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王爷姓什么?

降龙十八掌97


不一样的

灶王爷是最亲民的神,他就在每家每户的厨房里和大家一起生活。各地的送灶接灶仪式虽有不同,但都很像是送一个家人去出差,接一个家人回来继续过年。

正是这种亲近没架子,让各地对灶王爷都有不同的传说。对于灶王爷是谁,大家也有不同的说法,在我们汉族地区,有说炎帝是灶神的,也有说祝融是灶神的(这个和苗族很像),西晋时人们还认为灶神是穿着红衣服的美女,名髻也。可以说灶王爷是名字最多的神了。但追究其本源,大家拜的灶神是各地古时候出的名人英雄。这点可以从苗族崇拜的灶神得到印证。

苗族也拜灶神,只是苗族习惯叫灶神菩萨,他们的灶神是重黎。

传说重黎初为南方的火正宫,被颛顼赠予祝融封号,充当祝融氏族的首领。他初到南方是镇压祝融氏族的,后来他的女儿与祝融氏族的后生结了婚,他渐渐与祝融氏族的关系融洽了。

颛顼知道了,就要将他问罪处斩,由吴回来当火正。重黎害怕了,就钻到他女婿的灶孔里,让人把自己烧死了。重黎后裔与祝融氏族结合,变成了南蛮,后来有的又变成苗人。苗人感重黎恩德,尊重黎为灶王。


全真道士梁兴扬


说灶王

灶王爷爷本姓张,

自幼取名张万昌。

家财万惯多富有,

命里会被他败光。

其父为其选贤妻,

聘得渔女郭丁香。

郭氏多才更贤孝,

善做乌鱼面鱼汤。

滋味美好营养高,

家道富贵人安康。

万昌嫌弃渔家女,

一纸休了郭丁香。

至此家道遭败落,

万贯家财一扫光。

十冬腊月去讫讨,

二十三日遇丁香。

丁香生性本善良,

施其乌鱼面鱼汤。

万昌羞愧无荣地,

头扎灶底一命亡。

上帝念其有悔意,

封他管家为灶王。

丁香寿终百年后,

也把灶王奶奶当。

一段灶王始末话,

送给朋友来分享。


圣智慧众


灶王爷姓張是正确的,这个人浪湯破烂书生,取郭丁香为妻,后于其表妹王妙香成奸,把郭丁香休啦,張万郎是他的本名,他有万贯家产,郭丁香走后,张家一把天火烧尽,張万郎眼也看不見了,到处要饭为生,一日要到郭丁香家门,正是郭丁香庆孩子百岁曰,做的大蒸饱里面放上元宝,丁香就叫家人给张万郎送去,他一吃有硬物一回扔了,被其他要饭抢去,最后郭丁香给他出的葬,就郭丁香的善心感动上帝,因家被火烧尽,才封他灶王爷称他一家之主看火,都是在灶台上供他,每年腊月二十三晚上就把上年的灶王图摘下,送他上天供品是糠瓜粘住他的啃嘴叫他上天对玉帝少说凡间的闲話,粘嘴这一点故出在白士郎他娘白牡丹那里今天就不多讲,到初夕晚上再将新买来的灶王图挂上摆供和我们一起啦。啦


百吃不厌7


本人做为山东省民俗协会会员,曾对灶王的传说进行过调查,略陈于下。

“灶王爷本姓张,摇摇摆摆下了乡。白天吃的油盐饭,晚上喝的烂面汤。岁末上天言好事,年初下界降吉祥。”这首民谣直接道出灶王爷的姓氏。灶王爷原本是姓张的。

其实灶王爷传说有很多,很多史书上也有记载,《淮南子》中记载“炎帝作火,死而为灶”;《礼记》上说,灶王爷叫祝融;而《庄子》中又称“灶有髻”,又变成了美女。但民间大多认同来自张单休妻的传说。说是从前有一个人,叫张单,字子郭(也有传为张腊月的)。话说这张生的妻子叫丁香,为人勤劳贤惠、孝顺父母。张生不愿守在家里种地,就出门做生意。后来发了财,回家后竟嫌弃起自己的糟糠之妻来,一纸休书把丁香赶出了家门,娶进一位名叫海棠的妓女做老婆。由于海棠生活挥霍奢侈,而张生在外又吃喝嫖赌,很快家道败落。后来一场天火又将家里的财产全部烧光,海棠也改嫁他人。这张生急火攻心,竟然瞎了双眼,只得靠乞讨度日。话说丁香后来改嫁他人,勤劳持家,日子过得越来越好。有一年腊月二十三,张生要饭竟然要到了丁香的家里。丁香认出张生,话里套话得知张生的下场,心里又疼又恨,给张生下了一碗面条,面条里放上自己的长发。这张生吃到这独一无二的长发,知道对面是自己休出家门的前妻,他羞愧难当,无地自容,一头碰到灶台上。张生死了,善良的丁香找人画了张生的画像,怕自己男人看到,只能贴于灶后,日日供奉,就这样,张生慢慢演变成了灶神!可见这灶神原本是个负心郎,变成神也只是个灶后的神!


齐东晏子


大家都说灶王爷姓张!

但我就怀疑这灶王爷是玉皇大帝扮的!

玉皇大帝不是也姓张么?

那他为什么要扮灶王爷呢?你想玉皇大帝在天宫里面,那是天天琼浆玉液,葡萄美酒,仙桃参果!这些东西你整天都吃,那也乏味是不是?这乏味了就得换换胃口,人间多的是山珍海味,时不时地下人间走一遭,解解乏也是好的!再一个是来人间走走,了解一下人间的情况,也好让天上的风雨雷电四神把握施法的节奏,不然他们要一乱来,那人间岂不是要遭殃?

玉皇大帝如此关心人间疾苦,那地上的人们就会在每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三号晚上祭灶王爷,什么好吃的都往他身前放!

为什么要在晚上?

因为只有晚上才看不到灶王爷的真面孔!





踏浪寻欢


“灶王爷本姓张,摇摇摆摆下了乡。白天吃的油盐饭,晚上喝的烂面汤。岁末上天言好事,年初下界降吉祥。”很多人听过这首民谣,在民谣中直接说出灶王爷的姓氏为张。

说起姓张,大家是不是又联想到玉皇大帝也姓张?那么灶王爷和玉皇大帝是什么关系呢?实际上灶王爷和玉皇大帝没有什么关系,而且灶王爷也并不仅仅是姓张,因为他不止一个人物原型。

根据记载,灶王爷有很多个历史人物原型,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灶王爷的原型人物不断地改变。在传说中,灶王爷是玉皇大帝派遣到人间考察一家善恶之职的神,灶王爷左右随侍两神,分别捧着“善罐”和“恶罐”,将一家人所做过的善事恶事记录在罐子中。

一般是每年腊月24的时候,灶王爷就会离开人间,向玉皇大帝禀报人间的情况,如果某家人这一年做的好事多,来年就会有好收成,如果做的坏事多,那么来年就会有灾难发生,所以人们为了敬畏神灵,大部分都喜欢做好事。

灶王爷上天禀告玉帝又称“辞灶”,所以家家户户都要“送灶神”,也称谢灶。古代阶层分化太严重,连谢灶之期也要分阶层,关于何时谢灶,中国民间有所谓“官辞三”、“民辞四”、“邓家辞五”,

“官指官绅权贵,习惯于年甘三灶。“民”指一般平民百姓,会在年甘四谢灶,“邓家即指水上人,会在年甘五举行。但是中国民间百姓大部分会选择年二十三谢灶,这是为了沾上权贵们的好运气。

而关于灶王爷的原型,则是众口不一,毕竟从有“灶王爷”这个说法至今,也有几千年了,这几千年间,随着神话体系的不断完善,灶王爷的人物原型也在不断更改着,不过大概有以下几个说法。

《事物原会》中说“黄帝作灶,死为灶神”。意思是黄帝发明了灶,死后被尊为灶神。也就是说,一开始灶王爷的原型是黄帝。不过在《淮南子·泛论篇》中说“炎帝作火而死为灶。”这里灶王爷的原型又变成了炎帝。

到了《周礼》里“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祀以为灶神。”灶王爷又变成火神祝融了。再到《仪礼·特牲馈食礼》中“卒食而祭爨、雍爨”,“爨者,老妇之祭也。”这时更奇葩,灶神直接变成女性了。

再到《荆楚岁时记》中“灶神姓苏名吉利,妇姓王名抟(一说博)颊。”说灶王爷叫苏吉利,灶王奶奶叫抟颊。这时灶王爷的性别倒是变了回来,但又多了个灶王奶奶。

由此可见,灶王爷并没有一个固定的人物原型,这些所谓的人物原型,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更改的。而文章开头所提到的民谣中,灶王爷姓张,实际上来源于明清时期的一个说法。

据说这个灶王爷名叫张单,又名隗,字子郭,他的妻子叫丁香。张单经商发了财后移情别恋于妓女海棠,还用一纸休书把丁香休了,连孩子都不要了。丁香后来带着孩子改嫁给当地的一个砍柴郎。

张单整天在花天酒地的,钱很快就败光了。海棠也在一次失火把家烧没了之后跑了,张单只好以讨饭为生。有一年腊月二十三的时候,他讨饭到了丁香家,遇到丁香羞愧难当,一头钻进灶门里憋死了。玉皇大帝知道了这事儿,觉得张单还知道羞愧,就封他为灶王爷。


魏青衣


传说中灶王爷确实姓张,腊月二十三是小年,是灶王爷升天的日子。人们在这一天会把供了一年的灶王爷画像取下来,放入灶膛里焚烧,说是这样会助灶王爷升天。灶王爷的画像两侧是一幅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横批:“一家之主”。



他是去请求玉皇大帝保佑勤劳的人们五谷丰登,风调雨顺。 民间灶王爷的故事:灶王爷本姓张,骑着马挎着枪。



民间故事:从前有一个书生叫张生,从小家境贫寒,娶了妻子叫姓郭,叫丁香。


丁香美丽漂亮 ,长发飘飘, 很是贤惠, 勤劳善良,后来逐渐把日子过起来了。可是张生并不满足 ,对妻子非打即骂 ,最后一纸休书把妻子给休了 ,其妻子只好改嫁他乡 。由于丁香把家给过富了,张生又娶了张海棠为妻。海棠不像丁香会过日子,好吃懒做导致家庭败落 ,最后离开了张生。后来张生以乞讨为生 ,以至于双目失明 。一天他乞讨到一户人家 ,正好是丁香改嫁到的那家,丁香看到张生又气又恨又痛又可怜他,就给她做了一大碗面条吃 ,面条里放了一根自己的长发。张生很是感激 ,吃着面条的候突然发现里面有一根很长很长的头发, 张郎突然明白了 ,这家女主人为什么对我这么好 ?啊 !原来她是被我休了的妻子丁香 !张郎很是害羞 ,慌不择路,就一头拱进了锅灶内上天了! 这一天是腊月二十三。后来玉皇大帝就任命他为灶王爷,好看着人间的好坏是非再上天汇报。后来他的两个老婆也就跟着成了神仙。



礁石56


关于灶王爷姓什么?有可能全国各地不一样,在这地区姓李到了另一个地区可能就姓王。俺们这里属胶东半岛,灶王爷一般都是姓张名云芳,也有的人称他为张郎。。灶王奶奶有两个,左边的那个姓郭名丁香,右边的那个姓李名海棠。在富饶美丽的大沽河两岸流传着一个剧种名子叫《柳腔》,柳腔戏里有个剧本叫《张郎休妻》,这个张郎即是灶王爷爷张云芳。每当农历腊月二十三小年来临,灶王爷爷更是精神抖擞喜气洋洋,他被人们尊为"一家之主",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成了千百年来老百姓的希望!如果你想了解灶王爷爷的前世今生,请百度一下《张郎休妻》千万别忘记是"柳腔"。



菱形一角


灶王爷本姓张,有传说故事为证。

相传,有对姓张的夫妇,家境贪困,养不起妻子,把妻子嫁入富戶为妾。

富户赈灾济贫,交与妾办理,其妻赈饭首日,见夫未领到饭食,第二日其妾命家奴从后面施饭。其夫也未领到饭,第三天命家奴从中间施饭,却不见前夫前来。

前夫己活活饿死了,那女人悲傷过度,自寻短见,自缢殉情。玉帝得知,深感同情,于是封张氏夫妇为灶神,专管人间烟火之事,不再有肚饿之忧。

还有一个传說。

周成王时代有个富家子弟叫张宙,字子单,父母去逝后,不会持家,导致家道败落,只好买了妻子,自已成了乞丐。

有一天,张宙在某家乞討,开门的居然是其妻,两人见面,悲喜交集,于是引他到厨房用饭,主人特然回来,来不及离开,只好躲在灶膛之内。

主人命妾烧火做饭,妾迟疑不决,又不好向主人说明。主人便自己烧火做饭,张宙怕连累妻子,就这样活活被烧死,前妻为了记念张宙,便在灶头立神位,日夕祭拜,谎称"灶神"。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传开了。

还有一个传说。

灶君张隗字子郭,长的英俊,但性情懒惰,游手好闲,而且十分好色,原本在天庭当神仙司厨,因为偷窥王母娘娘侍婢之美色,以致煮焦食物,被驱逐下凡,在人间当灶君,人间下厨的大多是女人,让他看个够,若果看过灶君神像便知,他脸色很红,而且面容较肥胖。

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灶王爷姓什么不重要,那都是传说吧了,信者则有,不信者则无。风调雨顺,平平安安。家和万事兴。








有缘人153832681


说起灶王爷,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灶王爷就是灶神,也叫灶君、灶君司命,全称是“东厨司命九灵元王定福神君”。

灶王爷是神仙界中最庞大的基层干部,虽然它官职低,但是很受人们敬重的,家家户户都要拜祭它。

据说灶王爷除了掌管人们饮食,赐于生活上的便利外,还是玉皇大帝派遣到人间考察一家善恶之职的官。

它有两个左右侍神,一个捧“善罐”、一个捧“恶罐”,随时将一家人的行为记录保存于罐中,年终时再汇总向玉皇大帝报告。

而每年的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就是灶神上天汇报的日子,民间在这一天要进行祭祀活动,即“送灶神”。

所用的供品有:又甜又黏的糖瓜、汤圆、麦芽糖、猪血糕等;还有酒。

目的是要用甜的东西塞灶神的嘴巴,让他上天时多说些好话;用酒把灶神弄醉,让他醉眼昏花,头脑不清,以使少打几个小报告。

在祭灶神之时,要焚香祭拜;要向灶君诚心祷告,祈求降福免灾;

还要将旧有的灶君像撕下,连同财帛一起焚烧,代表送灶君上天。而到了正月初四或者是除夕夜,就要把灶神接回来。

这时的仪式很简单,只要在灶台上重新贴一张新的灶神像就行了。

至于灶王爷姓什么?民间有几个版本:

一、姓“祝融氏”

据说灶王爷是史上最著名的火神祝融。

他是上古颛顼帝的孙子,名叫重黎,号赤帝,后人尊为火神。火种就是由他传下来的,也是他教会了人类如何使用火。他是高辛氏火正之官,黄帝赐他姓“祝融氏”。

祝融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把他尊为灶神,世代供奉。

二、姓“苏”

中国民间祭祀灶神的历史十分悠久。

直到魏晋以后,灶神才有了姓名。

据隋朝的《灶书》中记载“灶神,姓苏,名字叫吉利,他的妻子叫博颊”。

这时候的灶神既有名又有姓,还有了夫人。而《荆楚岁时记》和《驳五经异义》中亦同样记载灶神叫苏吉利。

“吉利”指的是吉祥顺利。由此可见,祭灶神寄托了人们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三、姓“张”

到了清代,人们则认为灶神姓张名单,字子郭。

张单本来有一个很娴惠孝顺的妻子叫丁香。可是后来张单外出经商发了财,移情别恋爱上了妓女海棠,便回家休了丁香。

于是,丁香嫁给了一个贫穷的、靠打柴为生的男人。

而海棠好吃懒做,有一次做饭失火烧光了所有的家产,无法忍受贫穷的她丢下了张单,改嫁他人了。张单只好到处流浪讨饭。

在腊月廿三那天,他到一户人家讨饭,没想到竟然来到了丁香的家,他被认出来后,觉得羞愧难当,便一头钻进灶门里憋死了。

后来,事情传到玉皇大帝那里,玉皇大帝也姓张,念他是本家,便封他为灶王。于是就有了腊月二十三敬灶王,贴灶王爷、灶王奶奶像,送灶王、迎灶王的习俗。

而有些地方则传灶王爷、灶王奶奶就是《封神演义》中,姜太公所封的张奎和其夫人高兰英,并由此演绎出很多的美好传说。

有书君认为,人们之所以特别崇拜灶神是因为:

那个时候人们对火充满了敬畏之情,而且当时的烹饪技术不发达,做个饭点个火很不容易,甚至还有失火的危险,所以家家户户都拜祭灶神,希望它能够保家宅平安。

如今,几千年过去了,人们仍然保持着当初的祭灶神活动。

主要意义在于把祭灶神作为文化遗产来传承;以及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和对春节的期盼。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