月下人影,杯中人影…如果开个脑洞,试问一个官场失意,孤寂苦闷的人在酒酣之间,微醺之时,眼前的人景物是否是真实的,还是虚幻的?

主观的说,我更希望“三人”指

自己,亲人以及友人.


从“独酌无相亲”的“独”,到“对影成三人”的“不独”,再到“醉后各分散”的“独”…我看到的并不是放浪形骸,狂放不羁,自得其乐而是几度凄凉,几度愁…


作者当时面临众人的排挤与诋毁以及玄宗的不重视,深受轻视之愤,孤独之苦。此时此刻月下独酌,一杯又一杯,眼前之景即心中所需,他更希望亲人之所劝,友人之所慰,聊以安慰空虚的内心…


咖喱大哥


先上原作:月下独酌(其一)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具体来说,应该是李白和明月,还有明月的影子。



李白是狂傲的,同时也是孤独的,他的内心充满了矛盾。他既渴望着积极入世,能够在朝堂上建功立业,“济苍生,安黎元”,但又受不了权贵欺辱,便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长叹。他获得了一点成功,就高呼“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如果受到挫折,便哀叹“大道如青天,我独不能出”。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李白:他的心灵很脆弱也好纠结,总是在进与退之间徘徊。他一个人喝酒,借酒消愁,其实,他喝的不是酒,是一份孤独!于是他举起酒杯来邀明月共饮,恍惚之间他把月和明月的影子,看成了知己朋友!这样的行为只有天才诗意的李白才可以做得出,才可以想

得出!这既是因为他内心的孤独与寂寞,同时也是由于他出人意外的想像!李白的想像神奇瑰丽,想落天外,想别人之不敢想,正成就了他浪漫主义的奇观。


乡土新阳


对影成三人,可见肯定有自己和影子。

举杯邀明月,可见肯定有自己和明月。

所以三人指的是诗人,诗人的影子,明月。

举杯邀请明月,对着身影成为三人。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天然石材别墅工装


李白喜爱喝酒,几乎到了无酒不能作诗入眠的地步。与朋友相聚自然少不了饮酒助兴,灵感达发,惊人妙句随口就来,留下了许多传奇佳话。即使一个人也是酒不离口的,这首著名的《月下独酌》就是明证。

这首诗的所谓诗眼也在这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也成了绝佳妙句,在人们之间传播开来。既然是独酌,那为何又成了三人了呢?又都是谁啊?其实这两句中也交代的清清楚楚。

首先当然是作者自己了。这天傍晚月明星稀,风清气爽,夜空中几片白云悠悠滑过,院内几簇翠竹轻轻摇曳,墙根不知名的虫儿在低低吟唱......李白此时心情很好,于是就斟了一壶白酒,弄了几个小菜,坐在庭院里,一人独自慢慢品尝。明亮的月光把自己的影子印在地上,那身影也随着自己的动作一起摆动。作者此时突发奇想,邀请头上的月亮和自己的身影一起共饮。把本来是作者自己一人独酌,一下子变幻成了三人共饮。这是绝妙的拟人化的描写,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精妙结合,为后人树立了一块不可逾越的丰碑。

《月下独酌》请欣赏: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