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崇禎皇帝,當初給李自成辦了“退休手續”,他還會造反嗎?明朝還會滅亡嗎?

老冒574


據史料記載,當李自成圍攻北京城時,他曾向崇禎致信,讓崇禎封為他的西北王。不幸的是,崇禎不同意。最後,李自成進入北京,明朝滅亡。然後清軍向南下,打敗了李自成。

這一事件使後代感到震驚。我覺得如果崇禎皇帝同意李自成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明朝仍然可以保存。

讓我們首先說,這樣做,為什麼明朝很可能會被保留下來。

當李自成圍攻北京時,他提出了崇禎要求將他封為西北王的要求,表明李自成能夠佔領北京城。事實上,沒有信心贏。畢竟歷史上有過瓦剌軍大舉南下,包圍北京城,最後在於謙的指揮下,大敗瓦剌軍,保住北京城的先例。
另一個,李自成,作為一個農民叛亂分子,他的最高目標,就是做王,畢竟,衣錦還鄉是所有農民叛亂分子的共同夢想和最早期目標。可以說李自成渴望實現這一目標,他多次表達了這個夢想。

如果崇禎皇帝允許李自成成為西北王,那麼李自成肯定會撤軍回陝西。回去後,李自成短期絕對不會造反。通過這種方式,崇禎可以集中精力處理清軍。而且,吳三桂不太可能向清軍投降。結果,清軍的勢頭必將得到有效遏制。

況且當時所有明朝人都這樣想:李自成與明朝之間的戰爭是內戰;清軍與明朝之間的戰爭是對外戰爭。所以李自成當了西北王之後不會二次發難甚至還可以出兵幫明朝,畢竟古代人還是講大義的作為王,皇帝有難理應出兵,但是可能不會賣力打仗吧。說實話只要吳三桂不開山海關沒有內戰,清永遠進不來。明滅主要是內部腐朽


那麼,崇禎為何不同意李自成的要求呢?

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首先,崇禎根本不信任任何人。對崇禎來說,不信任一直是個大問題。自清軍和農軍殲滅以來,罪魁禍首包括楊瀾、劉策、袁崇煥、孫元華、楊一鵬、熊文燦、鄭崇熙、薛國官、陳新佳、周豔如等。他殺死的一般大臣都沒有反叛,但他對他們有很大的疑慮。即使是他周圍的將軍也不相信,你怎麼能相信李自成!

崇禎不是一個成熟的政治家,可以說,明末就是一盤大棋。好的政治家,要能夠融合各種關係,借力打力。這些他全不會,一味嚴酷。當然,他也沒有一個好的幫手。網上流行一種說法,如果魏忠賢不死,明朝不滅。為什麼有這種說法呢?其實就是覺得明末缺乏一個有魄力的大臣。當然了,我們不能說崇禎殺魏忠賢不對,但是,因為殺掉魏忠賢,從而讓崇禎再也找不到一個可以給他提意見,幫助他力挽狂瀾的,正確處理農民起義軍的大臣,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無論結果怎麼樣,我個人佩服崇禎的氣魄,可惜了大明。

我是青山,一個普通曆史愛好者,歡迎評論。


青山論事兒


我覺得李自成在失去驛卒的工作後,哪怕崇禎再給他安排工作,他依舊會造反。

造反需要時代條件和個人的性格是否適合造反這兩個必要條件。時代是註定的,人卻不同。為何裁撒的驛卒千千萬,只有李自成造反呢?我們可以根據他的個人經歷來分析他的性格,看看他這樣的人是否遲早要造反。

李自成當兵退伍後是銀川驛站的驛卒,崇禎元年朝庭裁撒陝北驛站後便失了業。失業後生活無著落,他又要養妻又要交賦稅,所以向同邑大戶曾任同知的艾應甲借了債。後來無力償還,欠錢不還被艾同知告至官府,縣令晏子斌將他“械而遊於市,將置至死”,被整治的差點丟了命。

被親友贖回家後,他又悲哀地發現本為娼妓的妻子韓氏與村裡二流子蓋虎通姦,一怒之下殺了韓氏和蓋虎。據《明季北略》記載,李自成殺妻後怕吃官司,“知不免,遂殺艾,遁走甘肅”。

李自成逃到甘肅甘州(今張掖市),在甘州參將王國手下當兵。因作戰勇猛,被王國提為把總。怎奈當時明庭已如一艘破船,無錢發放軍餉,王國手下兵士譁變,又是李自成一刀將參將殺害,帶部隊投奔舅舅高迎祥。後來才有了我們打得崇禎上吊的李闖王。

從上面李自成失業到造反頭子的經歷中,我們可以明顯感覺到李自成的性格極為衝動好殺和充滿野心。他人生的轉折點有兩處,不是失業,也不是艾同知的逼債受辱,而是他殺妻和殺參將王國。

如果他得知姦情後,冷靜處理,設計來當場抓住證據,再將二人送交官府或宗族處理,以通姦罪論,他倆不死也得脫層皮。處理他倆之後還可以好好的生活。但他作了最壞的選擇,衝動之下一殺了之,沒有了退路。而殺艾同知也是極為無理,欠債還錢天經地義,怎能奪人性命?這不是報仇,而是濫殺了。

而他在殺參將王國之前已是把總,完全可以開啟嶄新的人生。憑著王國的賞識,好好努力幹,不說平步青雲,至少會比驛卒好千倍萬倍。但李自成因為自己的野心,想在亂世拉起一支隊伍而手起刀落斬殺恩人王國,這樣的人有多可怕?他不論在誰的手下都不會安分守己,你給他安排什麼工作?

有的人生來就不會甘居人下,在盛世為英豪,在亂世為草莽。衝動好殺充滿野心的李自成,受不得激受不了欺,碰到那樣的亂世,無論在哪他都會走上造反這條路。


長亭逸仙


如果崇禎當時把李自成安頓好或許他真的不會造反,但並不代表其餘的勢力不會造返。明朝末年老百姓不能夠安居樂業,稅收加重,苦不堪言,當時明末就以經形成了很多股非常有實力的勢力,都想著能夠有朝一日能夠取代明朝,其中三股勢力是非常強大的,一個就是農民起義軍,另一個是南寧,而最後一個就是東北的滿簇。

第一:其實每一王朝都有興哀,明朝在17世紀女真崛起的時候就已經進入了衰退期了,當時明朝已經千瘡百孔,境內動盪不安就邊境虎視眈眈,蒙古人,女真人,西方殖民者又不斷滋事,更為嚴重的是明朝後期突如其來的一場天災讓其雪上加霜,當時中國北方農業顆粒無收,疫病流行。

第二:明朝的文官在朝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文官權力在朝中占主導地位。最主要的原因是文官們熱衷於內鬥,相互傾軋,然而讓大明朝失去了武力支柱,讓不懂軍事的文官掌握了兵權。

縱觀種種原因就算沒有李自成明朝滅亡也是必然。





煮酒再論史


呵呵,還給李自成退休?沒有李自成,也許還有張自成,王自成……崇禎帝朱由檢的舉措失當,只不過是加速了朱明王朝的滅亡。或者說,是他朱由檢把朱明王朝送上了一天。

內憂外患,風雨飄搖,是朱由檢當政時,明朝末期的寫照。從明中期成化皇帝朱見深開始,皇帝及后妃,朱姓藩王,皇親國戚等大置皇莊,開始了土地兼併的序幕,到朱由檢時,土地兼併嚴重,農民賦稅負擔沉重,再加上天災,西北苦寒之地民不聊生,甚至人相食,作為明朝權力頂端的朱由檢,有沒有開倉賑濟啊?有沒有減免賦稅給人民以生路啊?有沒有從內庫裡拿出銀錢直接分給災民啊?沒有。倒是做了幾次表面文章,發個罪己詔應應景。你皇帝老倌兒都是個鐵公雞,下面貪腐的官吏做官就是為了搞錢,怎麼會出自己的錢救你朱家的江山?

藩王過多,由國家財政供養,國家財力不堪重負。眾多的朱姓藩王,除了盤剝封地百姓,還嗜財如命,一有天災人禍,決不會賑濟受災百姓,民心盡失。

政治生態不清。官吏腐敗,黨爭嚴重,朝局失衡。另外,民族矛盾的預防和解決機制也是有問題的。

崇禎帝的矛盾個性和舉措失當,加速了明王朝的死亡。朱由檢既求治心切,又乏求治之術,找不到明朝衰敗的根源和應對措施。為人既剛愎自用,又優柔寡斷;既無識人之明,又不懂適才適用;刻薄寡恩又猜忌好殺……不過,倒也硬氣,敢上吊自殺,好過那些為了自己活命,享受榮華富貴而甘當兒皇帝,卻也苦煞天下小民百姓了,李自成對河南的屠殺,張獻忠對四川的屠殺,滿清對漢人的屠殺等等,都由他們受了。

鑑史知今,國家要長治久安,人民要安居樂業,必須在政治制度的建設上,在國內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的處理的預見性和機制的制度化建設上,在社會價值和負擔分配的公正性和合理性上,要有頂層設計和制度聯動……


雲漢217


你以為崇禎皇帝不想安定天下,造福百姓嗎?

崇禎皇帝大有抱負,以天下為己任,奈何才具不足以挽天下之將傾。時勢造英雄,英雄仗時勢。時勢之不許,英雄可奈何?故吊死煤山之前仰天長嘆,君非亡國之君,臣是亡國之臣。他說錯咯,應該說君非亡國之君,勢是亡國之勢。

一朝一代之傾壞絕非一朝一夕一人一事造成,即使李自成不反還有王自成趙自成,還有張獻忠滿天星滾地王小曹操,還有北虜後金我大清。


柒道友


明朝的滅亡有其深刻的內在原因,氣候變冷,農田歉收,皇帝懶政,官吏腐敗,東林黨是嘴炮一族,太監是膽大包天的,老百姓是民不聊生的,特別北方陝西等地年年乾旱,苦不堪言,就差一顆火種,就可燎原,其實李自成的確是被歷史推動應運而生的人物,每每絕境,或者因官員受賄而脫逃,或者因滿清入侵而解困,而明朝政府的各級官員壓榨不斷製造饑民,呼啦啦大旗一招,起義軍源源不斷,就是一個庸才估計也能成事。


峰的顏色48


至少,李自成是不會鬧事的。

假如給他官職,他還會滅了其他土匪,滅了滿清,也未可知啊😄

崇禎皇帝太傻了,有這樣的良將,他不用,活該自縊。


老冒574


明朝的滅亡不是僅僅是有個李自成,沒有李自成也會有張自成,馬自成,只要明王朝不改善自己的財政情況,農民造反不可避免,即使沒有滿清和李自成,也會在無盡的黨爭中內耗而亡


baomin太多


明朝當時政治腐敗,經濟破產。後金崛起。即使沒有李自成,還有別人造反。


愚笨的小石頭


李自成不反還有其他人反,因為腐敗己達到無法挽救的程度,活不下去的人太多了,不願餓死而起義的人數不勝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