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渝線上的“敢死隊

鐵道兵情懷-634

時間:2018-12-07 15:38 來源:文苑群 作者:二師 趙發秀 鐵道兵戰友網

襄渝線上的“敢死隊

感謝老戰友史錫騰《越過秦嶺是巴山》的激情回憶,每每看完一篇,我都會陷入深深地回憶之中。

我是汽車兵中的新兵,1970年回國後,高射機槍連改編為汽車連。

在部隊能學到一門在那個年代來說還算比較令人羨慕的駕駛技術是幸運的,高機連戰友們興高采烈來到了汽車營四連,面對50輛嶄新的五十鈴,各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恨不得馬上駕駛戰車馳騁在襄渝線上!而我卻沒有太多的興奮,整個心思還留在我鍾情的籃球上(後來成為了師後勤籃球隊副隊長)。

襄渝線剛上馬,百廢待興,時間緊,任務重,刻不容緩。強化訓練了二十多天後,我和戰友們就開始執行任務了。

每次任務的輕重緩急不同,加上新老兵的交替更新,技術力量也是參差不齊,故我們在全師(也許在全鐵)首創了快車、直達車、慢車之劃分。

快車:執行時間緊迫的特殊任務,多為單車或三兩車行動。車不休息,駕駛員在指定地點換班。

直達車:執行常規任務,多為車隊行動,在各個兵站補充給養。

慢車:執行相對鬆散的任務,多由新手組成小型車隊行動。

1970年11月,汽車四連接到了新的任務,將一批物資由石泉送往西安。此時,連隊只有我們剛從訓練隊回來的新手,誰也沒有單獨駕駛過車輛,更別說還要翻過秦嶺的幾座梁。但是,上級交給的任務必須完成!有什麼可以難倒當年英雄的鐵道兵?在駕駛亥字頭的老鐵司機面前,一切都不在話下!

連長李恆昌決定由高機連調來的楊副指導員(不懂技術,比我們還外行)帶隊,一名老司機壓陣,在新手裡挑選五名“敢死隊”員來完成這項任務。僅僅培訓了二十多天啊,跟著教練打打下手,都沒有正式駕駛過車輛。我有幸成為“敢死隊”的一員,從此拉開我在襄渝線上汽車兵的生涯……

襄渝線上的“敢死隊

做出這樣的決定是有風險的,一旦出了問題後果不可設想!素有“土匪連長”之稱的李恆昌連長,有魄力有膽識有眼光,他深深瞭解自己的兵,這一群從戰場上下來兵連生死都置之度外,面對一切困難都是無所畏懼的!連首長的信任,讓五個“敢死隊”員充滿了信心,戰士的使命,成為完成任務的動力。

哨兵身後是四連的五十鈴,俗稱“青蛙車”

五輛戰車一字排開,五名“敢死隊”員依次登上駕駛室,精神煥發,目光炯炯。雖說心裡沒底直打鼓,但在氣勢上先勝一籌。第一次在沒有師傅指導的情況下,發動、加油、換擋,直奔那“難於上青天”的秦嶺……

車出石泉,路況尚好坡度也不大,正好是磨合的好機會。一路慢慢悠悠順風順水,心裡竟有些小得意。十一月份的秦嶺已經開始下雪了,坡陡路滑路況差,對一名毫無經驗的駕駛員意味著心理和技術的嚴峻考驗。路越來越差,坡越來越陡,傳說中“難於上青天”的秦嶺就在眼前!

襄渝線上的“敢死隊

我聚精會神的緊握方向盤,兩眼圓瞪死死的盯住前方,身體下意識的前傾,憋住呼吸,大冷天的手心腦門沁出細細的冷汗。一邊是峭壁陡坡隨處可見塌方痕跡,一邊是深谷大彎萬丈深淵,偶爾可見事故車的殘骸。巨大的心理壓力使得整個神經系統繃的緊緊,眼前只有路,心裡只有車。不斷有喇叭聲傳來,趕緊一腳剎車緩慢靠山準備會車。幾次過後,發現根本看不見車影,原來是自己人鳴喇叭山谷傳來的回聲,不禁啞然失笑放鬆許多。

一路小心駕駛有驚無險,不求速度保證安全,大事沒出小事故不斷。我們二輛車被刮,一輛車小燈被削,都是經驗問題。逐漸的我摸索出一些經驗:山區右轉彎要老老實實走自已的道,拐尖時車頭就在對方車道了,不刮白不刮。路窄彎急右轉彎時一定要先佔對方車道,一會車,一把方向,車頭插上自已道,車屁股稍有一點佔道吃不了多大虧。這一點我幾十年沒忘。憑著籃球運動員的協調與敏捷,把個五十鈴開的得心應手。

慢車隊的首發在五名“敢死隊”的努力有驚無險的完成了任務。後來無數次完成任務,無論是直達車隊還是快車隊,只有這次慢車隊的經歷深深難忘。

若干年後,我見到了當年全營上下稱之為“土匪連長”的李恆昌營長。我曾問李連長:當時你憑什麼選我首發?他哈哈大笑說:“你的一聲‘報告’聲音洪亮堅定有力,我讓你上車時,看見你身手驕健反應敏捷,我就認定你是一個開車的料”。李恆昌連長技術精湛,作風彪悍,為人豪爽,提他副營長他不幹,要提就是正職,後直接提營長。正是連長當年果斷自信決定,成就了襄渝線上一群生龍活虎的汽車兵。

我的“青蛙車”!我的汽車四連!我永遠的鐵道兵!

襄渝線上的“敢死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