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楼市走向两个极端,背后透漏哪些真相?

在全国楼市“降价”声中,苏州楼市出现分化。

分化的主要表现为:一方面新房与二手房的成交量差距拉大;另一方面,买房人会选择保值和抗跌的区域,回归黄金轴线园区、姑苏区和高新区

那么出现这两种分化,背后到底透露着什么市场真相呢?接下来,这种分化的趋势将会怎样?


一、11月住宅成交4587套 每日成交相对平稳

据房天下苏州统计数据显示,11月苏州新建商品房住宅类成交量为4587套,环比下跌25.24%,成交面积为约559873平米,环比下跌23.93%


苏州楼市走向两个极端,背后透漏哪些真相?

从单日成交套数走势来看,11月住宅日成交峰值出现在11月1日,当日成交824套,遥遥领先,11月26日和27日和30日表现也不错,日成交分别为479套、391套和337套。日成交低谷在11月25日,仅成交个位数,为6套。


苏州楼市走向两个极端,背后透漏哪些真相?

二、双吴区域继续领跑 网签数据失真

再从各区域的成交数据来看,吴江吴中继续领跑,相城区位居其后。吴江区住宅成交量为1528套,在六大区位列榜首,吴中区毫不逊色,住宅成交量达到1459套。相城区位居双吴之后,住宅成交量为556套。


苏州楼市走向两个极端,背后透漏哪些真相?

高新区住宅成交量为437套,姑苏区成交量为412套;工业园区成交量195套,六大区垫底。

受网签的影响,新房的成交数据,有失精确度。苏州采用高价盘搭配低价盘混合网签的方式进行网签,核心区域倒挂盘不能网签,如园区的实际数据肯定要大于网签数据,新房的数据信息,并不能反应出市场的冷热度


三、南山维拉网签175套夺冠

这种混合网签的方式,也能从全市商品住宅套数排行TOP10的表单中,分析出一二。


苏州楼市走向两个极端,背后透漏哪些真相?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南山维拉、华丽家族太湖汇景、蔚蓝四季花园占据全市商品住宅成交排行榜前三的位置,而从前十网签均价中,只有苏州唐宁府网签均价为37027元/平,其他楼盘网签均价不超过2万元/平。

也就是说,新房的网签因素,掺杂着太多的人为因素。


四、惊!二手房成交8038套 姑苏区涨幅最高

相比于新房市场,二手房市场才能更好的反应出苏州楼市情况。

据苏房网数据研究中心整理,11月份苏州(含吴江)二手房住宅签约8038套,环比上涨8.98%。这是继10月份二手房成交数据,小幅下跌后,再次出现上涨,月成交量再度跨上8000套大关。


苏州楼市走向两个极端,背后透漏哪些真相?

从各区域的成交情况来看,除园区外,其他区域环比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浮。

在上涨的区域中,姑苏区环比上涨24.26%,成为各区涨幅最大的区域,吴江区涨幅22.9%,位居第二,高新区的二手房环比上涨12.58%,排列第三。吴中和相城区涨幅不大。

在这组数据中,姑苏区格外引人注目,其背后的意义影响深远。姑苏区虽然房价单价较高,房龄时间长,但是周边的学区、配套成熟。这样的房子,总价并不高,对抗风险系数大。这也体现出,买房人,除了价格因素外,对于主城区和成熟配套区域的回归

园区二手房成交小幅下跌,但是依然是成交量最多的区域。主要是因为,11月份月亮湾3号和中海上东区等新房入市,而且二手房价格高于新房,价格倒挂严重,不少购房者把需求转向了新房领域。


五、苏州楼市走势:分化继续拉大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的出来,

新房和二手房的成交量,差距继续拉大;部分区域的房子仍将热抢,部分区域的房子卖不动

新房和二手房的成交量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是,新房价格过高,逼着一些刚性需求转向二手房市场,甚至不少人会选择老破小。因为总价决定着买不买得起,单价决定着买得爽不爽!

其次,新房和二手房的区别,还在于新房需要一年又半载的时间,这段时间需要租房,而且一年多的时间,钱拿去投资,又将是一笔不小的收益;而二手房,基本上即买即可住。

限签政策仍在,随着2016年拍出的高价地陆续入市,限签将会使新房的成交量萎缩;二手房的签约,则不受影响,二手房成交量进一步上升,这种差距将会进一步拉大。


苏州楼市走向两个极端,背后透漏哪些真相?


从现在的苏州市场来看,部分区域的房子热抢;部分区域的房子,已经打起了价格战。

园区,一直是炙手可热的区域,11月园区月亮湾3号和中海上东区,线上选房,被一抢而空;一些一二手倒挂的楼盘,如绿地瞰湖广场,也是热销;此外,高性价比的楼盘,如苏州湾天铂,最后一次开盘,也取得不俗的成绩。

而像高新区的浒通板块作为供应量最大的区域,区域内的多个项目,已经打起了价格战。临近年底,开发商急着回款,利用价格在所难免。如前一段时间,越秀江南悦府,单价直降5000元/平。

降价并不可怕,就怕降价也没人购买!

2018年,仅剩下20多天的时间,甚至2019年,这种趋势,将会越来越明显,短时间内,不可逆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