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丨60萬億大產業爆發:足以顛覆微信、超越阿里的超級風口!


洞察丨60萬億大產業爆發:足以顛覆微信、超越阿里的超級風口!

李彥宏說,移動互聯網的時代結束了。

周鴻禕說,互聯網下半場就要開啟。

谷歌公司董事長埃裡克·施密特預言:互聯網即將消失,一個高度個性化、互動化的有趣世界即將誕生。

下一個足以顛覆微信、超越阿里的超級風口在哪裡?當下看,唯有物聯網。

01

風正起

“物聯網”這詞從1999年提起到現在,專業“忽悠”18年,孩子上大學了,都沒見著大規模商業化的影子。人們早不拿它當“風口”了。

但在2016年,物聯網領域發生兩件驚天動地的大事。

一是在2016年6月,3GPP組織(移動通信標準化團體)將NB-IoT標準協議(即“窄帶蜂窩物聯網”,你可以記為“NB的物聯網協議”)確定為物聯網通信的全球統一標準。

關於NB-IoT的重要特性,以下僅供技術小白吹牛專用:它用於移動性不強、傳輸數據量小、延時不敏感的應用場景,比如智能抄水錶;它比GSM網覆蓋範圍高10倍,地下管道也能信號全覆蓋;一個基站接入設備量高達10萬;電池不充電能讓通信模塊死扛10年;成本僅需5美元。最重要的是,華為正是這一標準的發起者。

洞察丨60萬億大產業爆發:足以顛覆微信、超越阿里的超級風口!

二是在2016年11月,“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和萬分殘酷的競爭”,3GPP組織將華為的極化碼方案確定為5G短碼的最終方案。這成為中國在通信領域擁有重大話語權的標誌性事件。

5G技術被認為是物聯網的標配,能提供低成本、低能耗、低延遲、高速度、高可靠性的通信,以支持物聯網長時間、大規模的連接應用。

洞察丨60萬億大產業爆發:足以顛覆微信、超越阿里的超級風口!

比如智能汽車,時速跑上200公里,5G還要保證車與車、車與路的信號延時僅1毫秒。這好比站在兩輛飛奔的跑車上打乒乓球,一眨眼(0.6秒),雙方要打300個回合還不丟球。這讓5G的物聯網應用無比廣闊,唯一的限制就是人們的想象。

標準塵埃落定,所有廠商都決定放手大幹一場。2017年,很可能成為物聯網大規模商用的肇始元年。

02

造“物”空間

物聯網的市場空間有多大?

華商韜略(微信ID:hstl8888)綜合資料顯示:美國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預測,到2020年,全球物聯網設備將達260億臺,市場規模將達1.9萬億美元;麥肯錫的預測更驚人,到2025年,市場規模將達11.1萬億美元(相當於60萬億人民幣)。

顯然,這正是互聯網大們佬熱議的“下半場”。

有人認為不一定,五大科技趨勢“大智雲物移”(即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都風起雲湧,阿法狗屠滅人類圍棋手風頭正勁,憑什麼說物聯網是“下半場”?

那是因為很多人沒把“大智雲物移”的關係捋順。

李彥宏說“移動互聯網時代結束”,是指該領域再難出“獨角獸”,即便保守點,“移”也不再是大未來;而周鴻禕認為,人工智能並沒有算法突破,眼前的進步不過是沾了大數據和雲計算的光。

傳統產業不可能再造淘寶、支付寶來構建大數據,因此根本希望正是在物聯網。物聯網能產出行業專屬的大數據,再配以雲計算和開源的人工智能算法,傳統產業由此才能插上智能科技的新翅膀。

洞察丨60萬億大產業爆發:足以顛覆微信、超越阿里的超級風口!

顯然,我們正處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與物聯網時代悄然轉換的節點。

未來5年,肉眼可見的所有事物都可能被物聯網化,家用電器、智能汽車、機械設備乃至森林、沼澤和大海……

僅中國,就將有500億量級的智能設備連接起來,產生的數據量將大大超越互聯網時代,令當前的大數據和雲計算相形見絀。

這些超海量數據將成為商業價值的無盡源泉,人工智能通過對物聯網的數據挖掘,也將使現有的生活、生產方式被徹底改變。

所以,先別被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熱詞忽悠,把轉型變成了轉行。繫好安全帶,讓我們衝進物聯網時代先睹為快。

03

物聯網之夢

在互聯網時代,人與人的連接基於主動分享。在物聯網時代,你什麼都沒幹,信息就被身邊的“物”蒐集、整理,成為“網絡意識”的一部分。

清晨,當你從睡夢中漸醒,你的智能手環已經跟家庭機器人“聊”開了:

主子昨天睡晚了,根據數據分析,要來杯特濃咖啡提神;

空氣淨化器檢測到有霾,悄然啟動;

起床燈發現是陰天,調整為漸亮模式;電子日程顯示今天有商務活動,家庭機器人忙著準備襯衣、西裝、皮鞋。傳統服裝業已經過物聯網革命,機器人能精準識別衣物鞋帽,搭配方案更是從時尚網站下載。

洞察丨60萬億大產業爆發:足以顛覆微信、超越阿里的超級風口!

起床後先刷牙,你的牙醫已說服你使用新型物聯網電動牙刷,它會將你的刷牙時間、手勢力度等習慣完全記錄,並隨時糾正錯誤的刷牙習慣。你不得不聽牙醫的,不用這款牙刷,你的牙科保險將無人問津。

刷完牙,喝了精確溫控杯中的咖啡,你還要穿智能跑鞋來次晨跑。現在的醫保已大不相同,一個月不跑滿20萬步,保費會便被醫保人工智能翻一倍。

奔跑中,心跳、血壓、呼吸、步速、路線等被全面記錄,並傳回社區醫院雲端。醫院人工智能比對數據發現,你的心跳頻率與往常略有不同,消息推送給保健醫生才發現,你只是跑步時撞到了鄰居王大媽,結果被她的狗追著狂奔了一段所致。

回來後,家庭機器人已做好早餐。由於萬物互聯,醬醋油鹽的罐子上都裝有射頻識別器,機器人連牙籤都不會搞錯。

智能冰箱成了食品大管家,只要確定食品採購訂單,冰箱會直接上網下單、付費,食物採購完全不用操心。

出門上班的一刻,機器人已通知了智能汽車恭候多時。汽車完全知道主人是誰,你喊出“去公司”時,它已聯網規劃好最便捷的路徑,開始自動導航駕駛。

如今的公路,建築、路燈、護欄、道路標識線等都遍佈信號探測器。

智能汽車一上路,便時刻與道路探測器和其他汽車進行高速信息交換。智能汽車的圖像識別能力日益成熟,外加道路的全面物聯網化,足以保證無人駕駛汽車的安全性。

這全拜5G通信技術所賜,它能在1毫秒內完成緊急制動判斷,比人類駕駛安全太多。

洞察丨60萬億大產業爆發:足以顛覆微信、超越阿里的超級風口!

突然,車流停了下來。前方一輛有人駕駛汽車出現車禍,你不禁一聲嘆息。

全國人大正考慮立法,將人類駕駛汽車定為犯罪行為,只是部分有人駕駛汽車尚未淘汰,並引發爭議。

前方智能汽車迅速規劃出一條集體規避線路,車流有條不紊駛離車禍點,並未造成擁堵。

抵達公司,汽車自動前往停車場充電。如今,人們已不需要為智能汽車的保養操心,車企在零部件內植入了大量探測器,一出問題,它便會召喚服務、自我修復。

你的支付寶上,汽車自動發出的保養單曾讓你大吃一驚,甚至後悔把支付功能授權給汽車智能,但想想安全事大,還是算了。

你的創業公司是一家城市垂直農場,位於一棟遠離城市中心的大樓裡。由於有了物聯網,你培育果蔬的照明、澆水、施肥等工作,都由傳感器實時監控,也能遠程完成;農業機器人則幫助實現種植、培育、收穫、打包、標籤、運輸等體力勞動。

你的客戶同樣來自物聯網。由於種植的果蔬綠色環保,實時監控數據透明,你的產品贏得了很多智能冰箱和家庭機器人的“芳心”,自動訂單源源不斷。

除非主人刻意更換,你的產品對智能冰箱和機器人具有強大黏性,競爭對手想搶走訂單並不容易。

投資人對你的商業模式極有興趣,今天特意來公司參觀、洽談,並決定在你身上投下重注。智慧城市的物聯網化正從一二線城市向下蔓延,你的公司會在新城市中大舉擴張,併成長為細分領域的行業霸主。

04

誰是大玩家

有了物聯網的“南柯一夢”,我們才能更好理解巨頭們在現實中的玩法。

科技巨頭們已在物聯網上動作頻頻——

英特爾、高通、ARM等掘金物聯網芯片;

中國三大電信運營商正忙著做NB-IoT商用試驗,建站佈網;

騰訊發佈QQ物聯網智能平臺,讓美的的家電、李寧的跑鞋、惠普的打印機統統實現了用QQ智控物聯;

阿里的物聯戰略更具商業化視野,海爾的智能電視、聯想的機頂盒、大眾的智能汽車、飛利浦的空氣淨化器統統鏈上雲端,連汽車預定車位、加油和冰箱上天貓購物,都不再是科幻,直接啟動內置的支付寶即可付費。

未來已呼之欲出。但當下的物聯網機會,恰恰不在科技公司,而在傳統制造業裡。

譬如美國通用電氣(GE),原本只是製造航空發動機,如今將智能傳感器裝進發動機,將其實時運行的數據通過衛星傳回雲端。

當全球的航空發動機數據得以彙總,再針對數據進行深挖,便能實現對發動機的提前預警、維護,再也不用讓飛機“強制休假”,拿著微型攝像頭鑽到發動機裡反覆檢查。

僅此一項,航空公司和GE的成本都大大降低。

洞察丨60萬億大產業爆發:足以顛覆微信、超越阿里的超級風口!

中國同樣有成功改造的案例。

在機械製造行業,一些製造商需要為工礦企業提供設備檢修服務,以前都要工廠停工停產、老師傅爬進爬出。

如今,採用物聯網傳感器實時監測,設備的壓力、溫度、噪音等數據被雲端化,再利用開源的人工智能算法比對,即可發現不正常設備,再提供精準的維修服務。一個傳統的製造行業,就此完成物聯網、智能化改造。

中國肺癌防治聯盟也在2017年實施物聯網戰略。通過診斷設備的聯網,積累肺癌檢查的病理數據,再通過數據挖掘、聯網診斷,便能大大提高早期肺癌患者的診斷率,避免大量患者在晚期才確診的悲劇,從而挽救更多生命。

當下的物聯網化改造,以現有技術就能實現。這其中最難的並不是技術,是科技企業不瞭解傳統產業的內在需求點,從而難以開發出有價值的應用。畢竟,“隔行如隔山”。

比如智能插座,家用的可能需要斷電保護;醫用的則需要斷電報警,因為要確保血漿、疫苗、病毒等低溫保存,反而不能自動斷電。

誰能深入理解行業、抓住細分需求,誰就能在物聯網智造中佔據先機。

05

新入口

有人看到物聯網的行業與技術壁壘,感嘆物聯網水太深,有人則迫不及待切入,唯恐在技術和商業模式確定的那一刻失去先機。

雷軍則極有預見地表示,未來沒有所謂的互聯網公司,每家公司都會變成物聯網公司。

小米曾被人詬病為“電子百貨公司”,照明、插座、小家電、安防等什麼都做。但最近,人們才看清小米的生態鏈佈局,那就是基於米家APP,將55款智能家居產品全部接入。

如今,5000萬臺小米的物聯網設備緊密連接,新產品、新用戶不斷湧入。人們猛然發現,智能硬件成為家庭物聯網的新入口,小米已成為智能家居的重要引領者。

物聯網將帶給人們一個腦洞大開的新世界,但隨之而來的安全挑戰,也是前所未有。

在電腦、手機上,人們還能安裝防火牆和殺毒軟件,而幾百億設備連在一起時,任何一個傳感器漏洞,都會成為整個系統崩潰的缺口。

周鴻禕就預言,海量設備的物聯網中,人們可能根本找不到崩潰的原點,黑客便已完成了對網絡的全面摧毀。

傳統的網絡隔離術將不再有效,人們不得不面對虛擬攻擊大面積摧毀國家基礎設施的可怕現實。

2016年10月,美國東海岸爆發DDoS攻擊事件,黑客入侵全球10萬臺智能設備組成的殭屍網絡,對域名解析服務器展開分佈式拒絕服務攻擊(DDoS),令美國公共服務系統、社交網絡等癱瘓。

洞察丨60萬億大產業爆發:足以顛覆微信、超越阿里的超級風口!

如果物聯網大規模實現,這種可怕的攻擊便會滲透到每個公司、家庭,智能電器和機器人被惡意軟件挾持,其危害難以預料。

當然,這對網絡安全公司來說,則是夢寐以求的新入口和大生意。

顯然,物聯網的一切正處於爆發前夜。它的技術標準剛剛確定,商業模式則一片模糊,網絡安全更無從談起,但人們無比篤定,一個互聯網新物種將破土而出,並引發一場技術與商業的革命。

這股超級產業浪潮註定席捲一切,有人將就此開闢新的產業邊疆,有人仍會坐視它一掠而過。但不管怎樣,每個國家、行業乃至個人,都將被徹底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