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帝随便当?为何说隋炀帝不能像秦始皇一样被称做千古一帝?

静夜史


隋炀帝在历史上的名声可不好。

在中国传统中,儒家治国注重对于人民的爱护,而隋炀帝在位期间虽然也有很多战功,比如攻破了吐谷浑等,也开通了大运河泽被后代,但在当时大量的使用军队,使用民力,造成农民起义大量爆发导致隋朝灭亡。所以从亡国之君以及对人民的态度角度来说,隋炀帝算不上好君主,更不能称千古一帝了。

秦始皇千古一帝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统一天下。在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前,虽然名义上各国都属于周天下,但实际上在春秋战国时期的400多年间,中原大地一直处于分裂,战乱之中。因此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中原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二、实行郡县制,开创统一的中央集权王朝。在秦朝之前的夏商周时期,虽然天子也是天下共主,但天子的权力实际上只到了各个诸侯,无法直接到达底层人民。诸侯具有在封地內的一切权力。所以当时的天子所拥有的权力是号令诸侯的权力,并不是号令天下的权力。因此当诸侯国强大之后,天子也对于诸侯国来说也就没有实际的号令权力了。

但是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是真正的对全国实现了权力到基层人民(虽然是通过官员行使,但官员名义上只是借用皇帝的权力)。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全国实行郡县制,去除了分封诸侯国的形式,完全瓦解了夏商周以来的奴隶制度,并在中国大地上第一次建立中央集权王朝,从此后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三、从文化上统一全国。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以秦国使用的小篆推行全国使用,实现了文字的统一。为了统一各地计量形式,对全国的度量衡进行了统一,实现了全国计量的一致,保证了国家对各地税赋、俸禄的统一,促进了各地经济交流的兴旺。文化上的全国统一,促进了全国各地的加速融合,有力的削弱了各地割据势力的影响。

四、修建长城、直道等军事防御设施。秦始皇完成六国统一了,为了抵抗匈奴,在北面连接了秦、赵、燕原有长城,形成了纵观整个中华文明2000多年的军事防御体系。另外为了加强对于各地的控制,还修建了直道和弛道,以及进攻岭南所需的灵渠,大大加强了各地行走的方便和交流,有力的推进了之后全国的统一。

所以秦始皇实际上是中国“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历史规律的起始点。


时光之意


隋朝和秦朝一样,只存在了两世,但隋朝和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永远抹不去的一页。

隋王朝的建立,结束了中国南北朝将近四百年南北分裂的历史,捍卫了中国再一次得到统一。



隋王朝 实行三省六部制政权组织形式,其中皇帝和三省之间相互制约,被西方国家标榜的"三权分立"制度整整早了一千多年。

隋王朝创建的科举制度,有力打击了士族势力,极大的调动了广大平民的积极性,影响中国历史长达一千多年,而且现在还在影响。

隋王朝的建立,结束了中国北方汉人差点被鲜卑化的危险,恢复汉人姓名,取消鲜卑强加给汉人的姓名,拯救了汉文化和汉历史。

隋王朝废除了隋以前各种严厉的酷刑,提出要慎用死刑,死刑犯必须由中央相关部门审批,推动了司法进步和文明。



可惜隋王朝毁在了杨广手里,仅仅存在了三十八年。隋炀帝抛弃隋文帝杨坚制定的"三省六部"政治制度,独揽大权,残暴统治,听信奸侫,滥杀无辜,大肆挥霍,乱搞营建,劳民伤财,随意增加赋税徭役,加重了人民的经济负担,激起了全国各地的农民起义,把隋王朝过早的送上了断头台。

一个亡国之君,也堪称千古一帝,并且还要与秦始皇相提并论?杨广亲手杀死他爹杨坚,赐死兄长杨勇,并且辱娘淫妹,这样一个十恶不赦的人怎么又能称千古一帝?他把先帝十多年的努力和积蓄付之东流,挥霍已尽,即是他留下了京杭大运河,也难以担当千古一帝!


知未是也


何为“千古一帝”呢?这个恐怕没有什么评判标准,缺乏量化依据。可能大部分人眼里,“千古一帝”就是秦皇汉武、一代天骄之类的吧,如果是这么算,意思就是,这些所谓的千古一帝都是重量级的成功人士才对,带着这个标准,咱再看看隋炀帝就不难理解了。



第一,隋炀帝是个亡国之君,我们的文化往往以成败论英雄,一个亡国之君,往往被人嗤之以鼻,他怎么可能成为众人眼中的千古一帝呢?



反观秦始皇,人家接过秦国大棒,发愤图强,灭掉了东方六国,使四海归一,最关键的是,秦朝并非亡于他手中,这等气概,这等成绩,隋炀帝如何能比呢?

第二,隋炀帝的一生充满了俩字:浮夸。认真读史就会发现,隋炀帝这个人太浮躁了。

因为他的浮夸,他让外国人在天朝白吃白喝,还要把华丽的丝绸缠到树上作为装饰品,而很多百姓却衣不蔽体。



因为他的浮夸,他发动大量民力去挖大运河,去修行宫。虽然有人说他修的大运河确实利在千秋,这个不可否认,可是,代价真的有点大。

因为他的浮夸,他要建立超越所有人的武功,于是他发动了三次征伐高句丽的大规模战争。这三次,每次都是百万规模,最终把自己的帝国彻底耗尽元气。

所以,隋炀帝一生都充满了浮夸之风,虽然也做出了不少贡献,可他的浮夸性格害了他,他的文治、武功都没有达到秦始皇的高度。



第三,隋炀帝的死亡太过于凄凉,与“千古一帝”的豪迈不沾边。请问,有哪个“千古一帝”会憋屈到被手下逼死的地步呢?隋炀帝的一生,享尽荣华,死得却非常卑微。宇文化及不过是个眼高手低的纨绔子弟,谁知,隋炀帝看走了眼,居然把自己的安全大事都交给了他,被人逼死,哪里有千古一帝的样子呢?

以上仅属个人愚见,如果您不同意也不要紧,欢迎留言讨论,但谢绝语言攻击。


猫叔说历史


我个人认为中国皇帝的历史上,能够称为千古一帝的只有秦始皇一位。

嬴政和杨广这二位确实有一定相似度,这二人都是暴君,暴君并非庸君,暴君是有能力的而且能力还很出众,在中国几千年的皇帝中这二位的能力是属于金字塔尖的,但是称其暴君就是说其不惜民力,从长城到大运河都是有用处的工程,从争匈奴到征高句丽都是必行之事,但是这二位皇帝都急于求成,完全忘记了天下百姓刚从数百年的春秋战国和数百年的南北朝的乱世中缓过来,经不起折腾,所以秦隋二朝都灭亡迅速。

这二人都属于“过在当代,功在千秋”的角色,苦了当时的百姓却做下了影响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大事,而秦始皇在这一点上属于一个开天辟地的角色,他开了中央集权的头,让夏商周以来一直一盘散沙的中国变成了铁打的中国,这就是“书同文,车同轨”的可怕能力。

而隋炀帝甚至是被叛乱杀死的,始皇帝好歹还是寿终正寝,隋炀帝功业未成就天下皆反,始皇帝对天下逼迫过甚但是嬴政对天下有绝对的掌控力,而隋炀帝不但不能再天下大乱时掌控天下,而且最后还躲到江都享乐,完全就是失意后放纵的挂机典型。

记得在一个电视节目上看过一段话:

“始皇帝一统天下,但是秦朝很短,就像一颗流星划过夜空。”

“流星之后就是漫天繁星。”

“他们就是汉唐宋明清。”


历史区的哈士奇



历史上有那么两对帝王经常被拿来比较,一是秦始皇和汉武帝,二是隋炀帝和唐太宗。秦皇汉武都是开疆拓土雄才大略之辈,北击过匈奴,使匈奴“不敢南下而牧马”,朝内也是人才济济,贤臣名将屡出,晚年也都好方士求长生;隋炀帝唐太宗都帮过老爹打江山统一天下,并让他们老爹晚景凄凉过,都杀过兄弟,爱美色,征高丽都以失败告终。其中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常称“千古一帝”,而隋炀帝如桀纣般被作为帝王的反面典型。历史不吹不黑,隋炀帝的确难洗白,称为“千古一帝”更是荒唐。

“千古一帝”本来专指秦始皇。《藏书·世纪列传总目》中李贽曰: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后来“千古一帝”也泛指对国家民族有突出贡献的帝王。秦始皇当得起这个称呼,而隋炀帝肯定不行。我们可以来看看秦始皇公认的功绩:

一,统一六国天下同。秦始皇13岁继位,22岁亲政,诛嫪毐,除吕不韦,天资聪慧而虚心求才,任用贤臣名将而不疑,运筹帷幄,六国逐一而灭,使中国首次一统,此后历史统一成为常态,分裂为异常,使我族群不至四分五裂,始皇居功甚伟。

二,取消分封,设立郡县制。秦始皇采纳李斯建议,废封西周以来的诸侯分封制,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再设县,朝庭直接任免官吏,解除了地方割据对中央政权的威胁,也标志着贵族政治正式消亡。汉承秦制,继续完善这项制度,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政治走向。

三,统一文字。春秋战国乱纷纷,各位霸主轮番上场,不仅政治和战争好戏让人眼花缭乱,而且各国在语言文字方面也出现了“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现象。如当时一个“宝”字,各国的写法加起居然有194种,“眉”字104种,“寿”字也有百种以上。这给天下一统后秦王朝的政令推行和各地文化的交流造成了极大的阻碍。于是秦始皇令李斯,赵高,胡毋敬等人整理文字,最后以简化秦文“小篆”作为标准字体,通行全国。文字的统一,让我们的族群无论操什么语言都可以交流,中原之人百越之民从此混一,同文同种,中华肇兴。


以上三点都是秦始皇对中华民族重大的历史贡献,无论用怎样的溢美之词都不为过,更不用说北击匈奴南平百越,修郑国渠和连接长城等历史功绩了。

反观隋炀帝,虽然也曾南下平陈,但却是文帝运筹惟帷在先,贺若弼韩擒虎以奇计合围建康在后,平陈之功如探囊取物。登位前纯孝节俭,登位后暴露本性,广纳美人,广建宫室。天资聪敏,有英迈之气却无容人之量,杀兄杀侄,杀宇文弼,贺若弼,高颖等,自绝人伦,自毁长城。有北巡雁门,睥睨天下之时,也有三征高丽,民怨沸反之日。修京杭运河,是他难得的善政,却弄得被人讥之用“水殿龙舟”去江都赏琼花。


嬴政,杨广,皆心高气傲志存高远之辈,都会折腾民力。一个把祖宗基业发扬光大,并影响中华民族历史走向几年;一个本可以凭祖宗基业做个守成之主,却弄得天下沸反盈天,自己也身死国灭。至今千里通波的运河仿佛在说:兄弟,你太会搞事了,且没一个搞成,兴亡都是民姓苦,叫你一声暴君,不冤!


长亭逸仙


秦始皇和隋炀帝,千古一帝赋予谁更合适?历史功绩不是靠吹的

何为“千古一帝”呢?这个恐怕没有什么评判标准,缺乏量化依据。可能大部分人眼里,“千古一帝”就是秦皇汉武、一代天骄之类的吧,如果是这么算,意思就是,这些所谓的千古一帝都是重量级的成功人士才对,带着这个标准,咱再看看隋炀帝就不难理解了。

第一,隋炀帝是个亡国之君,我们的文化往往以成败论英雄,一个亡国之君,往往被人嗤之以鼻,他怎么可能成为众人眼中的千古一帝呢?

反观秦始皇,人家接过秦国大棒,发愤图强,灭掉了东方六国,使四海归一,最关键的是,秦朝并非亡于他手中,这等气概,这等成绩,隋炀帝如何能比呢?

第二,隋炀帝的一生充满了俩字:浮夸。认真读史就会发现,隋炀帝这个人太浮躁了。

因为他的浮夸,他让外国人在天朝白吃白喝,还要把华丽的丝绸缠到树上作为装饰品,而很多百姓却衣不蔽体。

因为他的浮夸,他发动大量民力去挖大运河,去修行宫。虽然有人说他修的大运河确实利在千秋,这个不可否认,可是,代价真的有点大。

因为他的浮夸,他要建立超越所有人的武功,于是他发动了三次征伐高句丽的大规模战争。这三次,每次都是百万规模,最终把自己的帝国彻底耗尽元气。

所以,隋炀帝一生都充满了浮夸之风,虽然也做出了不少贡献,可他的浮夸性格害了他,他的文治、武功都没有达到秦始皇的高度。

第三,隋炀帝的死亡太过于凄凉,与“千古一帝”的豪迈不沾边。请问,有哪个“千古一帝”会憋屈到被手下逼死的地步呢?隋炀帝的一生,享尽荣华,死得却非常卑微。宇文化及不过是个眼高手低的纨绔子弟,谁知,隋炀帝看走了眼,居然把自己的安全大事都交给了他,被人逼死,哪里有千古一帝的样子呢?

秦始皇为什么被后世称为“千古一帝”?那是因为自三皇五帝开始,每个朝代的建立都是开国皇帝以施“仁政”为主完成天下的统一,唯有秦始皇是依靠“法家”思想“扫六合”,建立起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秦始皇的伟业不光是前无古人,更后无来者。在《毛泽东的读书生活》一书中有提到,一代伟人毛泽东曾说过,自秦始皇之后,各个朝代的更替都是以农民起义的方式。

像“草莽英雄”汉高祖刘邦创立西汉,吸取了秦朝的经验教训,对民众施以“休养生息”的政策,促进了汉朝的稳定发展,到东汉末年,黄巾起义一举颠覆汉朝的统治,进入了群雄割据的三国时代。

秦朝的出现也并非偶然,这可能跟上一个朝代周朝长期实施“怀柔”政策有关,大家都听过著名的“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故事,春秋时期的楚庄王刚上位时迷恋于声色犬马,不问朝政,后被大臣提醒决定发奋图强,励精图治率领楚军打败了当时的霸主晋国。

楚庄王举兵北上一度兵临东周的首府,“饮马黄河,问鼎中原”,但当时的东周皇帝派人去慰劳楚军,说楚庄王并非“仁义之师”,没资格“问鼎”,一举打消了楚庄王继续北进的念头,东周列国志也持续了几百年。

秦始皇也不是谁都能当,像蒙古帝国时期的蒙哥汗,他所领导的蒙古铁蹄一度横扫欧亚大陆,被誉为“上帝之鞭”,但蒙哥汗起兵灭南宋时,不去走开阔的襄樊路线以发挥自己的骑兵优势,而选择入川艰难行进,或许是觉得骑马驰骋沙场还不过瘾,偏要去学中华文化中的“龙腾四海”,结果命丧川中钓鱼城。

后来的隋朝不过是借鉴秦始皇之后朝代的模式,后被李世民兴的“仁义之师”所灭,所以隋炀帝怎么比得上“千古一帝”秦始皇呢?


史学逍遥叹




首先,他是明君吗?

我们对于是否是明君的判定标准是:开国之君,守成之君,中兴之主,待兴之主。只要符合其中一条,就可以称之为明君。这四点,隋炀帝可以说是完美的避开了,没有开国立业,又何来的守业有成呢!没有中兴国家,也自然不是待兴之主了。



其次,他是合格的皇帝吗?

这点也十分遗憾,他也不是。作为皇帝的他,没有守住他父亲杨坚和他的家业,导致了隋王朝二世而亡。作为皇帝的他,没有保护好自己的子民,百姓流离失所。在位14年,征调民夫数以千万计。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以他对后世的贡献说话。那我们就来说说他的贡献,最大的贡献有以下四条:完善科举制,修大运河,重开丝绸之路,扩展版图。

我们一条条地来说说:

一,科举制开始于南北朝,在他父亲隋文帝时期废除九品中正制,采取科举制,隋炀帝呢,只是在原有科目上加上了进士科而已,这么看来,也不及他父亲。



二,修运河。隋炀帝修运河只是利用自然河道,或者是疏通好之前的运河,这能叫大贡献吗?



三,重开丝绸之路就不用说了,历史上开设丝绸之路的帝王,少说也有八九个吧,这也不算什么大贡献。

四,扩展版图,这不是每个当代皇帝都必须要做的事情吗,也不能算贡献,这是他的使命。

所以,如果隋炀帝都能算千古一帝的话?那么,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明太祖等又算什么呢?你说呢?


历史壹加壹


秦始皇为什么被后世称为“千古一帝”?那是因为自三皇五帝开始,每个朝代的建立都是开国皇帝以施“仁政”为主完成天下的统一,唯有秦始皇是依靠“法家”思想“扫六合”,建立起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秦始皇的伟业不光是前无古人,更后无来者。在《毛泽东的读书生活》一书中有提到,一代伟人毛泽东曾说过,自秦始皇之后,各个朝代的更替都是以农民起义的方式。

像“草莽英雄”汉高祖刘邦创立西汉,吸取了秦朝的经验教训,对民众施以“休养生息”的政策,促进了汉朝的稳定发展,到东汉末年,黄巾起义一举颠覆汉朝的统治,进入了群雄割据的三国时代。

秦朝的出现也并非偶然,这可能跟上一个朝代周朝长期实施“怀柔”政策有关,大家都听过著名的“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故事,春秋时期的楚庄王刚上位时迷恋于声色犬马,不问朝政,后被大臣提醒决定发奋图强,励精图治率领楚军打败了当时的霸主晋国。

楚庄王举兵北上一度兵临东周的首府,“饮马黄河,问鼎中原”,但当时的东周皇帝派人去慰劳楚军,说楚庄王并非“仁义之师”,没资格“问鼎”,一举打消了楚庄王继续北进的念头,东周列国志也持续了几百年。

秦始皇也不是谁都能当,像蒙古帝国时期的蒙哥汗,他所领导的蒙古铁蹄一度横扫欧亚大陆,被誉为“上帝之鞭”,但蒙哥汗起兵灭南宋时,不去走开阔的襄樊路线以发挥自己的骑兵优势,而选择入川艰难行进,或许是觉得骑马驰骋沙场还不过瘾,偏要去学中华文化中的“龙腾四海”,结果命丧川中钓鱼城。

后来的隋朝不过是借鉴秦始皇之后朝代的模式,后被李世民兴的“仁义之师”所灭,所以隋炀帝怎么比得上“千古一帝”秦始皇呢?





看绘本学画画


最近有很多人有为隋炀帝带节奏的,说他是千古一帝,气的我真的想把说这句话的人从屏幕那一端揪出来。一个亡国之君凭什么跟秦始皇汉武帝那样的皇帝比。这样说有很多人可能不服气,可是历史就是如此,不要跟我说历史被人黑了或者改了。研究历史不看史书记载其余都是在扯淡。因为你了解的东西也是从史书长得来的。比如杨广开进士科,修运河哪一样不是史书记载的?

现在对杨广功劳存在争议的有三个,一科举,二重开丝绸之路,三修运河,我一个一个说。

一是科举,很多人说炀帝开创科举,首先科举文帝开创,炀帝在其基础上增加了进士科。但隋朝门阀势力众多,科举制实施起来难度颇大,真正实行的还是九品中正制。直到隋朝灭亡,唐朝建立,门阀制度支离破碎。经历了李世民一直到武则天时期才正式被完善。科举的功劳说实话李世民武则天功劳比隋炀帝大多了。旧唐书也记载:进士科起于隋大业中,场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犹试策而已。”意思就是隋炀帝设置进士科不过在当时只是牛刀小试,根本没有正式实施。比起真正的实施和完善者太宗和武则天炀帝的功劳可以忽略不计。而且在隋朝通过科举制选拔的人才史书这样记载:秀异之贡,不过十数"就是当时科举制从选拔,考试题目到考官一系列制度根本不完善,科举制的发展和完善主要是在唐朝。杨广设置进士科为唐朝起到了借鉴作用。不过相对于太宗和武则天作出的努力,炀帝在科举上的功劳实在不能与以上二位相比。

第二重开丝绸之路,这个可以说算不上功劳,因为每朝每代皇帝都有这样的举动,唐朝太宗,武则天,玄宗,汉朝就不必说了。况且三征高丽劳民伤财也没取到是什么实质性的效果。后来更是在大业十一年在雁门关被突厥围了起来被打的缩在江都不敢出来。隋书炀帝纪有明确记载,不相信可以去查。

第三就是大家最关心的修运河问题,这个问题最复杂也最具有争议性,在修运河炀帝出发点究竟是为了上江都享乐还是方便南北文化交流已不重要,首先为了修运河不顾民生,劳民伤财累死几十万民夫。这已经有伤天和。有人会说炀帝是千古一帝,这个不过是他急功近利了一点,废话,历来有那个千古一帝会不顾民生不顾百姓累死几十万民夫的?这就是杨广身为暴君的一个体现。再来就是炀帝在修运河上究竟有多少功劳。首先明确一个概念,现在的京杭大运河与那时的隋唐大运河不是一个概念。现在的京杭大运河在元朝正式修建而成。而杨广在那时候修建的隋唐大运河是就借用了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在用的河道,历史要追溯到距今2400年前。具体百度百科大运河有答案,吴国开凿了胥溪、邗沟、黄沟三条运河。自胥溪开凿完成后,吴人可东自太湖,沿胥溪西上,直到今芜湖附近后转入长江,再渡过长江往北沿栅水到巢湖一带北入淮水。总之在这之前运河河道已有,不过个人还是要佩服一下杨广,就算是利用原有河道,事实上这样的工程还是太庞大了。而且质量上存在严重问题,后来得唐朝武则天为了使用大运河进行了多次的疏通和扩建,这就是为什么称为隋唐大运河的原因。

总得来说杨广不是一无是处,对历史有一定功劳。但是他的功劳并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大。隋朝开皇年间人口890万户,而到了大业末年仅剩180万户。炀帝统治年间百姓苦不堪言,以土为食。亡国之君也配称千古一帝?



天行之路s


两个人的功绩可以说不分上下。秦始皇能够统一中国是靠了他父辈几代人的努力到了,秦始皇已经瓜熟蒂落了,统一六国也轻而易举,所以我认为这个功劳并不能完全算是秦始皇的,当然换了别人盗了秦始皇的位置,一样可以统一六国。但秦始皇的特殊贡献在于,实行郡县制,确立了中国2000年的封建制度,统一文字和度量衡,文字和语言的统一使华夏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更强了。对度量衡的统一扫除了国家内部的物质交流的障碍。总体来说,秦始皇最大的贡献就是最终促成了汉民族的形成。并使汉民族有一个最大的特性,那就是团结。反观隋炀帝所做的事情。虽然修运河,征朝鲜都是醉在当今,功在千秋的大事。但太过急功近利,引起百姓不满,各地纷纷起义,弄得民不聊生。再加上中国篡改史书的鼻祖唐太宗李世民的恶意诋毁和攻击,隋炀帝便变成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三大暴君(夏桀,商纣,隋炀)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