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教师职称通过率不到20%?

太阳下山天好黑


没评过高级职称的才这么说呢。

淘汰率是10%。

06年我们去昆山评高级职称,碰上两个书呆子型的评委,每个参评者都被考了溜溜半个小时。最终我们学校所有老师全部通过。

但也有兄弟学校的老师没通过。准备不足,一问就卡壳。从评委屋里一出来自己就明白结果,当天晚上就很孤独的打道回府了。

我们这些没问题的在苏杭和上海幸福了7天。

当条件差不多的时候,谁能进入那10%序列是有学问的。


眼小散光


我不同意你的说法!

根据我的了解,以及自己参评的经历,教师职称通过率还是蛮高的!基本上送上去的都能评上,应该是淘汰率不足20%。

那么,为什么教师职称评比会让人觉得非常难呢?

首先是限额。

这一条特别流氓!也就是说,不管你有多优秀,只要没有名额,你就得等着。哪怕你条件再好也白搭!

其次是初选。

既然是限额,学校里符合条件的老师又多。大家必然要为这一个两个有限的名额,争的头破血流,甚至是斯文扫地的相互攻击!其实,教师职称评定最难的就是这第一关。

第三,就是评选条件难。

由于以上原因,导致评选条件越来越难!有个奇怪的现象,学校的职评条件远远超过市里、省里的评选条件!于是乎大家都热衷于凑职评条件,只要是荣誉,每人必争!

其他如论文、公开课、荣誉等无一不让人为之疯狂!反倒成绩、教龄等变得可有可无了!

所以,笔者建议必须改革或者取消职称评定制度!还教师一个安心、静心!

可喜的是,山东、黑龙江已经走在改革的路上了。他们规定教龄满10可以评一级职称,教龄满20年可以评副高,教龄满30年可以评正高!且不受名额限制!

为这两个省鼓掌👏,期待这样的改革向全国推广!


姑苏讲堂


职称评聘,是镌刻在众多教师心头的一道疤痕。教师评职称之所以难,不是因为职称评聘的通过率低,而是僧多粥少,名额有限。职称评聘的名额有多少,名额留给谁?想评上职称的老师那么多,而评上之后用人单位也得给对方相应职称的工资,所以大部分学校严格限定职称参评的名额。那么,当职称评聘名额充足的情况下,教师评职称的通过率高吗?有多高?

据了解,一旦拥有职称评聘的名额之后,所有参评职称的老师,十有八九可以成功晋级更高一级的职称,而不是题主所说的通过率不足20%。因为,能够参评的老师,哪一个不是人脉异常宽广、社交能力“神通广大”的存在?论文,无论是哪个级别的论文,他们都有办法搞出来!优质课?对于他们来说只是“走过场”而已,只要打过“招呼”,随便上一节课都相当“优质”!荣誉?谁能用厘米刻度尺把哪个老师更有资格获得荣誉的程度衡量出来?教学成绩?很多参评的老师教学成绩都不一定非常好,但没关系,很多地区的职称评聘只问“硬件”,不问教学成绩之类的“软件”。

当然,10个人参评,淘汰率总该有吧?淘汰掉多少人?差不多一个人。在“软硬件”条件差不多的情况下,到底淘汰哪个“软柿子”呢?这里面的“学问”很深,只有过来人才能一清二楚。

近年来,职称评聘的“风声”、“雨声”特别多,比如取消职称评聘的呼声很高,但大家都明白,那只不过是瞎嚷嚷罢了,喊了这么多年职称制度依旧健在;比如一到年限就可以参评职称,这倒不是空穴来风,黑龙江省、山东省的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尝试十年可评中级(一级),二十年可评副高,三十件可评正高的方案,而且不像其他地区那样对职称的名额如何限定,不像有些地区那样在控制职称评聘的名额时扭扭捏捏,“犹抱琵琶半遮面”。

前两天,一位在县区中心校的师范同学打来电话,告诉我她有参评中级职称的机会了,说这个好消息的时候,我仿佛可以看到她眼角溢出激动的泪花,我也能清晰地感受到自己的心在滴血——都在同一个县区,只是在不同的学区而已,为何我们学区的中级职称评聘到现在还没动静呢?

当年,那位同学向她们的领导推荐我,邀请我到他们学校去任教,可惜傻乎乎的我拒绝了。现在好了,我只能剩下羡慕嫉妒恨的份了……说好的职称名额向农村倾斜呢?


微雨润苗


万恶职称评比,不按分,而是推荐,这里面水分太大了,不送礼评不上,送少了也评不上,上年我的同事送了3万才评上,太黑暗,还说向农村倾斜,光说不做等于放屁。


开心果振


因为有了10%的淘汰率,才有了90%的行贿者。真实感受,都是明码标价的。


泛舟沧海349


不是名额不够,是评选条件太复杂,细节太多,绝大多数人不达标,除非造假,坑害老师的职称与工资挂钩,这是限制大多数老师晋升工资的最好办法,倒是给财政省下不少钱。


王振軍2


每个地市对职称评定的规定是有一定差异的。例举镇江市辖区句容和扬中两地,镇江每年给定各地区名额,以2018为例,句容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教育直属单位计30个名额,扬中15个名额(句容教师基数比扬中多),句容不限各校名额,自己对照条件申报,今年申报者二百名左右,然后教育局组织考试和初评,择优上报30人,各教师全县市竞争。扬中则是根据各校教师十数,按一定比例分配,各校1-2个名额,然后教育局再择优上报15人。各教师最关键的是要在学校突颖而出。最后镇江进行笔试,面试和材料三关评审,当然上报到镇江的也不一定就过。几进宫的也常见。


林子太大3


取消职称评审才能调动积极性,否则广大教师积极性都被不公平的职称给毁了,光想评职称哪还有心事教学,评上就退居二线。这样的职称能为教育做贡献吗?白浪费国家的财富。


无人念我时多寂寞


坑蒙拐骗评职称,师德的败坏谁敢说与职称没关系!


雨落惊秋


有关教师的职称评定问题,在教师中议论纷纷。有的说取消评审,到教令年限就上,有的说参评条件不合理,对论文要求太严格。有的说不公平等等。我认为教师的职称评定很有必要。如果严格按照评定要求和参评条件来评审,确实能反映教师的师德水平、业务能力、专业知识等情况,是对教师工作的激励和肯定,以及实际评价。由于各地各校下达的名额有限,而符合基本条件的参评人员较多,各地高评委也会结合不同情况,对符合条件的教令偏长的年长教师优先通过。这样一来,各校通过率有高有低,平均通过率确实不高,主要受名额有限所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