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军最传播
最能代表武汉的特产,除了大家喜闻乐见的各色小吃外,其实还有一样是许多国人对于武汉的第一印象,那就是武汉的大学。
前两天,教育部启动实施全国高校与湖北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一帮一”行动,因为武汉自古以来就是“九省通衢”之地,既是中国中部的最大,最发达的城市,也是周边省份,湖北省内高中生向往的大学城。当然更是周边省份,甚至辐射到华南,华东重要的高校毕业生输出地,据统计,武汉有普通高校88所,在校研究生11.5万人,在校本科及大专生95.68万人,按照这个数据来推算,今年将有二十万左右的大学生从武汉毕业,疫情之下,线下招聘会取消,人员流动减少,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所以教育部才会启动“一帮一”行动吧。
就像英国教育产业是英国利润最丰厚的国际资产之一一样,其实武汉的教育资源十分丰富,很多人也是因为了解了武汉的大学,在武汉上过学,读过书而视武汉为特别的存在的。
北京有清华北大,武汉有武大华科,武汉最出名的两所大学,一文一理,分别就是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对外来说,最出名的就是他的樱花,还有武大的校花,其实武大在中国大学的排名能够排在10名左右,而且对于人文学科,除了北京大学,东边的复旦大学,中部就是武汉大学了。而且2000年高校合并潮时,武汉大学合并了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是电力“二龙四虎”之“二龙”之一(另一个是华北电力大学),另外合并的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则是公认的世界测绘三强之一。武大的计算机学科也是全国一流水平,还有武大的法学,武大与法国合作办学的一些项目,都是强大的存在。
武大在珞珈山,出武大往城市的东边走,到喻家山,即是华中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常年在中国大学排行榜上前十名内,在2000年前为华中理工大学,直到今天,很多的老人依然称自己为华工人,而不叫华科人。华中科技大学这次在疫情中时常见诸报刊,主要是由于他下面所辖的两所医院,一所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一所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华科医学强,其实也是2000年高校合并合并了同济医学院的结果。其实华科理工更强,出华科门,坐车一站路,从关山口到关山,即是武汉光谷所在地,武汉光谷,褒称武汉的硅谷,其中坚力量,便是华科出去的那帮创业的工程师。华科著名校友,还有创立微信的张小龙,现在还困于加拿大的孟晚舟,此次千里驰援的华科北美分会的各位同仁们....都在世界各地留下了华科人的足迹。
中国地质大学,虽在武汉,但名中国,虽然是单学科性的学院,但是在单学科上也做到了全国第一,它在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上长期都是雄霸全国的王牌专业。而且借由他在武汉的中部地理位置,这些年相关的其他综合专业也发展的有声有色,比如女孩子比较喜欢的珠宝学院,这些年出了很多珠宝设计的大拿。
华中农业大学也如中国地质大学一样,把单学科发展得非常不错。2019年华中农大有8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1%,其中农学和生命科学所涵盖的全部6个领域都进入全球1%(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都是进入前千分之一)。而且更重要的是,华农吸引了一大批中部地区的农民子弟,学成之后重返农村,帮助家乡农村脱贫致富,显见是一条很好的学以致用的通道。
其实,武汉还有很多的大学值得大书特书,比如华中师范大学的美女,比如又是又是单学科鼎力前进的武汉理工大学, 强强联手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在这里我就不一一赘述了,最后,我们就以在武汉读大学的孩子都知道的流行语来结束吧!“玩在武大,学在华工,吃在理工,爱在华师,管在地大,葬在华农.”祝武汉的莘莘学子今年都能够顺利毕业,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并在自己的职场上发光发热!
职场杂拌儿
武汉鸭脖绝对是最能代表武汉特产的美食,武汉鸭脖最早起源流传于清朝洞庭湖区的常德,经湖南流传至四川和湖北,近年来风靡全国。
要说武汉哪家的鸭脖最正宗,每个人肯定有每个人的答案。武汉鸭脖,精武路肯定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由于精武路拆迁,大部分店面迁移到精武路对面的解放大道。
吃武汉鸭脖必来精武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大行天下),关注更多的美食、美景信息。
汉口精武鸭脖
王松林精武第一家,有点辣
汤老头(这个也是我的最爱)
价格不断的在变化,最爱吃的的鸭舌已经涨价很多次了
汤老头:很多人在排队,在鸭脖一条街,就他家排队的人最多,也是我每次来武汉必买的一家店
绝味鸭脖(最近比较火的一家),做过很多的广告
热闹非凡的鸭脖店一条街,做地铁到循礼门步行很快就到了。大概估算了一下,鸭脖店就有10多家,竞争异常激烈。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大行天下),关注更多的美食、美景信息。有鸭脖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纷争。
大行天下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武昌鱼,藕汤,风味小吃,热干面,面窝,汤包。
乡土索河 喝汤
一一武汉 蔡甸
我的心中有一条河一一索子长河。 清澈的河,薄雾的山,龙霓山下我的家。
近几日,身体有点支持不住,看书提不起神,睡觉也不安宁,游玩又没劲。看样子,是这身体出了毛病。要加一点油,有一点自知之明。近日晚上看书过久,我又是一个上三班的人,这日里夜里是分不清的,只认时间,一分一秒的从身边溜走。从书里,从梦里,想的都是文学,想的都是艺术。劳累过后是片刻的宁静,我是不够享受的,加点油吧,回家一趟,喝点汤,补充补充营养。
早上起了一个特早,六点刚过,窗外有一点稀星明月,一丝微弱的光亮从东方升起,又一天来临了。今天什么也不干,一心一意喝汤。
中国人喝汤是有讲究的,不论鸡汤、排骨汤都须文火。慢慢地熬,不能耍急性子,要不然味熬不出来,汤也就没味了。只能像平常的菜汤,可下饭,但没营养。
外国人讲吃,也讲营养,却不知烹调唯有中国第一,中国茶是有讲究的,汤更是五花八门。看样子,对汤的渴望已经到心里了,再谈一会,我会流口水。
买了回家的车票,此时天亮了一些,有丝红云映照在黯灰的天空中,空气特别清新,有虫鸣开始复苏,作知鸟叫,鸡也开始报晓。在这黎明的前奏,路上行人很少,只有清洁工拿着大扫把,扫着街道。远处有一两盏灯,朦胧睡眼,打着哈欠,预示着天亮了。一路行来,不觉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感受,算是闻到了汤的香味。
车行驶在乡村的柏油马路上,田间的秧苗经过一晚的休眠,此刻正晶莹着露珠,作着妩媚的沐浴。远山在薄雾的缠绕中,慢慢地散去。车在乡村旅行,一时的睡意全被这山野的绿所陶醉了。
多美的早霞啊!此刻,若约了同伴,一同骑行,一同欣赏这黎明前的景色,那该别有一翻风趣吧!
红红的圆盘从东方缓缓的升起来了,裹着一片红云,作着游戏。一忽儿被黑云隐去,一忽儿又破云而出。天空是离奇变幻的,公路两旁的树叶也托着霞珠,低垂着头,想着昨晚的心事。要是有一场雨,冲洗掉这灰土的退迹,那树便会迎了头,朝我招手,欢迎你,早起的客人。
我是不想多说话的人,远处的村庄吸引我的视线,借着黎明的鸡叫,愈是明朗了许多,心也开始苏醒。眼是睁得大大的,目不暇接这大自然的晨光。
一路行来,车随人事,两旁的荷塘更是亭亭玉立,像时尚少女,借了风舞起了绿色的裙幅,作左右的摇曳。我想起朱自清的荷塘一一朝霞像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片叶子和花上。簿簿的青雾浮在水塘中,仿佛一条霞光从天边飘来,和了玉立的少女向我走来。虽是黎明,天上没有一丝云彩,所以不能酿照。这恰到的好处,正合了夕阳箫鼓,有虫鸣声、鸡叫声从天边飘来,正是鸟鸣山更幽。
说不尽的山情,道不尽的水行,道不完,也描绘不出,只有请那丹青妙手作一幅画,刻在我的记忆中。很可惜,没有带相机,摄不下这乡土的画卷。
一个小时的旅程在霞的照射中结束,汤没有到口,心里却像喝了蜜似的甜。一到家门口,妈正买菜,便说:这些时没喝汤了,买一点排骨和藕,打牙祭。
照例家里很忙——卖早点。爸叫我帮忙炸油条,一边夹着油饼,一边想着今天的旅程,一个末知的满月,将在平凡的等待中度过。此时不免惋惜,朝霞无限好,只把汤等待。等待是愉悦的,与家人一起劳动,一边闲聊近来家里的情况。爸爸封了火炉,把排骨和藕装入砂罐,慢慢的熬起来。
慢慢的熬来,慢慢的香。近日之旅,劳累了许多,也消瘦了许多,一线希望全托在排骨汤里,喝上一碗,又可熬夜写作,看书了。慢慢想来,慢慢的香。不知不觉闻着香味在竹椅上睡着了。走了许多的路,一贴上乡土便忘了许多杂乱的琐事,居然没有天马行空的游思,睡沉了,口水溢出来了,浓的怎么也化不开。
满满的一碗排骨汤,端到面前,不管三七二十一,开始喝起来。今天的,昨天的,一起喝入心中,咸淡相益。嗷嗷的喝不了许多,还在想走后,该有一股荷风迎面吹来,夏日的凉风,也如汤一样,一起喝下。
走了,带着一碗汤走了,夏日的,荷塘的,乡土的,碗里的,心里的都盛在我这里。痒痒的,一股精神油然而生。
邓歪 蔡甸莲藕皇家贡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