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地位最高的諸侯,為何在春秋戰國一點建樹都沒有?

自然捲小美


“興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漢四百年之張子房”,熟悉歷史的小夥伴應該對這句話不陌生了吧。這句話提到了我國曆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兩個朝代,一個是強盛的漢朝,東漢西漢加起來差不多四百年的時間。另一個就是周朝了。

周朝並不是一個大一統的王朝,它是奴隸社會制度。武王伐紂之後,周武王建立了周朝,史稱西周。西周晚期,周幽王為博褒姒一笑,點燃了與各路諸侯通信的烽火,戲耍了各路諸侯。最後在犬戎進攻周王朝時,沒有諸侯來救駕,西周就此滅亡。

西周滅亡後,周平王遷都洛邑,建立了東周。而東周又由春秋與戰國兩個時期組成,這是一個諸侯大混戰的時代。公元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結束了中華大地四分五裂的局面,建立起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

春秋戰國是一個亂世,諸侯各顯神通,拼了老命的搶奪糧食、人口和土地,在混戰的過程中,又先後誕生了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可是縱觀春秋戰國的霸主,甚至稍微強盛一點的國家,都沒有西周時期地位最高的諸侯的份,這又是為什麼呢?

有很多人就會問了,西周地位最高的諸侯是誰呢?

我們都知道,春秋戰國時期,周王形同虛設,但是在西周,周天子的權威還是至高無上的,對各路諸侯都有生殺予奪的大權。而在西周時期,哪個諸侯國能巴結上週天子,它的地位自然也不會低。有一個國家卻被歷任的周天子所寵信,地位之高,連齊國、魯國這等國家都無法比擬,這個國家就是虢國,假道滅虢的主人公。

如果有認真研究西周歷史的話,就會發現,西周發生的每一件大事都與虢國國君有關。周武王分封諸侯時,虢國鎮守虎牢關這一當時最重要的關口,位於西周與中原之間。虎牢關以東是商朝的故地,商朝的殘餘勢力尚未完全消除。

當時紂王的兒子離間看守自己的三位諸侯與周公旦之間的矛盾,三大諸侯與紂王的兒子聯合起來謀反,這是虢國的位置就相當重要了。虢國憑藉士兵的勇猛和虎牢關的堅固,愣是將威脅擋在了虎牢關之外。

經過此戰,虢國的地位被正式確立,虢國成為了周王朝的大門護衛。每次周天子征討四方,東西虢國極其後代一定跟隨在側,虢國國君甚至還節制王宮守衛的虎賁軍。東西兩個虢國國君的主要責任就是幫周天子收好東西兩個大門。

由此我們可以發現,虢國的強大與否與周王室的強大有直接關係,當週王室失去了統治力時,弱小的虢國再也威風不起來了。所以春秋戰國時期,壓根就沒有虢國的位置,甚至為了接濟周王室,虢國還讓出了自己的部分封地,虢國一天天的衰落,最後被其他諸侯國所吞併。好在周王室念及舊情,收留了他們,下場也不算太慘。


歷史風雲閣閣主


問題指向不是很明確,不過根據我的理解,應該是指封國的爵位吧。

我先給出我的答案,原因就是“地緣”,地緣的變化就是封國地位變化的關鍵原因。

周的封國分為公侯伯子男,地位最高的,應該是指封國之中的“公”國。

西周一共有宋、杞、祝、焦、薊、陳、虢七個公爵諸侯國,其中前六國君主之所以被封為公爵,皆因其為之前的王者後裔。華夏曆來有“滅國不滅祀”的傳統,夏禹的後裔被分封在杞國,商湯的後裔被分封在宋國。黃帝、炎帝、堯、舜的四個後代,分別被分封為薊國、焦國、祝國、陳國。這六個公國的主要作用就是祭祀歷代帝王而已,更多是一種榮譽性質的補償,不足為訓

只有虢國是個例外。虢國開國君主虢仲是周文王之弟,故被周武王封為公爵。

虢國在西周時期確實威風凜凜過一段時間,但在平王東遷之後,進入春秋戰國之後,確實一點建樹都沒有了。

虢國之所以能在西周風光一時,是因為他的身份,因為開國君主是周文王的弟弟,周武王的叔叔,真正的王親國戚;但虢國之所以沒落,也因為他的王親國戚的身份,以及由此而來的封地的地緣劣勢。

我們先來看一看虢國的地緣形勢圖:

網上找不到更好的,對付著看吧,我也不會作圖。

但這張圖其實已經可以看得很清楚了。

虢國由於是王室近親,所以周王室把它安排在了對於維護關中鎬京安全最重要的崤涵通道的東端,扼守函谷關——潼關一線,可以說周王室把自己的身家性命都寄託在虢國的身上,當然,虢國回報了周王室足夠的信任,在三監之亂等危害周王室安全的關鍵時刻,多次挺身而出。

但隨著周王室地位的下降,虢國也就風光不再,直至“假途滅虢”被晉所滅。

原因從上圖也看得很清楚。虢國的地形太狹小了,完全沒有迴旋的空間。圖中三門峽一帶就是虢國傳統的地盤,當地被中條山、崤山、華山等包裹,中間是黃河,扼守茅津渡等,地形崎嶇複雜,極其缺少擴展的空間。

在周王室強大的時候,虢國可以依賴周王室提供後勤支持和緩衝空間,但是到了周王室衰落的時候,侷促在崤函通道之間而沒有發展空間的虢國,就只有等死了。

這是虢國衰落的最主要的原因。

應該說,當時周王室的分封還是考慮得比較周到的,虢國為公國,扼守最重要的崤函通道;晉為侯國,守護西北;齊魯則為周王室拓展東部邊疆;南陽盆地邊緣的漢陽諸姬則為周王室防備南方的蠻夷楚國。

但這一切,在周王室東遷洛陽,地位一落千丈以後,就一切都發生了變化。

因為周王室已經無力支持各諸侯國,尤其是虢、魯等地位高的諸侯國,在這種外力消失的情況下,各諸侯國的地緣優劣勢就體現出來了。

首先消失的自然是虢國,春秋初年,晉國就滅了虢國;而周公的魯國,作為僅次於公國的侯國,雖愛到戰國末年,但早就威風不再。原因也是地緣劣勢。魯國西邊要面臨三晉分裂後的韓趙魏的威脅,後方就是齊國的虎視眈眈,四戰之地,能維持到戰國末年已經很了不起了。

其實發展到後來,所謂的戰國七雄,其實都是邊緣地帶的封國,西邊的秦,南邊的楚,西北的趙以及韓魏,北邊的燕,東邊的齊,中間的封國都被一一吞沒了。原因是周邊各國可以免除來自多方尤其是後方的壓力,而中原封國則必須面對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再有能耐,它也承受不住不斷的衝擊。比如戰國最早稱霸的魏國,在桂陵、馬陵之戰之後,又被秦國奪走河西之地,退縮中原,隨後就失去了爭霸的可能,只能苟延殘喘了。


江上一峰青


西周時期,有宋國、祝國、焦國、薊國、陳國、杞國、虞國、虢國八個公爵諸侯國,宋國因為是殷商後裔,所以被周王室以“客禮”對待封為公爵,黃帝、炎帝、堯、舜、禹的後人,因為是王者之後,所以也被封為了公爵。虞國的開國君主虞仲和虢國的開國君主虢仲,因為都是周文王、周武王一脈血親,所以也被封為了公爵。這些公爵諸侯雖然在西周時地位很高,被封為了公爵,但封地並不大,有的又近周都,對周朝起拱衛作用,周王對他們表面信任,實則也加以防犯,所以他們的發展空間並不大。另外,先賢之後,過分講究禮義,不象其他諸侯國崇尚暴力,“槍桿子裡面出政權”,所以在軍事上難以與其他做大的諸侯國抗衡。宋襄公與楚王爭霸,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在戰場上講仁義道德,最後只會自食其果。所以不管是周朝的皇親國戚,還是先賢之後,亦或是殷商後裔,在殘酷的春秋戰國爭霸戰爭中,不是被兼併,就是被滅國,消亡於歷史硝煙中。


陸棄


  周朝分為西周和東周兩個時期,西周時的周天子在昭王之後逐漸的走向沒落,但對分封的各諸侯來說,仍然擁有極大的權威。當時東方最大的諸侯齊哀公被紀國國君說了壞話,周天子要將齊哀公用大鼎烹殺,齊哀公沒有任何辦法,只能乖乖受罰。

  在整個西周時期,有一個諸侯國長期得到歷代周天子的賞識,這就是虢[guó]國。幾乎每位周天子與每代虢國國君都非常親近

,這絕對是無上的殊榮。周天子不但親近虢國,虢國的爵位在諸侯中也是最高的。西周一共封了八個公爵諸侯國,其中古代聖賢的後裔佔了六個,其餘兩個是姬姓宗室國虢國及虞國,虢國比姜太公的齊國和周公旦的魯國要高一個等級,是西周地位最高的諸侯國之一。

虢國原本是文王同母弟武王嫡叔虢叔的封地,鎮守西周與中原之間的虎牢關,也是當時最重要的關口。虎牢關以東是中原和商朝故地,還留有強大的

商朝殘餘勢力,必選派一個周天子十分信任又有能力的人鎮守此處。由於虢叔年紀幼小,就由二哥虢仲輔佐(虢仲是庶出,地位要低一些)。

周王朝建立不久,紂王的兒子勾結監視他的三位諸侯聯合起來作亂,反對姬旦。虢仲打敗了敵軍,將叛亂擋在了虎牢關以外,為西周的統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周天子為了表彰虢仲的功勞,就將虢國封賞給虢仲即東虢,將鎬京以西的散關一帶封給虢叔即西虢,這樣東西虢國成了周王朝東西大門的守衛者。

  西周的每件大事後面幾乎都有虢國國君的身影。西虢國君統領鎬京天子六師中的一師,並且節制擔任王宮守衛的虎賁軍,東虢也統領成周八師中的一師,每次周天子出征,都由兩個虢君統領一師,或者由虢君統領天子六師代替周天子去征伐四方。在出土的文物中,幾乎一半的江淮蠻夷都是由東虢國君去討伐,西北的蠻夷由西虢國君去討伐。

  兩個虢國君主的主要責任就是為周天子守好東西大門,或代周天子出征,在地位上是其它諸侯都不能比的,但東西虢國的整體實力卻不如一些原來的邊疆諸侯如齊、晉、楚等。 而且東西虢國和周王朝緊緊捆紮在一起,周王朝遭受挫折,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周朝末年,周天子影響力極度下降,西虢隨周平王東遷至今河南陝縣東南,地跨黃河兩岸,河北稱為北虢,河南稱為南虢,實為一國,於前655年被晉國所滅,留下假道伐虢的典故。原地留有一小虢,前687年被秦國所滅。東虢國,西周初年所封諸侯國,位於現河南滎陽,前767年被鄭國所滅。

所以,虢國在春秋時期一點建樹都沒有,還沒有傳到戰國就滅國了,也不可能在戰國有所作為。


鳳皇臺上憶吹簫


周朝分為兩個時期,各個諸侯面對的局面大致也分為兩個時期,即西周時期和東周時期。西周時期的周天子雖然在昭王之後漸漸的走向了沒落,但對於中原諸侯來說,周天子還是擁有極大的權威,可以征伐任意一個諸侯。就是周天子已經不能支撐天下的時代,東方最大的諸侯齊國國君被紀國國君說了壞話,周天子要將齊哀公用大鼎給烹殺,齊哀公也沒有任何辦法,只能乖乖受罰。所以,在西周時期,哪個諸侯要是跟周天子走的近,那絕對是無上的殊榮。

可能哪個周天子特別賞識某個無法繼承王位的兒子或一個有才能的大臣,特別親近他們,並將他們封為諸侯。但這種親近是不能長久的,比較每個周王的喜好和同諸侯們的親屬關係都是有區別的。但在整個西周時期,卻有一個諸侯國長期得到了各代周王的賞識,這個諸侯國就是虢國。幾乎每個周王同每代虢國國君都非常親近。

虢國我們聽著都有點陌生,甚至還不知道虢的讀音。周天子不但親近虢國,虢國的爵位在諸侯中也是最高的,比姜太公的齊國紀國及和周公旦的魯國都要高一個等級。西周一共封了八個公爵諸侯國,其中古代聖賢的後裔佔了六個,還有兩個是姬姓宗室國虢國及虞國。

虢國我們對它沒有了解也蠻正常,因為我們提到諸侯就想到了春秋或者想到了戰國。哪個諸侯在西周時期有什麼作為,我們都是陌生的。但你要是認真研究一下西周史,你會發現西周的每件大事後面都有虢國國君的身影。虢國原本是文王同母弟武王嫡叔虢叔的封地,鎮守西周與中原之間的虎牢關,也是當時最重要的關口,但虢叔年紀小,就由二哥虢仲輔佐(虢仲是庶出,地位要低一些)。虎牢關以東是中原和商朝故地,那是的商朝統治者還留有強大的殘餘勢力,必選派一個周王朝十分信任的人又有能力及實力的人鎮守此處,因為虎牢關的後面就是周朝極為重要的成周地區。周王朝建立沒有多久,紂王的兒子就離間監視他的三位諸侯與實際掌權者姬旦之間的矛盾,後來三監與紂王兒子聯合起來作亂。

這時的虢國就相當於七王之亂的梁國,虢仲聯合勇猛的虢人和依靠自己統領的虎賁軍,將叛亂擋在了虎牢關以外,並打敗敵軍,為西周的統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甚至可以說經過此戰,西周的才穩固下來。周王為了表彰虢仲的功勞,就將虢國賞賜給了虢仲就是東虢,在鎬京以西的散關一帶封給了虢叔就是西虢。就這樣東西虢國成了周王朝東西大門的守衛者。

後來虢仲和虢叔都成了王室大師。每次周天子討伐四方都有虢仲和虢叔及其後代的身影。鎬京的天子六師就有一師就西虢國君統領,並且還節制擔任王宮守衛的虎賁軍。東虢也統領成周八師中的一師。在有限的西周文物中,我們發現,每次周天子出征,都由兩個虢君統領一師,或者要虢君統領天子六師代替周天子去征伐四方。在出土的文物中,幾乎一半的江淮蠻夷都是由東虢國君去討伐,西北的蠻夷由西虢國君去討伐。

兩個虢國的君主擔負的責任就是為周天子守好東西兩個大門,或為周天子出謀劃策。他們肯定沒有精力將心力放在自己國家的治理上。而且他們取得了勝利,也是為周天子取得的,周天子除了給他們榮譽和財寶,也給不了他們土地了。時間長了,虢國的國君在地位上,是其它諸侯都不能比的。但東西虢國的實力卻不如一些原來的邊疆諸侯如齊國晉國及楚國了。 而且,兩個虢國和周王朝緊緊的捆紮在一起了,要是周王朝遭受挫折,這兩個虢國也將是覆巢中的完卵。

後來,周天子已經完全不行了,而西虢又和平王作對二十年最後還失敗了,雖然西虢東遷了,但已經是一個小國了,爵位也從公爵變成了子爵。東虢為了接濟周王室,拿出了之間的大量封地,這就註定虢國在接下來的虎狼時代不會有好日子過。後來西虢在春秋前期就被晉國滅了,過了幾十年東虢也被晉國滅掉了。好在周王室看他們為了之間辛苦了幾百年,收留了他們,國家雖滅亡了,但下場卻不悲慘。

所以,虢國在春秋時期一點建樹都沒有,只是為周天子大聲呼喊了幾次。他們還沒有傳到戰國就滅國了,就根本不可能在戰國有所作為。


中華文化網


風水輪流轉。


adu的天空


和位置有關,一般爵位高的封的近,中原/河南周圍那一帶,就當時來說人口多位置好,可反過來講,周圍都是差不多的國家,擴張受限,即使強大一點也是四戰之地,比如小霸一時的鄭國,而分到外面偏遠的地方可以放手擴張,


DingdingCat


諸侯地位最高的莫過於姬姓諸侯,一個字:笨


南北朝故事123


戰囯之所以形成就是諸侯間的秩序已不存在了。


沙河堰北散淡人


這個問題本來就有問題!西周最高的諸侯是指那個諸侯國?題目不明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