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农村随礼二百,全家人去吃,你怎么看?

唯一爱曼


两百不少了。

我们那里更加呢。这几年才加的,摆酒不管你怎么个做法,一律五十。我前两个月结婚的。村里随份子的钱就是五十而且整个队的人在家里的都来吃了。过了六十的老人你还不能收人家的钱。几年前只有二十而已,现在五十块钱是队里人大家商量后决定的,说不得也恼不得。当然了亲戚会给的多些。也就二百或者一床被子。我结婚我三个姑都是二百加一床被子。

首先你要知道的一点就是人家来喝酒是来庆祝的,没有人要求你办酒,你如果想节省钱,你可以不办。既然办了就要办的大方得体些。乡下人还不定愿意来呢,要知道俭省是她们的习惯。你两百都够人差不多一个月的肉钱了。而且耽误了人家家里去做工。有些人,应该说有不少人是在外地回去的。人家那么有心了哪里还好意思让人家掏那么多钱。在说了份子钱老涨,长的太快大家也吃不消的。

在头条问答逛久了才知道我们村人多纯朴。五十块钱全家去吃。一家有一两个人去帮忙做工,有人会安排你洗碗还是洗菜或者迎客还是敬茶给来客等等之类的。男人们就杀猪宰鸭做大厨师什么的。

其他的老人小孩也和去做工的一起头天下午就去吃比较简单的晚饭了,第二天一天,第三天中午在吃一餐,把剩菜一分,整个的办酒才算结束了。

两百我觉得多了。


珍的似水年华


农村随礼二百,全家人去吃,我看这就不错了,给你们说一说俺这边的风俗规矩,你们更受不了。


我是山东滕州的,我们这边,不论红白事,男方的同姓族人,只要不出五服,就是“近门子”,就不用花一分钱,红事去喝喜酒,白事去喝豆腐汤。当然你也不能光带张嘴去,白吃白喝,你作为事主的近门子,要跟着帮忙干活,比如红事要接客陪客,白事更复杂,因为孝子光跪那哭,所以一些重活累活,全指望近门子上,比如挖墓坑,抬棺材,所以不花钱的大席也不是白吃的。


现在随着生活条件好了,谁家也都不差乎那两个钱,就是近门子,也跟着随礼了。其实,在俺这边,近门子不拿钱,或者亲戚家拿二百块钱来一家人,事主是不会生气的。


因为办红事人越多越热闹,说明事主家人缘好,有的人你倒贴他二百,他也推脱有事来不了,那就尴尬了。办白事,也是人越多越好,不光干活,对逝者也是一种尊重。


农村办场,都是流水席,不差乎几双筷子,再一个还是那句话,生活条件好了,即使主家不在乎,人们也不再像从前那样吃大席了,上班族忙,学生不请假,所以一般不凑节假日的话,很少很少有一家人全出动去吃酒席的热闹场景了。


乡村大嫂


农村随礼200元,那真是太多了,我的老家就是现在随礼照样有很多随50元的,并且是全家都去吃一顿。

我的老家在山东省临沂市的一个农村,前几天我姑家弟弟结婚回老家上喜坟请客,也就是收收喜钱。去村里做喜宴的饭馆订了500元一桌的酒席,这个标准在我们村算是高标准了,有羊腿、肘子、扒鸡、大鱼等,去邀请走的近的,一个门里的去吃饭。
后来我姑说有好几个大娘随礼给50元喜钱的,我姑说说,当时他们孩子结婚我姑也是给50元份子钱,现在是照原样换的。

但是那个时候还是90年代,在那个年代的90元相当于现在200元左右的等价;并且现在吃完酒席每人还得给个红包,里面装有喜糖,喜烟,喜果子,几个人给几个,那些给50元来吃席的,光他们一家子人每人一个红包就已超过50元了。

这还都是好的,还有的去通知了喝喜酒都不去的,并且还在背后说城市里来的才一桌500元的标准,怎么也得弄个最贵标准,去喝顿酒吃不回来。我们农村有很多这样的,不管你以前给他们多少随礼,等你有事过去几十年了,他们还是会照样一分不多的还给你,并且还得一家人都去吃一顿,他们不会去想那个时候一桌酒席不值100块钱而现在最低都得300多元网上了。

有时候有人说农村人小气,像这样的事确实让人无力反驳,也许是人老了算不过这个账来。但我总结,这样的还是与思想保守,自私心太强有关系。


我的幸福小生活


呵呵,二百算什么?已经很多了好不好,我结婚的时候(8年前),一人送50元,全家人(五六个)来吃,多一点的,七八个,差不多一桌子了。

最让我和媳妇惊讶的时候,当时跟我们一桌子的,一家人,吃完后,还剩了很多菜,这一家人直接从衣兜里掏出塑料袋(提前准备工作做的好啊)、一只鸡、一碗粉蒸肉、一条鱼等,一直接打包带走,也不顾及桌子上的新郎和新娘的感受,我真是醉了,这一桌,起初不知道是一家人,最后打听得知,是我哥哥同事的一家人。


其实,送礼少,一家人来吃,在农村,比较普遍,提问提到的,可能是城市里送200元,真正在我们西南老家农村,也就100元,少的,还有送50元的,之后就是全家人来吃,根本就不够本钱。

在农村,这种情况也是被大家普遍认可,我们小时候,谁家办喜事,父母送人情(礼金,20多年前,差不多20元)后,我们兄弟姐妹们都会去吃,一个道理,现在农村还保留着这种传统,市里面少,省城或者大城市,这种情况基本没有。


一人送礼,全家来吃,其实,也是说明你在这个村子里人际关系好,大家比较认可你,才来给你“捧场”,对于那种人际关系不好的,即便请客了,发请帖了,也有一些人不去,更不可能去一家人了,一家人去,都是经过父母同意,也说明这一家人跟结婚办喜事这家人关系好。

而且,在我们老家,都是办流水席,相对来说,成本比较低,好多菜都是村子里自己种的,还有一些菜是寨子上村民送的。我觉得,一人送礼,全家人来吃,虽然看似结婚的人吃亏了,但人气会旺盛,冲喜,也挺好的,大家也不会太在乎是否赔本。


我结婚的时候,是在县城办的流水席,当时,一天下来,流水席达到了80多桌子,有很大一部分人都是一人送礼,全家来吃,包括我在县城工作的同学,他们送礼后,父母兄弟都过来吃,还有的,是自己的兄弟哥哥的朋友同事,送礼后,同事朋友父母们来吃。

应该说,大多数请客人,是不太在乎这一家人来吃的,不过,像我开头所说,在新郎和新娘子一张桌子上,那样狼吞虎咽、风卷残云后,还拿出塑料袋,不顾及新郎新娘感受(新郎和新娘还在吃呢),就直接打包带走的,就有点夸张了。


乌鲁木齐那些事儿


首先,农村办喜事,要的是热闹!钱不钱的,不是特重要!

其次,看看网友们对此事的看法:

1 我们这边一家给200全家都来,我问妈妈这么少,还不够倒贴的,妈妈说都一样,人家以后办事我们也给200,一家都去!

2 大年初三老公的堂弟办婚宴,爷爷起码在家说了十次人家不讲道理,想赚钱,过年没有人去吃喜酒,送了168,初三早上还说全家8个人都去[捂脸],其实他自己才是会算计的队长,后来只有我跟奶奶两个人去了,人家回礼都有100多了,去8个人家还亏大了;

3 一般是一家去一个人,去一家人的肯定是亲近的人;

4 上不上礼也欢迎来吃,农村人就图个热闹,沒毛病;

5 简直是胡说八道,按计划搞十桌酒席,来一百人,每家4,5口都来,就几百人吃,十桌酒席够吗,那就有矛盾了,要是建房干活能全家帮助吗?说破了农村人爱占便宜,走的时候还想乘人不注意再多拿点,下次你办事我也多去人,所以农村叫混喜事,混丧事,混着吃几天,没啥事白吃白喝多热闹。

6 以前农村办酒,图热闹,你不去吃饭,主人家还不高兴,周围的邻居都去吃三天,现在办酒已经变形敛财,爱办酒的,应该随礼五十,全家吃他三天三夜才对,我是贵州人,我最懂,生两个孩子办酒,立碑,办酒,孩子过关办酒,什么都想办酒收钱;

7 我个人是这样认识的,首先说明阿,我就是农村宴席上最忙碌的那个人,以前是厨师干过十几年吧,开过十几年饭店,。见过你请客人家也不过来的,一个人都不来哦。人多多好啊,多热闹,请客人家带孩子或老婆那有啥,要不你就不要请?你可能不知道去全家的一定是主家的至亲。

8 胡说八道,无论送多少礼,席位规定两个的,当然至亲不限(比如兄弟姐妹,父母,岳父母,)哪有一家人去的,去的人多了才两个位你怎么坐;

9 农村现在办席都成风了,家里下个小猪崽,要请客庆祝,孩子两三百分考个专科,也要请客收礼,家里有人住三天医院,出院了也要办个答谢宴……三天两头酒席不断。农村随礼个两三百,人也不会亏本,蔬菜鸡鸭猪肉,大部分自己都有,反正办一次赚一次,所以越来越普遍;

10 以前,生产力低下的时候,大家都看重人,家里办事也图热闹,图人缘好,来的人多,帮忙的多,不重钱财!现在自动化了,过日子基本不用求人了,干啥都有专业的,用钱就行,所以以收礼金为目的。再过几十年,估计就没有随礼这一说了,生老病死的,自家人一弄就完事了!

结束语:我儿子请客时,我一个个的在打电话,亲朋好友也给力,就图个热闹,人来的越多越好,什么钱不钱的根本不重要,这年头谁还差点吃的。


游戏大咖王


随礼200全家去吃,感觉还是好的啦😊

我侄子生孩子送米糖,我侄媳家里来了几大车的亲戚,那天是周末,每家最少带了一个小孩,有的带两个。我哥给每个小孩红包50,每家5个馒头7个鸡蛋,记礼单的时候,可着实把我吓了一大跳

真的,封礼50元的好多!你想想,一家连吃带喝的,50又回去了,还多了一份馒头鸡蛋😊

后来,我侄媳的妈妈感觉不好意思,就找我嫂子说要不要把她们那边亲戚家孩子的50红包退回去,我嫂子赶紧对她说,我们这就是这样的风俗,都是这样……

其实吧,遇到家里有喜事,就不能计较这么多,图的就是开心,再说了,别人家有喜事,你们不也是又去了吗😊


我很固执a


对于农村随礼二百,全家人去吃,你怎么看?

问题的关键是办喜事的那家人到底是为了赚钱?还是为了庆祝?比如农村进火,孩子满月酒,喜酒等等,都避免不了在家里办酒席。

农村办酒席的排场一般比较大,起码在十多桌至几十桌之间,而到席的人除了亲人,村里关系比较近的人都会请一起吃饭。

当然去别人家吃饭,一般都会给个红包,农民的收入有限,肯定不会拿太多,一般拿50至100左右即可,一桌酒席在农村起码要花费在一两百左右,大人给了礼金去吃饭,那家里就没有人做饭菜,所以小孩子跟随大人去吃饭,就理所当然了,而有的家庭甚至有几个小孩的情况,事实上现在的小孩子特能吃,按道理,吃得越多,拿回去的也就越多,这跟吃自助火锅一个道理。

农村办酒席,本来就图一个喜庆,人多才热闹,当然如果去吃饭的人又多,给的又少,自然会落下话柄,如果传出去丢脸的是谁?所以村民都会比较自觉,给多少,相互都会提前商量,如果家里人多,就多给一点。

当然村民和亲人给的红包或多或少能抵消部分消费,村民给的钱在少数,大部分还是亲人封的红包为主,有些喜事,表面上看起来能挣钱,其实都是挣的亲戚的钱,而村民给的钱一般都会亏进去,而亲人给的礼金,等他们办喜事的时候,都是要还的,最后算下来,你觉得是亏了还是赚了?


老梁话三农


对于农村地区随礼200,全家人去吃宴席的情况,我觉得可以接受的。因为每个地区的风俗不同,如果一个地方全家出动去吃酒席的话,可能是当地的风俗如此。

在我们老家,村子里的邻居如果要办酒席的话,我们也是全家出动,礼金只包100到150元。主人办酒席就是为了热闹,人去的越多越好。当然反过来讲也是一样的,如果自己家里办喜事的话,同样也有很多人到自己家里来,他们也几乎都是全家出动,这是一种风俗,大家礼尚往来都一样,也就没有什么话可说。

很少会出现那种情况,就是一个地区办酒席,正常一家一户只去一个人,而有某一家全家出动的情况。如果真是有这样的家庭,那么肯定会被别人说闲话的,因为他们逾越了当地的风俗约束,有一点越过线的感觉,会被邻居们不喜欢。

在我们老家有时候办喜事,随礼金多少是按照行情走势,一般都不会超过200,如果是邻居的话。当然亲朋好友的话会多一些,但要根据实际情况。但是亲朋好友一般只吃一顿两顿。但是邻居基本上都会吃两顿以上,首先是正席一顿,然后会在宴席结束的第二顿,又重新宴请邻居们,感谢他们的支持和帮忙。

所以我觉得村里面人如果包200块钱全家都出动,这是一种当地习俗的话,没什么太大的问题。大家你来我往,其实也非常热闹。但如果当地的风俗是一家一户只派一个人参加宴席的情况下,如果你家里派一堆人去的话,那肯定会受到别人的冷眼或者嘲笑,因为于情于理不合。


农家许小河


对于农村随礼二百,全家人去吃,你怎么看?题主所描述的地方习俗跟我们这边差不多,我们这边有一些地方是这样的时候,有一些是就不是。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题主主要有两个郁闷的地方。首先礼金给的少,其次来的人多,入不敷出。



现在也准备到2019年春节了,最近各种宴席、酒席也多了起来。过不了几天就会收到邀请函,其实有时候即开心又无奈,开心的是有这么多朋友记得自己,无奈的是每年参加各种酒席礼金确实不少。对于我们广西农村来说,自己家乡办酒席目前普通的朋友参加就是100元,而关系比较好些的同学朋友就是200元以上。



礼金这种在我们这里基本是100元,平时村里办的酒席确实是向题主所说,一家人都会去,其实现在人们不是想吃主人家那点饭菜了,主要图个热闹,而礼金也就意思意思,随大家给个一两百,主人家即使不赚钱,但是也不亏钱了。

我们村里办酒席的话,主人家都会邀请村里人一起来吃,越热闹越好,如果没经济能力办这么多桌就不要在村里办酒席。现在在村里办酒席开销比在县城办酒席花销更大,而且费时费力,但是却热闹很多,我们村里办酒席都是连续吃个两天的。



现在在村里办酒席的不多了,很多人选择去县城或者镇上办酒席,而这些地方办酒席只吃一餐,结束就走人。主人家只需要去酒店跟工作人员约定好,交几百元定金,然后告诉就餐时间、菜谱就可以了。最后客人吃完,第二天再去把没给的钱交给酒店,这样自己不用那么麻烦。

对于交200元礼金,一家人去吃的,我们这里只有非常亲的亲戚才会这样的,一般主人不介意,而其他人也不会这么做。大家的农村办酒席的规矩是怎样的?欢迎下方留言,一起交流。


乡村波比


我老家就是农村的,对于随礼二百,全家人去吃我觉得这再也正常不过。

对于红白喜事,最注重的应该是人多热闹的气氛,所谓捧个人场就是这个道理,如果你家红白喜事冷冷清清,饭菜流水席都准备好了却没人来吃,那才叫闹笑话呢。至于是不是全家都来吃,这不重要,到时候红白喜事的家里人来人往车水马龙,这更能说明这家人的人缘好。



我们那里随礼200算是多的,一般都是几十块钱,红白喜事的前一两天就开始去他们家吃,到了吃饭时候你去看看,很多都是拖家带口的,大人小孩老人一起出动,这一堆人那一堆人围着谈天说地,说说笑笑的,就等着吃饭,而主人家对于来多少人按照当地风俗习惯安排的井井有条,那心里都有数的,主人家这时候也都是诚心诚意的请大家吃饭。


因此我个人觉得随礼二百,全家人都去吃这没什么,因为主人家在红白喜事前几天就会派人挨家挨户的去告诉你家人,谁谁家哪天的红白喜事请你们全家人或者请你们家二人,都会清楚明白的告诉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