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联军打到北京时,慈禧和光绪西逃,光绪为何不趁乱杀了慈禧?

李志慨


光绪皇帝泣曰:“朕实在是无能为力呀!”

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的关系,相比很多人都清楚,光绪皇帝原本是慈禧太后的亲侄子加亲外甥的双层亲属关系,后因同治皇帝早夭无子,慈禧太后为了维持自己的利益最终将年仅四岁的光绪皇帝推上了皇位之上,然后慈禧太后与慈安太后两宫共同垂帘听政。当然,不久后慈安太后去世,慈禧太后开始独揽大权,成了清王朝实际的统治者。


光绪皇帝从一开始便是不幸的!光绪所有的事情都是由慈禧太后钦定安排。熬过了十四年的青春年少,光绪皇帝长到了成年。到了大婚的年龄,皇后是由慈禧太后为其选定的裕隆皇后,来自慈禧太后的娘家叶赫那拉氏。光绪皇帝也在大婚之后正式亲政,慈禧太后表面上撤掉了帘子。但实际上一些国家大事还是要向慈禧太后请教拿主意后才能颁布执行。

1894年,中日之间爆发了震惊世界的甲午海战,清政府惨败,并且失去了最后一块遮羞布——北洋舰队。清朝的真实实力再次暴露在世界各国面前。光绪这个年轻的皇帝开始谋求变法图强。


1898年,在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公车上书建议下,光绪皇帝任用了一批维新变法派的新人。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但是变化只维持了103天便被慈禧太后出面干涉并且废除,并且大肆的追捕变法人士并且将光绪皇帝软禁在中南海瀛台。从此光绪皇帝彻底的成为了一个傀儡和符号。皇权就再也没有回到过光绪皇帝的身上。此时的光绪皇帝比历史上的任何一位傀儡皇帝所处的环境都要更差。光绪皇帝的一言一行都受到了慈禧太后的监视和控制。身边所用的太监和宫女以及侍卫们也都是由慈禧太后选派。


1900年,腐朽的清政府再次遭遇了一次重大危机,谢谢太后支持义和团对西方列强在华斯馆东郊民巷进行大肆破坏,最终激怒了西方列强引发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慈禧太后先是豪迈的向全世界开战,随后看到八国联军已经攻到了北京城下便灰溜溜的向西逃命去了。临行时将中南海瀛台的光绪皇帝带在身边一同“西狩”。在这逃命的过程中,随行的侍卫太监宫女确实比在皇宫之中少了许多。

很多人觉得光绪皇帝在这逃命的期间,完全可以找机会除掉慈禧太后,然后真正的夺回属于自己的皇权。但是这种情况可能吗?


尽管慈禧太后匆忙逃出北京城,跟随慈禧太后逃命的太监和宫女以及侍卫比在皇宫中少了许多。但是可想而知,有那些被慈禧太后所信任的人柴油可能被慈禧太后钦点跟随自己逃命。也就是说随行的队伍中,除了光绪皇帝以外,其他人恐怕都是忠诚于慈禧太后的!而光绪皇帝此时也并没有获得多大的自由,依然受到来自慈禧太后和其心腹的监视和看管。因此实际上,光绪皇帝即使有心借此机会杀掉慈禧太后,但历史也没有留给光绪皇帝这样的机会。他更不可能找到帮手去替自己完成这件事。


光绪皇帝是真的无能为力!他原本还以为可以熬到慈禧太后去世,结果却在慈禧太后去世前一天,被慈禧太后毒杀!历史给了他皇帝之名,却没有给他皇帝之实!


珞珈山的猫


因为下不了手和根本没能力,光绪帝在西逃时杀掉慈禧太后的几率几乎为零。

(慈禧太后的带刀、带枪侍卫)

1871年醇亲王府诞生了一个小孩,名叫爱新觉罗.载湉。在他四岁的时候,家里来了一群人,这些人他都没有见过,都是从皇宫里来的,他的母亲在流泪,他的父亲从回到王府时便像失去魂一样,这个四岁的小孩什么都不知道。

一阵喧闹之后,他被交到了宫里来的人,随着他们离开王府,向紫禁城走去,这时候的他,才知道自己将要离开父母,开始号啕大哭,但是并不能阻止这些人带他入宫。

进宫他见的第一批人是慈禧太后和慈安太后,他即将成为这个东方大国的新主人,拍板他登基为帝是他的姨娘慈禧太后,慈禧太后让他做皇帝是有私心的,因为他才四岁,根本不能管理这个国家,所以国家大权会在慈禧太后的手中。慈安太后不太过问朝政,一般是让慈禧太后去做。

(光绪帝的大婚典礼)

光绪帝继位后,两宫太后垂帘听政,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后,由慈禧太后一人垂帘听政,光绪帝是慈禧太后亲妹妹所生的,是她的亲外甥,这层血缘关系拉近了他们,早期慈禧太后很喜欢这个外甥,经常夸赞他,二人的关系比较融洽。

1886年,光绪帝年满16岁,已经成年,慈禧太后于是宣布次年归政于光绪帝,1887年光绪帝亲政,但是慈禧太后仍然不想放权,他强迫光绪帝娶了他的内侄女,并立其为皇后,而且在其他朝政事务上还牵制光绪帝。

光绪帝此时已经长大了,面对日益衰败的大清王朝,他想挽救它,他要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但是因为慈禧太后的存在,他不能完全放开了干,二者的矛盾产生了。

两人最后撕破脸的是戊戌变法之后,甲午战败之后,国家危亡加重,日本的强大也让光绪帝看到了变法的威力,他深信只有变法才能使国家强大,于是起用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进行变法。慈禧太后虽然坏,但是也希望保住自己家族的统治。变法之初,她离开紫禁城,到颐和园居住。

(光绪帝与珍妃)

但是随着变法的深入,伤害到了她们的利益,她果断回宫,软禁了光绪,废除了变法,并且还有废掉光绪的想法,最后受到各方压力而作罢,自此两人已经撕破脸,成为了仇人。

从这一系列事件可以看出,光绪帝根本没有能力杀掉慈禧太后,他的皇位是慈禧太后给的,他结婚都是慈禧太后钦定的,他是否亲政都需要慈禧太后同意,朝中的大部分大臣都是慈禧太后的人,戊戌政变时,光绪帝根本无人帮助,找维新派,维新派不行,找袁世凯,袁世凯是慈禧太后的人,更不要说荣禄了。

在戊戌变法时都无法除掉慈禧太后,八国联军侵华时更不可能了,当时的光绪帝已经被慈禧太后软禁多年,根本无法和外界交流,朝中的事情都是慈禧太后一手操办的,光绪帝西逃时靠什么除掉慈禧太后嘛?在出发前,连自己心爱的妃子都被慈禧太后下令处死了,光绪帝是多么的无奈啊!

此外,光绪帝如果有能力除掉慈禧太后,他还不一定能下得了手,慈禧太后不光是他的亲姨娘,还抚养他长大的,待在慈禧太后身边的时间比待在自己母亲身边的时间要多得多,这么一个至亲的人光绪帝下得了手?


司马长史


怎么可能?你也太高看光绪皇帝了。即使被八国联军打得屁滚尿流的慈禧太后,也绝不可能是光绪所能动得了的。事实上,即使在西逃的路上,慈禧太后依然牢牢的掌握着朝政大权,并拥有一支忠于自己的军队。

慈禧太后

而光绪皇帝,无论是八国联军之前还是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城之后,他始终是一个光杆司令,一个傀儡皇帝而已。光绪皇帝既没有机会,也没有实力,更没有魄力去趁乱杀了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西逃的过程中有一个事件,最能证明此时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之间的强弱关系:在仓惶逃出北京城之前,慈禧太后依然不忘将光绪皇帝最宠爱的珍妃投入井中溺亡,而光绪皇帝束手无策,完全没有任何反抗的可能。

被慈禧太后投井的珍妃

最重要的,姑且不论光绪皇帝是否有实力趁乱将慈禧太后杀掉,仅光绪皇帝自身的能力和魄力而言,他就完全做不到这一点。四岁就继位入宫的光绪皇帝,用自己一生的经历,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长于深宫之中,养于妇人之手。

纵观光绪皇帝的一生,他从未表现出一个君王的气魄,也一直生活在慈禧太后的阴影之下。但是显然,这也不能全部怪光绪皇帝本人,因为他的运气实在太糟糕了,光绪皇帝正赶上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妖孽的几个掌权太后之一。

光绪皇帝

对慈禧太后,大家的观感往往十分复杂:有的人对她祸国殃民的行为愤恨不已,有的人则对她对内狠戾、对外卑躬屈膝不屑一顾;还有人对她的八卦兴致勃勃。无论观感如何,但慈禧太后有一点却毋庸置疑,就是她极为高超的政治手腕。

在局势错综复杂的清末,面对中国“3000年未有之大变革”,以一介女子之身,牢牢掌握清末大权近半个世纪之久,慈禧太后太后绝非易与之辈。她权谋手段之高,在中国诸多王朝统治者之中,绝对名列前茅。

慈禧太后

而光绪皇帝就很不幸,恰好遇到了这么一位太后。光绪皇帝不过中人之姿而已,他既非雄才大略的开国皇帝,又不是天赋异禀的天才,而从小又是在慈禧太后眼皮子底下长大,甚至身边的人都是慈禧太后的人,因此,光绪皇帝无论从实力、能力还是魄力方面,都不是慈禧太后的对手,他又怎么可能“跳反”成功呢?


鸢飞九天2018


怎么可能杀了慈禧呢?朝廷上上下下都是慈禧的人。光绪只不过就是一傀儡。这样的光绪能做什么呢?


如果注定斗不过慈禧,就等待命运的安排。只是,不到最后一刻,不要说放弃两个字。他的存在自有其价值所在。何不跟着复辟的张勋学学,识时务者为俊杰。在乱世中,能够保自己周全,又能博的一世好名声,还能位极人臣,同时还能不牺牲他人,维护自身和异己。看透不说透,不做透,那要怎样的智慧了得?

历史的使命自会有那个承担的人在一定的机缘下来履行,比如孙中山,自有他的天时地利人和。光绪改变不了大清的命运,那就让它淹没在历史的尘埃里吧。



但是光绪永远是大清的末代皇帝。无为即是有为。笑看历史沧桑巨变,滚滚红尘硝烟弥漫,一代帝王的悲剧命运,几多悲凉?


雨霖铃97090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一起来读晚清人物。(约660字,阅读需时4分)

光绪皇帝杀掉慈禧太后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首先,光绪皇帝的性格懦弱。

这与他的成长经历有关。光绪帝刚入宫时,慈禧为了强化二人的“母子”关系,老佛爷将光绪帝的亲生父母与光绪隔离,甚至连奶妈都不允许和光绪帝来往。慈禧对小皇帝管教非常严格,造成小皇帝连身边经常打小报告的太监都害怕更别提万人“敬仰”的老佛爷了,当时只要光绪一犯错,慈禧太后肯定是一顿臭骂痛批,小皇帝的童年是不幸的,压抑的成长经历造成了他性格懦弱的一面。

其次,光绪无权。

光绪帝曾经亲政,有一定的实权,还形成了忠于自己的官僚集团——帝党。但戊戌变法后,光绪皇帝被囚禁,帝党树倒猢狲散,康有为也不过是流亡海外拿着帝师的牌子四处活动活动筋骨罢了,慈禧重新掌控了宫内宫外一切军政大权。八国联军侵华时,北京的清军战败,慈禧太后趁乱西逃时是将光绪皇帝裹挟而走的,因为担心如果光绪皇帝留下的话洋人会重新扶植他,那样老佛爷的权力也就失去了。西逃的路是很艰辛的,除了洋人的追兵,还要小心土匪以及兵变,好在禁卫军保护得力,老佛爷一行人还算安全。无论是西逃路上的地方官还是随从的禁卫军都是听从于慈禧太后的,光绪皇帝哪有能力在这个时候杀掉慈禧?

最后,光绪杀不掉慈禧,事实上慈禧是可以轻而易举地干掉光绪皇帝。

但是,已成惊弓之鸟的慈禧太后不敢对光绪皇帝动手,因为洋人支持皇帝,连慈禧太后想罢黜光绪洋人都是极力反对,更别谈慈禧要杀掉光绪了,那洋人还不跳起来问罪慈禧。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光绪皇帝的人身是安全的,也没有必要杀掉慈禧来担上弑母之罪。


两分钟进入历史现场,欢迎右上角关注@历史宝藏。


历史宝藏


原因有很多,综合原因造成光绪杀不了慈禧。第一,光绪杀慈禧,犯的是弑母之罪,中国是一个孝的国度,满清众臣饶不了光绪,他这个皇帝会因为失德被赶下台;第二,光绪从性格上来看,是一个懦弱的性格,他怕慈禧怕得要死,喊饶命还差不多,根本不敢动弑母之心。他没有李世民的果断,也没有杨广的狠心;第三,光绪根本没有实力杀慈禧。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被慈禧囚禁于瀛台,失去人人身自由;西安逃亡时,光绪是被慈禧裹挟而去,照样没有人身自由,身边都是慈禧的人,没有自己的亲信力量,靠什么杀慈禧呢?第四,光绪自被慈禧囚禁后,特别是变法的人被杀的被杀,潜逃的潜逃,连最喜欢的珍妃都惨遭毒手,已经被吓破了胆,斗志全无,心灰意冷之人,哪会兴弑母之心。综上,光绪根本没有杀慈禧的动机、勇气和实力,他求的只是苟活而已。他恨慈禧不假,但这种恨也只能埋在心里,盼慈禧早死罢了。


陆弃


光绪性格十分软弱,断然做不出这样的事,估计想都没有想过吧!



如果光绪能做出来这样的事,他就不会一直被慈禧左右了。



慈禧向来有手段,有思想,又很强硬,恐怕她早就预料到了这种危险,早就有所防备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争夺权力很多时候不得不通过杀人来达到目的,但是杀人哪里有那么容易。

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了,一个下不去手的政治家,多少会有些显得软弱



当然了这里也不是否认善良,而是说光绪的这种情况,作为一国之君,他严重缺乏刚硬决绝,优柔寡断怎么能成就君王大业呢?



杀伐确实不好,可是对于权利,对于江山,必要的杀伐是可以有的,毕竟有些事情是不得不做,但是必须去做的,必要的牺牲就像投资一样,不投怎么会有回报!

当然了这里也是要给光绪没杀慈禧一点肯定的,站在亲情的角度,光绪是对的


小小清新2018


光绪虽然贵为皇上,但他只是个傀儡,只是大清国的面子,真正的里子是慈禧。

光绪只是慈禧掌中的玩偶。在权利的架构中,光绪无疑是个局外人。甚至连皇上身边的太监丫鬟也不是他的人。毫无疑问都是太后老佛爷安插的线人,皇上的一举一动都在被严密地监控。

从光绪的悲惨结局就可以证明这一点。

不是光绪不想除掉慈禧,可以说他每时每刻都在这么想。只因他实在是没有这个能力。

一个领导人,不单单是一个个体。是一个权利集团的核心人物。

慈禧太后权倾朝野,是当之无愧的大清的权利核心人物。而光绪只是个光杆司令!

虽然,慈禧算是个懂得权谋的政治家,但是在当时腐朽的大清王朝,也只是“内斗内行,外斗外行。”

面对外敌入侵,这些大清的高层一下懵了,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只好仓皇逃窜。

尽管光绪是个无能之辈,但他心理明白,即使除掉慈禧也于事无补。因为大清的整个权利架构已经烂透了。

光绪是中国帝王中的悲哀,他既没有雄才大略,也不是个善于权谋的政治家,他如同一个文弱的书生。

新编的《清史》在编撰过程中,专门请专家重新调查光绪的死因。现代高科技的刑侦技术告诉我们,光绪的死因确实是砒霜中毒。毫无疑问,慈禧是元凶。


合录思视频


光绪是孤家寡人,周围没一个是他信得过的人,都是慈禧的眼线,试问他一个人怎么杀的了慈禧。


喜欢历史的学生


光绪虽不是慈禧亲生,但光绪按照理法已经是慈禧的儿子了,光绪如果杀了慈禧,就成为清朝历史第一个轼母之人,属于大逆不道。光绪想杀慈禧也不见得能杀的了,因为在戊戌变法以后,慈溪为了自身安全,已经把光绪身边的人都换成自己的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