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真第二代領導人是黃臺吉,最早何時被稱為“皇太極”?

王學偉359


皇太極這個名字和龍傲天、趙日天、葉良辰一樣,聽上去就酷炫吊炸天,像主角的名字。

根據知名的女真學、滿學專家,原遼寧省民族研究所所長,原《滿族研究》主編金啟琮教授的箋釋,努爾哈赤本人名字的滿文原義是“野豬皮”,其弟舒爾哈齊名字的意思是“小野豬皮”,另一個弟弟雅爾哈齊名字的意思是“豹皮”,而多爾袞這個名字的意思是“獾(子)”不論是皇太極還是黃臺吉、洪臺吉、洪太吉、洪太主、弘他時、弘太始、紅歹是、紅歹勢都是滿文 hong taiji(已拉丁化)的譯音,這很多學者都認同,但是和其父叔兄弟的名字相比,畫風不太相同。

因此也有人認為, 皇太極的本名或許是hong或者hekan(日本學者三田村泰助的觀點),在半島史書《李朝實錄》中,皇太極的名字叫做“黑還勃烈”,黑就是紅、紅就是黃,主要是音的接近,而勃烈就是滿語中的“貝勒”也對應蒙語中的“臺吉”(也有學者認為蒙語中的“臺吉”是源自漢語“太子”一詞)

所謂“黑還”二字音義不明,有學者認為就是“和碩”,有學者認為是一種飛鳥,還有其他的觀點,這個還有待於進一步研究探討。

當時的建州女真貴族以臺吉為名的很多,黃臺吉並沒有多麼特別,所以清太宗繼承汗位之後關於皇太極這個名字多麼牛逼的說法,都是勝利者的自我粉飾和故神其說:

具體“皇太極”三個字,出於天聰或崇德時期漢族出身的文學之臣的手筆的可能性最大。


談古論金


建國後在編寫教材時教育部同意音譯“黃臺吉為“皇太極”,所以就正式將其定位“皇太極”



糾結5182


皇太極,滿文寫作Hung taiji,讀作洪臺吉、黃臺吉等,很明顯是個蒙古名字,朝鮮人也稱其為洪太時。

我們可以看一下《清史稿太宗本紀》:

初,太祖命上名,臆制之,後知漢稱儲君曰“皇太子”,蒙古嗣位者曰“黃臺吉”,音並闇合。及即位,鹹以為有天意焉。

這段表明,努爾哈齊給老八起名字的時候,是因為漢語儲君是皇太子,蒙古語裡嗣子叫做黃臺吉,所以起了這個名字。

其實這是修《清史稿》的時候給皇太極當皇帝造勢而已,因為有後面那句,及即位,鹹以為有天意焉。當然,這是歷代修史的通病,沒點祥瑞憑什麼當皇帝。

當然,黃臺吉這個名字,是典型的蒙古名字,為什麼說是蒙古名字?因為滿洲人受蒙古影響比較大,像努爾哈齊三子莽古爾泰,滿文寫作Mongol tai,Mongol就是蒙古的意思,而且直接借用了蒙古的蒙古語寫法,而且借用了蒙古貴族臺吉這個頭銜,寓意非常明顯,就是希望能征服蒙古。

當然,後來黃臺吉當了大汗,後來還登基為大清國寬溫仁聖大皇帝,那麼自然要讓自己的名字與眾不同,而且還要體現自己是天下共主,也就是既要是滿洲人的大汗,也要當蒙古人的大汗,更是漢人的大皇帝,所以名字自然要好聽點,所以這個Hung taiji就從黃臺吉變成了皇太極。這麼一改,音沒變,只是把漢文寫法給改了一下,很可能是皇太極手下漢官集團的改法,因為這麼一改,聽著不僅好聽,而且也非常大氣,也有一種真命天子的感覺。

總的來說,就是形勢需要,必須要把黃臺吉打造成真命天子的形象,所以這麼一來,就成了皇太極。

全文完


北洋海軍炮手


不管是皇太極、還是黃臺吉,甚至是“洪太主”、“紅歹是”指的都是一個人,滿清的第二位皇帝即清太宗文皇帝愛新覺羅·黃太極。

滿族的漢化進程是從黃太極開始正式啟動的,所以黃太極之前,女真人還沒有改稱滿洲,並且保留了大量的少數民族文化傳統,名字也一樣,“黃太極”亦是·如此,最開始都只是滿語,音譯成漢語就有了“黃臺吉”、“洪太主”、“紅歹是”的稱法,其實說的都是一個人,就是皇太極。

就像名車保時捷一樣,保時捷是從香港音譯的結果,傳到內地後也被廣泛接受和使用,保時捷的品牌名稱是使用保時捷的創始人的名字,但是在大陸這面普遍翻譯為費迪南德·波舍爾而不是保時捷先生,可我們依舊沿用了保時捷的名稱,沒有用波舍爾,為什麼?當然是好聽,顯得大氣了。

皇太極相對於其他的幾個稱謂,無論是字還是音,更顯得霸氣,更符合中國傳統儒家文化的特色,相對應的,另外幾個就顯得有些少數民族氣息濃厚,和多爾袞、莽古爾泰、代善、阿濟格這類名字更相似一點,因而“皇太極”的成為從乾隆開始成為朝廷對於太宗文皇帝的正式漢文名字書寫用語。

還有一說說法是有人給皇太極拍馬屁,說皇臺吉的滿文發音和漢語中的皇太子很像,因而改名為“皇太極”,不過我更傾向於前者的觀點。

其實,“臺吉”作為人名,在早期的女真貴族中並不少見,比如葉赫拉那部的首領金臺吉,他也是康熙朝權臣明珠的祖父,用的就是“臺吉”為名,所以即便是叫“黃臺吉”也並不奇怪。


雍親王府


這裡「皇太極 hong taiji」比較特殊。因為hong taiji這個名字,本身就是「洪臺吉」,而蒙古人中有很多洪臺吉。雖然漢文太宗名諱寫作「皇太極」因而無需避諱,但滿文是實實在在寫作hong taiji的——所以在滿蒙文寫「洪臺吉」一詞時,均避諱hong字,改寫為hūng,如下:

老滿文原檔(成書於太祖太宗朝)中,皇太極(洪臺吉)寫作 hong taiji:乾隆朝新滿文整理的《滿洲實錄》中,「洪臺吉」(非太宗)寫作 hūng taiji,可見此時避諱hong字為hūng

大風起兮偶飛揚


臺吉,是蒙古稱呼王公貴胄部落首領的稱呼,有人說是出自漢語“太子”,蒙古人把漢語中的“太子”用來稱呼王子,就有了臺吉這個稱號。其中琿臺吉是比臺吉更尊貴的名號,有人說是諸臺吉中具有繼承權的那位。而皇太極呢,名字據說就來自於“琿臺吉”,東北滿蒙交界處兩族雜處,習俗互相影響,起了這麼個名字大概就是圖個吉利。

按滿語來講人家是行不改名坐不改姓,一直就這麼叫。但漢語的翻譯經歷了變化,一開始是洪太極、洪臺吉或者黃臺吉,後來建極稱帝,就改成了皇太極。您想呀,都當了皇帝了,名字反而是“王子”“太子”,豈非不倫不類?據說是有漢臣拍馬屁建議更改。其實呢,皇太極本人注重文教,粗通文理,即便漢臣不拍馬,自己估計也能琢磨出不對味兒。還有說法是後代如乾隆年改的,不知確否?個人傾向於認為是其本人稱帝時改的。


錫兵中士


皇太極本來叫黃臺吉、洪太吉、紅歹思等,鄉土氣息濃厚。

他在瀋陽稱帝后,身邊有溜鬚拍馬的人對他說”皇上,你的名字臺吉在漢人那邊叫太子,黃臺吉就是皇太子,說明你一出生就是皇太子的命,現在你做了皇帝,就可以叫皇太極”

黃臺吉聽了非常高興,多霸氣的名字。從此就叫皇太極。

還有一種說法是乾隆時期改的,原因應該差不多。


未鳴讀史


蒙古族 金國 都受漢文化影響,不過他們把所有的王子都叫太子,後來就讀成臺吉,估計不止黃臺吉。還有帥哥臺吉,靚仔臺吉


無161228726


降生時即皇太極


泰然君子749


皇太極更霸氣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