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也会被仇恨夺取心智吗?陈宫为什么要拉着张邈背叛曹操迎奉吕布?

闫孙


曹操攻打徐州并非被仇恨迷失心智,而是借题发挥,悲痛有之,觊觎徐州已久乘势攻打也有之,曹操占有兖州,北边和袁绍是盟友实力也不如,西边司隶区域经过诸侯讨董后兵火烧掠,千里无鸡鸣,没有价值,偏南边豫州有袁术盘据,实力摆在那不好打,只有东边的徐州是软柿子。徐州位于今天江苏北部,山东南部和安徽北部和徐州市。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兵家争夺之地。曹操进入兖州后,派人去迎辞官避难在除州琅琊的父亲曹嵩,徐州牧陶谦派人护送,陶谦手下中途见随身财物甚多,便杀害曹嵩抢劫财物潜逃。曹操大怒,以报仇为名起大军攻打徐州陶谦。


193年曹操第一次攻打徐州,袁绍也派部将朱灵带兵相助,曹操大军先后攻拔十余城,陶谦连战皆败,退保东海郯城,曹操乘机破彭城,傅阳。(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各地流民依附陶谦,多在彭城附近,都遭到曹操杀害,尸体阻塞泗水河道。青州刺史田楷和平原国相刘备带兵前来解救陶谦,耗到曹操粮尽退兵。第二次攻打徐州在194年四月,曹操攻下五座城池,打通琅邪、东海,打败驻小沛的刘备,所过之处多所杀戮。陶谦心胆俱裂,眼见大势已去,打算逃回老家丹阳,这时,曹操后方出现变故,陈留太守张邈背叛曹操,与其弟原广陵太守张超迎吕布入兖州,曹操只好回师平叛。


兖州之叛,是陈宫一手策划,陈宫在曹操初起兵时便来投奔,并在刘岱战死后说服兖州迎立曹操,立下大功。陈宫之反,可能源于曹操杀害名士边让,证据之一是陈琳的讨曹檄文,文中写道“故九江太守边让,英才俊逸,以直言正色,论不阿谄,身首被枭悬之诛,妻孥受灰灭之咎。自是士林愤痛,人怨天怒,一夫奋臂,举州同声,故躬破于徐方,地夺于吕布”。边让善于辩论,辞赋过人,年轻时便声名在外,与陶丘洪孔融齐名。189年被任为九江太守,当了三年官,自认不是做官材料,弃官回家乡陈留,192年,曹操平定兖州黄巾军,自领兖州刺史。边让多次轻视和贬低曹操,“恃才气,不屈曹操,多轻侮之言”,曹操借题发挥诛杀了边让,并夷灭边让一族。(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曹操杀边让之举可捅了马蜂窝,在重家世和察举仕官的东汉,名人效应全国吃香,边让一死,兖州“士林愤痛”,曾经拥戴曹操的名士陈宫便说服张邈兄弟,迎立投奔河内张杨的吕布发动叛乱,义旗一举,兖州郡县纷纷倒戈,只有治所鄄城、范、东阿还在曹军手里,赖荀彧程昱设计得以保全,后院起火,徐州未真正平定,曹孟德只得忍痛吐出咬到嘴里的肥肉,回师平叛。之后便是战吕布,陶谦让徐州,吕布逃入徐州等事了。


南方鹏


曹操也是个人,是人就会有感情的,面对父亲兄弟家眷数十人被杀,放谁身上都忍不了,所以他三次屠徐州,得罪了所有徐州阶层。

而此文主要解释为什么陈宫和张邈会背叛曹操以及当时的兖州到底发生了什么?


曹操入主兖州后杀了太多的名士,其中有不少是陈宫的朋友

曹操早年的性格是比较暴戾和固执的,常常一言不合就杀人,在兖州的时候就杀了名士边让,恒邵,而且手段极其残忍。“陈留边让言议颇轻太祖,太祖杀让,族其家”;“沛国恒邵亦轻之,避难交州,太祖遣使就太守士燮尽族之”

即使逃到广东海边地区,曹操也不放过你,还是要灭你全家。而且这时候的曹操还十分的偏激,“恒邵得出首,拜谢於庭中,太祖曰:“跪可解死邪!”遂杀之”。正所谓士可杀不可辱,都已经跪地求饶的恒邵还是被曹操羞辱了一番,最后杀掉了。其他的还有袁忠等被曹操逼得背井离乡的兖州士族。

这也是为什么陈宫死都不愿投降曹操的原因,“公台。卿平常自谓智谋有余,今竟何如?”这是曹操原话,摆明了就是来羞辱陈宫的。陈宫怎么可能容忍曹操乱杀兖州的名士,何况杀的还是自己的朋友,是统一战线的战友。



张邈也担心曹操会对自己不利,骑虎难下才背叛了曹操

张邈原来是袁绍的队友,东汉末年“八厨”之一,是士大夫集团的领袖人物,可后来和袁绍关系破裂,投靠了曹操。袁绍经常命令曹操把张邈杀了,可曹操从没执行过,问题是曹操心里想的是什么,除了他自己谁知道啊!尤其是曹操杀了这么多兖州士族之后,张邈只能选择自保,对不起这位老朋友了。

张邈在陈宫近似于“逼宫”的劝谏之下,无奈地迎来了吕布,占据了东郡,濮阳。兖州除了鄄城,东阿,范县之外,其他城池都传檄而定,可见曹操乱杀名士给自己埋下了多大的祸根。

兖州之乱后,曹操再也不敢乱杀人了,即使把他骂得体无完肤的祢衡也是送到刘表那里,不敢直接灭口。他的脾气虽然收敛了不少,但也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成长的学费可真是昂贵啊!



那只胖狐狸


张邈,字孟卓,山东东平人,为陈留太守,汉末群雄之一。年少之时便以侠义闻名,以财助人而不惜倾家荡产,故当时才俊壮士多愿投其麾下,有“八厨”的美誉。

与袁绍、曹操都有交好,曾共同讨伐董卓。但因直言责备身为盟主的袁绍,故袁绍令曹操杀掉张邈。但曹操不从,并责备袁绍称:孟卓,亲友也,是非当容之。今天下未定,不宜自相危也。”张邈也甚为感激曹操。曹操初次讨伐陶谦之时,曾嘱托家人若自己兵败被杀可投靠张邈,足见曹操对张邈之信任。

曹操再次讨伐陶谦之时,张邈在曹操的谋士陈宫的怂恿下联合吕布袭夺曹操的兖州根据地。曹操率兵回击,用了两年时间才打败吕布和张邈等人,收回失地。张邈跟随吕布投奔刘备,其弟张超及家属屯守雍丘,曹操围攻数月攻破城池,为泄愤而屠城,诛杀张超及张邈家人。后张邈前往袁术处借兵,而中途被其部下杀死。

自己最信任的好朋友张邈,都能将家人托付给他,结果背信弃义;自己最信任的谋士陈平,在倾巢讨伐陶谦时让其留守兖州,结果背主投敌。二人里应外合联合吕布,鸠占鹊巢。在感情上,这无疑对曹操巨大的打击,估计都会让曹孟德怀疑人生了,肯定是被仇恨夺取了心智。另外,曹操用了两年时间才收回兖州,正处于事业上升期的曹孟德,差不多从头再创业一回。曹操能没恨吗?所以,曹操对张邈等人穷追不舍,直捣雍丘,屠城、诛杀其弟张超及宗族。

至于张邈反叛,与其说是被陈宫蛊惑,倒不如说是乱世的争心。天下未定,谁都想称雄一方,要称雄一方就要抢钱抢人抢地盘。放着一个无兵驻守的兖州,外加留守谋士陈宫的双手奉送,张邈能不动心吗?

至于陈宫,前期竭力辅佐过曹操,并建立过功业。但曹操曾处死兖州数名名士,这引起了陈宫的不满。所以说,陈宫倒有些理想主义的情怀,认为曹操诛杀名士、早晚得成为一个暴君,故其萌生了转投他人的动机。而张邈有“八厨”之美誉,才俊名士都愿归属,而且也是一方霸主,外加吕布骁勇,陈宫就献兖州、投张邈了。史书所载陈宫的一段劝说之词,应最能概括当时形势:

雄杰并起,天下分崩,君(张邈)以千里之众,当四战之地,抚剑顾眄,亦足以为人豪,而反制于人,不以鄙乎!今州军东征,其处空虚,吕布壮士,善战无前,若权迎之,共牧兖州,观天下形势,俟时事之变通,此亦纵横之一时也。

若张邈袭夺兖州,攻破曹操,则张邈、吕布、陈宫的势力足以与袁绍相抗衡,兼有张邈之德、吕布之勇、陈宫之智,将来统一天下,也不是没有可能。可见,这诱惑是极大的。

但是,他们的对手是曹孟德,回兵反击就把他们全给收拾了。所以说,三国的历史是大人物的历史,大人物就总是能制造奇迹。曹操是有仇恨,否则也不会屠城、诛杀张氏宗亲;但应该没被夺去心智,否则就不会用两年时间夺回兖州了。


减水书生


说起三国,最牛的人物就是曹操了。无论文学成就还是军事才能,曹操都可以说是无人出其右。至于和陈宫之间的恩怨,三国志上并没有捉放曹这些事儿,按三国志上说,陈宫曾助曹操抗董卓,后来为什么又帮助吕布对抗曹操了呢,据说是陈宫秉性刚强,曹操杀名士边让,让同为读书人的陈宫气愤不已,愤而离开并和曹操决裂。并不是因为杀吕伯奢全家,并狂妄的说宁负天下人之说。为什么后人称魏晋风骨呢?那个时候读书人读书做学问,可以为人所用,也愿意为人所用,但是,必须得尊重我,礼待我,否则爷我不伺候,不论是一言不发的徐庶还是三顾茅庐的诸葛先生,孔融,还有后称竹林七贤的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等,无不率真任诞又风流自赏。曹操对名士还是比较宽容的,但是也有限度吧,孔融就是死在他手里。历史上称曹操为奸雄,大概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吧


清清359


曹操在整部三国演义里就没怎么被夺过心智。最失态的一次就是要灭了徐州,给老爹报仇。可是他真的是单纯的报仇吗?

徐州地界不小,曹操胸怀大志,岂能不想着发展壮大?可当时自身也很弱小,近邻袁绍实在是心腹大患。想自保就得强大,有了徐州就可以有根据地,而且远离袁绍,各种便利。

曹操能被称为奸雄,那就是心里比谁都能算计,又怎么会因为仇恨失去心智?


禁街虎1


曹父被徐洲牧陶谦部将张邈因财而杀。曹操带重兵讨罚陶谦,引出其三让徐洲的故事。

"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曹孟德这句话导致性格秉直的陈宫弃他而走。带上曹仇人张邈投三国第一将吕布对抗奸雄曹阿瞒是上策!


仁府1


会,但是他会为了最大的利益去克制。陈宫是读书人,他害怕曹操的生性多疑,更别说曹操说过:宁可我负天下人,也不可天下人负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