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近看苏-35战斗机,做工到底怎么样?

儒雅的搁浅


苏35是俄罗斯现役最先进的战机,按照俄罗斯的划分,这是属于4.75代的战机,仅次于F-22,歼20以及苏57等五代隐形战机,超越其他现役四代机机型。至于苏35是否真有超越F-15,台风,阵风等知名战机的实力,咱们尚且不论,就单从外形和做工来看它是否是一款世界级的机型。
图为苏35战机示意图

首先,外形。苏35继承了苏式战机典型的风格,本身作为苏27的深度改进型号,采用了三翼面布局,在整体外形上跟苏27很像。对苏式战机的外形,历来存在比较大的争议。喜欢的人觉得它是世界上最好看的战机系列,不喜欢的人就觉得丑爆了。美丑本属于主观性很强的东西,不好评价谁对谁错。但普遍的观点是,苏式战机得益于它的气动布局和造型,拥有很好的机动性,这点几乎可以说是世界公认的。既然如此,那基本可以认定苏35外形不算差的,从实用性上来说,甚至是相当好的。
苏式战机普遍拥有不错的机动性


其次,做工。苏式战机向来被冠以“傻大黑粗”的称号,欧美普遍觉得苏式战机的做工很差,机身布满铆钉,航电系统更是糟糕,能用仪表盘就不会考虑改进成玻璃化。但现在这种观点明显落伍了。苏式战机也在革新换代,已经基本实现玻璃化座舱。以苏35为例,作为俄罗斯现役最先进战机,采用了一系列先进技术,航电系统相比苏27有了非常大的改进。苏35座舱内仪表盘基本很少了,被两块大尺寸的多功能彩色显示屏所替代,至少在观感上提高了很多个档次。
苏35座舱示意图


另外,靠近看,苏35的机体工艺相比苏27也提升明显,虽然仍然不及欧美那般精雕细琢,但至少已经不能简单用“傻笨黑粗”来概括。


近看苏35做工,还是可以的

单单从苏35做工上看,可见俄罗斯的战机研制能力在苏联解体后还是有一定提升的,并不是像外界所说的一直“啃老本”。至少苏35和更新的苏57,在工艺水平和技术应用上,相比苏联时代的战机讲究了很多,已经不是当年的那种“能用就行”。


苏35生产车间

看来,在这个“颜值当道”的年代,老毛子也终于明白“好看的战机不一定强,但强的战机首先得好看”的道理。
总体来看,苏35是一款做工还行,性能不错的机型



兵者诡道也


所谓做工意思就是看外观工艺怎么样,评价一款战斗机,做工是一个方面,做工好说明技术成熟,工艺可靠。可惜老毛子的"做工"给大家的印象一直是个短板。


借用这个图看一下,做工依然延续毛子粗犷的风格。

再看座舱

这做工浓郁的三代风格。


发动机,依然是这种风格,机械感十足


雷达,看起来像不像蜂窝。但是性能不弱。

苏35 不管怎么牛逼,从外观做工到设计理念已经反应了毛子跟上这个时代已经有点吃力了。做工已经不重要,没有下一代的战机的发展理念和思路才是危险的。

苏35 也许是三代机最后的绝唱。

希望天空有你的一席之地!


一坑四弹


苏-35战机,从远处看,非常漂亮,大约是最美的4++战斗机,尤其是座舱盖与机身连接处的局部处理,这就像是战斗机眼睛,周围涂黑一圈就像画了眼线。不过,那真的是画出来的眼线,近处仔细看就露馅了,苏35的钣金手艺是很差的。

战机的外部做工,准确地说应该叫航空制造工艺水平,是决定战斗机综合性能的部分因素,但并不是重要因素,更不是决定性因素。总体上,西方国家先进战斗机的工艺水平最高,中国目前航空工业进步神速,航空制造工艺水平也大踏步的追了上来,先进战机的做工并不次于西方国家。

苏-35战机真的有传说中的那么好嘛。在2016年的珠海航展上,如果有人近距离接触苏-35战机,仔细观察这架战机的外表,会发现这种战斗机的工艺相当粗糙,有些细节的处理简直可以用惨不忍睹的来形容。尤其引人瞩目的是这战机座舱框和挡风玻璃的处理工艺,像是玻璃腻子没抹均匀,仿佛在街边随便找的民工的手艺。

苏-35的机身制造工艺,继承了苏联/俄罗斯航空工业一贯的傻大黑粗的风格。很多细节处理的惨不忍睹。以至于有很多网友评价,这就是传说中的,距离第五代战斗机只有一步之遥,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第四代++战斗机应该具备的航空工业制造水准么?

即便是俄罗斯的第五代战斗机T-50,其机身工艺水平,也没好到哪去。俄罗斯战机的表面蒙皮处理,一向漫不经心,例如掉漆就属于很平常的事情。尽管有人会说,评价一架战斗机的标准应该是技术水平、飞行性能和作战能力。这或许是很有道理,但是,就如同您买了一辆顶级的宝马轿车,能容忍这豪车的挡风玻璃采用“时风”农用车的安装工艺么?


科罗廖夫


航展上靠近有啥好看的,我带你去工厂看去,走起。

苏霍伊苏-35(英语:Sukhoi Su-35,俄语:КБ Сухой Су-35)战斗机,北约代号“侧卫-E”或“超侧卫”(Flanker-E、Super Flanker)。

苏-35是苏霍伊设计局在苏-27战斗机的基础上研制的深度改进型单座双发、超机动性多用途战斗机,在世代上属于第四代战斗机改进型号,即第四代半战斗机。

该飞机的显着特点是基于数字信息管理系统的新型航空电子设备,该系统集成了航空电子系统,新型雷达(RLS)相控阵,可以远程探测空中目标,同时跟踪和参与的目标数量增加。还有矢量推力也增强了。

目前正在进行的飞机联合状态测试(ICG)。 在飞行试验过程中,完全确认了飞机的基本性能特点,以及超机动特性,设备性能,检查稳定性和可控性,校准了导航系统的参数。

所有与新型战斗机的状态测试相关的工作都按照批准的计划进行。成功地测试了战斗模式,包括真正使用制导和非制导飞机武器(TSA)。

升级的战斗机可以有效的对抗F-15,F-16和F-18,F-35甚至F-22A。

Su-35被广泛用于PAK-FA。这是第五代飞机应用开发先进技术的平台,目前正在进行测试。

加装一套新的机载设备,建立在采用冗余多处理器计算机系统和高速信息交换渠道的最先进的信息技术解决方案之上,保证信息综合处理功能,为解决复杂作战任务提供高科技支持。

该飞机安装了推力矢量发动机(类似于PAK FA的发动机)以及内置的辅助动力单元(APU)。

苏-35具有大,中,小范围的TSA以及ASP。

7月16日,“苏霍伊”交付了一批苏-35S。

根据2011 - 2020年国家军备计划,战斗民族打算多生产一些这些玩意。

目前政府的订单好像是48架。

该机的基本数据如下:

飞行员1人

长度\t21.9米

翼展\t15.3米

高度\t5.90米

机翼面积\t62.0平方米

空重\t18,40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t34,500千克

动力系统\t2 ×AL-35FM加力发动机

推力\t

最大推力:2 × 83.3kN(8500kg)

加力推力:2 × 142.1kN(14500kg)

最大飞行速度

2.25马赫

实用升限

18,000米

航程\t3,600千米

作战半径\t1,580千米

爬升率

280米/秒

翼载荷\t408千克/平方米

推重比\t0.84

限制过载\t+9g

起飞滑跑距离\t400-450米

着陆滑跑距离\t650-700米(使用减速伞、制动装置)


蛋科夫斯基


由俄罗斯研发的准第四代多功能重型战斗机苏-35,也是苏霍伊飞机设计局对于苏-27系列重型战斗机的究极魔改型号,近些年才开始装备俄罗斯的空军部队。同时,该型战机也是目前继苏-57这款第五代重型隐身战斗机项目正式停滞之后,俄罗斯空军装备的最先进的战机型号了。


至于俄制苏-35多功能重型战斗机,其机身表面工业到底如何,我相信。这些年无论是网上相关的军事网站还是实体相关的军事新闻媒体,都是有近距离拍到该型战机,其机身以及相关机身结构部件的视频或照片了,事实也证明其整体的战机的工艺还是可以的 ,而且也能从很多的拍摄的照片或视频之中,并未见苏-35战机其机身表面有有过分粗制滥造的现象,

并且苏-35多功能重型战斗机,目前也是中国空军装备的制式主战机型,相信经过中国空运相关的专业战机维护人员细致的观察与检测 ,并未流出苏-35战机整体工艺不好的消息,也是能证明苏-35这款多功能重型战机其整体的做工还是经得住考验的。

但也可以看的出来,苏-35多功能重型战机与中国自主研发的歼-20重型隐身战机的整体做工还是有一些差距的,也使得原先全面优于中国军事航空工业十几年的俄罗斯军事航空工业,也受近些年自身的综合国力持续性的衰弱以及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开始原地踏步,并逐渐被坚持努力的中国军事航空业所赶上,甚至在有些方面上,中国军事航空工业还有一定的超越。



航空君


首先苏35战机是俄罗斯不是德国的,说到工艺俄制武器长期以来或者说前苏联时期,加工工艺就不是俄罗斯/苏联的长项。无论是战机,军舰,潜艇,还是陆上的坦克装甲车等等武器都不以工艺见长,这是国际上的共识。

拿飞机来说,前苏联有一款经典的战斗机——米格25,如果从纯制造工艺上来说,就是一堆不锈钢粗制滥造而组装成的,但是经过苏联的手组装出的米格25在很长一段时间是美国以及欧洲国家的噩梦。

苏35同样也继承了苏联风格,气动外形设计一流,但要说到制造工艺估计和歼10A一个档次,但是人家俄罗斯硬是把一堆不是很先进的各种设备整合成一个十分优异的飞行平台,这是俄罗斯的本事和能力,也是它的特长。

一般我们评论俄制武器时都喜欢用傻大黑粗,或者皮实耐用来形容,至于工艺精湛一般是形容西方国家武器。


起着蜗牛逛世界


苏-35单座战斗机在217年世界战机排名虽然排在第七位,这並不影响它的战斗性能。在机身做工比较粗糙,如铆钉和玻璃窗的确与F-22,F-35,与我国的歼-15、歼-20相比的确是外型上有差距,主要是光洁度外观存粗糙。可能俄罗斯战斗民族並不在意机身外观而注重格斗性能。(图片来源互联网)





喀秋莎61589681


战斗机所谓的做工,实际更严格的来说是航空制造工艺水平。而航空制造工艺水平,是决定战斗机综合性能的部分因素,并不是重要因素,更不是决定性因素,取决于一个国家的作战思想、空军战略和工业水平。

苏-35的做工,公认来说不如西方水平,甚至比中国也要差,这是因为俄罗斯的工业水平自苏联解体后,就没有多大起色,甚至是很多方面在落后,而且在加工手段上也会受到设备的限制,因此细看苏-35的工艺,肯定不如西方主力战斗机。

另外苏-35脱胎于苏-27,而一直以来苏联对战斗机的思维就是价格低廉、皮实,因为他们认为一旦发生战争,战斗机根本就没必要那么讲究,因为要么会被击落,要么会被敌方在机场就摧毁,寿命很短,根本就不值得花钱在所谓的工艺上。造的再好看,3天就击落了,有什么用?此外,从苏联到俄罗斯,空军并不是发动攻击的第一波主力,相反很有可能被美国和北约突袭,因此更没必要增加战斗机的成本。

性价比高、皮实、综合性能突出,这样的战斗机当然好卖。因此,世界上很多购买苏-27系列的国家,并不在乎苏-27或者苏-35的做工,因为这是他们能够买到的最划算的战斗机。美国F-22倒是好,他们也得买得起啊!

从世界范围上来看,三代机的战争还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因此苏-35的做工问题并不是什么了不得问题,反而会在国际市场上持续相当长的时期。相反法国阵风战斗机倒是工艺出色,到现在一架都没卖出去,就是印度的订单也有可能泡汤。这么好的工艺又有什么用呢?


诤闻军事


苏35怎么可能是北约国家的现役战机?德国就更不可能了,苏35是俄罗斯现役战机,但也不是最先进的。

从苏联时期开始,俄罗斯就从来不是以工艺精细见长的,但俄罗斯从来就不缺伟大的设计师和工程师,相较而言,工艺师就不那么受重视了。这点上说,我国也是受到俄罗斯(主要是前苏联)影响的,工艺师在很长时间内都没有打开与工程师同等的职称通道,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工艺师只是一个普通工种,而不是身份。

俄罗斯(含前苏联,下同)制造向来注重“足够”而不是很关心“适用”,所以,俄罗斯产品的形象最重要的就是抗造,凿实,耐用。这和日本的适当与德国的精细差别很大。这方面俄罗斯倒是有点类似于美国,或许大国的习惯做法就是大手笔吧,不在乎细节优化。当然,最起码的标准还是肯定有的,并不是胡搞乱造。只是没有象德日那样把工业品做成了艺术品。

这是一种工业风格,体现在飞机上也一样,中规中矩。


众里寻她仟百渡


Su-35原则上是Su-27 turbo s版。整体机体结构变化不大,加装了矢量发动机和配套设备,更新雷达和操作面板。大体就这样。

不过这矢量发动机确实是牛,单论发动机性能,出类拔萃。

毛子的东西粗犷,皮实耐用,实用至上,单论做工,毛子的物件讨不了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