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汇报》看病

从大年初二,1月27日, 被关到工作室后便没有回过家。食物靠网络解决,后来发现小区内的小超市还开着,增添了不少喜悦。

事不凑巧,2月10号,咽喉痛,可能是烟抽多了。工作室没有备用药,只能多喝水,多睡觉,晚上出了不少汗,心想第二天会好一些。

第二天咽痛加剧,烟都不想抽了,但没有感冒症状,不咳嗽,不发烧。按惯例吃一点头孢就没事了,大医院不敢去怕交叉感染,社区医院人少应该问题不大。

有16天没出小区大门了,要登记小区进出时间,还要扫码,可以理解,积极配合。

《闻汇报》看病

导航到了社区医院,就被门岗拦下,问我看什么病?我说喉咙痛,被告知必须去市级医院,社区医院不受理。

途经九州大药房,发现有人透过铁栅栏门在买药,我问有头孢卖吗?被告知感冒类药物一律停售,我让营业员测了一下体温,36.2度。看来只能去市级医院了,车开到半路,我停了下来。

第一次发现看病是如此的纠结

去还是不去?交叉感染是一回事,万一眉毛胡子一把抓,直接隔离了怎么办?特殊时期,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但我确信自己没有和疫区人员来往过,况且16天也过了潜伏期。

马路边只有我一辆车,一个特勤正远远地向我走来,好像是来量体温的。应该说疫情防控政府做得还是不错的,一切和感冒等呼吸道有关系的病例都推到市级医院诊断,我作为一个公民,是躲还是面对?

这不得不让我上升到一个哲学高度来思考看病的问题,即便真的染上了新冠肺炎,躲只会感染更多的人,良知告诉我应该面对,即便是误判,也得硬着头皮去,于是,没等那个特警走到跟前,我就踩下了油门。

进医院大门,问问题,量体温,放行。普通门诊,听说是喉咙痛,立马让我挂急诊,挂号前,量体温,问问题,填表格,测血压,还好我的体温很争气,36.2度,我问护士多少度算发热,答:37.5以上。我问我该挂什么科,答:耳鼻喉科。

一个医生全套生化装备,白衣蓝格,很是俊气,让我张开嘴巴做了好几次的检查,验了血,确诊:急性会厌炎,建议住院,我拒绝了,他说盐水要连续挂三天,门诊量只能一天配一次,我说可以。


《闻汇报》看病

感觉整个市级医院就我一个人在看病,空气中弥漫着消毒水的味道。

我问输液的护士,你们医院有新冠病人吗?她说没有,有也转到定点医院去了,我问杭州有哪几家定点医院?她说只有两家,一个是西溪医院,还有就是浙一,噢怪不得,社区医院的门岗让我不要去西溪医院,虽然口气不太和蔼,但此时却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言语里的温度。

我戴的是一普通口罩,跑来跑去,出了不少汗,我问护士,这口罩多久换一次?她说连续戴4小时就要换了,于是我从口袋里拿出了一个3M新口罩,护士说越高级越不透气,我试着戴了一下说:不透气是一回事,但为什么老扣不住耳朵?是头太大了,还是口罩的扣环太短,这口罩不会​还要分男女尺码吧?!护士瞧了瞧说:后面弄个绳子就行。


《闻汇报》看病

于是就地取材,绑了一个电线,拆装方便,还挺管用。

从下午4点到医院,挂完盐水9点,离开医院,停车居然不收费,直接放行了。


《闻汇报》看病

突然有一种美滋滋的感觉,心想特殊时期,超速会不会也不罚款了?

第二天药效明显,但下午还得继续行动。

我不再恐慌,上了车发现座位比之前柔软了许多,很踏实。虽然阴雨天,但空气中已有春天暖洋洋的味道,冬装是不能再穿了,马路上除了红绿灯多一点,感觉就我一辆车在开。


《闻汇报》看病

医生护士充满着爱心,第二天全认识我了,包括门卫,感觉我比VIP还要VIP。

《闻汇报》看病

输液时我问护士,你们医院去了武汉几个人?她说只有6个,我问报名的人多吗?她说多,够条件的才能去,还小有不满地补充道:待在家里的人都是不够条件的,反正是领导说了算。

是啊,从武汉封城到现在已超过14天了,非定点的市级医院,除个别的硬伤外,可以说没有一个病人,难道这14天或更长的时间内,所有人的身体都突然变得非常健康了吗?

其实医院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恐怖,该看的病还得看,即便是感冒,该面对的还得面对。医生是不会无中生有的,这是我这次看病的最大体会。拥抱良知,医生如此,病人也应如此。从我做起,该发生的总会发生,迟不如早,躲只会造成更大的伤害。

明天我还要去挂第三次盐水,春暖花开,岁月静好,在现在的马路开车绝对是一种享受,我总算有借口出来转转了。


当然,提高免疫力还是要靠自己,最好不生病,搁笔前分享一个段子:

《闻汇报》看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