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學室友情不如高中室友情呢?

一隻漂亮的花狸


高中時候大家一般有一個共同的目標:考上一所好大學.那時候大家都比較努力,為了這個大家共同 的目標而努力奮鬥,而且在宿舍帶的時間也不會太長,大家一般也不太會鬧矛盾,有問題也會忍讓一下,然後第二天繼續奮鬥,總之高中生活都是比較緊張的.高中生大多也比較單純,基本上來自於同一個地方,大家的語言、習俗都差不多,在一起的共同語言也比較多.



而到了大學的時候,反而是上課時間比較少,空餘時間比較多,空餘時間大家基本上是在宿舍度過的,所謂飯煲思淫慾,沒事招是非;大家都在一個狹小的空間內生活,而且來自於不同的地方生活習慣都不一樣價值觀也不一樣,所以大學宿舍的矛盾就要多一些.


大學時候,年輕人的性格也成熟了很多,有了自己自主性,很多人不再把學習當做頭等大事,人的精力比較旺盛,這麼多人在一起難免也會出現那一些矛盾糾紛.


1927年的古董先生


講道理,這並不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真命題,題主不要被誤導。

並不是大學室友沒有真情,只是你們共同經歷的太少。

這個話題我並不想配圖,但我會認真回答

拿我來說,我在大學入學時,也是抱著大學室友情不如高中室友情的理念。不願意過多的和室友接觸。

我只和幾個比較有趣的同學一起,不再像高中那樣,是班裡的開心果一樣。我開始不願意展示自己,甚至班裡一半的人,我連名字都不記得。

我這樣度過了自己孤獨的大一,什麼話也不想給別人說,包括和我一起走過四年的女朋友(忽略我的年紀)。

直到現在,我的性格都因為大學期間受到的影響,變得有些內向。


事情的轉機,出現在大二之後。

事件一:

一次因為各種原因,一天沒吃飯,出去買吃的眼前一陣發黑,耳鳴,左搖右擺的倒在了路中央。一個買小吃的好心大叔給我買了巧克力和水讓我坐著休息。因為不放心我自己晚上11點回去。就讓我找人接我。

我因為和室友交流並不多,可是處於無奈,還是硬著硬著頭皮給舍友打了電話。已經睡下的室友二話沒說,穿著拖鞋就飛快的趕到地方,接我回去。

事件二:

大三上半學期的課程設計,我們是軟件工程專業。當時的我學藝不精。碰巧小組成員都是渣渣....對於編程完全不會的那種。

於是我被迫成了組長,這就意味著,我要設計,編碼實現,寫文檔。然後再把自己的成果分給他們。

時間緊迫,可我一個人根本無法完成。兩個大佬舍友在完成自己的項目之後。幫我改文檔的改文檔,修bug的修bug。一改就是半夜兩點。這就是我曾經不想深交的舍友。

事件三:

還有很多事情就不說了。

大四了,大家實習的實習,找工作的找工作。宿舍只有一個考研的舍友守著。彷彿一個孤寡老人。

前陣子回宿舍,本來擁擠的宿舍突然感覺異常冷清。以前很討厭的地方。現在總有種家破人亡的悲傷。

考研舍友熬夜了,中午才被隔壁宿舍同學叫醒吃飯。迷迷糊糊之中,他只說了:“把xx叫上,xx肯定也沒吃呢,咱們一起。”(xx是我的名字)

曾經一向很不正經的舍友,不清醒的時候,還能惦記著我沒吃飯。我確實很感動。只可惜的是,大學時光看似很長,卻稍縱即逝。

我沒有更多的時間去對他們敞開心扉的在一起生活了。


說到這裡我只想告訴各位,以心交心,你走到哪都會留下值得回憶的東西。且行且珍惜,相聚真的是緣。


百里遊戲


都是室友,可謂朝夕相處,日久生情,自然都難忘。

但順著題主問題講,若高中更進一步,原因或有:

1.空間上,大都三點一線,一齊晨操作息,足跡更固定密閉、窄域化。

2.精力上,集中於學業和高考,全日制快節奏,早起晚睡少週末。

3.年齡、思想、學識上,告別少年,觀念奠基,學科知識架構成形,人生烙印感影響更深。

4.衝突點方面,大學社團組織、獎學金、繼續深造、就業推薦等,更加社會化。感情夾雜利益,純度深度難免雙下降。


最後,繞開問題,回到現實。

如果有過一起奮發精進的人,有過一段難忘的共同人生歷程,請君多珍惜

哪怕近來一直都未曾聯繫,以《酒幹倘賣無》裡的歌詞附願:從來不需要想起,永遠也不會忘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