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的山碑:感謝中組部中宣部 宣傳好人用好人


河南新鄉衛輝獅豹頭鄉的太行山有一個棋盤山隧道,在隧道上部刻有“太行公僕吳金印 田渠路作證”的字樣,落款是“百姓”。此圖是棋盤山隧道口的情況

吳金印,男,河南新鄉衛輝人,196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全國優秀鄉鎮黨委書記。曾任河南汲縣李元屯公社大隊會計、大隊長、大隊黨支部書記、公社黨委委員、團委書記。此圖是衛輝的一棵石榴花

在衛輝市獅豹頭公社工作10多年間,他在群眾家住了7年,在治水工地住了8年,帶領群眾打通6個山洞,築起85道大壩,建起25座水庫和蓄水池,架起8座公路大橋。此圖是衛輝的一座引水隧洞

在衛輝市獅豹頭公社期間,吳金印還帶領群眾營造良田2400畝,植樹20多萬株,使一窮二白的山區發生了巨大變化。此圖是棋盤山隧道的宣傳語

1987年,吳金印調任衛輝市唐莊鄉黨委書記,又帶領群眾建起了萬畝林果園、萬畝蔬菜田,興辦了無 氧銅杆廠、水泥廠等企業,使唐莊插上了騰飛的翅膀。此圖是衛輝的梯田

2017年唐莊鎮實現工業固定資產投資5億元,工農業總產值80億元,一般預算收入166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6000元。此圖是衛輝一個山村內的情況

工作中,吳金印以身作則,要求鄉鎮幹部始終堅持“四同”:和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有事同群眾商議。遇有大項目,幹部住山上,住工地,住群眾家,吃派飯。此圖是衛輝的的一座石橋

吳金印說過:“老百姓養一頭豬,一年能掙幾百元;養一隻雞,一年能攢一罐雞蛋。咱們當幹部的,吃的是群眾的糧食,花的是群眾的稅收,如果不替群眾辦事兒,還不如一頭豬、一隻雞!”此圖是山碑中的一個“好”字

994年,他被中組部推薦為“全國百名人民好公僕”宣傳人選;1995年,他被河南省委授予“優秀共產黨員”稱號;“七一”又被中組部授予“優秀工作者”稱號。此圖是衛輝的一個農家院

群眾為了感謝老吳,為他立碑刻傳,但是立幾次,他就撤幾次。於是百姓把他刻在了太行山上。此圖是老百姓刻的山碑

2017年,中央組織部、中央電視臺聯合錄製的"兩優一先""兩學一做"的《榜樣》系列節目是,再次將吳金印作為全國典型組織學習推廣,中組部中宣部多次說出了當地老百姓的心聲,當地老百姓也將中組部中宣部刻在了太行山上。此圖既是老百姓刻的山碑

【《布衣鏡界》關注百姓生活 弘揚傳統文化,感謝您的評論、收藏、點贊和轉載,敬請點擊“關注”並查看我的前期內容,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