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晋国是如何分裂的,你怎么看?

shcho


《史记·三十世家·晋世家》中这样记载:

昭公六年卒。六卿彊,公室卑。子顷公去疾立。

晋昭公于西元前526年逝世后,晋国韩、赵、魏、智氏、范氏、中行氏六卿强大,公室却弱小了。

顷公六年,周景王崩,王子争立。晋六卿平王室乱,立敬王。"

晋顷公六年,西元前520年,周景王逝世,各公子们争夺王位。晋国的六卿平息了周王室的乱子,拥立周敬王。

十二年,晋之宗家祁傒孙,叔乡子,相恶於君。六卿欲弱公室,乃遂以法尽灭其族。而分其邑为十县,各令其子为大夫。晋益弱,六卿皆大。

西元前514年,晋国公族祁傒的孙子,叔向的儿子,在晋君面前互相诋毁。

六卿想削弱国君的力量,便依照刑法杀死了他们全部家族,并把他们的封邑划分为十个县,各自让自己的儿子去做大夫。

从此,晋君力量更加弱小,六卿都强大起来。

十五年,赵鞅使邯郸大夫午,不信,欲杀午,午与中行寅、范吉射亲攻赵鞅,鞅走保晋阳。定公围晋阳。荀栎、韩不信、魏侈与范、中行为仇,乃移兵伐范、中行。范、中行反,晋君击之,败范、中行。范、中行走朝歌,保之。韩、魏为赵鞅谢晋君,乃赦赵鞅,复位。二十二年,晋败范、中行氏,二子奔齐。

“出公十七年,知伯与赵、韩、魏共分范、中行地以为邑。出公怒,告齐、鲁,欲以伐四卿。四卿恐,遂反攻出公。出公奔齐,道死。故知伯乃立昭公曾孙骄为晋君,是为哀公。”

西元前497至西元前490年,经过一系列的战争,范氏、中行氏被赶出晋国,西元前458年韩、赵、魏、智氏瓜分了范氏和中行氏的土地。晋出公大怒,求告齐国、鲁国,想借机讨伐四卿,四卿很慌恐,于是反击攻打出公。出公逃亡齐国,半路上死去。所以智伯就立昭公曾孙骄做了晋君,这就是哀公。四卿自此坐大,晋公彻底沦为傀儡。

哀公四年,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共杀知伯,尽并其地。

幽公之时,晋畏,反朝韩、赵、魏之君。独有绛、曲沃,馀皆入三晋。

烈公十九年,周威烈王赐赵、韩、魏皆命为诸侯。

静公二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灭晋後而三分其地。静公迁为家人,晋绝不祀。

晋从此灭亡。


三家分晋之后,中国历史进入了春秋时期,这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从那之后,中国的大同社会彻底结束,农业资本家和吕不韦这样的金融资本家们,控制了整个中国。

三家分晋实际上是农业资本家,因为太过于发达,以至于强大到可以篡夺王权的地步。


平凡2850


其实晋国分裂的根源事件就是骊姬之乱,本来周朝建国后将天下分给了各路诸侯,各路诸侯为了维护领地,又将自己的子孙封为大夫,以血缘关系来维护自己的诸侯国,可在骊姬之乱时,晋献公因受离间计逐杀诸公子,并且从此晋国不再立公子,公孙为贵族,结果导致晋国无公族出现。

以血缘关系为代表的贵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以在朝为官的“士族”崛起,经过发展,到晋成公时代,异性大夫成为了新的公族代表,这为以后异性大夫作乱埋下了伏笔。



另外晋国设六卿,六卿就是六个异性大夫,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六异性大夫逐渐壮大,以后这六家为了各自利益开始互相吞并,最终有三家消失,三家壮大,而这剩下来的三家就是以后三家分晋的韩、赵、魏。


晋国被分在历史上是一个标志性事件,三家分晋自此成为了战国开始,春秋结束的分水岭。当然三家分晋也预示着曾经在春秋时期创造辉煌的霸主国之一晋国从此成为历史。


历史这点儿小细节


晋国分裂的起始因由应追溯至曲沃代翼。

曲沃武公以庶枝小宗取代大宗,贿赂周釐王,承认其为晋君,更号曰:晋武公。晋武公代晋二年卒,子献公立。士蒍对献公说:原来晋君的公子很多,如不诛杀,恐怕他们不服会作乱。献公就逐杀原来晋君的公子,把都城改在。晋国很多公子都逃奔虢国。虢国因此讨伐晋国但未成功。


自晋献公始,晋国不再立公子,公孙,史称“晋无公族″。

晋成公时以″宦卿之适子而为之田,以为公族″。后来赵盾又将各家异姓大夫代为公族,晋公室的力量由此衰微,对于作乱的异性卿大夫没有可靠的制约力量。春秋中期,晋国有十几家卿大夫控制政权,后来逐渐被吞并。到最后就剩六家“韩、赵、魏、智氏、范氏、中行氏”。范氏与中行氏先后被灭,只剩下四家,这四家以智氏最强。


智伯瑶是智宣子的儿子,仪表魁伟,武勇善射,多才多艺,性格刚毅,总之从表面看什么都好,但实质是其人道德品质不好。智宣子要立他为太子时,族人智果认为他会荡家覆宗,毁灭整个家族,劝智宣子另立他子,智宣子不听,智果遂与智氏断绝关系,另立一宗。

智伯即位后,伐齐讨郑,战功赫赫。这时他刚愎自用,贪得无厌,好大喜功的毛病更加显露,且四面树敌。


赵襄子(名字为毋恤)为太子时,随智伯伐郑,入城门时让毋恤先入,毋恤让智伯先入,智伯就讥笑他″丑而无勇″(毋恤相貌丑陋)。酒宴上借酒醉,以酒灌击毋恤,毋恤群臣请死,毋恤说:我的父亲看重我就因为我能忍常人之不能忍。毋恤虽然忍了这口恶气,但心里也非常恼火。伐郑归晋后,智伯居然对赵简子说废了毋恤,简子不可能听他的,毋恤更恨智伯了。简子卒,毋恤立是为赵襄子。


智伯还戏弄韩康子,智果进谏规劝智伯不可目中无人,四面树敌,智伯不听,一味作大。

贪婪的智伯为了侵占赵、韩、魏三家的土地,让这三家各拿出一百里土地与户口归公。韩康子、魏桓子不敢得罪智伯都同意并让出了土地,但赵襄子坚决不同意。智伯就率领韩康子、魏桓子攻打赵襄子。


赵襄子自知寡不敌众,退守晋阳,智伯围定晋阳城,赵襄子坚守不出,凭借弓箭死守了两年多。一天智伯遛达到晋阳城东北的晋水河边,决定水淹晋阳城,在晋水河边另挖一条河,把水引到晋阳,在上游筑坝拦住上游的水,此时正赶上雨季,智伯令士兵在水坝上挖了个豁口,大水直冲晋阳城,但晋阳百姓讨厌智伯坚决不降。


智伯引韩康子、魏桓子一起察看水势,并得意洋洋地对二人说,大水也能灭掉一个国家。说的二人心惊,因为魏家封邑安邑,韩家封邑旁边都有一条河,二人也怕这样的事会发生在自家身上。


赵襄子此时一筹莫展,身边的张孟谈说,韩、魏两家心里肯定也恨智伯,现在只有联手他们才能打败智伯,寻求活路。半夜张孟谈偷偷地找韩康子,魏桓子,结果二人答应合力打败智伯。最后放水淹智伯,智伯全军覆没。智家的土地被三家平分,以后又把晋国的其它土地平分了。

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晋君成了附庸。公元前403年,周天子正式承认三家为诸侯,因此韩、赵、魏三家合称“三晋"。三家分晋在中囯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春秋之终,战国伊始的分水岭,拉开了战国七雄的帷幕,是中国奴隶社会结束,封建社会确立的标志。司马光将其列为《资治通鉴》开篇之作。


寻桂子


难么偌大的晋国是如何分裂的呢?

起因是礼崩乐坏,源于晋国的一场长达六十七年之久的宫廷政变“曲沃代晋”。导致了执政者经常对自的子侄进行屠杀,并把大权交到了重臣的手里,造成大权的旁落。像东周一样,六卿的势力逐渐超越了晋国君主,并开始互相兼并。


叶子写实


晋国的分裂涉及到晋国的政治体制格局。从晋文公开始,晋国开始推行一种与其他诸侯国不太一样的众卿体制,可以简化理解为“三军将佐制”,就是将国家的军队分成中、上、下三军,每个军设一个将军,再配上一个副手称为“将佐”,三军将佐共有六名长官,皆为“卿”,合称“六卿”,其中中军将军为首席长官,不仅可以统领三军,还可以作为国家仅次于国君的首脑领导全国。将佐的选拔采用推举与国君提名相结合,推举人选从晋国世家大族中的后辈人才中选拔,实际上就是变相的世袭制,到后期国君的权威下降,而三军将佐的继承基本上被中行、范、智、赵、魏、韩六家把持。如果由哪位将佐去世,则由去世将佐家的子孙填补下军将佐的空缺,其他人员依次上挪位置,这样一来理论上六家都有机会担任中军将军一职,实现最高长官的轮替。这种制度在晋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中经历过多轮的变化,到了六家垄断三军的局面形成之后,内斗更加激化,首先是范、中行两家被挤走,六卿变四卿,不再补缺。再到赵魏韩三家反杀智伯,三卿格局定性,三家不愿继续厮杀,友好协商,晋国就此分裂。


大意觉迷


晋武公在位时,皇子太多,皇妃各为各自皇子谋权,谋利,引起了腥风血雨:,皇子重耳从山西逃难,过黄河,逃至陕西省,宜川县,秋林镇,靠南边一条深沟中,名为卧龙沟,冬天,天下大雪,重耳无家可归,在一大石上,睡觉,雪为他挡住了风寒。他熟睡如常。第二天。农夫发现,大石上有一盘白龙熟睡,多多农夫不敢去看。第三天,逃难人重耳沿门讨饭。农夫知道是真龙,给重耳在臥龙沟安了家。有老师给他教书。至十七岁,重耳问秦王借兵十万,大将:十员。与朝中老臣协力。夺取了晋武公丢失的江山,为晋文公。这是再结秦晋之好的开始。至今,大石上写臥龙石三个字。


286草民


春秋末期,晋国有四家最大的大夫,他们分别是智伯瑶、赵襄子、魏桓子、韩康子。智伯瑶想拍晋国王侯的马屁,就提出四家各拿出一百里土地和户口给晋出公。智伯瑶先拿出,魏桓子、韩康子也拿出。但是,赵襄子不同意。他说:土地是上代留下来的,不能白白地交出去。

于是,智伯瑶回报晋出公,晋出公命令智、韩、魏三家一起发兵攻打赵家。赵襄子坚守晋阳(今山上太原市)两年,另三家就是打不下来。智伯瑶到达城外看地形,认为水攻能取胜。于是,就放晋水去淹晋阳。赵襄子看到晋阳就要被淹没,连忙派人去说服韩康子和魏桓子,说明兔死狐烹的道理。韩康子和魏桓子反戈一击,帮助赵襄子一起灭掉了智伯瑶。

三家灭掉了智伯瑶,又将智家的土地一分为三归自己。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承认事实,封韩、赵、魏三家为诸侯。公元前367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三家瓜分了晋国,晋国正式灭亡。


张律明


三家分晋是由于生产力发展而出现的历史必然。春秋下半叶,晋国除了率先实行法治,六卿专权时期的六大卿族,又在各自的封地上改革田亩制废井田、开阡陌,并竟相减少田租爭取民心,大幅度提高了生产力的发展,最终由田租最轻的赵、韩、魏三家瓜分了晋国。


104795901406云在青天


真正的导火索是赵盾重新在晋国巩固公族体系,晋侯几百年来限制和削弱公族的努力毁于一旦,最终曲沃代翼的一幕重新上演,只不过这一次是韩赵魏三家分晋。


把小熊还给她


不存在三家分晋。国家中心不强,边境必起二心。美国的德州,加州,夏威夷啥的,国家只要不管,一哄而散那是早晚的事。当然,咱们也有这样的地区,比如某东某岛不也是这样,一会想挣省会一会想直辖,不得不说,海边人有尿行,但从不称称自己几斤几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