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看病之道,身体之异样!建议收藏

为什么美女的体味是“天香”

古典文学里把女人美比作“国色天香”,在这里“天香”即人的体味,这也说明,如果一个人是健康的,那么她(他)的体味应该是有一种香味的。

体味是人类及其他肢体生物散发出特殊而天然的气味,与人体的健康关系非常密切。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闻到异样的体味,就要提防是不是生病了。这里介绍13种常见的异味。

中医的看病之道,身体之异样!建议收藏

1、身体有点烂苹果味

糖尿病病人病情严重时,大量脂肪在肝脏里氧化而产生酮体,并扩散到血液中,致使呼出的气息中带有丙酮,患者呼出的气体就会带有烂苹果味。

烂苹果味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特征之一。

中医的看病之道,身体之异样!建议收藏

2、身体有点尿臊味

患有慢性肾炎或肾病的病人,病程进展到慢性肾功能衰竭阶段(也称尿毒症),由于无尿,某些毒性物质(如尿素氮、肌酐等)不能排出体外而潴留于血中,就会使病人呼出的气体散发出尿味或氨味,它是病情趋于危重的一个信号。另外,脐尿管尿瘘的病人的尿从脐部瘘管漏出来,尿失禁的病人不能控制小便,其身上也可散发出难闻的尿臊味。

3、身体有烂白菜味

由于体内缺乏酪氨酸转化酶,导致酪氨酸代谢障碍而潴留于血液中,身体便会发出一种类似烂白菜的怪味。病人一般表现为生长发育缓慢,并且容易并发佝偻病、肝功能不全以及低血糖症,常可发生低血糖晕厥或抽风。

4、身体有点鱼腥臭味

鱼腥臭味主要见于鱼腥臭综合征,这是一种先天性隐性遗传病,由于人体肝脏缺乏三甲基胺氧化酶,致使三甲基胺在体内不能被肝脏代谢,大量蓄积。病人的汗液、尿液、呼出气体中排出大量具有鱼腥臭味的物质——三甲基胺。

5、身体有点肝臭味

患急性肝炎或者其他原因导致的肝功能严重损害的患者,常呼出一种特殊性臭味,俗称肝臭。由于甲基硫醇和二甲基二硫化物不能被肝脏代谢,在体内发出的一种特殊气味。肝臭味表明肝脏功能受到严重损害,是病情危重的表现。

6、身体有点粪臭味

患有膀胱结肠瘘的病人,肠道里的粪便可通过瘘管进入膀胱,溶于尿液中,因而排出的尿通常带有粪臭味。此外,脐尿管粪瘘的病人粪便从脐部瘘管漏出来,大便失禁的病人不能控制大便,其身体也可散发出难闻的粪臭味。

7、身体有点枫糖味

枫糖味又称烧焦糖味,是枫糖尿症的病人最常散发出的气味。枫糖尿症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它的危害在于可毒害脑细胞,造成脑组织严重损伤,引起病人智力显著减退,甚至成为白痴。

8、身体略有猫尿味

身体有猫尿味常见于高甘氨酸血症,这是一种氨基酸代谢障碍疾病。病人表现为智力低下,骨质疏松,血液中白细胞与血小板减少,易发生感染或出血。

9、身体有点脚汗味

脚汗味又称汗足臭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特殊脚汗气味,智力低下和共济失调等症状。病人的呕吐物、呼气、尿液、皮肤乃至血液均散发出一股特殊气味,为一种乳酪气味或者汗足的强烈臭味。

中医的看病之道,身体之异样!建议收藏

10、身体有点狐臭味

身体有狐臭味常见于腋臭的病人,由于腋窝的皮脂腺分泌的皮脂经细菌的作用,散发出特殊的狐臭味。在青壮年时期,皮脂腺分泌旺盛,狐臭味也尤其浓重。

11、身体有点大蒜味

身体有大蒜味常见于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病人,其呼出的气体、呕吐物可散发出刺激性蒜味。

12、身体有点酒味

身体散发着酒味,或者口中散发着浓烈的酒味见于大量饮酒后或者醉酒者。

13、其他怪味

呕吐的内容物呈酸味提示食物在胃内滞留时间长而发酵,常见于幽门梗阻的病人;呕吐物呈现粪臭味应考虑肠梗阻的存在;大便带腐败性臭味,多由于消化不良或者慢性胰腺炎引起胰腺功能不全,大便带腥臭味常见于痢疾的病人;痰液呈现血腥味,多见于大量咯血的病人,如果痰液具有恶臭,多见于肺脓肿或者支气管扩张症的病人。

总之,当发现自己或者周围人出现上述异常体味时,应该警惕可能是疾病的信号,最好及时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以期早期发现疾病,早期治疗,避免病情被贻误。

中医看病之“问”

中医中的问诊是对病人或陪诊者进行系统而有目的的询问。包括病人的体质、生活习惯、起病原因、发病及治疗经过、现在的症状及过去的病史、家族史等。具体来讲,可以包括问寒热、问汗、问疼痛、问睡眠、问饮食口味、问二便等。

中医的看病之道,身体之异样!建议收藏

一、问寒热,有病及时发现

寒热的产生,主要决定于病邪的性质和机体的阴阳盛衰,是机体正邪相争的表现。临床上常见的寒热症状有:但寒不热、但热不寒、恶寒发热、寒热往来。

但寒不热:如果感觉寒冷而不发热,属于阳气不足的虚寒症。

但热不寒:如果发热,不感觉冷或反而怕热,为里热症。若高热伴见口渴喜冷饮、出汗、大便秘结为实热症。若午后低热,伴有手足心发热、夜间出汗、两颧发红者为里虚热症。

恶寒发热:如果自觉怕冷而体温升高,表示外邪侵袭肌表。

寒热往来:寒与热交替出现。寒热往来定时者,为疟疾;寒热往来不定时者,伴两胁胀痛、口苦,为肝胆病。

二、问出汗,看准病的虚实

汗出与阳气盛衰、津液盈亏相关。

无汗:如果发热、恶寒、头痛无汗,为表实症。

出汗:如果外感风邪,发热、怕风汗出者,为表虚症。

自汗:如果白天稍活动即出汗,常伴疲劳乏力、气短畏寒,阳气虚损所致,多为内伤病。

盗汗:指夜间睡着后出汗,伴有发热、颧红、心烦、失眠多梦、口干舌燥,为阴虚内热所致,多为内伤病。

三、问疼痛,找准病的位置

有人把“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来比作是死搬硬套。大部分情况下,头痛并不一定是头出了毛病,而可能是身体的其他部位出了问题。同样,脚痛,除了外伤之外的痛,也不一定是脚自身出了问题。

问头痛主要是询问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以观察病情。

头痛:突然头痛,痛无休止,伴有怕寒发热,多为外感实症。头痛时发时止,有胀痛,劳累后加重,或伴有眩晕者,多为内伤虚症。

胸痛:肺热之胸痛以一侧为多,发热咳嗽、痰黄而稠;胸痹症之胸痛前心区有重压感或刺痛,反复发作,伴有心悸气短。

中医的看病之道,身体之异样!建议收藏

肝胆病疼痛表现为两胁胀痛不适。

胃病疼痛表现为胃脘胀满疼痛,伴有嗳气吐酸水。

四、“睡不着”还是“睡不醒”要问清

有俗语说“三十岁之前睡不醒,三十岁之后睡不着”。这说明,人在不同的年龄共睡眠状况是不一样的。而对中医来说,在看病时,一定会问清楚,“是睡不着还是睡不醒”。睡不着属“失眠”,睡不醒属“嗜睡”。这二者在病理上相差很大。

1、失眠

入睡难或睡中易醒,醒后难以入睡或易惊醒,或彻夜不眠,多为阴血不足,心失所养,常伴有心悸、多梦、耳鸣、潮热等症。如因积食上火而失眠,常伴有面红、气短、口渴、胃部不适等症。

2、嗜睡

睡意很浓,经常不由自主地入睡。若年高体虚者多属心肾阳虚;肥胖者多伴有腹胀、痰多,为脾虚湿盛、清阳不升所致。

五、细问饮食口味

饮食口味的异常与津液盈亏、脾胃运化失常有关。

女人在怀孕的时候,一会儿想吃酸,一会儿想吃辣,当你给她准备好了后,她又想吃别的了。这其实就是口味对人体的影响。孕妇的这种症状也正说明,口味是可以诊出病理的。一般说来,通过口味看病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饮食口味包括了解饮水多少、喜冷喜热、食欲与食量、口中异常味觉等方面。

中医的看病之道,身体之异样!建议收藏

口渴多饮:口渴多饮多为津液已伤,多见于热症、燥症,或汗、或吐、下利太过。如渴喜冷饮,是里热伤津。尿多身瘦为糖尿病。

口不渴与渴不多饮:口不渴,不欲饮水,多属寒症。口渴喜饮,饮水即吐多属水湿内停于胃。口渴不多饮,且喜热饮,多属湿症或虚寒症,且喜冷饮者属湿热症。

不欲进食与厌食:不想进食或食之无味,食欲低下,为不欲进食。如新病多为伤食或外感发热。久病不欲食则是脾胃虚弱。若厌恶食物,多见于食滞内停,或肝脾湿热。

多食与偏食:多食易饥,多因胃火盛,胃热则消谷。若久病之人,本不能食,突然暴食多为脾胃之气将绝的征象。偏食生米、泥土异物等是虫积。

口味:口苦为肝胆有热,口酸有腐味为胃肠积滞,口臭为胃火盛,口甜为脾有湿热,口咸为肾虚。

中医的看病之道,身体之异样!建议收藏

假如你的口味异常,请注意,这可能是你被某种疾病所伤。

口苦:多为肝胆有热、胆气熏蒸所致。

口甜:指口中自觉有甜味,又称口甘,多属脾胃湿热所致。

口酸:多为肝胆之热侵脾所致。

口辣:是口中有辛辣味或舌体麻辣,多为肺热盛或脾火炎所致。

口咸:是自觉口中有咸味,多见于肾虚患者。

口淡:指口淡无味,饮食不香,多见于脾胃虚寒或脾虚运化失常的患者。

口臭:是口中有臭气,若口气酸臭,此是消化不良、胃中有宿食所致。

口香:若自觉口香者,多见于糖尿病。

口涩:多见于胆郁肝热或脾胃衰败患者,严重的神经官能症或上夜班后,因唾液腺分泌减少,也会出现口涩。各种癌症后期也有引起味觉苦涩的可能。

口腻:常见于风寒感冒、支气管扩张、痰饮患者。同时,过食肥甘厚味(如肥肉、糖等)影响脾胃消化功能,也会有口腻的感觉。

六、厚着脸皮问二便

在中医确诊中,了解大小便的性状、颜色、气味、时间、量的多少及排便次数,排便、排尿感觉等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面对此等问题时,你不要不好意思。

1、便次异常

排便困难,多日不便,称为便秘。热盛伤津者为热秘,阴寒内结者为冷秘,气机阻滞者为气秘,气虚无力为虚秘。大便不成形或呈水样,便次增多为泄泻。大便稀薄不成形为溏泄,多为脾失健运。腹痛泄泻在黎明者为五更泄,多为肾阳虚。腹痛泄泻,泻后痛减为伤食泄泻。

2、便质异常

排便时肛门有灼热、下堕感为脾虚气陷。排便不爽为肝郁。若便黄黏滞不爽,多为湿热结于大肠。腹痛窘迫,时时欲泻,多因湿热内阻、肠道气滞所致,是痢疾病的症状。大便不能自控,多因肾阳虚衰。

3、尿量异常

尿量增多为虚寒。尿量减少由于热盛、汗多伤津,或因吐泻损伤津液所致。

中医的看病之道,身体之异样!建议收藏

4、尿次异常

小便次数增多且每次时间短,多为湿热。久病尿清长而频数、夜间尿次增多,属肾阳虚。小便不畅,点滴而出,一般为湿热或瘀血、砂石阻塞所致,属实症,若因肾阳不足属虚症。

七、女人的月经要仔细问

女人为什么会有月经?

正常的女性到了一定年龄就会来月经。这与女性的内生殖器官有关。女性的内生殖器官由卵巢、子宫、输卵管构成。卵巢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卵子和合成卵巢激素,子宫和输卵管则是生育器官,卵巢中含有几十万个卵泡,每个卵泡中含有1个卵子。

青春期之前卵泡基本上没有功能。到了青春期,在脑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不成熟的卵泡逐渐发育,同时合成雌激素。当卵泡发育成熟并排卵之后,细胞变大、变黄,称为黄体,它不仅合成雌激素,同时还产生孕激素。随着卵巢分泌激素的变化,子宫内膜受其影响也发生相应的周期性变化。

雌激素使子宫内膜增厚,内膜细胞增多、增大,呈螺旋状,称为增殖期子宫内膜。排卵后,由于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共同作用,子宫内膜发生水肿,腺体产生大量黏液及糖原,内膜厚度由1毫米增到6毫米,称为分泌期子宫内膜。如果此时排出的卵子受精了,则受精卵经输卵管运送到子宫内发育,称为妊娠,妊娠组织合成一种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它支持卵巢黄体继续发育;如果卵子没有受精,在排卵后14天左右,黄体萎缩,停止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此时子宫内膜中的血管收缩,内膜坏死而脱落,引起出血,形成月经。因此,月经周期的长短,取决于卵巢周期的长短,一般为28--30天,但因人而异,也有23--45天,甚至3个月或半年为1个周期。只要有规律,一般都属于正常月经。出血的时间一般为3--7天,每一次月经出血总量不超过100毫升。

中医的看病之道,身体之异样!建议收藏

询问女人的月经、带下的情况,可以帮助了解病人机体脏腑、经络和气血的状况,对诊治疾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一问月经周期多长

月经是有规律的、周期性的子宫出血,是女子发育成熟的主要特征。月经有正常的周期、经期(表示持续时间)、经量、经色和经质。正常情况下,月经周期为28天左右,超前或滞后7天以内都属正常的,经期为2--7天,一次月经的总量为50--80毫升,经色多为暗红,月经质不稀也不黏稠,无血块,无臭。

生理性的周期异常:有并月、居经、避年和暗经之分。月经定期两个月一次,称为并月;三个月一次月经,称为居经,又称季经;一年一次月经,称为避年;月经终生不来且又能怀孕者,称为暗经。

病理性的周期异常:通常分为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之不同。

(1)月经先期:是指连续两个月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一个月两次,称为月经先期。引起本病的原因,多与气虚、血热有关。如果月经先期而量多,经色紫红或深红、质稠,且病人舌质偏红者,属于血热,致使血妄行。如果月经先期而量多色淡,月经质地清稀,病人唇、舌淡白者,则属于气虚,因为气虚则统摄无力,冲任失固,以致月经提前。

(2)月经后期:是指连续两个月月经周期推后7天以上,甚至40--50天一次,称为月经后期,亦称经期错后、经迟等。病因有虚也有实,虚者多因营血亏损,阳气虚衰,以致经血不足,血海失充。实者多因气郁血滞,或寒凝血瘀,冲任受阻。如果月经后期而且量少、色黯有块、小腹冷痛拒按者,属于血寒;月经后期量少,色黯淡,经质清稀,小腹冷痛,喜温喜按者,属于虚寒;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稀薄,属于血虚;月经后期量少或正常,色黯红或有小块,小腹胀满而痛者,则属气滞。

(3)月经先后无定期:是指月经周期不定,或先或后,超前、推后在7天以上者,称为月经先后无定期,又称经乱。发病因素,多为肝郁气滞,亦可能为肾亏虚。如果月经周期不固定,经量或多或少,色黯红有块,或有胸胁、乳房胀痛症状者,多属肝郁,为情志所伤,肝失疏泄,气血失调,血海蓄血的能力失常。

2、二问经量有多少

在正常情况下,经量的多少,可因个体差异(体质或年龄不同)而略有差异,当人体受到致病因素的作用,则会出现经量过少或过多,甚至骤然下血不止的病理变化。

(1)月经过多:是指月经周期大致正常,但经量比平常增多,称之月经过多。多因气虚不摄血,或血热迫使血妄行,再者为瘀血内聚、血不归经所致。经量多且色淡、质地清稀,伴气短者,多属气虚冲任不固;如果量多而色鲜红或紫红,质地黏稠有瘀块,伴有心烦口渴者,则属于血热;如果量多而色紫黑有瘀块,伴小腹疼痛拒按者,属血瘀。

(2)月经过少:指的是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明显减少;亦或者经期缩短,经量减少,称为月经过少。本病多因精血不足,血海空虚,或因瘀血、痰湿阻滞胞脉,血行不畅所致。通常经量少而色淡无瘀块,且伴有头晕者属血虚;经量少、色淡红或黯红,质地清稀,伴有腰脊酸软,则属肾虚精血不足;经量少且色紫黑有瘀块,并伴有小腹胀痛拒按者,属血瘀;经量少而色淡红、质地黏稠者,多属痰湿阻滞。

(3)崩漏:指的是非行经期间突然阴道大量下血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来势急速,出血量多,如山崩,称为崩;后者淋漓不断如屋漏水,称为漏。两者可以互相转化,时常交替出现,故一般均以崩漏并称。崩漏的形成,多因血热、脾虚或肾亏虚、血瘀等因素损伤冲任,以致冲任失固,不能制约经血而造成血妄行。下血量多而势急或量少淋漓不尽,色鲜红而质地黏稠者,属血热;如果兼有心烦潮热,则为虚热;兼口渴烦热,为实热。下血时色淡质地清稀,伴有气短乏力、面色苍白者,则为脾虚气陷;若兼有腰膝酸软、畏寒肢冷者,属肾阳虚;色鲜红质地稍黏稠,兼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者,属肾阴虚。如果时下时止,时崩时漏,血色紫黑有瘀块,小腹疼痛拒按,舌质紫黯者,属于血瘀。

中医的看病之道,身体之异样!建议收藏

(4)闭经:健康女子,一般在14岁左右月经初潮,若超过18周岁还未来潮,或者行经正常而又中断3个月以上者,称为闭经。但妇女妊娠期、哺乳期暂时性的停经以及部分少女初潮后1~2年内,可能出现一段时期的停经,均属正常生理现象,不属于闭经。闭经形成,原因有虚有实,虚者多因肝肾不足,气血虚弱,阴虚血燥或脾虚,以致精血不足,血海空虚,引致闭经;实者多由气滞血瘀,痰湿阻滞,以致胞脉不通、经血不下行形成闭经。如果18周岁尚未行经,或月经由量少渐至经闭,且兼腰酸腿软、头晕耳鸣者,乃属肝肾不足。若月经逐渐向后推延,经量少,色淡,继而停经,兼头昏眼花、心悸气短、舌色淡,多属气血虚弱。若月经由量少而渐至停闭,兼五心烦热,两颧红色,有盗汗,舌色红、苔少,则属阴虚血燥。若月经停闭数月,兼精神抑郁,烦躁易怒,胸胁胀满,或小腹胀痛拒按,舌有瘀斑者,则属气滞血瘀。若月经停闭,兼胸胁满闷、呕恶痰多、形体肥胖者,乃属痰湿阻滞。

3、三问月经经色和质地

一般以经色深红、质地黏稠为正常;经色淡红、质地清稀为体虚;经色紫黯有瘀块,为人本寒;经色暗红有瘀块,为血瘀。

4、四问经行腹部痛不痛

妇女在月经期间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同腰部疼痛,称为行经腹痛,习称痛经。其发病原因,可以因情志所伤或六淫为害,致使冲任瘀阻,气血运行不畅;亦可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饮食劳累所伤,导致肝肾亏虚,精血亏少;或脾胃虚弱,生化不足,冲任、胞宫失于濡养,则不荣而痛。临床上常见有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湿热下注、气血虚弱以及肝肾虚损等症候。

中医看病之“切”

一、“切脉”可诊查身体各个脏腑

切脉是中医师用手按病人的动脉,根据脉象,以了解疾病内在变化的诊断方法。切脉具有悠久的历史,它反映了中医学诊断疾病的特点和经验。脉象,可以理解为脉搏的形象。是由动脉搏动的显现部位(深、浅)、速率(快、慢)、强度(有力、无力)、节律(整齐与否、有无歇止)和形态等方面组成的。脉象是中医辨证的一个重要依据,对分辨疾病的原因,推断疾病的变化,识别病情的真假,判断疾病的预后等,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由于脉为血之府,贯通全身,所以身体脏腑发生病变,往往反映于脉,有时在症状还未充分显露之前,脉象已经发生了改变。

中医的看病之道,身体之异样!建议收藏

脉象的产生与心脏的波动、心气的盛衰、脉道的通利和气血的盈亏直接相关。所以,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同时,血液循行脉道之中,流布全身,运行不息,除心脏的主导作用外,还必须有各脏器的协调配合:肺朝百脉,肺气散布,血液方能布散;脾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血液靠脾气的充养和统摄得以运行;肝藏血,主疏泄以调节血量;肾藏精,精能生血,又能化气,肾气为各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原动力。故脉象能反映全身脏腑、气血、阴阳的综合信息。当脏腑、气血发生病变后,必然从脉搏上表现出来,呈现病理脉象,成为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所以说,切脉是对健康的预测。

二、寸口脉是“切”的主要部位

临床主要运用“寸口诊法”,即切病人桡动脉的腕后部分。《内经》中曾有“遍诊法”和“三部诊法”的记载,近代临床很少运用,所以在这里不作介绍。脉诊独取寸口的理论根据有二:一是肺朝百脉,脉会太渊。即人体各经脉均会集于肺,而寸口为手太阴肺经的循行部位,其上之太渊穴,是脉会之处,所以有“脉会太渊”之说。二是脾胃为各脏腑气血之源,各脏腑气血之盛衰,与脾胃功能之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寸口可观察胃气强弱。因此,全身脏腑经络气血之盛衰,都可以从寸口脉上反映出来。

三、常见病脉有哪些

健康人脉象应为一息4--5次,脉不浮不沉,和缓有力。常见病脉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滑脉、洪脉、细脉、弦脉等。

1、浮脉

轻按可得,重按则减。它的特点是脉搏部位表浅。浮脉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外感病邪停留于表时,卫气抗邪,脉气鼓动于外,故脉位浅显。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内伤久病因阴血衰少,阳气不足,虚阳外浮,脉浮大无力为危症。

中医的看病之道,身体之异样!建议收藏

2、沉脉

轻按不得,要重按才能获得。它的特点是脉搏部位较深。主病:里证。脉搏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邪郁于里,气血阻滞阳气不畅,脉沉有力为里实;脏腑虚弱,阳虚气陷,脉气鼓动无力,则脉沉无力。

3、迟脉

脉搏缓慢(每分钟脉搏在60次以下)。主病:寒证。脉搏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寒则凝滞,气血运行缓慢,脉迟而有力为实寒症。阳气虚损,无力运行气血,脉迟而无力,为虚寒症。运动员和重体力劳动着,脉象常迟,属生理状态。

4、数脉

脉搏急促(每分钟脉搏在90次以上)。它的特点是较正常脉搏数快。主病:热症。脉搏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外感热病初起,脏腑热盛,邪热鼓动,血行加速,脉数有力为实热。阴虚火旺,津血不足,虚热内生,脉数而无力为虚热。

5、虚脉

轻按重按都觉空虚,是一切无力脉的总称。导致这种病的原因多为气血两虚,气血不足,难以鼓动脉搏,故按之空虚。

6、实脉

寸关尺三部脉皆有力。邪气亢盛而正气充足,正邪相搏,气血充盈脉道,搏动有力。

7、滑脉

应指圆滑,按之流利,圆滑如按滚珠。主病:痰饮、食积、实热诸证。多见于青壮年气血充实。妊娠妇女滑脉是气血旺盛养胎之现象。均属生理现象。

中医的看病之道,身体之异样!建议收藏

8、洪脉

脉大而有力,如波涛汹涌,来盛去衰。主病:热盛。内热盛脉道扩张,脉形宽大,因热盛邪灼,气盛血涌,使脉有大起大落。

9、细脉

脉按之细小如线,起落明显。主病:虚证,多见于阴虚、血虚症。又主湿病。阴血亏虚不能充盈脉道,或湿邪阻压脉道,脉细小。

10、弦脉

端直而长,挺然指下,如按琴弦。主肝胆病、痛症、痰饮。气机不利,肝失疏泄,脉道拘急而显弦脉。病则气乱或痰饮内停,致使气机输转不利,出现弦脉。

11、结脉

脉来缓慢,有不规律的间歇。主病:阴盛气结,寒痰,淤血。分析:阴寒内结,脉道气机受阻。寒痰淤血,气结不疏,脉气阻滞,故气虚血弱致脉来迟而中止者,则结而无力。

12、代脉

脉有歇止,止有定数。主病:脏气衰微。主要原因是脏气衰弱,元气不足,使脉气不能衔接。

中医的看病之道,身体之异样!建议收藏

四、是什么影响了脉象

人体大致有28种脉象,每一种脉象都是对人体机能的反映,都有所对应的病症范围。脉象是一种生物信息传递现象,是从外部测量到的关于循环系统的一个信号。其不足之处是,不精确,缺乏量化,如切脉可发现高血压,但测不出血压值。任何一个生物体,除了发送内源性信息,还发送外源性的信息。决定脉象的内源性因素主要是前面提到的血、脉等方面的因素。决定脉象的外源性因素有地理、气候等。

天冷了,血管收缩变细了,血流会减慢;天热了,血管舒张变宽了,血流会加快,脉象就出现了相应的变化。哪怕是外界环境微不足道的变化,在脉象上都可能会出现明显的变化。如果在生理的调节范围内,是正常的脉象;超过生理范围,就是病态的脉象。有了干扰,脉象有时就不准确可靠。在这时,经验显得尤其重要,诊脉技艺高超、经验丰富的中医大夫可以较准确地发现病变,而一般的中医大夫就可能诊断不清,甚至诊断失误。

中医的看病之道,身体之异样!建议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