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大学生跟老师敬而远之,大学理想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

露馅的红豆包




不敬而远之的一位朋友的故事

一个大学同学,和我不是一个专业的,特别健谈,性格开朗幽默。他和别的同学与老师的交往方式完全不一样。

他永远是班上唯一一个坐在第一排的学生。读过大学的朋友都经历过,上课喜欢往后面坐,至少不可能去坐第一排。而他不是,他做第一排,而且也是唯一一个所有任课老师都认识的学生。因为他是唯一一个会与每个老师互动的学生。

他和老师相处的可见非常好,于是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在毕业答辩中,都获得了不少非智力因素的优势,成绩普遍比的同学好。你要知道大学课程的打分中老师的印象分是无限的(勿喷,即便是考勤分有一定百分比,但是你的最终成绩就是你老师决定的)。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和大学老师处好关系是一种人生赢家的体验。不是说要去献殷勤去奉承,而应该不卑不亢得去和老师一起完成学习这个过程。

理想的师生关系

我这位大学同学一看见老师就会很热情的打招呼,而很多同学会一见面就绕开走。这个差别就体现了敬而远之这个现象。

在我看来,理想的师生关系就是之前在一个答主朋友上看见的一个词,“亦师亦友”。

我们应该以老师的身份去尊重他们,因此我们见面应该先礼貌热情去打声招呼。但是我们应该不卑不亢,不要畏惧这些老师,他们完全可以成为你学习上的好朋友,甚至是生活中的朋友,忘年交。



宇文哥哥习惯性总结:

亦师亦友,这就是最理想的师生关系,无论是哪个阶段的师生。



关注“热心哥哥宇文笑”收看更多教育类独到见解

科技黑洞宇文笑


大学里,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才好,想来感觉从以下几个方面说一说比较好。

班主任(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班主任老师是和学生打交道最多的,当然不能和中小学的班主任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不会从早到晚的和学生在一起,不过和其他老师比起来,打交道的时候还是比较多的,虽然说好多人不愿意当班主任,可是学生最后认识的主要是班主任,毕业之后联系最紧密的也是班主任,十几二十年后搞个聚会什么的,一定会请到的老师肯定也是班主任。

所以,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最好的。

年轻老师和学生之间关系

此一类型的老师,特别是刚毕业入职的老师,和学生的年龄上相差不多,外貌上更是没有什么区别,不知道是老师的情况下,学生一般会叫他们为师兄或学姐,所以这些老师最容易和学生打成一片,常常会和学生称兄道弟,等毕业之后,师生关系就更成兄弟关系了。

还有的产生师生恋,成为一家人的。

中年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敬而远之的,大概是这一类的师生,年龄上相差较大,时间上老师也没有太多的和学生交流,一方面由于长期当老师形成了比较严肃的习惯,另一方面,对于看似自己孩子年龄的学生,不免想多教育几句,种种原因,学生和老师之间,便容易敬而远之了。

上述三种关系,说不上哪种最为理想,三种关系如果能各取所长,就应该是最好的了。


一介书生945


我认识很多老师,下课以后在教室站一会就离开。如果没有学生找他们,他们从不主动联系学生;但如果学生问他们专业的问题,或者在其他方面向他们寻求帮助,他们又会变得非常热情,不遗余力地去帮学生。这些老师私底下就是比较内向的人,不光对学生,对其他同事也是如此,但不可否认,他们还是很关爱学生的。

我也见过很多学生,包括学生时代的我自己,对老师是敬而远之的。下课后不会围着老师聊这聊那,没有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不会咨询老师,即便问老师问题也是问完就撤,哪怕第一遍没听懂也不大好意思问第二遍。当时教我们的老师,反倒是我毕业留校后才熟悉起来的。

当然,反过来的情况也不少。校园里经常会有学生和老师PK篮球,会有老师请学生吃饭,会有老师给学生写出国推荐信,也会有学生主动帮老师搬东西,班级聚会时邀请老师参加。

但总的来说我认为,大学里大部分老师和学生是很难建立亲密关系的。一是因为交集太少。大学四年,很多老师只给一名学生上过一两门课,有的还是大课,除非是特别出众的学生,老师一般都记不住人。二是利益关系不强。老师除了给成绩以外,与学生没有更多的利益关系,通常是挂科的学生会与老师套套近乎。三是日常帮助并不多。在很多问题上,大学生会找师兄师姐,会找辅导员,但很少找任课老师聊,任课老师对学生日常心理的关系也不多。

不过,现在也有很多高校要求年轻教师担任学生班主任,要求每个月至少与学生见一次面开一次会,这对于建立教师和学生的紧密关系有很大帮助;另外,一些优秀的本科生开始走进实验室,他们与老师们的关系自然也变得更加亲密。而对大部分本科生来说,与老师的这种关系似乎仍然是可有可无。


高校人才真经


现在的大学生,跟老师的关系那简直就是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形同陌路。

我这几年由于工作原因,在大学里面代课。去过很多学校。发现特别是二、三本及职业院校,那学生的素质明显差很多,特别是职业类院校。在路上碰到老师,既不理睬也不打招呼,似乎就是没看见。上电梯时,一窝蜂的往里挤,根本不管你是不是老师,直接推你。上课不仅不听,还要叽叽喳喳讲话,非常的烦人。讲了还不服气。跟高中生很类似,自觉性特别差!

正常的大学师生关系,至少在街上碰到老师,好歹应该打个招呼嘛。文明礼貌是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嘛,这点都没有,未来还会在工作中搞好人际关系?再者对老师要有基本的尊重,上课不能讲话嘛,有什么要讲的应该放在课下!其次,老师要你去配合完成的工作或任务,应该要欣然接受并做下去嘛,有什么困难直接和老师反应嘛,不说也不问,石沉大海。真的很寒心。

老师和学生没有交集,似乎永远在两条平行线上走动,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要改变,只能从学生思想上改变,而这不是立马能做到的。


教育新时论


不请自来的

首先要弄清两点,一,他不是你老师,是你导师,二,你们都是成年人。

大学老师不像高中初中,他们不会来关心你爱护你督促你,你要跟你大学老师建立关系,你得有跟他说话的资本!

屁不懂,全靠一门心思打鸡血考进的大学,完了之后天天网吧逛街旅游的人,还是不要去打扰大学的讲师副教教授的好,更不用说建立什么师生关系了。

你要有足够的情商智商,才能跟他们打交道。

比如说,一个小学生在你面前晃荡,天天问,老师,你吃不吃橡皮糖,可好吃了!

你烦不烦?


梧鼠


理想的师生关系是处理成健身教练和学员的关系。学生自己按自己的目标学习,老师按标准教学。现在社会让老师承担太多职责。


我和我的眼光


首先,大学生和老师敬而远之,这是常态,也是现在大多数学校存在的现象,而根据我的经验,大学里李想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以下这样的:

1、老师的专题研究很重要,然而也有自己的学生在做一些学习和工作,这样可以相互促进交流。

2、学生不要太自我,其实老师也是满好相处的,并不是说老师看不上你,而是你自己努力的程度到底够不够,再者,你自己需要有上进心,需要有兴趣去跟着老师学习。

3、说到底,最终的矛盾还是利益问题,总归还是要放低自己的标准,这样才能真正开始你自己的大学生活,不要太在意一时的得失。

最后,祝你一切顺利!如有其它问题,还可以再问我。


逍遥心驿站


在大学期间,跟老师的关系,大部分的都是亦师亦友。如果你觉得某个老师值得你跟他交朋友的话,我能更好去给他尝试接触一下,但是有的人呢,他就是给人一种尊敬的感觉,我们无从下手,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你自己去品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