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岡山淪陷後中共尋機奪回的六次努力

井岡山淪陷後中共尋機奪回的六次努力

井岡山是中國共產黨創立的第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但是從1930年4月以後,這裡成了白區。在近20年的時間裡,中國共產黨從未放棄過這塊土地,一直在尋找機會奪回井岡山,或打進井岡山。然而,由於種種原因,這些努力都無一例外地失敗了。

袁文才、王佐被害後的井岡山淪為白區

1930年2月24日,在江西永新縣城,井岡山農民武裝首領袁文才、王佐被“左”傾領導者錯殺,其帶到永新的部隊被改編。這件事迅速傳遍了湘贛邊界,在敵我雙方都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一方面,是袁文才、王佐的餘部,包括井岡山的客籍黨員、幹部與群眾,都感到巨大的憤慨和不服。許多人認為這是土籍領導們做下的壞事,公報私怨,為了打擊客籍人。於是,他們提出要向上級黨組織提出控告,由上級來評判是非,作出處理。

3月初,袁文才的部下以謝角銘、謝益謀、陳次謀、曾李生牽頭,聯名客籍黨員幹部劉克猶、朱開卷等16人,寫信給彭德懷並轉贛西南特委和軍委、各路行委各黨部,希望上級能主持公道,為袁、王等人的妄殺作出嚴正處理。認為特委“設此圈套”,將“袁、王等包圍處死”,“殊令人犀疑滿腹,切齒痛心”,是“不正確之執行”。信中懇切地表示“舍共產而無他從”,“若得奉命,自當然加倍工作”,“期待上級之明瞭我們苦衷也”。

在當時用信的方式,向上級反映湘贛邊界特委誅戮袁、王的嚴重錯誤,完全是符合黨內組織原則的,也說明了這些人對彭德懷的信任。但最後結果與他們的期待大相徑庭,信有沒有送達都不得而知。事實情況是,包括彭德懷在內的上級黨組織,並沒有派人向他們作出解釋或進行安撫。相反,在當時的宣傳上,中共贛西南特委西路行委仍堅持說袁文才、王佐有罪,是革命的敵人,理應被殺。這樣一來,袁、王舊部覺得咽不下這口冤氣,從內心無法理解和接受這一現實,憤怒之情可想而知。許多普通的客籍民眾也感到非常痛心,有的甚至對共產黨進行重新審視,原來都說共產黨好,可這不禁使他們在心裡產生質疑:共產黨怎麼也自己人殺自己人啊?由此對共產黨的信任也產生嚴重動搖。

另一方面,國民黨則大做文章。湘贛邊界各縣的反動政府和豪紳階級,則看準了這一機會,利用各種途徑造謠生事,大肆離間袁、王舊部和客籍民眾與共產黨、紅軍的關係。茶陵、寧岡的土豪劣紳派人在很多圩鎮貼出了“反對共產黨過河拆橋”“反對共產黨恩將仇報”之類的口號。寧岡、遂川兩縣的國民黨政府派人來井岡山,給農民免費送來了糧食、食鹽等物資,其中還有耕牛,尤其對袁、王舊部排長以上的家庭給予更為優厚的“撫慰”。

一邊是共產黨上級組織的不理會,一邊是國民黨政府不惜財力的撫慰,人心自然發生了轉向。3月中旬,袁文才舊部以謝角銘為首,將一直關押的羅克紹放回湖南茶陵。謝角銘他們等了幾天,見西路行委仍然無人來找,心感失望。3月下旬,謝角銘聯絡王佐部下王雲隆,聯名給湘贛兩省政府“電告反赤”。兩省政府分別於第三天派出“撫慰大員”來到寧岡龍市,策劃袁王舊部的“反共大業”。4月上旬,寧(岡)遂(川)邊防保衛團在茅坪成立,謝角銘為團總,王雲隆為團副。保衛團以袁、王舊部為主,又招收了200餘名團丁,加上國民黨吉安駐軍撥來的一批槍彈,使保衛團擴充到700多人槍,實力與以前的紅四軍第三十二團相差無幾。保衛團分別盤踞茅坪、茨坪、大小五井等山區,在客籍民眾中實行反革命的軍事化控制,掌控了紅軍苦心經營的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正由於保衛團基本上控制了井岡山區域的客籍民眾,控制群眾通風報信,與紅軍為敵,導致了紅軍尋機奪回井岡山的幾次努力都先後失利。

第一次努力:李聚奎率第四大隊“搜索”袁、王舊部

在“解決”了袁、王二人並改編他們的部隊以後,西路行委對於袁、王在井岡山上的餘部仍不放心,遂令紅六軍(後稱紅三軍)第三縱隊派出部隊上山“搜索”。這一任務,由縱隊政治委員劉作述親自交給了第四大隊,當時李聚奎任紅六軍第四大隊大隊長。

據李聚奎回憶,4月初,他帶領第四大隊上了井岡山,到處尋找袁、王餘部的行蹤,並派一些戰士化裝偵察,結果一無所獲。但是,在幾天的“搜索”中,卻親眼看到當地群眾對他們的行動很反感,而對袁、王的舊部則倍加愛護。有一次,第四大隊的偵察員明明偵察到袁、王的餘部在一個村子裡落腳,但當他們大隊的人馬到達時卻連一個人影都見不到。他們問村裡的群眾:“王佐的部隊上哪裡去了?”得到的回答卻是“我們不知道”。李聚奎感嘆道,袁王的部隊是得到人民群眾愛戴的,他們自身可能在組織紀律上存在問題,但說袁、王叛變是沒有任何根據的,充其量不過是內部矛盾而已。

這次紅六軍隊伍“搜索”或“圍剿”袁、王舊部的計劃沒有實現,不過這時井岡山還沒有完全淪陷,收復井岡山的任務還沒有正式提到日程上來。

第二次努力:紅八營在陰陽山擊斃謝角銘

井岡山軍事堡壘被白色化,對於贛西南紅色區域的割據形勢極為不利。它不僅破壞了贛西與贛南武裝割據的地域連接,而且等於在贛西紅區的背後插上一把尖刀,使贛西南根據地存在著背後受敵的威脅。另外,許多客籍民眾也被趕到了共產黨和紅軍的對立面,革命積極性削弱了。西路行委也看到了寧遂保衛團帶來的極大危害,下決心除掉心腹之患,重新恢復井岡山區這一軍事堡壘。

為了專門對付寧遂邊防保衛團,3月18日,邊界紅色警衛連在新城成立,從各區調選了120餘名原赤衛隊的精幹人員組成連隊,下設三個分隊,有120餘人槍。5月底,紅色警衛連在石口擴編部隊,招收了百餘名青年農民入伍,更名為紅軍獨立第八營,下設3個連,共300餘人,有槍265支。紅八營以小江山、棋子石為駐紮營地,不斷地出山打擊井岡山境內的敵人。

1931年11月6日,紅八營一連連長劉自成帶領部隊活動在茶源一帶,從群眾的傳聞中獲得消息:保衛團團總謝角銘新近在陰陽山的一個小村莊,姘上了一名女子,時常帶一個排在那兒護衛歇夜。劉自成帶上部隊於清晨趕到陰陽山,果然守到了謝角銘。保衛團的那個排為了救護謝角銘,以猛烈火力阻擊紅軍,另以數人保護謝逃走。劉自成早已料到對方這一手,自己帶著一個班進行追擊。戰士們已經看見了憑藉田埂的高岸向山上逃去的謝角銘,瞄準射擊,擊斃了負傷後走不動的謝角銘。在這次戰鬥中,保衛團的一個排被全殲,紅八營繳槍30餘支。不過,這次戰鬥未能傷及敵人的元氣。保衛團由王雲隆繼任團總,配合國民黨駐軍繼續頑固地據守井岡山軍事區域,與紅軍形成對峙。

在一年多時間裡,紅八營與保衛團大小戰鬥幾十次,雙方雖各有勝負,紅軍卻始終無法在茅坪、大隴及大小五井山區立住腳。寧遂邊防保衛團配合國民黨王東原第十五師兩個團佔據井岡山軍事區域,與紅軍形成對峙狀態。

第三次努力:蕭克率第十七師攻到黃洋界

眼見地方紅軍不能有效地對付寧遂邊防保衛團,中共湘贛省委遂調動正規紅軍——紅六軍團蕭克第十七師攻入寧岡,欲殲滅寧遂保衛團。1933年農曆八月中旬,第十七師猛撲大隴,殲滅王東原部一個營,擊斃敵營長龍震、寧岡縣靖衛團團總林萃華。駐於龍市的敵十五師出動四個營救援,雙方在葛田展開激戰,各自死傷數百人。是月下旬,紅十七師從新城再度向茅坪進擊,事先獲悉情報的敵第十五師在赤坑的山衝設伏以待,使紅十七師遭受較大的損失,只得回兵新城退到永新。

事實上,這次蕭克帶兵甚至攻到了黃洋界的腳下,然而蕭克望著自己熟悉的黃洋界,只能望“洋”興嘆了。紅十七師這次收復井岡山軍事根據地的任務,可以說是“勞而無功”。

賀敏學後來回憶道:“蕭克那麼會打仗的人,1933年帶兵回來打井岡山都沒有打下來。這說明什麼問題?袁、王被錯殺,幫助了敵人,國民黨反動派做不到的事情,特委幫他們做了。”

第四次努力:紅六軍團西征前希望轉道井岡山

1934年7月23日,中共中央和中革軍委給湘贛蘇區紅六軍團下達訓令,命令其離開湘贛蘇區,轉移到湖南中部進行遊擊戰爭,創立新的蘇維埃區域。隨著紅六軍團的西征,揭開了紅軍長征的序幕。

據張平化回憶,紅六軍團準備長征的時候,考慮過由江西轉戰到湖南的路線。當時有人建議:部隊從永新縣的牛田出發,夜行軍進入井岡山,首先佔領井岡山的重要哨口以封鎖消息,然後迅速進入湖南強渡瀟水和湘江,這樣就可以出敵不意地到達湘黔邊境。可問題是,自從袁、王被害後,井岡山的群眾對紅軍產生了很大的隔閡和疑慮,紅軍能不能守得住井岡山哨口,而又不走漏消息,當時沒有把握。

為了弄清轉道井岡山有沒有希望,有人建議先派一個小部隊前去試探一下。紅六軍團領導便派獨立四團去執行這個任務,當時團長是張通,政委是劉亞球。由於他們對井岡山一帶不熟悉,因此有人建議派張平化去當嚮導。為了執行任務方便,組織上任命他為獨立四團政治部主任。獨立四團接受命令後,立即做好準備,並按預定時間從牛田出發,當天晚上秘密地通過井岡山,第二天拂曉到達了黃洋界,部隊隱蔽在樹蔭下,團長和政委化裝後去察看地形,張平化則帶著政治部的幹部利用戰士們吃乾糧的時間作了簡短的鼓動工作。

從山上往山下看,敵人部隊移動的情況一目瞭然。敵人顯然已經得到情報,正在有部署地向我運動。團長、政委和他一起商量,一致認為黃洋界工事已經荒廢,部隊沒有帶工具,無法及時修築工事,附近也找不到一個群眾能幫助解決困難;加上敵眾我寡,糧草不足,因之哨口是守不住的。於是,下令部隊往回撤。為了不讓敵人發現,經研究決定,部隊撤到小井後山的密林中。但後山幾乎沒有路,隊伍只好披荊斬棘,用腳踩出一條小路。最後繞到湖南酃縣上十都的東西坑,酃縣縣委當時就設在那裡。於是,張平化通過縣委的交通員送信,向軍團如實報告了情況。軍團首長認為獨立四團的試探任務已經完成,便命令該團返回原駐地。張平化也離開了獨立四團返回了原單位。

因此,經過獨立四團的這次試探,紅六軍團只好放棄了通過井岡山轉入湖南的行動計劃。

第五次努力:陳毅曾計劃上井岡山打游擊

井岡山根據地的地形險峻,讓陳毅不能忘懷。1934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戰略轉移後,陳毅和項英等留下來在贛南堅持鬥爭。至11月份,陳毅最後一批突圍的時候,先後有過四種方案。第一條路是往東到福建去,那裡是老蘇區,且距漳州、香港較近,便於找到長征部隊的關係,但崇山峻嶺,又逢雨季,敵人封鎖太嚴,便放棄了。第二條路是到東江去,距離較近,兩天兩夜可以趕到,但那裡是沿海地區,公路網、電話網交織,敵人交通便利,軍閥和地主武裝都很強,而且沒有根據地可依託,站不住腳。第三條路是過五嶺,到粵贛邊界去,這裡敵人雖強,我群眾基礎也強,過去的紅二十二軍就是在這裡建立的。紅二十二軍進入中央蘇區之後,李樂天曾經在這裡堅持遊擊鬥爭。第四條路是到井岡山去,這裡地跨兩省,地形很好,過去毛澤東就在這裡建立過最初的紅色根據地,估計還有游擊隊,但要過贛江,敵人控制得很嚴,過不去。

即使考慮到部隊過贛江很困難,陳毅在當時還是派了兩個同志前往井岡山察看情況,兩個化裝的參謀人員到寧岡住了幾天,一番瞭解,知道井岡山已為反叛後的袁、王舊部牢牢控制,只得返回。陳毅聽了報告後,連連嘆息,惋惜不已。這樣,陳毅放棄了打算再度引兵井岡進行遊擊戰爭的計劃,選擇了第三種方案,即率兵去了江西信豐縣的油山一帶領導贛粵邊游擊戰爭。

第六次努力:王震率南下支隊抵達井岡山旁

1944年,在抗日戰爭即將勝利前夕,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做出了一個重大戰略部署,組成“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獨立第一遊擊支隊”(簡稱南下支隊),準備廣泛建立南方革命根據地,迎接全國革命高潮的到來。支隊司令員王震,政治委員王首道,全支隊共約5000人。南下途中,這支隊伍受到了日偽軍和國民黨頑軍的瘋狂圍追堵截。1945年9月初,南下支隊衝破了國民黨頑軍的封鎖,到達七嶺,旁邊就是指戰員們日夜思念的井岡山了。

國民黨頑固派害怕我軍又在井岡山建立根據地,連日來不斷向井岡山增加兵力。因此,隊伍只能繞道西行。這次雖然到達井岡山腳下,鄉親們也很友好,做了許多草鞋;一些重傷病員也被井岡山老百姓分散安置到偏僻的山村以方便治療,大大減輕了部隊的負擔。但是,由於敵我兵力懸殊太大,而且這次的主要任務也不是收復井岡山,因此隊伍只能遺憾地離開了。

由於湘贛邊界特委錯誤地殺害了袁文才、王佐,造成了無法挽回的惡果,井岡山的老百姓在一段時間裡被矇蔽了,紅軍的群眾基礎喪失了,威信也下降了。從1930年4月開始,井岡山軍事根據地的核心區域——茅坪、大隴和大小五井一帶山區一直處於國民黨的統治之下。共產黨始終沒有忘記它,但紅軍幾次派部隊攻打井岡山,均半途而返。直到1949年8月才由前身為朱毛紅軍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第四十八軍的部隊全部收復,革命的紅旗重新插上井岡山。歷史將永遠銘記井岡山為中國革命事業作出的巨大貢獻,也將永遠銘記井岡山人民為中國革命事業付出的重大犧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