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為什麼掌多拳少?為什麼不叫太極掌呢?

平安居士57996206


太極拳為元末明初武當張三丰所創,後來逐漸演變為“楊氏太極拳”、“武式太極拳”、“陳氏太極拳”、“吳氏太極拳”等幾大流派。

至於太極拳的套路招式當中為什麼會‘’掌多拳少‘’,為什麼不叫“太極掌”?簡單歸納一下,應該主要是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是因為傳統的稱呼:

中國武術徒手搏擊套路當中,主要就是,‘’拳、腳、掌、指、肘‘’等部位的綜合運用和技擊技術,雖然不同套路有不同的名稱,比如“鷹爪掌”、“螳螂拳”、“連環腿”,等等,這些武術套路雖然都有各自的技擊特點,但總體上都歸於“拳術”這一類,命名時,無論命名為“拳”還是“掌”,都應該沒有什麼較大爭議。

其次,與太極拳的運動特點有關:

太極拳以“輕靈圓活、以柔克剛”為主要搏擊理念,重在發揮肢體的靈動性,運用“纏、繞、卸、帶、借”等手法來化解敵方攻勢,達到“以小力制大力、四兩撥千斤”的對戰目標,在與敵方周旋的過程中,再伺機給予敵方以有效的打擊。這些搏擊手法的運用,主要靠掌法的變換來實現,在給予敵方有效打擊時,‘’拳掌並用‘’才能更好的發揮打擊效果;這也是太極拳‘’重在防守,輕於進攻‘’的主要特點,防守多於進攻,防守以掌為多,進攻適時用拳,用掌多於用拳,因此,太極拳是一種‘’掌多拳少‘’的拳術練習套路。

再次,與太極拳的拳術性質有關:

中國的拳術主要分為“內家拳”和“外家拳”兩大類,內家拳以“練意、練氣”為主,外家拳以‘’練體、練力‘’見長。 太極拳是一種重在“練意”為主的內家拳,講究在練拳時做到“排除雜念、心靜體松”,練習時要求“眼隨手走、意領勢行”,這種意識要貫穿每一個動作環節,以達到“舒展均勻、和緩連貫”的動作要領。這些動作的舒展靈動,如果用拳,則顯動作生硬,意識侷促,行動艱澀;如果用掌,則易於肢體圓活,氣血通達,變換協調。這也是太極拳“掌多拳少”的原因之一。

如果結合“太極內功”,意識、呼吸、動作三者並練,練意和練氣同時進行,那更離不開“用掌”這一主要動作,人體的兩手可以視為“陰陽兩極”,氣血的通達運行,關鍵在於四肢的舒展暢通,變掌為拳,則會阻滯脈道,不利於氣血通行。

太極拳融合了“太極陰陽”原理,從“先有形到無形”,到達“無招無式、變化無常”的更高境界,身心並練,剛柔並濟,不失為一項老少皆宜、防身健體的有效鍛鍊方法。


今古雜誌


太極拳為什麼掌多拳少?為什麼不叫太極掌呢?這和太極拳的宗旨也就是創建此拳時,創拳人對這套拳負於的拳的定義使命有關。這太極拳根據現在的資料來講,是有河南陳家溝人陳王庭所編,所創造的。陳王座當時因在官場仕途上混的不很得意,無奈之下回到家鄉,閒來無事,想找點事做,但他一生供職在軍隊,會的和喜歡的也就是武術,和道家的養生功夫。於時就想把拳術和道家的養生倫理融入一體,這也可以說是創建太極拳的初衷。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始,有名,萬物母。天地始與自然,始與無極。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這是創拳的總旨,理論的總本。加上戚繼光長拳三十二式長拳,互揉互融,而形成了太極長拳,八門五步十三勢。即:掤捋擠按,採挒肘靠。號稱四正勁,四隅勁。這八門勁中都是以掌,以指使用俱多,所以在人們眼中看到的,基本都是掌,拳有但很少。另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太極拳的養生功能,因為創拳時,與道,與修練性命有關。與天通,與地通。渾身自然舒展。天地一大宇宙,人體一小宇宙。因肢體的自然舒展放鬆,更有利於氣的運行,更利於養生,附合天地運行的自然規律。隨然練吋拳少,但用時並不防礙,掌隨時可變拳,變指,具體是拳是掌是指,全在使用者的心意間。即然掌多,為什麼不叫太極掌呢?因為掌裡孕含著拳,隨時掌可變拳,變指,變化多端,可剛可柔,變化萬千,怎樣使用,全在心意剎那間。即然可技擊,可防身,裡邊藏著拳,還是叫拳好吧。謝謝。


鶴舞蘭天逍遙客


掌法,多是武俠小說裡的一種創作,打人殺傷力最強的、最便捷的還是拳,這是普通人打架不會用掌打人,都是握緊拳頭。實則,練武之人,練習時,身體要含住勁。打鬥中,相反,身體也好,拳頭也好都是放鬆的,打上人的一瞬間才攥拳發力,不然身體總繃著容易僵硬,不靈活,也容易疲勞。拳術的名字一般體現了擊打殺傷的根本。現實裡,最著名的掌法是八卦掌,但八卦掌是一種先輩武術大宗師研創的一種特殊技擊技巧,完全有別於其它拳術,圍圓走轉,避正打斜,步法靈活多變,雙手不僅要求有鐵砂掌的功力,還擅長手刀,能插人軟肋雙腎,狠辣無比,最適合武鬥的拳術之一。還有鐵砂掌、硃砂掌一類,就是依靠掌力傷人,但這是硬功、絕技,不是拳法。太極拳也不是完全握拳打人,有擒拿、摔法,更多依靠拳頭的是八極拳、形意拳之類,但要注意,中國拳術厲害就在於,不拘泥於手腳,肩、背、肘、胯,凡是能用上的,貼身靠打都能發揮出來,當然,練得不到家的不算。


崩拳如箭


練武之人都知道,收縮和伸放。練時是掌,過程是掌,真正要打到對方身體部位時,必須聚力、化成爆發力瞬間變作拳頭擊中對方。所以練太極也好,長拳內家拳等都是一個道理,練時雖是掌,實戰多是拳。


王學孝746


太極拳為什麼以掌為多,中國傳統武術,即使是少林拳,很多內部秘傳的拳術也都是以掌居多,拳很少。按照少林派的說法,握緊的拳使力量堅固而易於停頓在自身,不利於發力。因此下乘拳術才用拳,上乘都用深具爆發力的重掌。

為什麼不叫太極掌吶,想:已經叫了n多世紀的太極拳了,這樣叫自有它的道理吧——



雲淡風輕V19


今日頭條中對聯最多,為什麼不叫今日對聯呢?


老邱232907184


太極拳套路中掌多拳少,筆者認為是基於兩個原因,一是出於養生效果的需要,二是太極拳特殊技擊效能(聽勁)的需要。而這兩個原因的源頭則是傳統的陰陽五行學說的對立統一哲學思想。

這種哲學思想對於太極拳來說,就是養生與武術的統一。養生是太極拳立拳的基礎,也是終極目的,而拳也就是指武術部分,則為其副產品,養生為本,技擊為末,是這種指導思想決定了太極拳套路中掌多拳少的狀況。

眾所周知,技擊搏鬥唯快不破,力量與速度成為先決條件,任何技巧在絕對的力量與速度面前都會失效。為了達成力量與速度的目的,人們往往會超負荷訓練,而這種急功近利的方法會使人的體能透支,易使人體受傷,為健康埋下隱患。

太極拳的套路設計編排,及其訓練(練功)方法與外家拳術的練法是截然不同的,外家拳術基本是硬練,套路動作迅疾剛猛,其特點是強迫自己的身體適應心理上的需求,讓身體服從思想。而太極拳則恰恰相反,是讓人的心理欲求順應人的身體本來的生命活動規律,以期達成益壽延年的目的。仔細觀察分折可以發現,當今社會上流傳的各式太極拳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強調要求身體放鬆,動作輕柔舒緩,至於放鬆舒緩到什麼程度,各式太極拳又有不同的要求。

太極拳的基礎是傳統的養生氣功,民間流傳的養生氣功種類繁多,功理各異,但也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要求練者練功時必須通過三調(調身,調心,調吸)來使身體放鬆,這三調方法及身體放鬆也是所有養生氣功的共性(硬氣功除外)。緊張的心理活動,緊繃的身體,體能的強化訓練是不符合養生要求,也就是太極之理的。試想練者從頭到尾緊攥著拳頭如何放鬆?套路中變拳為掌有利身心放鬆,有利於功夫長進,有利於健康養生。不放鬆,太極內功之"氣"則不能壯大,太極之換勁則不能達成,換勁不成,先天之拙力就不能用於實戰,就不能做到無過不及,隨曲就伸,捨己從人,雖變化萬端而唯理一貫。

世間的搏擊功夫擒拿摔打技法繁多,而太極拳只有十三式,即掤捋擠按採挒肘靠進退顧盼定(人有百病,而中醫治病只有八法:溫清補消汗吐下和,太極拳理與中醫之理同源)。法則為後發制人,因敵變化,順勢而為,在不知敵的情況下,決不先發攻擊,否則必被對手乘虛而入,導致落敗。對於太極拳來說,拳頭不是唯一的擊敵方式,筆者於練功時有這樣的切身體會,在對練時(模擬狀態下)的隨機變化中時常不用手,僅用小臂和身體的接觸點也可以捋化,不用拳也可掤化,真正用拳的機會反而很少,無論接觸點在哪兒,一切都順其自然,太極拳的套路掌多拳少,概因太極立拳練拳的理念不同。

太極拳之拳只是一個象徵,一個符號,既便是把它叫做太極掌也沒什麼對錯,隨便叫個什麼名都可以,就如一個人的名字,可以稱其為張三,也可以稱其為李四,其本質不會因名字而變。太極就是一種思想,一種世界觀,宇宙觀,它反應的是世上事物發展變化的自然規律,闡述的是自然之理,其理放之四海而皆準,順之者倡,逆之者亡,僅此而已。


上善若水125944379


這個問題真正把太極拳當武術練的人才能體會到。拳法中掌實戰中實際上起的作用大多跟動物的鬍子功能一樣,只不過是眼耳的延伸,從武術太極式子中可以發現任何掌,隨時可以演變能太極拳中很少的拳式。實戰中就是隻要找到機會,隨時能打出要命的一拳。所以大多都是用掌尋找機會。。。。例子就不舉了,練過的體會一下就知道,沒練過的,說了也白說。。


漢堯風情


我打過幾年的沙包,總結出一些經驗,不管是用拳或是用掌,只要訓練刻苦都可以擊殺對手,所以就不必計較叫什麼太極拳和太極掌了。


利已13019


太極拳的拳,此拳非彼拳。此拳者,拳術也,它是拳、掌、肘、腿、膝、腳、肩、跨、頭等各個部位的技擊動作的統稱。所以太極拳的拳不是僅僅指拳頭而是指技擊的拳術。你問的問題就好比:泰拳的膝、肘技法是最厲害和最常見的,為啥不叫泰膝、泰肘之類的名字是一個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