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得了癌症,血常规可以看出异常吗?

面善路人i


血常规是医院所有检查里面,基本上是最便宜的一项了。我们说三大常规,就是血常规、粪便常规、尿常规,之所以叫做常规,就是因为常规需要做的,很基本的。


虽然很基本,但是血常规也能提供很多信息,最简单的是就是血常规包含了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等,此外还有很多更细致的,比如红细胞压积等。


癌症患者,单独通过血常规不可能确诊。而且,绝大多数癌症,血常规都不会有明显的特殊。因为血常规的三大成分就是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我们说的肺癌、结肠癌、肝癌、胃癌、宫颈癌等等常见肿瘤,都不会导致明显的血常规异常,有可能会有点贫血,但贫血的原因太多了,谁知道是癌症引起的呢?对吧。


但有一些癌症(恶性肿瘤)是可以有点蛛丝马迹的。主要是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比如白血病,白血病患者血液里面有很多异常的白血病细胞,表现为白细胞计数显著增高,而且还会出现不成熟的白细胞。血常规里面能发现这个关键点,然后会怀疑这个病人是白细胞,但要确定白血病,需要进一步做骨髓穿刺活检。


另外,淋巴瘤,也能通过血常规来发现些问题。

但总的来说,不能通过血常规来发现绝大多数肿瘤,需要进一步检查,比如肺癌需要胸片、CT甚至穿刺活检,而胃癌需要胃镜,肠癌需要结肠镜,宫颈癌需要相关的妇科检查等等。肝癌需要腹部B超、腹部CT等。


熊猫医馆


血常规是医院最常用的一种检验方法,那如果得了癌症,血常规可以看出异常吗?实际情况是少部分癌症患者血常规可以明显出现异常,大部分癌症患者血常规可能是轻度异常或基本正常。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需要先了解下血常规究竟是查哪些项目。血常规,主要检查的项目是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及其分类(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细胞、嗜碱细胞)、血小板等项目,主要用于感染诊断、贫血诊断、血小板数值的诊断等。那么癌症患者的血常规会明显出现异常吗?血液系统癌症患者的血常规的确会出现明显异常,如白细胞异常增多、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异常减少等,医生会进一步进行骨穿等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

而其他癌症时,血常规不会象白血病一样明显出现异常。但由于癌症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一部分患者的血常规可能会出现贫血的情况,特别是对于中老年患者,如果血常规出现贫血,一定要找出病因,如胃溃疡?痔疮?如果都不是的话要警惕注意排除肿瘤的可能,特别是伴长期低热、消瘦的人。

最后,顺便提下,关于肿瘤方面最常见用的检验方法是肿瘤标记物的检查,其升高对癌症有一定提示意义,但其正常也并非一定排除肿瘤,应正确对待。


医患家


可以明确的是不能通过血常规诊断癌症,但是血常规有时可以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目前通过血液来诊断癌症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常常用到的肿瘤标志物,多数癌症都会有相应敏感的肿瘤标志物,比如胃癌常用的有CEA,CA199,CA72.4;结直肠癌的肿瘤标志物类似胃癌;肝癌的AFP;胰腺癌相对敏感的是CA199;前列腺癌PSA;肺癌的标志物常用的有SCC、NSE、CEA,CA125;腹膜转移癌或原发腹膜癌常会有CA125的遗传;妇科肿瘤常常有CEA、CA125、CA153等。

还有目前多数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通过各种仪器测量外周血中单个游离癌细胞或者血液中游离的肿瘤细胞DNA,来诊断是否患有肿瘤,但是目前来说检查费用昂贵,敏感性和特异性都有待提高。

为何说血常规不能诊断肿瘤呢,因为血常规主要的化验指标就是反应外周血中血细胞成分的变化以及血细胞和血浆比例的变化,并不会测量出是否含有肿瘤细胞。通过血常规可以反应白细胞总数的变化及各成分的比例变化情况,可以反应是否有炎症,或者说提示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性感染。还有白细胞太低,可以反应出是否药物导致(比如常见的化疗药多数都会导致骨髓抑制);还有原发骨髓疾病导致血细胞生成障碍。

为何说可以对肿瘤疾病有提示作用呢?

临床上最常见的就是患者出现了重度贫血,伴有短时期内的明显消瘦,这种情况很可能就是肿瘤导致的。尤其是中老年患者,特别要注意胃肠道肿瘤,尤其是升结肠癌。很多的升结肠癌患者都是因为患者明显的贫血或消瘦发现的。对于这类患者,我们会着重建议做胃肠镜检查,可以明确病情。


北大肿瘤张成海医生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问题。如果有癌症,血常规能看出异常的吗?

血常规有三个主要指标:血红蛋白、血小板和白细胞。

如果有癌症,大多数患者没有异常的血常规,只有少数人有。我们分开说:

血红蛋白:肿瘤患者可出现血红蛋白下降,即贫血。它常见于消化道肿瘤患者,如胃癌、大肠癌,可产生血便或吐血。当其他肿瘤发展到晚期时,也会发生贫血,因为肿瘤不断地消耗人体,然后就会发生营养不良和贫血。

白细胞:白细胞主要参与人类的抗感染和免疫活动,肿瘤患者一般不出现白细胞异常,但白血病患者可出现明显升高的白细胞,并出现不成熟、不成熟的白细胞。如果肿瘤患者感染,白细胞也会增加。

血小板: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凝结。正常情况下血小板变化不大。血小板减少症可发生在肝癌,这是由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也可发生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单纯依靠血常规,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能诊断肿瘤,肿瘤患者血常规不会出现明显的异常。因此,肿瘤的筛查不能依赖于血液常规检查,而需要与其他检查和检查相配合。

【希望此回答能帮到您,点击右上角“关注”后,可查看更多医师解答或免费向医师提问】


平安好医生官方号


血常规是每个医院最常规,最基本的化验检查。血常规指标里主要包含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绝大多数癌症病人血常规是基本正常的,只有极少数病人血常规可能会有些异常。相对而言,血常规对血液性疾病的诊断有着更大的作用。比如:如果血常规中三种血细胞有一种到三种异常,外周血涂片发现幼稚细胞,就很可能是某种白血病。

有少许门诊病人,首发症状是乏力,查血常规发现是贫血,经过进一步检查,做胃肠镜,腹部CT,骨髓穿刺等一系列检查,最后确诊为胃癌或者肠癌,这是由于消化道慢性失血引起的贫血。

有部分晚期癌症病人会出现白细胞升高,这个在临床上又称为类白血病反应。临床上约44%左右的恶性肿瘤患者可伴类白血病反应,多见于肺癌、胃癌、乳腺癌、食管癌、胰腺癌、肝癌等。恶性肿瘤患者出现类白血病反应却具有明确的警示意义,常常提示肿瘤的骨转移、骨髓浸润及进展迅速,预后不佳。

还有部分晚期癌症病人会出现血小板上升,恶性肿瘤病人普遍存在血液高凝状态,某些肿瘤细胞可以诱发血小板聚集。

总的来说,通过血常规来判断是否患癌是不现实的,血常规在恶性肿瘤的诊断中几乎没有太大的意义。如果血常规明显异常,多半是肿瘤晚期,病情比较严重的时候。即便是晚期癌症病人,在没有进行化放疗,饮食正常的情况下,大部分病人血常规都是正常的。所以,癌症诊断主要靠的是临床症状、各种内窥镜、CT或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而金标准是穿刺或者活检进行病理检查。


胡洋



关于癌症并不能单单依靠血常规中的结果来确诊!血常规只是最基本的常规化验,通过化验结果发现“疑似病情”后医生需要进一步的诊断,方能负责任的确诊病人是否患有癌症。


生病去医院血常规化验应该是最常见的化验项目了吧!面对化验单上那些陌生的字母跟数字,他们代表的是什么?又在提供着什么样的信息?你一定想知道吧?


首先我们要读懂化验单


血常规的主要项目包括: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绝对值、中间细胞绝对值、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百分率、血红蛋白浓度等检查项目,同时在结果后面又会标明参考区间,它代表的是一个正常人体的标准值,如果你的检查结果高于或低于这个标准值就预示着身体某些方面出现了问题。


1、白细胞计数、嗜中性粒细胞

增多:白血病、严重组织损伤、大出血、急性中毒、炎性感染比如扁桃体炎或者肺炎!均会引起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急剧上升。

减少:病毒感染、再障、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如红斑狼疮或者脾功能亢进等。


2、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Hb)

增多:除由于人体缺氧引起增多,大面积烧伤、腹泻、呕吐、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等也会引起增多。

减少 :除外伤急性或慢性失血,溃疡、痔疮等也会引起减少;由于缺铁、维生素 B12、叶酸等营养素造成的缺铁性贫血、 再生障性贫血、白血病等均会引起减少。


3、嗜酸性粒细胞

减少:伤寒、大手术后、或应用糖皮质激素后均会出现减少。

增多: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皮肤病、某些恶性肿瘤,如肺癌、胃癌、结肠癌等。


4、嗜碱性粒细胞

增多:白血病、血液病等 会出现增多现象。


5、淋巴细胞

增多:病毒或细菌导致的传染病如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结核菌感染等 。

减少:放化疗或尿毒症等。


虽然血常规检测可以初步判断疑似病情,但这需要具有专业知识的医生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后才能够确诊,对于没有医学常识人来说,最好不要妄下定论,耽误病情,一定要遵医嘱,配合治疗。


赵冬梅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国家注册执业药师/中国营养学会会员/九维健康学院二级讲师


营养百事通


很多人总想着抽个血就能查出是不是得了癌症,想通过简单的方式来查癌症,愿望是好的,但现实不是如此。不要说血常规,即便是所谓的“癌指标”(肿瘤标志物)对查癌也是价值非常有限。

但是不是说,血常规结果跟癌症没有任何关系,那倒不是。有时候,血常规的某些异常结果要引起重视,还真可能提示癌症可能,你要正确理解,你不能指望通过血常规结果来看是不是有癌症,不要带着查癌的目的去查血常规,但如果查了血常规(其实经常是由于其他疾病查血常规),对于某些异常结果,也去找医生分析解读。

血常规中如果三系(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明显异常升高(也可能下降),要警惕白血病,要找血液科医生就诊检查,必要时做骨髓穿刺和活检明确诊断。

除了白血病,还有一种类白血病反应,也可能有类似表现,不少癌症可能会有类白血病反应,这个也要提高警惕。

有的癌症可能会有单纯的血小板明显升高,但你不能反过看,一看血小板升高,就说唉呀,得了癌症,这就太简单化了,因为引起血小板升高的原因太多了,而且主要是血液系统的疾病。

总之,发现血常规的结果异常,要去查找病因。


肿瘤专科医生


非常遗憾,血常规检查看不出是否患癌症。我们反面假想一下,如果能看出异常,那么癌症的发现或者说筛查还会那么难么?这么一想,答案就出来了。

血常规一般检测的是血脂、血糖、免疫情况(白细胞等)、是否缺铁(血红蛋白等),这些是对身体状况最基本的呈现,许多的癌症病人查血常规不见得会有什么变化。

倒是有一种肿瘤初步筛查,也是通过抽血来化验,那查的是肿瘤标志物。但是要知道,不同的肿瘤有不同的标志物,而且有些肿瘤或许还没有明确的标志物。所以通过标志物来筛查肿瘤,只能简单的进行初步的筛查,比如对于男性高发5种癌症,那就针对这5种癌症的标志物进行检测,但是这个人很可能得了另外的癌症,但是那就检查不出来。

并且,标志物筛查只是初步的手段,其结果往往需要跟X射线或者B超等影像学检查结合才有意义。还有,癌症确诊的金标准是病理,其他的手段只能是初步的筛查。

所以,血常规是无法看是否得癌症的,不过有种筛查方法是标志物检测,通过抽血化验来做。但这种方法也不过是初步筛查而已,价钱也不低,是否必要因人而异,也因钱包而异。

姜丹,注册营养师,今日头条签约作者。


辰曦妈妈话健康


  目前癌症还属于不治之症的范畴,对人们健康威胁太大,癌症患者又是多么痛苦与无助。但如果能够早期发现,那么结果就不一样了,可以较大可能保证五年生存率。

  有人会问,从血常规里是否能够发现异常呢?要知道血常规是医院最常用的一种检验方法,也是日常检测中,经常会做的。如果医生能够从癌症患者血常规中看出异常,那么对于早期发现癌症是很有意义的。

  实际情况是,少部分癌症患者血常规可以明显出现异常,大部分癌症患者血常规可能是轻度异常或基本正常。原因如下:

  一、一般临床医师仅注意到三系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及血红蛋白的数量变化,但是血常规的结果还包含了更多信息,比如可以从最常见血常规结果来获取恶性肿瘤的血细胞变化信息。癌症侵袭全身组织,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在癌症的发展过程中均会出现相应的异常改变,而这些异常改变是可以通过血常规看出来的。

  二、血液系统癌症患者的血常规的确会出现明显异常,如白细胞异常增多、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异常减少等,医生会进进行骨穿等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

  三、其他癌症患者,血常规不会像白血病那样明显出现异常。但由于癌症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一部分患者的血常规可能会出现贫血的情况,特别是中老年患者,如果血常规出现贫血,一定要找出病因,特别是伴长期低热、消瘦的人,很有可能是癌症患者。

  虽说不是所有的癌症都可以从血常规中发现异常,但是目前通过血液来诊断癌症的方法却有很多,比如常用到的肿瘤标志物,多数癌症都会有相应敏感的肿瘤标志物。比如:

  一、胃癌常用的有CEA,CA199,CA72.4。

  二、结直肠癌的肿瘤标志物类似胃癌。

  三、肝癌的AFP;胰腺癌相对敏感的是CA199。

  四、前列腺癌PSA。

  五、肺癌的标志物常用的有SCC、NSE、CEA,CA125。

  六、腹膜转移癌或原发腹膜癌常会有CA125的遗传。

  七、妇科肿瘤常有CEA、CA125、CA153等。

关注“家庭医生在线”头条号,更多健康问答轻松看~~~


家庭医生在线


血常规是最常规,最基本的检查了,一般感冒发烧,或者身体哪哪不舒服,医生都会建议做个血常规,看看是什么问题。

血常规检查能够发现身体是否有感染,是否贫血,是否有血液疾病,而且能够及早的发现和诊断某些疾病。一般动物血常规检查项目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四大类。其中白细胞里的中性粒细胞能反应身体的化脓性感染以及流感,风湿类疾病等情况。红细胞能反应机体是否贫血。血红蛋白也是能反应机体是否贫血。

所以从血常规的指标来看,并不能准确看出是否得了癌症,其实癌症的检查和诊断是有专科标准的,而且癌症在早期阶段,血常规往往检查不出。就拿最常见的肺癌来说,肺里长了东西,血常规不会有任何异常,要做胸部CT扫描,配合肿瘤标志物的检查,才能明确诊断。还有肠癌,在早期阶段,没有流血的话,血常规也是检查不出什么的。

这也是有的朋友会问得问题,为什么年年都体检,都验血,还是会得癌症?为什么癌症在早期不易发现?体检的时候血常规检查,只能发现一部分常见的疾病,血常规正常了,并不代表没有癌症。那血常规就是没用的检查吗?当然不是。要想确诊癌症,必须要配合专项的检查,胃镜,肠镜,B超,CT还有肿瘤标志物等。

所以,单靠血常规检查,是发现不了癌症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