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記憶」濟寧市>兗州市 王因鎮

王因鎮位於兗州市區南部,北鄰新兗鎮,南靠濟寧市任城區,東以泗河為界與興隆莊鎮相望,西接黃屯鎮。鎮政府駐地北距兗州市政府駐地9公里。2003年隸屬濟寧市高新技術開發區,位於該區東部。總面積72平方公里,轄59個行政村,總人口7.1萬人。

王因之名起源於春秋魯哀公七年(前488年)邾國國君囚於此地一事。《春秋》記載,魯伐邾,攻下邾國首都,俘虜了其國君益,於是把益“囚諸負瑕”。《左傳》稱:“負瑕,魯邑也。”負瑕即為瑕丘,今兗州古時為瑕丘。此地春秋時屬負瑕邑,村因得名王囚。後因囚字不吉改為王因。

王因鎮境域清代屬滋陽縣南進賢鄉北辛王社。後為滋陽縣(今兗州市)第八區,1958年為紅旗公社,1962年改稱王因公社,1984年改稱王因區,1986年改稱王因鎮。現隸屬濟寧市高新技術開發區。

王因遺址位於王因村南一片高地上,長、寬各約200米,總面積4萬平方米。屬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遺址。遺址南面有漢代遺物和少數宋代墓葬。1975年秋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時發現。遺址分5個文化層,2~4層為大汶口文化早期地層,五層為北辛文化晚期地層。出土的遺物主要是陶器,還有骨、牙、貝、角、玉器等。王因遺址為研究大汶口文化早期社會性質以及大汶口文化淵源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1985年公佈為濟寧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2年公佈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長慶屯村位於王因鎮東北部,始建於明代,因種有曲阜衍聖公府的祀田(俗稱屯廠地),曾名小屯,桃花屯,習稱“屯裡”。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鄒縣鄉土志》記載:“樊氏,孔子弟子先賢樊須裔,順治初自濟寧遷鄒,居施村社長慶屯。”據此知該村清代屬鄒縣施村社。後劃歸滋陽(今兗州市)。因村內兼有鄒、滋、曲三縣土地,每年分赴三縣納糧,故曾名“三界首”。自樊姓遷來後成望族,村名曾一度稱樊家屯。清咸豐年間為抵禦捻軍侵襲,建有土圍牆及四個寨門,門額鐫“長慶寨”,村改稱長慶寨。後改稱長慶屯。

婁莊村位於王因鎮西南部,村中曾發現漢代墓葬。據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滋陽縣誌》記載:“婁公集,在縣南三十里,漢建信侯婁敬之居。其先世居於齊,至敬始遷居邑之西辛王社,遂號其地為婁公社,近置有婁公集。”村內久無婁姓,村名曾改為婁莊集,後簡稱為婁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