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的《活着》里,福贵所有的亲人都走了,后半生又很凄惨,那么他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作者想表达什么样的中心思想?

俊姐姐爱生活


由于喜欢余华作品,自告奋勇的回答一次吧!不知道是不是读多了就会觉得特别阴暗,题主问的是活着有什么意义?余华用《第七天》告诉你死了你又能改变啥?我说这个话的意思并不是说活着能有机会翻身。必定翻身过后的咸鱼还是咸鱼,并不能改变本身的物质基础。



如果按照蓝晓龙《士兵突击》里许三多的经典台词来说就是活着就是做有意义的事儿,有意义的事儿就是好好活着。


真实故事

外婆小时候说家里条件挺好,住着一个很大的四合院。不知道具体是哪个年份,反正就是还没解放,那时她才五六岁。哥哥被抓壮丁给弄到川军里面去了(我现在听到那些,和看到那些叫嚣战争的愤青就来气,战争真的很过瘾吗?那个巴格达拆掉萨达姆塑像的人据说后悔了)。本来原来的光景还好好的,就有一两年粮食欠收,根本就没有饭吃,人们从野菜到树叶再到树皮再到观音土,直到什么都啃光。饿死、病死的人根本记不清有多少,只记得原来堂兄弟姐妹加起来十七八个(他父亲那辈是四兄弟)最后全部倒在厢房里。


后来外婆的小叔叔给了他能找到的最后的高蛋白食物(肉 自己脑补),叫他去一个选房姑姑家讨口饭吃,她说她背了一个背篓,一直走了不止十天(刚开始还记一下后面就记不得了)的路靠那唯一的口粮支撑到了她姑姑家。直到现在,我问外婆她娘家在哪里,她自己都说不清楚,她说她只记得她们家在一个叫做沙子浠(音)的地方。

刚到姑姑家门口,姑姑就来了几句西游对白问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说明来意后。外婆姑姑“理所当然”的把门儿关上了。直到在堤坝(大门口前面的操场)饿倒下去了,隔壁驼大娘看不下去了,才把她弄到她家去的,驼大娘家已经有了两个孩子,还是被外婆的可怜给打败了。



在驼大娘家生活三年过后,驼伯伯因为去山上草药从山上摔下悬崖就走了。这时候的外婆已经可以干家务活了,放牛、打猪草、洗碗、砍柴🔥样样都来。

这个时候外婆的姑姑看到她能干活了就要求驼大娘把她给送到她家,可能是驼伯伯走了的缘故,已经无法支撑孩子们的口粮,驼大娘虽不情愿,也还是答应了,这个时候已经解放了。


就这样到了十六岁那年,外公第一门妻子生病去世几年了,嘎祖(外公父亲)要求他必须再找一个不能无后。外公就上门提亲,娶了外婆。

后面就生了我母亲、还有二姨、舅舅,直到十年前外公意外吧农药当酒喝了,也就走了。舅舅一个人在重庆瞎搞,在我的印象里,舅舅就是一直入狱,出狱,入狱,出狱,都好几轮了,反正就一直是外婆一个人在家。我爸妈一直要求他到我家来,怎么讲都不答应。说给她找个干部弄个精准抚贫到镇上来住(我家离镇上很近),不要住在山上。也不答应,她给的理由就是,自己有儿子,自己有家。结果前不久病倒了,到今天为止都是我爸爸妈妈在县里医院照顾,二姨根本不管,舅舅一直联系不上。



说了这么多就想说,现实生活中孤寡老人,不是特别多,但是他们选择活下去就是要告诉人们生命的意义不是你活着精彩不精彩,重要的是活着就已经赢了自己。我觉得作者的意图,就是这种故事必须要由还活着的人讲出来才有意义不是吗?才能说服人不是吗?就像那时候我外婆如果放弃了生命,哪儿还有我在这里答题。他活着的意义就是活着,一般人根本没有经历过他经历过的苦难、煎熬。必定如果一开始就煎熬就不叫煎熬了,那就是常态,关键是富贵刚开始不为难,这就有了强烈的对比,再加上最后面还有一头牛陪自己耕种,就够了。

回答不精,手机码字,版面不适的请海涵。


杂说一通历史


人生最痛苦的究竟是什么?

《活着》让人读到眼泪涟涟。

富贵可谓

集人生之大悲者也:人生起起伏伏,家道一路败落,但这都不是最惨的。

最惨的,是亲人一个个离开自己:儿子给县长夫人献血却被抽光了血,女儿难产而死,妻子在失去儿女的打击下很快也离世,女婿干活出了事故惨死,小外孙吃豆子撑死了……

生活如此残酷,将哪怕一点点温情都从富贵的身边夺去。

到最后,只有一头老牛和他为伴。

这部小说痛苦始终占据着主旋律,满篇都是苦水。

人生最痛苦的是什么呢?

是富贵经历的这些吗?

似乎是,又似乎不是。

其实,当你读完了这篇小说,擦干了眼泪,还是该唱K唱K,该刷抖音刷抖音,你并不会觉得痛苦。

因为,那些痛苦发生在了别人(富贵)身上,而不是在我们自己身上。

有人说: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认为自己不应该承受痛苦!

但现实,往往会给人一记响亮的耳光!谁都无法逃避痛苦!

当然,像小说里富贵那样的经历是极少见的。余华几乎把所有人的痛苦都压在了他一个人身上。

他怎么看待这一切呢?

他最后说:

"往后的日子我只能一个人过了,我总想着自己日子也不长了,谁知一过又过了这么些年.……这辈子想起来也是很快就过来了,过的平平常常,……”

佛说:诸行无常,诸漏皆苦

人的一生,不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平头百姓,都各有各的苦。

有身体的苦,有环境的苦,有遭遇的苦,有心灵的苦……

如何面对这一切呢?

有人悲观,有人乐观,其实,不论怎样,人只有短短一辈子。

如果把从宇宙诞生到现在的138亿年压缩成一年,人类的诞生只是新年钟声敲响前的14秒。

人类所有的荣耀、战争、文化、制度建立都在这短暂的14秒内。

从浩瀚的宇宙来看,人类的这点小小的悲喜又算得了什么呢?

为什么非要去寻找活着的意义呢?

活着,本身就是意义!


饮水君


有个警察朋友,见多悲欢离合,说了一个他经历的故事。那时候他在乡镇派出所上班,辖区村里面一个男人报警说孩子丢了,出警到现场,男人四十多岁,普通农民,说带着儿子干农活,一转眼儿子不见了,儿子是弱智,十一岁,没上学。警察朋友仔细搜了一圈,发现农田旁边的河里飘着一只白球鞋,正好被河里树枝挂住才没淌走,男人说是他儿子的,朋友判断应该是溺水。随后调来打捞人员用滚钩在附近水域捞人,又把情况通报下游派出所。警察朋友到男人家里看了看,一个捡来的弱智老婆,一个卧床的老母亲,家徒四壁。一周后,男人儿子尸体在下游被发现,男人大哭着就要往河里跳,被警察朋友拼命拽住,男人接着坐在地上哭,一直哭到嗓子嘶哑哭不出来。没多久,男人弱智老婆和老母亲相继去世,男人孤零零的住在偏僻的瓦房里。年底派出所组织慰问贫困户,警察朋友带着几百块钱和米 油到男人家,男人呆呆的坐在家里,形容枯槁。警察朋友说一想起这个男人,就觉得有父母妻子孩子一家人、有牵挂的人、有人牵挂就够了,其他都是身外之物,只求将死之时,子女亲人围在身边送别。

所以看了活着,就好好珍惜生活吧,福贵在教我们浪子回头,在教我们要如蟑螂一样坚强活着


筱宇3290


我来回答。

对很多人而言,活着是不能思考其意义的,一思考,就得死。我大舅,打了一辈子光棍,放了一辈子羊,年轻时候还好一点,吃百家饭,有酒有肉的,比较滋润。五十以后,诸病缠身,尤其是腰腿疼最为明显,放羊也不利索了,也没人请他吃肉喝酒了,跟我三舅住在一起,生存状态可想而知。

有一天,他的隔壁吵架,眼看要打起来,我大舅是个热心人,上前劝架,没想到被吵架双方联合起来詈骂,我三舅妈出来,也骂他多管闲事,好像还推攘了几下,听说而已,我没有亲见。晚上我大舅就上吊了,据邻居说,半夜还听到了他的哭声。

享年六十三岁。

后来我读了余华的《活着》,深有感触。福贵之所以一直活着,就是因为他从来没想过活着的意义。就如我大舅从来没想过活着的意义一样。忽然有一天,他们开悟了,洞彻了,开始思考人生了,那么他们也就不想活着了。


唐风宋月


富贵啊富贵,谁富谁贵?看过电视剧版的富贵,感觉富贵是个乐观的人 ,那么苦的日子,竟然可以乐观的活着。尤其是他儿子献血抽死了,他怕家人知道偷偷的把孩子埋了,一夜之间白了头发,还瞒着家人,直到他老婆问他,实在瞒不住了才说出来。这一段看的我眼泪直流,这样好的一个孩子就那么意外的走了,谁都受不了,但富贵却很平静的接受了,我觉得他是个了不起的人。😭😭😭这个电视剧是我上初中时看的,感觉那个编辑很有水平,演员也有演技,十几年过去了,虽然暴露年龄,但是看了真的震撼人心,强烈推荐。找找图片。就是他年轻时扮演的富贵。演技派,真的真的演的好,不是现在的小鲜肉可以比的,那些邪魅狂娟的油腻微笑,想想就是一身鸡皮疙瘩。这个电视剧看了,没有视觉享受却有心理震荡,会有很多反思,感觉现在活在天堂。



皇后娘娘330


福贵本来是个游手好闲的富二代,破产后开始担负起家庭的重担,重新为人,养家糊口,历经内战,文革,自己的儿女妻子相继离世,受到过背叛,遭过迫害,他始终坚挺的活下来,但这样活着有没有意义?


樱花酱觉得他其实很像我们的父母辈,爷爷奶奶辈的人,好像读书不多,没什么梦想,一辈子就在自己的村子里过活,但是他们活的十分坚韧,无论遇到什么难处都会想办法活下去,无论发生什么都在努力的活下去,如此坚韧,发生什么都不会动摇自己的决心。

如今社会压力大,享乐主义功利主义大行其道,做什么都要意义,什么都要成果,但有时候有些事情不需要那么多理由和意义,仅仅是坚持下去!



而且人生不是一罐蜂蜜,是一罐自己酿的酒,时代和运气又往里面加点料,酿出来的可能会苦可能会甜,但是慢慢喝下去才能尝出来味道,


樱花酱觉得:如意的人生,潇洒肆意让人羡慕;而在不如意的人生,永不低头才让人敬佩!正如罗曼罗兰所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然后热爱生活!


樱花樱花爱追剧


余华的《活着》我看了两遍,因为是我姐推荐的,第一遍怕没有理解多,再看一遍。作为我还是不喜欢富贵的这种“活着”。富贵的“活着”让我想到一个人——是我娘亲乡下一个远房亲戚,我们都叫他“挖老山”舅舅(我也不知道为何这样叫),我们家经常接济他。他家特别穷,父母早亡,他有两个弟弟(更小的那个智力发育不好)。是他含辛茹苦把两个弟弟养大并给他们成家,他自己一辈子“光棍”无儿无女。大弟弟成家后就独立过自己的生活;小弟弟智力不好、又穷,所以娶回家的媳妇就智力更低下。他们的孩子大冬天都没有鞋穿,光着屁股到处跑。当“挖老山”舅舅年老了做不动活时,他的大弟弟也不多照看他,小弟弟一家“傻”,除了穷还是穷。他就是一直为了“活着”而“活着”直到最后死去。这种为“活着”而“活着”的人,在穷苦人家中多。他们都够勤奋,都有一种坚韧不拔的吃苦精神。如果人多了像“富贵”类型活着的人,能推进人类的进步吗?“好死不如赖活”这句话我赞成一半。我还是更喜欢美国作家“维克多·弗兰克尔”写的《活出生命的意义》,不管怎样,我觉得去思考“活着”的意义是我追求的。


凌寒独自开


我也来说一下吧,村里有户人家解放前是佃户,解放后分了地主的房子,我想他们结婚前一定也是很幸福的,也是憧憬未来的吧,婚后生下一弱智女儿二嫚,恰逢计划生育,夫妻俩对于仅有的这女儿也是从小疼爱的吧,随着岁月的蹉跎,二嫚慢慢长大,夫妻二人逐渐变老,开始为二嫚打算,最后还是没能嫁出去,谁会去娶一个只有4-5岁智力的傻子呢?男人终于熬不过岁月的无情在二嫚41岁时去世,女人在无数次的晕倒后去医院被告知癌症晚期,当夜房子里象往日一样发出二嫚呜哇呜哇的哭喊声,只是今晚的哭声格外的歇斯底里!让人听着不忍!第二天,女人死了,信奉耶稣的道友发现的,二嫚在被灌了几次绿豆汤后活了下来,也许是出于某种原因女人最后还动摇了!在邻居的帮助下,女人被卷在破席里草草埋了!记忆中的二嫚依旧在某个角落里咿儿呀的摇着头!直到那个炎热的夏天,胡同里传来了撕心裂肺的呼救,几只流浪狗正撕咬着二嫚的……,再后来邻居闻到恶臭才发现二嫚死了!这也是人的一生?!


9527已注册


看过电影《活着》,这部电影给我很大的震撼,一个人的命运竟然能如此的跌宕起伏,最后又是那样的凄惨!故事中所有的亲人都先一步离开了主人公福贵,他依然活着。我认为他活着的意义,还是为了活着而活着,这是人的一种本能。

这部小说,我认为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来说明:

1.人生苦短。

纵观人的一生,是既痛苦又短暂。来到世上从啼哭那一声开始,也就是痛苦的开始。匆匆几十载,光阴荏苒,经历着各种酸甜苦辣,悲喜交加的人生,任谁也逃不脱那人生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和求不得。

2.人生无常。

人生无常,世事无常。在这部小说中,体现的是淋漓尽致。“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福贵从一个富家少爷沦落到身无分文的破落户,一家人合合美美的生活到最后孤单一人,不正好说明了世事无常,人的一生都是一个变数。

3.人的本性还是“贪生”

整部小说,一波又一波无边无际的苦难波浪,表现了一种面对死亡过程的可能的态度。活着是人的天性,活着本身很艰难,延续生命就得艰难的活着,正因为异常艰难,活着才具有深刻的含义。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


佛音处处慈悲心


《活着》读完之后,让人久久不能平复,内心的那种钝痛,很难被精准的用文字来形容。

福贵经历了亲人一个一个的离去,在外孙吃豆撑死的时候,我真想能钻进书里跟福贵好好的撕打一顿,真想好好的骂一骂这个老白痴,干嘛煮那么多豆!但是,当我看到富贵的痛哭,他的后悔,仿佛他那如窒息般的心痛被我感同身受一样,我也跟着他一起痛。

而我回到封面,再看到《活着》这个题目,才明白,余华啊余华,你把一切都剥开,又把一切都合上,你让我们跟着富贵痛哭,又让我们忘记死亡本就是常态。

为什么是《活着》?为什么不是《福贵一生》?为什么不是《致死去的人》?为什么不是《怀念》?为什么是《活着》?

因为《活着》才是真正的力量。活着不单单是福贵的故事,死去的不仅仅是福贵的家人,活着的也不仅仅是福贵。千千万万像福贵一样的小老百姓如打不死的小强一样,他们隐忍,他们坚韧,他们甚至不抱怨。他们有人死了,有人又出生了,于是,“大家”就活着,活着就是真正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