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里雍正为何希望老十四再次出任大将军王?

诺尔说事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雍正与十四阿哥向来都不和。雍正登基之后,为了稳定朝局,剥夺了十四阿哥的兵权,加深了兄弟之间的矛盾。西北动乱,雍正任命年羹尧出任大将军,这完全是在打十四阿哥的脸,导致十四阿哥愤愤不平,从中作梗。到了后来,随着朝中形势的扭转,雍正又想重新启用十四阿哥。

帝王用人,不仅会考虑到能否胜任,还会考虑到对整盘棋的影响。职场上也是如此,领导安插在关键岗位的人,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权衡才做出的决定。西北的军师统帅,不仅关系到清朝领土的完整,同时也影响朝中力量的平衡。

一、年羹尧被杀后, 西北的安全隐患任然存在,接替他的岳钟琪能力上难以胜任。谎报军情、冒领军功等事情,让雍正焦头难额。朝中有军事才能,能够领兵西北的人,无非是十三阿哥和十四阿哥,可雍正身边又离不开十三阿哥。

二、太后生前多次为这个事情找过雍正,希望雍正能够给十四阿哥一个机会;胤祥也在雍正面前,为十四阿哥说过好话。

三、当初雍正启用年羹尧出任西北的大将军,可年羹尧不争气,辜负自己的一片用心,弄得自己非常为难。

四、力量平衡。只有用十四阿哥,八爷党与清流党才不会从中作梗。

十四阿哥是雍正的亲弟弟,在情感上也比较容易接受。在雍正眼里,十四阿哥是一个愤青,虽然兄弟不合,即使军权给了他,也容易控制。选择十四阿哥,也能弥补一下兄弟之间的裂痕。


秋媚读史


首先,说说雍正继位以后西北兵权的事。

雍正继位以后,老十四被剥夺兵权,雍正将他明升暗降:实进郡王位,享受亲王俸禄,却不在拥有任何兵权。此时,西北已经稳定,雍正只是让陕甘总督年羹尧实补大将军,管理陕甘兵马。

后来,罗卜藏丹增十万叛兵威胁西北时,雍正又想在"陕甘绥远"设立一个大将军,统领西北兵马!


雍正征求李卫的意见,李卫推举了年羹尧,并说是邬思道的意思。


后来,皇太后想让老十四当大将军王。雍正以“后宫不得干政”为由,拒绝了皇太后,还和老十四吵了一架。此时,雍正刚继位,肯定不会放政敌老十四出去带兵。那是“纵虎归山”!

于是,年羹尧出任"陕甘绥远大将军"(这里不是大将军王,因为,年羹尧不是王爷,不能用"王")。年羹尧奉旨管辖西北各路兵马:川陕九万三千兵马,富宁安八万兵马,青海甘肃四川陕西四省都归年羹尧节制。


老十四知道年羹尧接管了他的兵权以后,还写信给富宁安将军,让他不要听年羹尧这个奴才的话。富宁安果然和年羹尧对着干,才有了他后来的兵败被杀!


年羹尧被罢官,贬去当杭州将军以后,西北归岳钟琪管理。可惜,岳钟琪能力不如年羹尧,西北又开始动乱。甚至发生了阿尔泰将军诡败为胜,岳钟琪冒领军功的事。所以,雍正又开始考虑西北大将军人选。

岳钟琪扛不起西北大旗,西北总是吃败仗。于是,老十三向雍正提议,重新起用老十四!

雍正对于阿尔泰“诡败为胜”,岳钟琪冒领军功的事很生气。他觉得有必要在西北换一个主帅了。于是他去找手下唯一会领兵打仗的老十三胤祥,他是想让老十三出山。



可是,雍正到老十三府邸以后,看见老十三已经病重。走路都是问题,还如何带兵打仗?!老十三也知道自己身体状况,于是,向雍正提出和老十四和好的事。毕竟,老十四是雍正一母同胞的弟弟。两人如果能够和好,雍正又多一个帮手。万般无奈之下,雍正同意了老十三的建议。



可惜,老九从中挑拨离间,使出“戳傻狗上墙”的功夫,让老十四拒绝帮雍正的忙。一向小心眼的老十四,果然和老十三吵了一架,把老十三气走了。


所以,如此看来,其实是老十三想让老十四出山。老十三也是想借此机会让兄弟二人和好。可惜,老十四太倔强,不听劝。不久之后,雍正为了报复老十四,把他身边的乔引娣等宫人都从老十四身边调走了。


勇战王聊历史


正史也有这段,说明老四那时候已经可以收放自如了!总体布局结束,该是秋后算帐了!老十四同父同母的至亲,处理好了,上可对先祖下可安天下!

下面讲讲西北,雍正死粉是李卫和小年,一文一武,西北早在大帝手中,既然稳操胜券,可以操作的空间当然要为政治服务!

老十四骄生惯养,扛着父辈大旗,又顶着亲兄弟名义,不动他,他不知死活,动他,肯定要有充分理由!看官明白了,这老十四去是死,不去死的更难看!

偏偏老八活该没出息,关健时刻居然出了个馊主意,其实老十四就该当这个将军王,这样没大错雍正要修理他还真的面对刺猬一一不好下口!

最后结果大家都知道了,不一一细表,觉得分析还有点道理,我们有缘再细说!


弄蝶1



但是胤禵在胤禩的捣鼓下拒绝了。雍正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采纳了李卫的意见(实际上是邬思道的意见),起用了年羹尧!

可是那个同样会统兵的,能力不在胤禵之下的胤祥主动请缨也未获批准。这就奇了怪了!胤祥不是雍正的人吗?雍正不用自己信得过的胤祥,反而去求自己信不过的胤禵?



为什么李卫一句“主子你也离不开十三爷。”就一句带过,似乎就把胤祥这个角色完全排除在外了呢?

要知道,起用年羹尧那是担负了多大的风险?


年羹尧就任抚远大将军,他本身还兼着陕甘总督(实际上应该是川陕总督),这两个权力加在一起,那年羹尧就是实实在在的藩镇!明清以降,给予地方这么大的权力,是严重破坏祖制的行为!清初三藩那是不得已,是属于被动给予,而今这是主动给予。所以后来雍正没少为西北针插不进,水泼不进发愁!

放回真实的历史,那是因为胤祥本人是个跛子,本身根本不是治军之才,而是为政之才!所以正史中他根本不可能去统兵西北。而胤禵是真正出任过“抚远大将军王”的!

但是放在《雍正王朝》里有另一番解读!

难道是我们都忽略了的,当年雍正举荐胤禵为“抚远大将军王”时,不举荐胤祥的一个在康熙眼里是问题的理由。胤祥的外公是蒙古喀尔喀亲王。这个因素当初对康熙是问题,现在对雍正同样是问题?


有人会说,四爷和十三爷那关系,十三爷难道还会反不成?当然不是,雍正对胤祥还是十分信任的,他把整个京城的防务都交给胤祥“监理”,胤祥有对京外两营的“手谕”权。

那是悠悠众口?起用胤祥会遭到八爷党群起反击。但是这理由不成立,雍正不畏人言!所以这个理由也不成立!

问题还得从“离不开十三爷”来找。是的,因为雍正刚继位,形势还不稳固。

胤祥懂军务,胤祥若是一离开,雍正则要单独面对八王党和胤禵。这才是可怕之处。 当年雍正在暗,身边又邬思道和胤祥,尚且处处谨慎。


而此刻雍正在明,八王党在暗,胤禵之所以不肯出任“抚远大将军王”,就是考虑到如在西北,受年羹尧制约,也只能乖乖给你雍正打工。如留在京城,若老十三一去西北,你雍正就是真正的孤家寡人了,而此刻京内懂军务的唯有我胤禵一人而已。那时候,还不是想怎么收拾你就怎么收拾你?

令人不寒而栗啊!原来胤祥一旦离开,后果竟然这么严重。

是的,从新钱铸造案、恩科舞弊案、山西藩银造假案,都可以看到八王党蠢蠢欲动的影子。此刻雍正真的无法离开胤祥!


所以最理想的格局就是胤禵幡然醒悟,主动站出来帮助雍正,他是去西北是最合适的人选!一来可以解西北用人之急;二来免生肘腋之祸!这才是雍正希望老十四再次出任“抚远大将军王”的根本原因啊!

只是非常可惜,胤禵并没有这么做!他仍然游离于胤禩和自己的小心思之间。虽然后来他几乎也看穿了胤禩,不参与胤禩的所作所为,但是他也没有帮助自己亲哥哥一把!他在这一刻已经在政治上可有可无了。


而接下来,胤祥既要统理政务,又要处处防备、抗衡胤禩的八爷党,防止他们的任何小动作。很快身体就累垮了。而雍正则集中所有力量把赌注全部押在了年羹尧身上!

更可惜的是,年羹尧只懂权欲,不懂政治。政治讲“不立危处”,而此刻的年羹尧则立于整个大清国的最危之处,却不自知!所以年羹尧的结局是在这一刻就注定了的,而不是后面的翻牌子、小炒肉!


炒米视角


看了二十年的,说到这一段,我有不同的看法。

表面上,雍正近乎哀求胤禵出任大将军王。实际上,这是雍正的一个阴谋,但被胤禵看破了。

如果胤禵去了西北,要么反叛,要么被杀。你去看之前的剧情就明白了,西北用兵,打的不是能力,打的是钱粮。甘陕总督才是真正的操盘手。

胤禵看出来雍正这手借刀杀人,所以就是不离京。说白了,很简单,要杀我,明着来,我不去前线一边打仗,一边被你暗害着。

今天的评论,我也是刚刚联想到我们现在的这部命运多舛的电视剧,才有感而发的。

谢谢大家!


纪录片老饕


雍正帝即位以后,老十四胤禵一直是不配合的,甚至在灵堂上还顶撞了雍正帝,后来在太后乌雅氏的妥协下,算是矛盾没有进一步激化。但是之后太后乌雅氏在这哥俩之间并没有起到润滑剂的作用,反而害得老十四胤禵一直生活中郁郁寡欢之中。

按理说,雍正帝应该很讨厌老十四胤禵,那么为什么年羹尧被赐死后,他还想让老十四胤禵出任大将军王呢?

一、

当时的形势:

雍正帝即位以后,可以说是内忧外患,内有老八胤禩一伙貌合神离,一直在做着倒雍正帝的事;外有罗卜藏丹增十万叛兵捣乱,迟迟难以剿灭;同时各地受灾,国库空虚,吏治腐败等国家问题等着处理。

可以说雍正帝即位的头几年,简直是到处救火,尤其是西北用兵一事,他是异常谨慎的。

刚开始的时候老十三胤祥也是瞻前顾后,在受到邬思道建议推掉铁帽子王的建议以后,一直不敢在雍正帝面前“崭露头脚”。让雍正帝也大为恼火,甚至以为他看不起朕,后来两个人坦诚不公的谈了以后,老十三胤祥主动请缨,要带兵西北平乱。

但是雍正帝当时的处境还比较艰难的,朝中无人可用,一旦老八胤禩一伙发动攻势,自己身边连个带兵的都没有,所以拒绝了老十三胤祥的请缨。

当然还有一个因素,那就是在剧中的设定老十三胤祥的外公是蒙古喀尔喀亲王,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康熙帝不敢让他单独带兵,雍正帝同样不敢让他单独带兵。

同时雍正帝听从李卫的建议,举荐年羹尧出任大将军,也埋下了年羹尧灭亡的种子。

等到年羹尧被处死,接任大将军的岳钟琪又接连打败仗之后,雍正帝终于坐不住了……

二、

此时的雍正帝面临两个选择:

当时的雍正帝获知了一个真相,那就是阿尔泰“诡败为胜”,岳钟琪还要冒领军功,为了大局着想,雍正帝还不能明着发飙,这让他非常的郁闷,思绪良久以后,他来到了老十三胤祥那里。

结果这一去,让雍正帝惊讶不已,因为此时的老十三胤祥别说带兵打仗了,连走路都成了问题。

雍正帝为什么突然很慌乱和伤感,一方面对老十三胤祥的病情担心,另一方面也为他不能再出任大将军而难过。

那么除此之外,雍正帝还有别的选择吗?

那就是老十四胤禵了!

对于老十四胤禵,雍正帝的内心其实非常复杂,刚刚即位后就是他亲自拿下的老十四胤禵的大将军王职务,但没有分配一份像样的职务。

弄得老十四胤禵时不时的就到太后乌雅氏那里诉苦,其实也非常好理解,老十四胤禵一直跟雍正帝作对,如果再给他一些权力,还不知道他会做出什么事情,在他没有改变之前,雍正帝真的不好安排具体的事务。

这也导致了太后乌雅氏的不满,在当初派年羹尧出任大将军之前,太后乌雅氏就向雍正帝求过情,希望他看在自己的面子上,把这个大将军王再还给老十四胤禵,当然太后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雍正帝打断了。

雍正帝以后宫不得干政为由,拒绝了太后乌雅氏的请愿,也让老十四胤禵彻底死了心。不过老十四胤禵随后就对雍正帝说,你以为太后是想让我出任大将军王吗?其实并不是!

由此可见,老十四胤禵随机应变能力还是比较强的,当然也可能这只是太后乌雅氏的一厢情愿!

三、

雍正帝为什么后来又要启用老十四胤禵呢?

从雍正帝的角度考虑,鱼和熊掌不能兼得这个道理他还是懂的,在一个个人选排除以后,能带兵打仗的只剩下老十四胤禵了。虽然两个人之间有矛盾,可是毕竟是家庭矛盾,一旦上升到国家层面,老十四胤禵还是会好好打仗的,毕竟自己的性命也在战场上呢。

在老十三胤祥看来,两个人也是亲兄弟,这样做可以化戾气为祥和,更能告慰圣祖爷和太后的在天之灵。

这个时候太后乌雅氏又刚刚过世,跟雍正帝血缘最亲的人也只剩下老十四胤禵了,而且经过多次争吵之后,老十四胤禵被派去给先帝守陵了。

在雍正帝看来,太后已死,她生前最后的努力也是希望哥俩和好,不管怎么说,太后的死跟兄弟俩争吵还是有很大关系的。也是出于这种内疚,再加上太后乌雅氏去世前第二次提出让老十四胤禵出任大将军王,当时病重的太后说的是:

“记得我那一次想同你说,你用一句后宫不能干政把我顶了回去,现在看起来,额娘当时真应该跟你说啊,如果你用了十四弟当大将军王,而不是用年羹尧,你现在至于这么犯难吗?”

正是怀着对太后的这种愧疚,也想完成她未完的遗愿,更何况今日不同往日。这时候的雍正帝皇位已经坐的稳稳的了,不像刚开始时的各种不确定,此时他也希望能跟老十四胤禵舒缓矛盾,更何况国家也需要他去带兵。

于是雍正帝派老十三胤祥去找老十四胤禵,也顺便给守陵的老十四胤禵一个台阶下。

可是,雍正帝的算盘打错了!

四、

老十四胤禵为什么拒绝出任大将军王?

其实经历了这么多事情,再加上太后乌雅氏的死,老十四胤禵也是看透了一切。

其实在年羹尧出任大将军之前,老八胤禩一伙就找过老十四胤禵,希望他能跟他们一起扳倒雍正帝,当时的胤禵说的是对这一切都不感兴趣了,也不想折腾了。

后来太后乌雅氏求情他出任大将军王失败后,老十四胤禵提出想纳乔引娣为侧福晋,但是被雍正帝一口拒绝!

也就是这次,导致老十四胤禵彻底死了心,同时他也看透了,再加上老九、老十等人的窜梭,于是胤禵放下了狠话:

“就说十四爷死也死在这儿!”

当然,老十四胤禵不去西北带兵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避免自己被杀,毕竟此时自己的靠山太后乌雅氏已经去世。

因为他去西北只有三个结局,一个是造反被杀,一个是打了胜仗被杀,一个是打了败仗被杀,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选择:

先看造反,其实他根本造不了反,先不说陕甘总督卡死了大军的脖子,就说那些八旗兵,要知道满八旗军的驻地就在北京及东北地区,一家老小都在雍正帝手里,造反就是满门抄斩的大罪,谁会傻到造反?

雍正帝让老十四胤禵出任大将军王,一方面可以鼓舞士气,另一方面则是切断了他再次跟老八胤禩一伙合作的可能性,同时也卡住了老十四胤禵的脖子。

因为他打了败仗,即使没有被叛军杀死,雍正帝也可以用军法处死他。他打了胜仗,则很可能就是下一个年羹尧,根本不会给他回京的机会!

而老十四胤禵也只能抱着先帝的陵墓不放手了,雍正帝再想杀我,也不能当着先帝陵墓杀吧?我要是去了西北,人多事杂,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所以,打死也不去!

当然,他也为自己的决定付出了代价,乔引娣从此被迫离开了他……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创作品,不喜勿喷!


杨角风发作


雍正想让允禵再次出任大将军王,是在下旨赐死年羹尧之后,允祥自知身体每况愈下,在外的军事方面没有人能挑大梁,允禵又是雍正的亲弟弟,用老十三的话说,可以化戾气为祥和,更能告慰圣祖爷和太后的在天之灵。

雍正和允祥都太异想天开了,还以诚相待,推心置腹呢,允禟,允䄉,允禵这三个人(仅从剧情讲)极度自私自利,毫无大局观,真应了那句话:多行不义必自毙。

剧情安排的很巧妙,为撒在老十三的家里说这件事,就是让老九知道后给老十四报信(老十三家里四面跑风),很明显老九使用了激将之法,允禵说:就说十四爷死也死在这儿!

前面几位都说到了允禵也明白现在出山只能给雍正打工的现实情况,可是你四哥已经是皇帝了,你不给他打工,你还能给谁打工?你已经在夺嫡的战斗中败了,仍然不识大体,自命不凡,这再次印证了允禵心胸狭隘,鼠肚鸡肠,难成大事!


咚喃嘻呗


这主要是掩人耳目用的,雍正是以康熙大丧为借口召回了十四爷,如果十四爷因此被拿掉了大将军王的职爵那么人家会说雍正公报私仇的,因此雍正再请十四爷出任西北大军的统帅实际上是为了避嫌。

按着清军的编制,大将军王本身是不具备叛乱的硬件条件的。清军以满八旗为基础建军。满八旗军的驻地就在北京及东北地区,这注定满八旗军不可能追随大将军王叛乱,因为家小全部扣在皇帝手里;除了满八旗军,还有汉军旗,这些人则来自全国各地,他们的家小也在全国各地,实际上也是扣在皇帝手里。这些将士一旦追随大将军王叛乱,则满门抄斩。所以,雍正把大军交给十四爷完全不担心十四爷会反叛。

其次,雍正此举实际上是一举三得的事。除了收买民心军心外,还能够逼迫十四爷必须为自己所用,因为军国无大事,一旦打败仗可以随时以军法拿下他治罪,如此则可以斩断八爷的一根翅膀。

不过十四爷也足够聪明,他拒绝了雍正的提议,拒绝继续出任西北大将军王,让自己退出了四爷与八爷的皇位竞争,实际上是一出明哲保身。


优己


雍正希望老十四出任大将军王,一是利用拉拢,二是分化瓦解八爷党,三是送一个顺水人情。老十四是重情义但很直爽之人,推荐老十四出任大将军王,也能借此安插亲信年羹尧占位甘陕总督。八爷党并不是铁板一块,各有小算盘,抬高老十四,就会增加老八和老十四的猜疑。康熙心里其实已经有了合适人选,举荐老十四,不过是顺水人情,对雍正没有坏处只有好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