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事情是你考研后才明白的?

背着蜗牛带我去旅行


1.学好英语,无论是看文献还是打算出国考语言,学好英语绝对必须。

2.注意身心健康,不只要注意自己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同样重要。

3.珍惜时间,提高效率,无论是做实验也好写文章也罢,效率不高都是浪费。把时间用在真正有益的事情上,该实验实验,该放松放松。和别人合作如果不想耽误自己的计划,一定打好提前量。

4.接受他人不同的三观,接受社会多样性的存在,这世界不是非黑即白。

5.多读书,不限于专业,读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既是充实又是放松。

6.培养自己一个小爱好,画画弹琴唱歌皆可,无需取悦他人,娱乐自己就好。

7.硕士毕业三条路,出国,读博,工作,想清楚自己以后要什么样的生活,尽早做决定,决定做了就不要轻易改变,然后所有的努力都为这个选择服务。

8.处理好和同学、恋人、导师、领导关系,不要欺人太甚,凡事留余地。要谦虚,尊重他人,无论对方是谁。

9.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正视自己的缺点,遇事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10.首先做好自己该做的,之后才有资格谈其他。

来自:leery


思维武器库


2018届考研大军一员,目标院校北京,本科普通二本,考研结果失败。

但通过这次经历,才明白考研中,运气真的占很大成分。



所谓运气,并不是说努力不重要。而是在非常努力的基础上,如果没有运气的加持,都会造成很多让人可惜的结果。


我的一位学姐,本科成绩非常优异,一战名校因为一分之差失利,后拒绝调剂,重新二战。二战成功闯入北京某985复试,但最终学校录取10人,她排第11名。并不是这位学姐不努力,我还记得原来不化妆不出门的她头发乱乱的坐在自习室里写题。而是人生就缺少了这么一点小小的运气。


反观和我同届的同学,复习期间整日睡觉,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但因为专业冷门学校又选的恰到好处,考上了武汉某重点高校。


同学的姐姐,公务员考试和研究生同时通过。单位特批她可以一边上着全日制研究生,一边在单位工作。单位尽量给她减少工作量。



有的时候,这一点运气表现在分数,排名上。有的时候又表现在,今天想去图书馆学习的时候,恰好有人帮你占座。晚上因为饥饿不想学习的时候,恰好有人送来了零食。所以,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有时候觉得不公的事,想想细节有可能会得到答案。


考研失败并不意味着什么,不用着急着否定自己或者怀疑人生。有可能就是运气差了那么一点点。如果在择校上懂得收集更多的信息,挑选最适合自己的院校,那么二战成功的几率就非常大了。



今年我也要二战,各位同学,我们一起加油!


情感笔记本


几个月前,我添加了这个问题。
现在,我自己也来回答下了。
到今天,考研算是终于结束了,没考上,调剂也没上。
背景:二本学校,工科专业,报的某著名985。
1.
身边的朋友,都是去年暑假开始准备。
而我那时,考研的心并不坚定。
考什么,都很不确定。

妈妈给了我一个建议,发现并不讨厌,就开始复习了,是跨专业的。
但是,很懒散,每天可能就两三个小时吧。
2.
十月底的时候。
妈妈让我去见一个那所学校的一个老师。
大约就是提前了解一下,而且因为认识,希望复试时候能轻松点。
其实,世界还是挺公平的。
这是,那天见了那个老师之后我的感慨。
我是跨专业,就算去了,也不能马上帮老师干什么事,那个老师很直接,他表现出很不想要我的样子,但是碍于面子,他没有直说。

回来,我就说我不考研了。

3.
在接下来的一周里面,我把电脑搬到了朋友在学校外面的房子里面。
他们在那个房子里面创业。
一家互联网公司。
我打算开始学互联网。

4.
一周之后,一个朋友来看我。
她发现我不考研了。
带我去见了一位长辈。
我被说服了。

5.
回到学校,我搬了出去,在学校对面一小区里面住了两个月。

我也换了一个自己特别感兴趣的,但是希望比较渺茫的专业报考。

6.
之前我是个没有毅力的家伙。
那段时间,大约的感受是:
其实啊,好多时候,我不是被什么所谓的精神力量,那些模模糊糊的被称为毅力的东西支撑着,而是,我的计划,我定好了计划,我只是不断地在追逐这个计划而已。
我也提醒未来的自己:
以后的我!你得注意。当你围绕一个计划去努力,全身心投入一件事情的时候,你会忘了你正在干什么。其实,有时,那或许并不是一个很好的状态。偶尔抽身来看看自己在干什么,可能才更不容易迷失。


7.
我的状况其实很糟糕。
我很固执。
还是觉得,考研,这件事情必须得更有意义,因为结果太未知了。
如果只是单纯地为了结果,那会很划不来的。

我的英语还不错。
所以,在英语上,基本没有花什么功夫。
我希望我的考研更有意义,所以,我希望我是真的能去再好好去学一下数学什么的。
我用的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论还有专业课的书都是英文的。
是所谓的“世界上最好的教材”。

他们确实也讲得不错。

看这些教材,我花了1个多月的时间。
而在此之前,我一道题目都没有做过。
我是在12月初开始做题的,直接做的数学的真题。

8.
其实,在看书的过程中。
我是那种很钻牛角尖的家伙。
遇到那些看起来很有意思,但是却和考试关系不大的问题,我还是想去想它们,花时间去搞懂他们。
我会告诉自己:
“嘿!你不能放一放吗?”
我会回答自己:

“有些事情,如果现在不做,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做了”
是的,那时啊,我很坚信这句话。

但有一天,我突然反思,这句话是真的吗?
以前,书上也有好多问题,我没有想通,有的就一直放在那里,但后来的某一天,我真的又重新拾起书来看它,而且,因为学了些新的东西,问题很容易就解决了。
恩。。。
大约,那次,就在本子上写上了这样的话:
是啊!人生的路,要实事求是,没有什么话可以作为终极哲学的。要认真分析当前的状况,踏实地走出每一步。
接着,我为自己设计了一套
知识管理方法
我会用红色的便利贴,表示,这是我留下的一个问题,贴在书上。
而黄色和绿色的便利贴就代表笔记。

笔记是可以更新的,撕掉就的,贴上新的。
红色也是可以在未来某一天翻书,偶然发现时,被换成黄色或者绿色的。


9.
1月4号。
我的政治还没有能背完一次。
专业课一共考两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是我一直在看的,而第二个部分,我低估了它。

我以为它很简单,一直没有看过。
第一个部分的题目,是考试前两天才第一次做。
之前,一直忙数学去了。
现在想来,也活该,一团糟的样子。


9.
考试的前一天。
大家住在了宾馆里面。
一群人,10多个。
中途,散步到那个学校里面。
他们都很开心,很期待,很紧张。
而我啊,却很伤感。
整个校园的银杏树,很漂亮。

想着,他们可以在这个校园里面呆那么久,可以经常漫步在这里。
而我。。

10.

在考政治的那天早上,我6点半起来的。
继续背政治。
现在还记得肖秀荣的那本小小的册子:
“仔细研究此书,考试必有惊喜”

很安慰人心啊。

11.
在考专业课的时候。
我发现,专业课的第二部分好多题目我都读不懂。

我即使知道那些会很容易,但是我却无从下笔。
我知道这是自己傻了,考纲上看起来,和我以前学的时候没什么差异。
但是看过了考题,就知道,差别其实挺大的。


12.
考完了,和所有人一样,疯狂了一下。
然后,大约就开始忘掉这件事情。
假期学了一个月前端。
直到,知道了成绩294.

13.
回到学校。
看到大家都考得很高。
大约,就觉得上国家线无望了。
没想到会有调剂。

开始忙着毕业设计。
想找实习,投了一个,没有回音,又争取了下,还是没有回音。

沙龙上认识一个朋友,提供了实习机会,很感谢。
不过,此时,国家线出来了。
我居然上了。

14.
开始调剂。
调回自己学校。
调剂系统开放时,填的我所在的学院,甚至联系了导师,导师很喜欢我。
导师一直为我留着位置,甚至,推掉了一个350多分的学生。
但是,学院招办那边不要我,说我分太低了。
没有给我发复试通知。

很对不起那个老师。
他可能错过了一个350多的好学生。

这个过程中,我问身边的同学,他们都告诉我,“导师要了你,就肯定没有问题了”
我没有想到招办会卡住我。
最后,当我去招办问老师时,才知道,导师再喜欢你,也不一定有用。
那天,写下了这样的话:
忙活了一个下午。这次体会好深刻。口口相传的各种说法,从每个人坚定的口吻中传出。也不是他们想要骗人,只是,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相信了自己的说法。而他们说的,却可能和真实情况相差很远。



15.
于是,我填了隔壁学院。
没有联系任何导师。
复试的有一门课几乎没有学过。

笔试,还行。
面试时,我搞得很特别。
我带去了一个速写本。
在速写本上画了很多画。
每一页,就是一张幻灯片。
讲述我在大学学到了什么,我有什么特别。
再加上英语口语是强项。

所以,老师大约说了句:“这个娃娃还挺有特色的。”
但是,我的专业和这边有差异,很多课,我都没有学过。
大学啊,也没做过所谓的“项目”。

有个老师很喜欢我,他最后私底下和我聊了一次。
他说,我和另一个老师很看好你,我们尽力了,给你打了小组第四。
他知道我没有联系导师,也说,如果上了,愿意跟他不。
我看了下,他做的项目,挺有趣的,答应了。
但是,名额太少了。他说他不能保证我能上。


16.
接下来,跑了6次招办。

第一次,见到了招办管这个的老师。
接下来5次,都没有遇到。

刚刚早上,才得知。
我第一次跑的第二天,就已经发出了通知了。
而我却没有收到,我没有上。

17.
我呢,本身就没有多大努力。
不是很惨。
很多努力了的家伙,失败了才惨吧。

但是,我当初问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就想说。
好像啊,考研是给我带来了太多意想不到的收获了。

是因为我在吃苦,好像是。
从小,吃苦太少了。


你在眉梢


16年大三时朋友鼓励我考研,我学的是土木工程,如果不考研,出来基本就是搬砖或者转行,但是我这智商考研能行吗?大学虽然挂科是因为没学,但我对自己的记忆力和理解力很是担忧。我犹豫了,只答应朋友十月一号之后试试水。

头脑一热,过了国庆节真开始了,真的很难,高数没有一点基础; 英语四级也没过;历史、政治白痴;专业课从来没学过,都是考前突击,完全是零基础考研了,因此从一开始就不自信,加上单词一背就忘,差同学太多,高数变化难测,总要请教同起点的同学,只认为能考上就不错了。

大三寒假过后才真正开始。再到后来每天早晨舍友还在睡觉,我就轻轻的起床,中午就直接睡在图书馆,晚上9:30回宿舍。和同学路上抽单词,考前独自一人在宿舍走廊里背知识点; 每当路上想把总结的不认识的单词拿出来背,朋友就说我装逼,哈哈,但我确实想用好每个时间; 最有趣的一次是在睡梦中解了两道微分方程,醒来后头特别疼......这种状态一直到考研前

考研后让我明白的最大的事:要相信自己

考研后我没估分,年后查到分数那个时刻我第一反应:这不是我的分数,又查了两遍后,我激动的大喊一声,大拍键盘,哈哈,完全是最原始的高兴。分数比国家线高了将近120分。情绪稳定后,我才发现我可以啊!所以以前我们真的没有用心做事,我那会背单词背不过同学,真的尽力了就是记不过同学,我就多背几遍。数学一开始谁能理解的多透彻,但同学就是比我厉害,我就多下功夫做题目总结,一遍又一遍,李王复习全书壳子都被我翻掉了。坚持下来没问题

第二件:用心过好每一天

汤家凤之前说,二十多岁是最好的年龄,年轻人要奋斗,汤老师那表情令我印象很深啊,哈哈,我也和朋友说过,我这二十三年里,最有意义的就是考研这一年。这一年忙忙碌碌,它不像大一大二一样整天躺在宿舍、梦游在课堂,它真的很充实。虽累,但明显能体会到用心后的舒坦。这一年也认识了很多人,很多志同道合,共同目标的伙伴,确实活的自在

食神里,史提芬周说,只要用心,人人都是食神。大学和考研都过去了,后来才明白不要紧,用心改正,好好搞就ok

特么的,明天正轨节奏搞起来


朱帆


16年考研,考研之前信誓旦旦一定会坚持下来,跟同专业同学几个一起学习,经过大量搜索攻略和信息,前面两个月学习效果不错,考研英语有了很大的进步,可好景不长,后面因为感情问题,静不下心来,读不进去书,最终放弃考试。其他专业同学在4个月的认真备考后,有考上中国传媒大学的,也有考上上海交大的,我告诉自己没关系,能够找到好工作也是可以的,后面参加了校招,发现研究生学历比本科生吃香的多,几乎所有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部分岗位都要求研究生,本科生的存在感太低。后面经过重重关卡顺利的进入了一家中型房地产公司做策划,同期一起招进来的管培生大都是985和211大学研究生,还有海龟硕士,每次跟他们一起开会,一起谈论问题的时候才发现知识水平的差距在哪里,自卑心理也默默作祟,这才明白考研的另一重意义。考研之后我明白了,做一件事最重要的还是要坚持,还有得到好的结果。研究生的差距不仅在于学历,更重要的是知识的沉淀对于人的成长的影响。所以等到合适的时间我会毅然决然辞职去考研。


amen


10年高考差30多分到二本线。

去了天津读专科~天津工业大学学软件。

13年专升本,天津工业读本科软件工程

15年读研,北京工业读硕士

现在的情况

专科同学多半回老家了。有考基层干部的,有做生意的,还有种地的。少半在北京,在北京这些有的是培训后做了程序猿,一个月10几k,有的做其他销售类工作。

本科同学同样多半回老家,考的银行,公务员事业编老师的都有,没有听说目前有做生意的。其他一半在北京,去一些软件公司。也有几个上学时候的学渣去做了销售。

目前研二,学长学姐大多去国企或者银行。互联网公司的话~因为学校比较渣,bat少 滴滴赶集今日头条的有去的。更少部分读博士或者出国。

越读的话发展方向越单一,技能越来越专业。转行的越来越少。

读研之后才发现!读硕士跟科研关系并不大!尤其是看导师!大部分只是廉价劳动力而已!自学最重要!自学最重要!导师可能只会阻碍你学习!

导师!


搞代码的


说来惭愧,考研是因为谈了两年的女朋友提出了分手,在浑浑噩噩的过了两个多月的颓废期后,突然想要让自己变得不一样一点,遂开始准备考研。

从作出决定到真正的坐在图书馆里,花了五天的时间来收集资料和信息,便开始了长达七个月的考研生涯。七个月的时间,断绝社交,断绝游戏,每天三点一线,中途无数次的想要放弃,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

其实考研是蛮辛苦的,相比于高考,你需要自己去完成所有的信息采集,资料的查阅等等,但是考研这个准备的过程本身就是你成长的过程,即使最后没能成功,但是当你坚持到考试结束那一刻开始,你就已经有所改变和顿悟了。

我考研收获到东西,首先肯定是获得相比于之前更多的知识,其次我比自己想象中的还要能坚持,在一个就是世界没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但也绝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糟糕,最后我们都是可以很优秀的。


AmorConfession


作为一名大学老师。我就从一个过气高龄学姐和考研指导老师两个角度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吧。

首先作为过气高龄学姐,我想说,无论你当初是意志坚定的考研,还是跟风式的考研。你都将在备考的过程中体会到:第一,原来自己的大学四年,对于本专业的了解少之甚少;第二,原来那些读书时,没有翻阅过的教材,他们的体系结构如此严谨;第三,原来自己可以做到一心一意为了一个目标去坚持奋斗,在备考中还能从中发现书本之外的趣味;第四,无论如何在再深造和选择就业的选择题中,你都给自己找到了一个心安的解压的借口。

等我考上研究生之后,有幸在我的导师带领下,经历了价值观坍塌又重新树立价值观的一个再造过程。都说有破有立,但是打破往往很容易,但重树却往往很难。所以会感谢自己读研让自己认识了更多优秀的学者前辈和同门同学,他们都帮你开拓了视野。也帮你夯实了专业的基础。

为什么读更多的书,或许有很多功利的想法,但你不能否认的是,深造之后,你更容易变得心境平和与包容。你会了解各行各业都有自己运行的规律,也会学着按照规律做事。

再来谈谈辅导考研生的感悟吧。

总会有学生跑来问很具体的问题,我适合考研吗?我该报那个学校?我有希望吗?听说研究生不好找工作…

这些话题看似跟此题没关系。但我觉得提问者很想知道的就是他想衡量考研多大程度上“值得”。

首先,考研还是工作其实不是一个二选一的选项。因为你总会面临工作。那些说考研PK不过本科生的说法,我会揣测,你本科毕业可能也未必PK过你的同龄人和研究生们。

读研你要忙着做课题忙着去实习,忙着你读文献,忙着给自己镀金。这些最终内化为能力的东西,怎么会成为将来找工作的累赘?

第二,高学历已经是整个社会的趋势。不是研究生不值钱了。是整个教育水平在提高,还用10年前20年前去看待学历市场是很不乐观的。

第三,有人说研究生教育现状堪忧,就是为了文凭,注水教育。那么,有思考你的大学教育是不是注水了呢?

第四,如果你用刷手机泡网吧打游戏的大学四年去过研究生的三年,那我是可以肯定你会得出上了研究生才发现,只是延迟毕业,不如本科生好找工作。

最后,我想说的是,无论读研也好,不读研也罢。只要你专心做一件事后,你都会发现原来时间是出奇的少,也会发现,自己可能慢慢会高效利用时间,一天能过出别人2个24小时的感觉。


豆先生与玫瑰小姐


读完就知道坑了!千万别读!希望看见的该干啥干啥吧!

1.工作比本科多了几百,三年呀,一个月补助200大洋,都不知道自己当时怎么活过来了。工作后发现他娘的还有一年的港大硕士,含金量比985的都值钱。

2.还不如上两年班买个港大的研究生。

3.喜欢搞研究的,除非你直接硕博连读要不你读完继续读博怎么也要4-5年,前提是你老板是个正常人,你表现的既不突出也不拉后腿,可是读研你能保证找个正常老板?

4.读研无非也就是想找个稳定的工作,不如老老实实准备公务员考试

以此纪念坑爹的研究生------生物狗的独白


laughing


考研,只有经历过了才会一生铭记!考研过去之后才明白学历的重要性,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大学四年学习的重要性!

一、学历

到什么时候学历高了都会吃香的,无论去考研,还是找工作!就例如考研保送生,在我们学校几乎没听说存在,而重点高校比比皆是。学历对我们的影响真的很大。


二、学习能力

考研不是闷着头学习就可以的了,要有方法要有思路,更要有自己的模式。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学习能力决定你走的高度!

三、大学四年学习

进入大学之后,彻底的放松了,很少学习,懒惰的习惯一旦养成,很难再戒掉!而去四年啊,人生中多么重要的四年白白浪费了,差距就那么一点一滴的拉大了。大学里学习真的很重要!
考研是一个经历,明白的不止这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