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這家負債17億元的企業重整成功後,員工待遇翻了一番

柳州这家负债17亿元的企业重整成功后,员工待遇翻了一番

柳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破產審判庭成立以來,截至2018年11月,受理清算與破產案件81件,指導基層法院受理破產案件17件。由該院受理的廣西柳州鹿寨金利水泥有限公司破產一案,是廣西首例企業破產期間託管成功案,企業在破產期間通過託管,既穩定了職工情緒,又產生了利潤空間,對於破產實務具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柳州这家负债17亿元的企业重整成功后,员工待遇翻了一番

重整成功 員工薪資翻倍

“2017年4月進入破產程序後,管理人將破產前公司所拖欠的工資部分補發了給我們。恢復生產後,我們的工資較停產前差不多翻一番。”12月5日,微評柳州(微信ID:cns-lz)到廣西柳州鹿寨金利水泥有限公司(簡稱“金利水泥”)採訪時,該公司成品車間主任謝志德高興地說。

放眼望去,這座經歷了諸多困境的水泥廠,如今已恢復正常的生產秩序,職工們堅守在各自的崗位上,為企業的生存和個人的生計忙碌著。

該案是廣西首例企業破產期間託管成功案,企業在破產期間通過託管,既穩定了職工情緒,又產生了利潤空間。

柳州这家负债17亿元的企业重整成功后,员工待遇翻了一番

經營不善進入破產清算程序

金利水泥主要經營水泥生產、銷售,曾是當地的明星企業,其創立的“通寶”水泥品牌享有較高的市場影響力。

因為經營不善、市場行情下行等綜合因素的影響,公司經營出現了問題,自2015年開始出現拖欠貨款、欠發欠繳工資社保等情形,並最終在2017年4月被柳州中院裁定進入破產清算程序。

經審計、評估,金利公司負債約15.66億元,其中擔保優先債權約3.8億元,稅款債權約6900萬元,民間借貸等普通債權約11.1億元,評估資產價值約3.94億元,資產負債率為397%,模擬破產清算條件下,普通債權的清償率不到5%,金利公司已經走到了破產清算的邊緣。

因此,柳州中院在啟動金利公司破產程序後就立即啟動了對金利公司重整價值的判斷和分析,並指導債務人、管理人及債權人進行論證分析。

經過各方反覆論證、分析,認為金利公司至少有兩方面重整價值:

1

市場稀缺的水泥生產許可資質和礦山開採資質,水泥生產工藝完備;

2

二是產品質量過硬,市場認可度高,銷售渠道廣泛且得到有效維護。

柳州这家负债17亿元的企业重整成功后,员工待遇翻了一番

重整難度大

2017年4月16日,金利水泥依法進入破產程序。4月18日,柳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指定廣西眾維律師事務所擔任金利水泥的破產管理人,並要求在9月之前託管成功。

廣西眾維律師事務所主任李傑表示,接管了金利後,發現當時的狀況遠比想象的要糟糕,具體表現在六個方面:

1

設備老化嚴重,已無法正常使用,設備維修至少需要1500萬元資金;

2

產品結構不合理且質量不穩定,銷售渠道不暢;

3

無流動資金,恢復生產面臨約3000萬元的資金缺口;

4

原企業老闆拖欠職工工資及社保費用近2000萬元,362名職工在長達3年半的時間裡無法使用醫保看病,職工情緒極不穩定,上訪頻繁;

5

企業漏稅高達5900萬元,還需要交納鉅額的滯納金和罰款;

6

高達17億的鉅額債務,而資產僅3.9億,資產負債率高達430%。

柳州这家负债17亿元的企业重整成功后,员工待遇翻了一番

聯動機制 解決多元難題

破產製度牽一髮而動全身,破產程序涉及諸多利益主體,實體與程序問題交織,諸多問題並非靠法院和管理人就能夠解決。對此,柳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依靠柳州市及鹿寨縣兩級政府及有關行政部門的支持,通過府院聯動機制解決金利公司重整程序中的諸多單靠法院無法解決的問題。

該案的承辦人柳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四庭副庭長孫翔介紹,進入破產程序後,瞭解到金利公司拖欠職工工資及社保費用近2000萬元,362名職工在長達3年半的時間裡無法使用醫保看病。

金利公司的員工以男性居多,年齡結構偏大,主要集中在40-50歲,是家庭的主要經濟支柱,一旦企業破產清算,想再就業相當困難,今後家庭的生活來源便成為一個大問題,也是影響當地社會穩定的重大隱患。為此職工選擇了集體上訪的極端做法,先後有規模的上訪達7次之多。

為此,在柳州中院正式受理金利公司破產清算案件後,多次到公司召開職工座談會,傾聽職工的訴求和想法,耐心細緻向職工宣講重整制度的優勢和好處,化解職工的牴觸和不安情緒。

同時,柳州中院協調鹿寨縣政府拆借300萬元給管理人發放停產期間職工工資,同時與柳州市人社局協調,在破產期間恢復了企業職工暫停了三年多的醫療保險,保障了職工通過醫保就醫,有效維護了職工隊伍穩定,贏得了職工的支持。

柳州这家负债17亿元的企业重整成功后,员工待遇翻了一番

託管經營建奇功

柳州中院在將案件由清算程序轉為重整程序時就立即要求管理人啟動重整投資人的招募工作,但受制於金利公司停產已久,未來經營形勢不明朗,首次招募重整投資人未能成功。

柳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並未就此放棄,而是大膽創新,以《企業破產法》規定的繼續營業制度為基礎,公開招募重整期間託管方,以利潤分成作為託管方的託管收益。

即通過公開方式,招募有資金實力和水泥管理經驗的團隊進駐金利水泥,通過對金利水泥的委託管理,設備運行良好,環保技改項目得以實施,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得以提升,職工工資和社保費用得以按照發放和交納,通過託管利潤分成的方式調動託管方的積極性和提高企業的債務清償能力。

託管期間,管理人聘請水泥專家,對託管期間原料採購和產品銷售的價格進行全程監控,確保最大化地實現託管利潤;對每份生產經營合同的實施法律審核,確保每份合同的合法有效及依法正確履行;協調政府相關部門並獲得全面支持,確保託管生產經營和產品銷售能正常進行。

託管模式有三種選擇:一是租賃;二是承包;三是利潤分成。

法院和管理人就三種託管模式曾進行過討論和研究,最終認為租賃方式存在租金標準不好確定,同時擔心承租人在環保項目方面不積極投入且在承租期間破壞性的使用設備,不利於破產財產的保護;承包方式存在法律風險,發包人對承包人承包期間形成的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而利潤分成方式對於管理人而言是工作量最大、承擔責任義務最多的方式,但相對公平,債權人和託管方均較容易接受。

李傑介紹,託管是破產管理人要達到的最高境界,換句話說就是“一面破產一面生產”。託管的好處包括:讓工廠的設備得到運轉,從而實現資產保值;穩定市場客戶資源;託管期間職工的工資和社保可由託管方兜底保障;利於維穩。

2017年9月1日,金利水泥由廣西魚峰集團託管。託管恢復生產至今,生產經營穩步推進,窯運轉率正常,熟料、水泥產品質量穩定,沒有發生重大安全、環保事故。

至2018年11月底,總共生產熟料115萬噸,生產水泥131萬噸,實現全產全銷,實現銷售收入約3.8億,上繳地方政府稅收超3200萬元,實現稅後利潤8200萬元,為維護社會穩定、助力當地經濟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據瞭解,託管方進場後安排進行了設備設施的檢修及技改,增加投入安全環保設施,對生產工作環境衛生等清理整治,改善了就餐環境,提高職工食堂伙食質量,勞動保護用品發放到位。

謝志德表示:“我們職工覺得公司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良性變化,工作積極性提高了,生產運行正常了,水泥生產的產質量有大幅提高了,工資待遇準時發放了,社保費用公司準時繳納了,生活來源有著落了,我們可以安安心心、認認真真的上好班了。”

柳州这家负债17亿元的企业重整成功后,员工待遇翻了一番

柳州破產審理改革顯成效

12月5日上午,柳州中院在廣西鹿寨金利水泥有限公司召開破產審判改革成果新聞發佈會。此次新聞發佈通過介紹廣西鹿寨金利水泥有限公司破產重整這一成功案例,全面展示了柳州中院在破產審判改革中的探索創新舉措及成績。

2014年12月,柳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展破產案件審理方式改革試點工作,成為西部地區和少數民族自治地區唯一開展此項試點工作的中級法院。

柳州这家负债17亿元的企业重整成功后,员工待遇翻了一番

據介紹,自柳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成立全區法院首個具有獨立編制的清算與破產審判庭以來,共受理破產案件81件,受理破產案件數量位居全區法院前列;成功審理柳化股份、金利公司等一批有重大影響的破產案件,處置不良資產約25億元,清理各類債權約78億元,清償職工債權人逾萬人。

柳州中院黨組成員、副院長閉文軍表示,實施破產審判改革四年來,柳州中院通過打造專業化破產審判團隊,為柳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1

探索建立“府院聯動”機制,在全區率先設立破產審判專項資金,加快推動“無產可破”的“殭屍企業”處置。

2

推行分類評估處置“殭屍企業”,對能救治的企業積極重整,對無法救治的企業及時破產清算,依法維護國家利益及債權人合法權益。

3

在全區法院率先開展“執行轉破產”工作,依法受理30件“殭屍企業”清算案件,使1000餘件、標的額近30億元的執行案件得到整體解決。

4

探索創新破產審判機制,制定破產案件簡易審理模式,規範破產管理人管理監督機制,推動破產審判智能化,成為西部地區首家利用“線上+線下”模式召開債權人會議的法院,並實行破產財產網絡拍賣,提高破產財產變價效率。

發佈會上,金利公司職工債權人代表領取到了拖欠的工資439餘萬元、集資款680萬元,鹿寨縣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領取到了社保費用1430餘萬元的承諾支票,柳州中院、鹿寨縣政府還為10萬以內的普通債權人代表發放債權。同時,破產管理人廣西眾維律師事務所向鹿寨縣經濟開發區遞交了所欠稅款約6900萬元的清繳承諾支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