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淝水之战中苻坚真的胜利了,汉人是否真的要完全被胡人统治了?

满脸络腮胡的小怪兽


毫无疑问,如果淝水之战中苻坚真的胜利了,那么汉人将完全陷入胡人统治下。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场意义重大的战争。


氐族出身的前秦皇帝苻坚登基后,志在混一海内,于是在大谋士王猛的辅佐下,陆续灭掉前燕、前凉、代国,征服西域、仇池及鲜卑乞伏部,并南下攻取东晋的益、梁二州。就这样,苻坚在位期间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帝国,其版图“东极沧海,西并龟兹,南包襄阳,北尽沙漠”,统一了除江南以外的所有地区。


苻坚在统一江北地区以后,便将注意力转移到汉族王朝东晋身上,希望凭借着雄厚的兵力,一举将其征服。于是在东晋太元元年(383年)八月,苻坚不顾大多数朝臣的反对,亲率步兵60万、骑兵27万,号称百万大军南下伐晋,并在当年十月进驻淝水岸边的寿阳城。



东晋获悉消息后,朝廷上下慌作一团,但宰相谢安却非常镇静,迅速任命谢玄为主将,以谢石、谢琰及桓伊等人为前锋,率军八万余人前往抵御。以八万对敌百万,无论怎样看都是一场注定要失败的赌局,而汉族人仅存的希望-东晋,其灭亡似乎不可避免。


苻坚率军百万而来,自以为仅凭着气势便足以摧毁东晋的抵抗意志,为避免无谓的牺牲,便派度支尚书朱序前往谢石的阵营劝降。朱序本是东晋的梁州刺史,在襄阳被前秦攻陷后遭俘,因气节可嘉被苻坚重用。虽然在前秦为官多年,但朱序对东晋依然忠心耿耿,如今奉命出使,便决定拯救故国。



朱序在履行完劝降的任务后,在私下里跟谢石建议,宜采取先发制人的策略,击溃秦军前锋部队,掌握战事的主动权。朱序跟谢石讲:“秦军素以骁勇著称,且有百万之众,若一旦汇集到前线,将军恐怕难以抵御。为今之计,要赶在他们悉数到达之前,迅速击溃其前锋部队,挫败他们的锐气,唯此才有扭转局势的希望。”


(苻)坚乃留大军于项城,引轻骑八千,兼道就融于寿阳。遣尚书朱序来说谢石等以“强弱异势,不如速降。”序私谓石等曰:“若秦百万之众尽至,诚难与为敌。今乘诸军未集,宜速击之;若败其前锋,则彼已夺气,可遂破也。”见《资治通鉴·卷一百零五》。


谢石起初畏惧于秦军的强大,原打算采取坚守不战的方针,等到对方疲惫后再发动反击。如今听闻朱序的建议后,谢石才如梦方醒,随即决定改变作战方针,变坚守不战为主动出击。很快,谢石派谢琰选勇士八千人隔着淝水向秦军挑战,大战由此一触即发。



战事开始后,谢玄派人向秦军主将苻融提出建议,希望对方阵线后撤,以便让晋军渡过淝水后交战。大部分秦军将领坚决反对这项建议,认为阻敌于淝水河畔比较安全,但苻坚却认为趁敌军半渡之际实施进攻,可以一战而胜。所以,苻坚不听众将的劝解,命令大军阵线向后移动。


自古行军作战,都是进攻容易退军难,如今听闻后撤的消息后,秦军便开始乱哄哄地转身往回走。就在这相对混乱的时刻,朱序趁机在军中大喊:“秦军战败了!”大部分秦军士兵不明就里,还以为晋军已经快速渡江,并已经击败尾部秦军,一时间胆战心惊、阵脚大乱(“秦兵小却,朱序在陈后呼曰:“秦兵败矣!”众遂大奔。”引文同上)。



就在此时,晋军主力7万余人悉数出击,在渡过淝水后痛击15万秦军,使对方即刻崩溃。经此一战,秦军损失极为惨重,战死或因互相踩踏、溺水而死者不计其数。不仅如此,秦军主将苻融也在战事中被斩杀,使秦军为之夺气。事后,苻坚仓皇逃往关中,百万大军一朝解体,再无力南下进攻东晋。


融驰骑略陈,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玄等乘胜追击,至于青冈。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引文同上。



淝水之战后,前秦迅速崩盘,先前被其征服的各族纷纷造反,使得北方再度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中,而东晋也趁机收复江北、河南间的大片故土。经此一战,东晋有效遏制了异族的南下侵扰,使得江南一系列汉族王朝(东晋及南朝的宋、齐、梁、陈)得以续命200余年,直到589年南陈被隋朝灭亡。


史料来源:《晋书》、《十六国春秋》、《资治通鉴》


文史砖家


从题目上说,是不是会被胡人统治全国,就像元清一样,应该说,很有可能。

简单复原一下当时的形势:

当时秦军主力从长安出发,直奔建康,水路从巴蜀出发,沿江直下,晋军采取的策略是主动迎击,不打守城战,主力沿淮河往西。

两军交战的淝水,在淮南,离建康只有几百里了。

如果苻坚懂军事,打赢了晋军最精锐的北府军,那么,晋朝直接面临的就是无可用之兵,秦军水陆并发,围住建康,那么晋朝灭亡就是几天的事了。

当然了,秦就算统一天下,以当时的形势看,国家分解是必然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鲜卑,匈奴怎么会在苻家手下屈居奴仆呢?不过,全境都在胡人,或者胡化汉人的统治下是必然的,再之后的事就不说了,毕竟没必要假设那么远。


microkof


对于五胡十六国这段历史,许多人都是用十分极端的观点来看待的:汉人有亡国灭种的危险。产生这种印象的原因有多种多样,其中有关“两脚羊”的故事特别出名。在任何战乱年代, 人吃人的现象都十分普遍,唐朝末年的黄巢、秦宗权都是著名的食人狂魔,只是有些人利用民族矛盾的观点,把五胡十六国这段吃人的历史故意放大了。

其实,回到当时的历史情境中,张氏的前凉政权、李氏的西凉政权都是典型的汉人政权;前赵皇帝石勒的首席谋臣张宾、前秦皇帝苻坚的首席谋臣王猛等也是典型的胡汉搭配。中国古代的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时,可不会像西方殖民者那样疯狂劫掠,他们固然没有先进的文化,但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与当地的豪强进行联合,以统治国家的百姓,是许多少数民族君主的优先策略(这也是历代中原王朝的统治策略)。在苻坚灭亡前燕、前凉和代国时,并没有采用血腥屠杀的方式,他收纳了这些国家的统治者,还对他们予以重用,例如鲜卑人慕容垂;对那些势力比较强大的豪强,例如羌人姚苌,采用的是安抚政策。由此可想,苻坚即使灭了晋朝,对晋国的统治者和当地豪强也不会做毫无人道的大规模清洗。假以时日,苻坚可能会成为北魏孝文帝那样的君主,最终实现民族融合,提早完成军事、政治和文化统一。

总之,政治和军事的统一是多方力量博弈的结果,这种斗争是零和博弈,而不是你死我活的斗争。


世界大历史




历史小卒


伟大的华夏民族,绵绵五千年历史,无论以前是谁统治,都是我们炎、黄的子孙。五十六个民族,都是永远分不开的一家人。


何必论谁统治谁呢,都是家里的人,不分你我。沒有古代一代代的纷争,哪有今日中国的强盛。大浪淘沙,去其糟粕,留下的是精华。


石大哥14


有可能,当时东晋势力很孱弱,兵力也不足,对蜀汉也失去控制,如果苻坚指挥得当,统一南方是有可能的。苻坚是失败,1/太过于信任外来民族,2/不必御驾亲征,3/具体作战指挥应放权三军统帅,自己太缺乏军事实践经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