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本位,已退位

金本位,已退位

货币之于证券市场,就像氧气之于呼吸,汽油之于引擎,没有货币,即使未来形势大好,世界充满和平,经济一片繁荣,行情也不会上涨,没有剩余的钱,就没人买股票,股市就会是一潭死水。就像匈牙利一位吉普赛音乐家所说:“没有钱,就没有音乐。”同样地,“没有资金,就没有经济成长。”

黄金在人类发展历史上一直都是全球通用的货币,这已经是一个约定俗成的事情。以前有些地区,像狗牙,石头,贝壳也都成为过货币,原理上并没有差别。

金本位制(自从英国于1816年率先实行金本位制以后,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实行了金本位制),金本位制是种在经济体制中平衡供需以黄金为基础的货币机制,确定纸币与黄金的换算单位,两者挂钩,国际收支,均用黄金调节,商品的价格取决于供需,供大于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为了形成固定的外汇价格,在国际贸易往来中,贸易赤字,相当于花钱花多了,本国货币就少,就需要用本国储存的黄金把整个市场上本国货币买回来,但是一段时间内本国发行的货币量是固定的(对应着一定量的黄金储备),黄金少了,那就得想办法增加资金收入,再把黄金买回来维持固定的储备,如何增加中央银行的收入,那就是把消费者和企业家口袋里的钱掏到中央银行的口袋里面,怎么掏呢?办法就是提高利率,减少开支(减少消费),缩减贷款及提高税收,把第一级财富再分配,直接减少个人及企业手上的钱,也就是实行通货紧缩政策,把市场上的钱收回到央行手中,通货紧缩就意味着消费降低、生产水平降低、失业率提高,生活水平降低等一系列问题;反过来贸易盈余,盈余赚的是外国货币,需要兑换成黄金,那黄金储备就多了,两者相互对应,那就得让市场多来点流通货币,这时利率和税收就可能降低。

金本位制从未发挥过作用,推行极端的货币紧缩政策就会减少市场的货币供应量,投资减少,经济萎缩,生活艰难,这是任何政府承担不起的代价,再者支持金本位制的人接受了一种错误的假设或者说认知;某种货币的价值取决于存放在央行的黄金储备,其实错了,货币是基于信用的,该国国家的货币的价值取决于该国的经济实力和经济管理制度,比如我们的人民币越来越有价值,就是基于中国的各方面实力的增强,再看津巴布韦币,都贬值成什么样了……,而且黄金生产量的增长幅度远远低于商品生产增长的幅度,黄金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商品流通需要,2017年世界的经济总量74万亿,地球黄金储量就那么多,还不谈开采冶炼难度,因此金本位制的崩溃是必然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无体系的体系”)是基于信用货币,信用货币不再直接代表任何贵金属;它的唯一支撑是对发行者实力的信心。不过黄金作为世界通用货币的历史在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就破灭了。世界货币不再与黄金挂钩,美元成为了新的世界货币,信用货币的时代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的。

金本位,已退位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是因为黄金数量的增长,已经跟不上世界财富增长的需求,说白了就是黄金不够用了。

回到现实,先来看一组数据:

2017年,全球黄金存量大概是19万吨,目前黄金价格是1244美元一盎司,总价值大概是8万亿美元。

根据瑞士信贷研究所发布的,2017年全球财富报告中说到,全球总财富大概是280万亿美元。

黄金总价值只有全球财富总价值的1/28,黄金连个零头都没有。就算全球真的发生超级危机,总财富缩水一半,也没有任何回归金本位的可能性。

所以,即使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黄金也并没有大幅上涨的基础。现在因为担心未来会发生经济危机而买入黄金做投资增值的基础也就没有了。

再说的明白点,就是未来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黄金价格也不一定会大幅上涨。

话说回来,即使是这样,黄金依然具备货币流通功能,由于储量有限,所以同样具备保值功能。一旦真正发生经济危机,依然会受到资金的追捧。

在经济危机里面,黄金作为一种保值品种是可以的,想要投资增值就不一定,原因就在这里。

还有人想着买点黄金股也行,但其实黄金股和黄金并不一样,黄金股做的是黄金买卖,主要反应的是黄金的消费功能,而不是投资功能。担忧会发生经济危机,就买点黄金股,这逻辑是说不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