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邬思道建议四阿哥接手清理亏空差事,何目的?

红雨说历史



雍正王朝世界之中,邬思道建议老四去接手追缴国库的差事,背景是两人初次见面之时。他为何这样说呢,目的当然是试探老四是否有夺嫡之心,还有近乎开门见山的表达出不想要当一个平凡的王府教书先生,而是欲做明朝时“奉白帽著王”于成祖朱棣的姚广孝式人物,来辅佐老四成就大业。

接下来宋安之来说道一番。

先声明一下,本文只是就雍正王朝电视剧的剧情来分析回答,并非是以电视剧为正史的回答。主要目的在于分析其中隐藏的职场道理还有历史隐喻,还望杠精切勿上纲上线。

康熙四十六年夏天,四阿哥胤禛刚刚完成下江南赈灾的艰巨差事。这次赈灾顺利不只是使自己由贝勒升为郡王,更重要的是得到了朝廷大臣还有父亲康熙的赞赏,之前一直处于权力中心之外的四阿哥胤禛开始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得到父亲康熙的另眼看待。

在四阿哥胤禛还没有回到北京王府之时,王府已经迎来了一位贵客邬思道邬先生。说起来邬思道还是四阿哥当年慧眼识珠所挖掘出来的人才,这位来自江南温柔水乡的才子并没有为温柔乡所侵袭,而是胸中有江山万里。为此当年面对科举的不公之事,敢于挺身而出写出一篇犀利文章来讽刺时局,因此被投入死牢。四阿哥当时读到这篇文章从而欣赏邬思道,因此派年羹尧救出了邬思道,到了自己下江南赈灾时提前派人将邬思道送回王府之中。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雍正王朝电视剧虽然只是一部电视剧,但隐喻之处还是很多的。比如说邬思道为什么被下狱呢,不正是一起活生生的文字狱事件吗,反映出了康雍乾盛世中的特色之文字狱。

四阿哥对于邬思道的安排是,好生供养,要求做王府世子的教书先生。所以四阿哥回到府上以后,见到邬思道是以礼相待,先是用了仅次于跪拜之礼的拱手相拜鞠躬到底,然后又说按汉人老辈规矩让邬思道一定要做世子的教书先生。

虽然世子的教书先生很重要,毕竟事关下一代的教育嘛。但四阿哥如此礼贤下士,邬思道肯定也是能想到四阿哥的目的远不至此。


果然晚上两人开始彻夜长谈,四阿哥先是读出了邬思道当年那篇犀利文章,邬思道感叹到都十年了没想到四阿哥还记得。(来自宋安之独家原创)两人像是千里马遇上了伯乐一般,相见恨晚。四阿哥这时问起邬思道追缴国库的差事,想必邬思道也清楚了四阿哥不只是让他当教书先生还要当幕僚,因此邬思道侃侃而谈。

邬思道对于追缴国库的范围分为大致三类,第一种是不得已而借之,这种人是没钱所以没办法了才借。第二种是不安分而借之,这种人以追随康熙的老臣为主,好面子讲排场,所以也借钱。第三种是贪得无厌唯利是图,看见别人借,自己也跟着借没想着还,就想着趁机占便宜了。还有就是宗室王公了,里面四阿哥的兄弟也有不少。

这时候四阿哥试探着问到照这个意思是不应该接吗,邬思道说到不是,是一定要接。

接下来邬思道又分析到为什么其他阿哥不接这个差事呢,是因为怕得罪人,更怕得罪了人还还要回来。如果四阿哥不接的话,这岂不是说皇上连一个替他分忧的儿子都没有了吗。

邬思道这番话的潜台词其实就是,这些阿哥们都害怕得罪人,却不考虑父亲康熙的感受,也不害怕得罪最高统治者康熙。眼下四阿哥如果甘于平凡,那么跟着这些阿哥随大流就行。如果四阿哥不甘于平凡,此时应该反其道而行,不要害怕得罪官员,这些都是小事,重要的是不得罪真正做主的康熙,获得大领导康熙的赏识才是最重要的。

邬思道这番话其实也在试探四阿哥到底想不想干一番大事业,同时不着痕迹的表现出自己的能力,意思是如果王爷想要成就大业,我邬思道可以辅佐到底。

四阿哥的表现也耐人寻味,脸上表情变了又变,然后假装睡意来袭打了个哈欠,说夜深了安歇吧先生,并没有正面回应邬思道,使邬思道有些懵。

四阿哥为什么会这般回应呢,宋安之看来有两层意思,一是感觉邬思道有试探之意,所以不着痕迹的拒绝了这番试探。二是从这个时候就可以看出四阿哥的御下之术很高明,从来是不显山不露水的,是不动如山不在邬思道面前表现出自己的想法,不按套路出牌,使邬思道颇有一些手足无措之感,让这个心高气傲的才子明白,你有建议的权力,但主动权在我手里,切勿反客为主,真是高明。

雍正王朝电视剧中隐藏的职场道理,现在看明白了吧。

我是宋安之,主打历史文章和分析经典电视剧中隐藏的人生道理。故事在笔下,我们都在路上,茫茫人海中你我这么有缘分,正好让你看到我的文章,那么还请继续这种缘分,点个赞关注一下吧!


第155期宋安之独家雍正王朝分析到此为止! 下期再见!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觉得分析的还可以就点个关注呗~


宋安之


八阿哥不愿接这个差事,一心推荐四阿哥。太子胤礽也是如此,其余的阿哥大臣也都是这个意思。这种情况下康熙最后表态,说是等雍正回来了,看看他自己愿不愿接,而实际上康熙又让人准备追缴欠款人的名单,等追缴大臣一到立刻还款。

一、康熙的无奈

生活中有的时候说的话是客套话,而有的话则是自己真正的意思。康熙最后表态中看看雍正自己愿不愿意接便是场面上的客套话,而实际的意思则是默许了这个差事让雍正去干,所以他才会让户部准备好一切,只等雍正的到来。

康熙已经老了,很多事情已经没有办法做了。追缴欠款为什么他不自己动手?一方面来说是康熙顾及自己的名声,另一方面他也的确不适合亲手做这差事。欠国库钱的人很大一部分是他的儿子和追随多年的老臣,康熙怎么可能拉得下脸面去做这些事情?

以魏东亭为例,他是跟随康熙多年的贴身侍卫,伺候康熙几十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更何况他的欠款完全是因为康熙南巡而落下,康熙无论如何也不会亲自开口让魏东亭还钱。

所以康熙只能找一个皇子出面来办这差事,他自己暗中调停。这样既能够解决问题,也不会伤及大家的情面。问题在于没有皇子愿意为君父分忧,康熙无奈之中只能接着再用雍正了。

二、邬思道的分析

邬思道刚刚来到雍正的府上,雍正表面对他礼遇有加,但是实际上雍正心里也没有数,不知道邬思道到底能力如何。所以雍正借着这个事情,询问一下邬思道的看法。

不得不说,邬思道真的是洞悉世事,他首先分析了追缴欠款官员的情况,大致分为以下几类人:

第一类人属于不得不借,因为官员俸禄太低;

第二类人是不安分而借的,主要为了讲排场,但是他们大多是康熙的心腹重臣;

第三类人则是贪得无厌而借,不惜一切的为自己谋利。

除此之外,还有宗室王公,以及诸位皇子。

雍正以为邬思道是不想让他接着差事,可是恰恰相反,邬思道是极力建议雍正接下了的。

封建王朝都是以忠孝治国,现在诸位皇子不接着差事,是非常伤康熙的心的。如果雍正不接着差事,那岂不是一个愿意为康熙分忧的儿子都没有了吗?

康熙面对百官,说是让皇子来办这个事情,现在一个人都不愿意干。那个时候康熙如何面对文武百官?皇帝也是要面子的人呀,也是要维护自己威望的人的。

雍正此时接下了差事,可以说是解了康熙的燃眉之急,更是在康熙心中留下了一个良好的形象。

只是可惜,邬思道这个时候并没有得到雍正的充分信任,所以雍正并没有完全听进去邬思道的意见。这也是为什么邬思道明明已经分析清楚追缴欠款的关键,而雍正最后还是把这个事情办黄了的缘故。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顺手点个赞哦~

更多精彩请关注历史是什么


历史是什么


对于这件事情,邬思道看的是非常透彻:

第一,康熙为什么要清理户部亏空,是因为国家缺钱,甚至是严重缺钱,缺到已经连赈灾的钱都拿不出来了,国库的危机就是国家的危机,是现在最当务之急的工作,必然会引起康熙的高度重视,因为这关乎到的是江山社稷;

第二,康熙为什么要派一名皇子去追比欠款,是因为康熙想要更进一步的了解他的儿子们,太子的所作所为已经让康熙感到失望,而八阿哥挪借国库的银两拉拢人心导致了灾患横行却无款可拨,这些都让康熙非常的失望,康熙希望看到的是能办事的阿哥,希望看到的是能把朝廷放在第一位,敢于得罪人的阿哥,希望看到的是能明白自己的心思,能为自己分忧的阿哥,所以,这是一个争取康熙欣赏和喜爱的机会,绝对不能错过;

第三,接受清理户部亏空的差事,意味着有很大的机会可以掌管、控制户部,作为国家财政的管理部门,掌握了这个部门,就掌握了整个王朝的经济命脉,对于国家重大事件包括战争、赈灾、建设等,都会有重要的话语权,从这一点来说,也要争取这个差事。

综上所述,邬思道建议四阿哥对于这个差事,是必须要接。


雍亲王府


(日尧居k古史答雍正王朝)

——之无限猜想200——062

建议接手清理户部亏空案

在康熙的中后期,由于康熙帝的懒政造成了吏治腐败等诸多弊病,户部亏空已经达到了入不敷出的的状态,这让康熙帝感到惊讶,更感到力不从心。

(四阿哥胤祯要做孤臣)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的邬思道对当今的朝局看得非常透彻,他不但猜出了康熙帝对太子胤礽监国不力产生了不满,同时更是判断出太子的位置正在摇摇欲坠,所以此刻的邬思道暗示四阿哥胤祯应该审时度势的退出太子党,自立门户,争取康熙帝好感,向皇位继承人发动冲击。

四阿哥胤祯刚刚从江南赈灾筹款回来,因为筹款有功,就被康熙帝赏给了一个“雍郡王”的爵位,并且康熙帝一再声称,谁能把户部外面的欠款一千二百万两,哪怕清回一千万两就加封他为亲王,看来康熙帝真的急了。

(康熙帝需要皇子们帮助)

作为幕僚的邬思道在此时此刻,他就猜中了康熙皇帝的心思,他建议四阿哥胤祯应该主动找康熙皇上接这个差事,因为只有这时候才能考验哪个儿子在关键时候能出头替他老人家分忧。

即使是差事办砸了, 或者这次差事失败了,但是在哪个环节失败了,在皇上面前也赢个好名声,起码是一位干实事的阿哥。

最后这次的清理户部亏空的差事真的失败了,康熙皇帝心里是一清二楚,这里有许多猫腻,太子胤礽就是其中的一个。


(邬思道的分析)

这次的户部清理亏空,四阿哥胤祯使出了浑身的解术,不但逼死了一个老臣魏东亭,十阿哥胤娥故弄玄虚的到了前门变卖家当,这也暴露出了朝廷的官员不但丑态百出,更暴露出皇子阿哥们的互相拆台和野心的膨胀。

康熙不但没有责怪四阿哥胤祯,还对他进行了安慰,而且对四阿哥胤祯表示自己要做一个“孤臣”大加赞赏和鼓励。

康熙帝的考语说:有了做孤臣的心思,就没有办不好的事!

在清理户部亏空这个差事上,让康熙皇帝重新认识了这位皇四子,四阿哥胤祯的敬业精神。此刻的四阿哥如同一匹黑马,闯进了康熙朝的九子夺嫡当中……

(图片来自网络影视资料)


本人不是历史学家,不过是根据电视剧《雍正王朝》和一些清代历史资料的情节做出猜想,故事为主,欢迎网友吐槽! 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坚持原创。


日尧居k古史


首先,邬思道是向着四阿哥胤禛的。

其次,当时最大的问题便是因为灾荒,因为连年征战以及库银被随意借出导致国库严重亏空,朝廷面临极大的风险。纵观所有快速充盈国库的办法,最不伤国力且最有效的便是催收国库欠款。

再次,借国库银子的大多是朝堂中有权有势的官员,这帮子人正因为借款形成一股强大的势力与派别,对朝廷的稳定形成威胁。康熙皇帝急需整治并清理,可面对这些跟随自己多年的大臣,甚至还有部分皇子,皇帝很是为难,很难令行禁止。能完成这项催收工作的人就十分局限。

第四,四阿哥胤禛符合催收欠款的所有条件。胤禛没有借款这是其一,其二,如果能完成这项任务,便可以得到康熙最大的欣赏和信任,其三,当时太子和八阿哥等皇子对朝堂的控制力极强,胤禛可以借助催收工作增大自己在朝堂中的控制力和地位,其四,催收工作,虽然很得罪人,也容易滋生事端,但这件事最大的后盾是康熙皇帝,所以,只要能打开突破口,把关键的皇子和大臣催收完毕,这项工作就能够获取圆满,有可操作空间。

第五,依照胤禛的品性,通过催收借款这项工作,还可以拉拢一部分正直的人心,将来为己所用。

综上所述,事实证明,邬思道建议胤禛是接受催收工作是正确的,也很有前瞻性。


鹭岛行舟


主要是要撇清党争,让他跟胤礽脱离开来。当时的胤礽实际上已经不再是储君的最佳人选了。胤禛其实一直是太子党的二把手,太子胤礽的心腹,所以虽然看似九子夺嫡实际上朝中大臣却是分成两派,一派是太子党派,一派是八爷党派。这两派实际上都是康熙深恶痛绝的。因为康熙这个人由于小时候受过政治创伤,一直被鳌拜掌控朝政,所以对政治很是敏感,这种感觉就有点在一只老虎旁边再放一只老虎,这是康熙看到胤礽与八爷时候的感觉。所以,邬思道让他主动出来当得罪天下的孤臣实际上是把胤禛拉离权力漩涡,放在一个康熙觉得安全的位置。这样胤禛才能有机会得到康熙的放权并重新确立地位。

其次,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用康熙的话来说就是,不管是好事坏事,总得有人去担当。一个人要想当皇帝就不能挑菜吃,邬思道给胤禛出的这一步棋其实非常险。好在胤禛这个人能力是有的,处理起来也算是得当,没有捅出啥大漏子。说到底这就是胤禛跟李卫说的话,真金不怕火炼。邬思道让胤禛自己去找个炉子练自己,练不过早早淘汰练过了便是金。


优己


邬思道刚来就出这个主意。在我看来,有以下原因。

第一,大清的国库危机的确特别严重。国库没钱,不能打仗,不能救灾民。长此以往必定亡国。邬先生作为有志青年爱国人士。必须站出来,否则他也是亡国奴了。

第二,就是以四王爷的忠君爱国的心思。他一定回去管的,问计也是对邬先生的本领的试探。如果邬先生不能妥善解决国库危机。那这个谋士也就别当了。邬先生看透这个真相,自然不会阻拦。

第三,就是邬先生强调管理国库虽然会得罪不少人,但是能赢得了康熙的信任。封建王朝君王最大,君王立贤也是帝王自己认为贤明的当太子。只要康熙喜欢,那就要去做。得罪那些乌合之众没有关系。

第四,国库危机证明了大臣的风气不好。一个个为一己私利不管国家存亡。一个个结党营私还贪污腐败。四爷去管就是要正风气。为以后亲政打下基础。当然,排除异己也是意外之喜了。

综上所述,邬先生分析的很到位。虽然国库查理因为各方阻挠而失败,但是康熙对老四的信任开始递增。直到雍正登基。


乱神虎


这是告诉老四,抓住主要矛盾,争夺皇位的主要矛盾点在康熙,所以,让康熙满意才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

如何让康熙满意?替他解决问题,财政亏空是他当时面对的问题,这个事没人愿意做,得罪人,而且并没有得到实际利益,

其次,让康熙看到,其他皇子都是在争权夺利,争夺皇位,只有老四是真心办事的,并且不争夺皇位,因为争夺皇位的人不愿意去得罪人的。


南朝四百八十寺


康熙四十六年,伴随着黄河暴涨泛滥带来的的水灾,一个更大的一个危机随之而来,那就是“国库空虚”。

黄河发了大水,大量的灾民需要救济,水灾后的河堤需要修复,河道需要治理,这些都需要大量的银子。康熙召集太子胤扔以及各位皇子、上书房及各部大臣商议救灾俢河事宜,面对这个重大的自然灾害,康熙心急如焚。但是太子却拿不出什么有效的办法,分管户部的八阿哥胤禩却侃侃而谈,除了宽慰康熙,他还提出了两项具体措施,那就是就近筹粮,拨款赈灾。但是四阿哥胤禛到户部查完帐之后告诉康熙的是一个目瞪口呆的消息:就近省份已无存粮可拨,而户部国库几乎没有存银,筹粮赈灾所需的款项都拿不出来了!

康熙听到这个消息,竟一时不知如何面对,震怒之下痛斥了代理朝政的太子胤礽和分管户部的八阿哥胤禩——国库空虚至此,你们是如何管理这个国家的?国库仅仅只有不到五十万两的银子,,灾区周边也已经无粮可调,你们还妄谈什么调粮赈灾,拨款治河!

四阿哥胤禛面对这样的局面提出了一个应急的办法:先拨一部分银子买粮赈灾,即刻派人到江南筹款赈灾。同时,四阿哥胤禛主动请缨前往江南筹款赈灾。康熙这才算松了口气。

眼前的麻烦有了解决的办法,但是,国库空虚究竟是怎么回事啊?到底亏空了多少啊?康熙心里没底,而太子胤礽和八阿哥胤禩也只是磕头谢罪——他们也搞不清楚究竟是怎么亏空的以及亏空了多少。

其实,无论是太子胤礽还是分管户部的八阿哥胤禩都应该是很清楚的,并且这个八阿哥胤禩并不笨,给满朝文武的印象是“干练沉稳”。太子和胤禩什么都不说,其实是不敢说甚至是“不想说”。

在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到江南筹款赈灾,修缮河堤疏通河道的时候,康熙亲自到户部了解了国库亏空的原因和数量,了解的结果让康熙大吃一惊:国库亏空已经达到了惊人的一千二百万两!并且绝大多数是被朝廷上上下下的官员还有皇亲国戚们“借”走的!当下的朝廷官员如果不从国库借银子都会“不入流”!

国库亏空如此,朝廷吏治腐败如此,康熙心里既着急,又无奈。国库空虚和吏治腐败紧紧缠绕在一起,没有强有力的手段,没有果敢和担当的人是无法扭转这个局面的,看太子胤礽的那个样子,估计是指望不上,究竟哪个皇子可以担当此任呢?康熙此时是把希望寄托在分管户部的八阿哥胤禩身上的。

还好,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在江南筹款赈灾治河修堤的差事办的很好,算是解了朝廷的燃眉之急。但是这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大清朝当下遇到的“国库空虚”的大难题和大麻烦。

所以,当四阿哥胤禛在江南筹款赈灾治河修堤圆满完成即将回京的时候,康熙重重的奖赏了四阿哥胤禛,封四阿哥胤禛为雍郡王。

接着,康熙抛出了自己的另一个悬赏:如果那个皇子愿意接下“追比户部欠款”这个差事,哪怕只追回一千万两,就立刻封亲王。

康熙想看看是否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但是他失望了。

面对“亲王”的爵位的诱惑,几乎所有的阿哥们都表现出了沉默和退缩。而分管户部的八阿哥胤禩更是干脆上折子辞职不干了!当然他必须要自责一把,然后引咎辞职。不但引咎辞职,他还狠狠地夸了四阿哥胤禛,然后“为皇阿玛计,为祖宗的江山社稷计”的感人理论下,隆重推举四阿哥胤禛来担当“追比国库欠款”的差事,潜台词就是“胤禛干得好,那您就都让他干好了”!

所有的皇子一致同意八阿哥胤禩的推荐,都认为四阿哥胤禛是办这个差事的最佳人选。

面对“追比国库欠款”的差事和“亲王”爵位的悬赏,众阿哥就像事先商量好了一样众口一词,这几乎就是把康熙逼到了墙角:我们都不行,你还是指望你看好的胤禛吧!

面对如此情景,康熙已经就不是愤怒了,而是悲哀,是羞愧:老爹有难处了,竟然没一个人肯出来帮我啊!

他只好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还没有回京的四阿哥胤禛的身上了。

这个局面就是“追比国库欠款”这个差事的背景。康熙的悬赏和众皇子的表现,足以说明“追比国库欠款”的差事有多么的困难。面对这个局面康熙也算是看透了,自己的这么多号称有能力有水平的儿子,到了关键时候没几个靠得住的。

果然,胤禛刚刚回到京城,人还没回家就在洛河驿遇到了早就在此等候的那些欠了国库银子的官员们,他们是来求这个传说中极有可能办理这个差事的四王爷“网开一面”的。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搞明白这些号称给他接风的大臣们的意图之后,一气之下甩手走了。

差事还没答应办,就已经有人开始挖坑,这件事的困难和复杂可想而知——除了当事人还有挖坑和看热闹的。四阿哥胤禛此时其实也已经感到了面对的困难,畏难情绪肯定是有,到底接不接这个差事,胤禛心里很犹豫。

在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进宫见康熙汇报工作的时候,康熙非常关切的让两位阿哥先去吃饭——既然在洛河驿没吃成,那就赏你们在宫里吃吧!但是康熙并没有在胤禛和胤祥汇报工作的时候提“追比国库欠款”这件事。他一方面需要和胤禛单独谈,另一方面也特意给胤禛考虑的时间,康熙指望的是胤禛主动请缨。

胤禛和他新请的师爷邬思道总算是在胤禛的府上第一次见了面,当晚,胤禛就开门见山的告诉邬思道皇上有意让他承担“追比国库欠款”的差事,他想听听邬思道的分析和建议。同时也是想检验一下这个“世外高人”的成色。

邬思道非常详细的给胤禛分析了国库欠款的原因,同时也分析了那些欠款官员的成分,欠款的理由,追款的难度。总的来讲就是:人数众多,成分复杂,动机各异,相互攀比,情况普遍,法不责众。更重要的是肯定还会牵扯到包括皇子在内的许多的王公贵族。这个“追比国库欠款”的差事应该是谁办也不好办,也办不好。

胤禛听了邬思道的分析,问邬思道:那按你这么说,这个差事我就不能接了?

邬思道连忙说:不,这个差事四爷你必须接,如果连你都不接这个差事,那岂不是皇上身边就没有一个能够为他分忧的儿子了吗,那他老人家该有多伤心啊!

邬思道的这个理由,四阿哥胤禛当时并不是完全赞同,所以他打了个哈欠,劝邬思道早点休息,起身径自走了。

其实,邬思道在这个问题上看的还是很透彻的,他深信康熙自己心里也很清楚,这样一个错综复杂的、牵扯到很多人利益的事情,让谁办都办不好,也不可能办好,能追回来多少都不好说,但是,这件事必须有人能站出来承担,这一方面是表明康熙和朝廷的态度,另一方面也让康熙的心理有所安慰,自己的儿子中终究还是有人愿意为自己分忧解难的,至少说明康熙作为父亲教子有方,作为国君御人有术。

所以,这个“追比国库欠款”的差事最终就变成了“态度重于结果”的差事,谁敢牺牲自己,冒着得罪朝廷众臣和皇亲国戚的风险为康熙抗下这个差事,在康熙心里会真心感激他。至于结果康熙不会太在乎。

邬思道正是看透了这一个核心问题才会建议胤禛承担这个差事,这个差事就是办不好,只要敢办就能加分。

邬思道是对的,这一点胤禛是到了第二天和康熙对话时才感觉到,当康熙对税收不利,吏治腐败,国库空虚痛心疾首,又感到力不从心,感叹皇子们当中竟没有一个站出来为他分忧的时候,胤禛相信了邬思道的分析,果断主动请缨办理“追比国库欠款”的差事,并表态“做个孤臣”。康熙听罢,非常振奋:好!有了做孤臣的心思,就没有办不好的事!

什么是“孤臣”?简单的讲,就是只忠于皇上,不结党,不拉帮结派,为了皇上谁都敢得罪。

这当然是康熙最愿意看到,这样的“孤臣”越多越好。

从此,在康熙眼中,胤禛就是一个典型的“孤臣”,而胤禛也凭着“孤臣”的形象在康熙的心里占据了越来越重的分量,最终成为皇位继承者。

邬思道这个师爷的洞察和分析判断能力非常了得,而胤禛的悟性也是堪称上乘。两个人相得益彰。


步武堂


查找前任把柄,有需要时致对手于死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